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刺皮耳 :小笠原刺皮耳

更新时间:2024-09-21 15:46

小笠原刺皮耳(学名:Heterochaete ogasawarsimensis)是银耳目银耳科刺皮耳属的一种真菌,其特征为膜质至革质,贴生且广展,长度和宽度均可达到1cm至10cm。新鲜时呈现灰白色至浅褐色,干燥后变为橙色或暗黄灰色。这种真菌通常在阔叶树枯枝上群生,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黑云芋螺

小笠原刺皮耳

拉丁学名

Heterochaete ogasawarsimensis Ito et Imai

参考文献

Trans. Sapporo Nat. Hist. Soc.16:133.1940.

形态描述

担子果平伏,膜质至革质,贴生,广展,长宽均可以从1cm至10cm之多,新鲜时灰白 色,褐白色至浅褐色,干后橙色或暗黄灰色,多少波状。边缘初为白色,流苏状或丛卷毛 状、干后变成黄色,常反卷。切面厚100-300(-350)μm。刺柱散生,粗壮,规则圆柱形,钝,黄色或微黄褐色,遇氢氧化钾成金黄褐色,突出部分(70-)100-140×30-55μm。子 实下层黄褐色,菌丝易散离,粗2.5-3.5μm,内壁加厚明显。胶囊体棒状,近梭形或草 履形,渐尖或钝圆,顶端常突出子实层之外, 30-55×7-10μm。侧丝纤细,分枝。担子 椭圆形或近矩圆形,4细胞,偶见2细胞,14-17(-19)×10μm。孢子近腊肠形, 12- 15×5-6μm,萌发时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

生态环境

在阔叶树枯枝上群生。

中国分布

浙江天自山(2917,2931);黄山(2985,2988,2989,2991,3000,3003,3007,3018,3048,3056);湖北神农架林区(2185,3998);湖南紫云山(2677),莽山(2787,2839,3792,4310,4374,4419),绥宁县(3544),张家界市(3115);峨眉山(2451,251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377,3378),普洱市(3485,3506);贵州贵阳(1967)。

世界分布

中国、日本美国(模式产地)。

模式产地

美国

讨 论

这个种在东半球分布广,数量多,它和H.discolor,H.中华缺翅虫在肉眼下甚 至在解剖镜下均无明显差异,经初步研究,可根据下列几点加以区分:①H.ogasawa- rsimensis的孢子较细长,一般不小于12.5μm,大多在14-15(-17)μm之间;H.di- scolor与H.sinensis的孢子常不超过12μm,少数可达13.5μm;②H.ogasawarsi- mensis的担子椭圆形,少见卵形,较H.discolor大,H.discolor的担子卵形或梨形, H.中华缺翅虫的担子多为倒卵形或近棒状,长达20μm或更长;③H.ogasawarsimensis 与H.sinensis的刺柱粗壮,规则圆柱形,H.discolor的刺往常为尖锐,较细长,有时 可见粗短圆柱形或呈乳突状。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担子菌亚门.科普中国网.2024-09-03

银耳科.银耳科.2024-09-03

小笠原刺皮耳.技点网.2024-09-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