定陵地下宫殿 :中国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钧和其两个皇后的陵寝

更新时间:2023-09-25 11:05

定陵地下宫殿是中国明朝朱翊钧皇帝朱翊钧和其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陵寝,位于明十三陵中长陵西南大峪山下,是定陵的组成部分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195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考古队开始对定陵的地下宫殿进行试掘,历时一年,试掘成功,1958年正式发掘,至1958年7月结束,前后历时2年2个月,用工2万多个,耗资40余万元,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规模最庞大的一项。定陵地宫在地下27米处,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的殿室组成,总面积约1195平方米。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文物3000余件,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的金冠、凤冠衮服、百子衣、大碌带、玉带、金酒注、金爵杯、玉爵、三彩瓷炉及瓷觚、青花梅瓶、镶猫睛石金带饰等都是珍贵的文物精品。定陵地下宫殿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的帝王陵寝。1959年,‌定陵博物馆在原址建立并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特征

定陵地下宫殿位于定陵明楼的正后部,距墓顶二十七米。地宫总面积1195平方米,全部拱券式石结构,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连成。前、中殿为长方形甬道,后殿横在顶端。前、中、后三殿之间各有一道石劵门,其檐、椽、枋、脊、吻兽均为汉白玉雕成,檐下有空白石榜。券门下是两扇洁白的汉白玉门,高3.3米,宽1.7米,重约4吨。门扇上均横以青铜铸成的长方形大梁(称“管扇”),宽84厘米,厚30厘米,重约10吨。石门制作工整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门内有顶门用的“自来石”,通高1.6米,两端刻莲辦、前、中殿长58米,宽6米,高7.2米,全用“金砖”(大型方砖)铺地。中殿设有三个汉白玉雕制的主座及点长明灯用的大型青花龙缸和黄琉璃五供座。左右配殿为石拱券无梁建筑,长26米,宽6米,高7.1米,中有汉白玉垒起的棺床,其上用“金砖”铺砌,中间有长方形孔穴,内填黄土,称“金井”。后殿为地宫中体量最大的殿,长30.1米,宽9.1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墁砌,棺床中央放置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玉料、梅瓶及装满随葬物的红漆木箱。

定陵地下宫殿采用很大的料石砌筑成拱券式的石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压力,采用明挖法施工,将覆盖土夯填密实,又精心做好四周的防排水设施,虽已有400多年历史,但无一处塌陷,且很少出现渗漏水现象。

相关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