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义和村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合乡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4:27

小义和村隶属于东营市东营区六合乡,位于六合乡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坐落在辛河路西,东西长600米,南北长400米,全村区域面积360亩。2007年全村总户数130户,总人口470人,其中男性250人,女性220人。

村名由来

1890年(清朝光绪16年),盐窝南刘家庄“今刘村”刘昆明迁此垦荒种地,后有陈家庄西“徐家庄”徐振副、徐振发兄弟二人又迁此地,形成小村。因该村建在一片树林子里得村名“树林子”。清朝利津县有一名县官,因划分土地至此,看到几户人家又好又团结和气,便取名“义和庄”,后因村小而称为“小义和”,原属利津县,1983年划归河口区,1991年河口区人民政府命名标准名称“小义和村”。

历史变迁

1948年,小义和村隶属垦利区罗镇区,解放战争期间,全村人民积极参军支前,有12人参军参干,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1947年实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斗地主,分田地,人民分到了胜利果实,家家户户有地种。1954年成立互助组,党把分散的小农经济集中起来,1955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把土地、农具、牲畜投向集体,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分配,1956年转为高级合作社,由几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合作社,当时小义和村为“义共第四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全国普遍成立人民公社,同年8月划归罗镇区荆家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又被划为利津县六合人民公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把全村土地承包到户,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的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观,1982年通电,1990年上自来水,1991年村通公路,2003年村内路面全部硬化。

自然资源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1975年因黄河改道淤积大片土地,形成大片的东洼地,当时全村耕种面积2500多亩,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粮、棉花为主。197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0多万斤,一年向国家交粮食10万多斤。自1995年共开挖台田18个,实行上农下渔综合开发,各承包户投资搞淡水养殖,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1997年制定村规民约,着力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从1997年开始对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进行一次评比,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进一步审查,定出星级文明户,在评比的同时评出好婆婆、好媳妇。

2006年,村两委坚持从该村实际出发,以“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为契机和动力,改造了村容村貌。2007年,加大了创建小康文明村的力度,使全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科技

1984年7月,村两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挖台田, 搞水利配套工程, 种植蔬菜大棚10个,使农业生产飞速发展。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00万元,人均收入4400元。

文化

2003年投资50万元,硬化路面2000米,2007年投资5万元,上了高标准的自来水,2007年投资20万元,安装路灯20盏,2007下半年投资30万元,使旧村改造初见成效。

卫生

1976年实行合作医疗,建立了卫生室,备有常用药品,于1990年建立高标准的医疗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计划生育

60年代,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70年代起,计划生育坚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实行结扎节育措施。从80年代起,在村民中进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教育,并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对育龄妇女严格管理,按期到站查体,发现计划外怀孕的马上采取措施,进行引、流产,独生子女考入大学的给予适当的补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效果,独生子女领证率100%。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