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梁遗址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4-09-21 03:54

小长梁遗址是中原地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泥河湾遗址旧石器遗址群的一部分,于1978年被挖掘发现。该遗址属于更新世早期地层,其年代约为136万年前,是远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遗址内的石器数量超过1000件,对于研究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以及探索小石器传统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长梁遗址也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国际认可,因此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阶。

历史背景

1978年之后,研究人员在小长梁遗址所在的湖成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品和古动物化石。这些石制品主要由火成岩、燧石玉髓等材质制作而成,包括边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钻具等多种类型的石器。这些石器的特点是尺寸较小,属于轻型传统工具,与后来的北京人石器有不少相似之处,被认为可能是北京人文化的前身。

早在1935年,法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步日耶访问中原地区期间,在河北阳原县泥河湾村的“泥河湾组”地层下部采集到了一块石头,经过研究后确认为石器。他还在现场观察到了一些疑似人工加工的哺乳动物化石,据此推测泥河湾遗址地区可能居住过北京猿人甚至是更古老的人类。然而,这一观点遭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并非人为所致。这场学术争议一度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缺乏更多证据支持,最终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泥河湾西侧约700米的下沙嘴“泥河湾组”粗砂层内找到了一件带有明显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以及相关的动物化石。随后的核对性发掘中,他们在同一层位中发现了多件小型长薄石片和未经成型的石器,以及多种动物化石。这些新发现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虽然石器的真实性得到普遍认同,但其所对应的动物群时代相对较晚,使得人们对这些石器是否代表着比北京猿人更早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怀疑。然而,也有学者主张在华北地区寻找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科学依据的。

1978年8月21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第四纪组成员再次进入泥河湾盆地考察,在阳原县官厅村的小长梁地区发现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即小长梁遗址。在这个遗址中,研究人员总共发现了2000余件石器,以及其他与之共生的动物化石。通过考古学鉴定,这些石器与动物群的时间一致,均处于“泥河湾组”地层的时代范围内,表明其年代比北京猿人更为久远。通过对石器的分析,研究者们认为当时的古人已经具备了语言能力,否则难以传递制造石器的技术。

1981年,在小长梁对岸的东谷坨地区又发现了一处面积较大且遗物丰富的石器地点,其年代大约为100万年前,显示当时在东北地区已经有广泛的人类活动。

地理位置

小长梁遗址位于109线国道北部,接近阳原县化稍营镇。沿着国道行驶至化稍营附近,可以看到指示牌提示泥河湾遗址的位置。继续前行,会看到一个标注为泥河湾遗址群的竖碑。顺着道路向上爬升,可以抵达一片平坦的土地,那里便是泥河湾遗址群的核心区域——小长梁遗址所在地。在山上的简易建筑物旁,有一个剖面展示了地质的历史变迁,这里是古生物化石和泥河湾地层的标准剖面。尽管挖掘出的洞穴已经被回填,但在其中一个未完成回填的洞口,仍然能看到露出地面的巨大动物化石,这是参观者的一大收获。此外,沟壑中多彩的地层也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捕捉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探秘东方人类的文明·泥河湾①丨在这里,东方人类开始直立行走.沧州新闻网.2024-08-15

旧石器时代的天然博物馆.中国考古.2024-08-15

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0万年的时空回望.京报网.2024-08-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