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杨 :1984年阎维文演唱歌曲

更新时间:2023-08-15 17:24

《小白杨》是由梁上泉作词,士心作曲,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收录于1990年3月15日由广州市洋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的专辑《克拉玛依之歌》中。

歌曲以白杨树作比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卫国戍边、牺牲奉献、朝气蓬勃和永远向上的精神。

1984年,歌曲由阎维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后,家喻户晓,传唱不衰。2009年,入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创作背景

1982年秋,歌曲词作者梁上泉应邀到新疆军区生活采访,看到戍边军人们坚守在空气稀薄的雪峰、冰川上的哨所时,联想到一排排白杨树的壮美景象,写了一首《林带阅兵曲》,为写《小白杨》奠定了创作基础。

1983年7月,梁上泉到呼伦贝尔市的中苏边境的某哨所采风,看见一名战士用水壶给从家乡带来的白杨树树苗浇水的情景,和战士交流后得知战士从家乡带来树苗的故事,由此产生创作灵感。1983年7月16日,梁上泉在呼伦贝尔盟用了20分钟,写出了歌曲《小白杨》。

《小白杨》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了,曲作者士心看到后深受感动,决定为其谱曲。士心认为这首歌刚柔并济,应找个机会隆重推出,为此,他按照阎维文的嗓音特点,对歌曲进行了量身打造。

歌曲歌词

歌曲鉴赏

《小白杨》是一首军歌,歌词简单、曲调不繁,但句句写实、饱含深情,既体现了军人的阳刚之气,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刚柔相济,旋律优美。

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开始由高音下行发展,高回低转,结合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张弛有致,曲调带有陈述性,表现了战士对小白杨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乐段由四个乐句加尾声七小节构成,第一乐句旋律由十度的跳进开始,直接把歌曲推向高潮。第二乐句对第一乐段第二乐句进行重复并扩展,与前面乐段形成色彩上的对比。第三、第四乐句是第一、第二乐句的原样重复,但是情感进一步深化,赞颂了战士如小白杨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演唱者阎维文坚实的演唱功底和对感情的抒发也很好地诠释了歌曲的内涵。

获得荣誉

重要演出

歌曲翻唱

衍生作品

歌曲评价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评)这首作品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抒情、温婉、刚柔相济的音乐风格,就像一股清流温暖人心。优美的歌声,陪伴着戍边官兵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岁月,生动记录着代代官兵与哨所旁傲然挺立的小白杨那绵延不断的深情。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评)《小白杨》思想内涵深刻,旋律纯真感人。朴实生动的歌词,和着深情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着人们。小白杨在狂风中傲然挺立,在艰苦环境里无惧风雨,正如那广袤大地上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青春的战士形象。

作品影响

《小白杨》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中国军队内部广泛开展“唱小白杨歌曲、讲小白杨故事、做小白杨传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不断为戍边卫国激发正能量,使小白杨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1985年中秋节,阎维文、彭丽媛奉命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云南老山前线慰问前线官兵,战士们纷纷点唱《小白杨》。阎维文和彭丽媛一遍又一遍地唱起了战士们最喜欢的《小白杨》。不能到的哨位,阎维文和彭丽媛就拿起电话,对着电话的听筒,给猫耳洞中的战友清唱。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60周年时,总政治部给全军发文,把《小白杨》作为全军必唱8支歌之一。从此,这首歌的影响就更大了。2007年,为庆祝建军80周年,彭丽媛制作了新专辑,和阎维文合唱了《小白杨》,作为献给全军官兵的礼物。

《小白杨》既是一首歌,也是一种精神,更衍生为文化品牌。1984年阎维文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小白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首歌,慢慢也知道了小白杨哨所的故事,长在偏远边境上的一棵白杨树,每年能吸引七八万游客前来参观。位于中国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小白杨”故乡戍边文化纪念馆,每天慕名而来的访客络绎不绝,聆听《小白杨》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小白杨文化的精神内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