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 :美籍华人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8:16

少君,本名钱建军,著名美籍华人作家,海外新移民作家,也是最早在中文网络上写作的作家之一。曾以李远、未名、马奇、赵军、程路、剑君等笔名活跃于海内外文坛。一九九八年的《世界华文文学》还将其选为年度封面人物。着有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纪实文学等多种体裁作品,出版了《凤凰城闲话》《未名湖》《怀念母亲》《人生自白》《大陆人》《奋斗与平等》《阅读成都》《台北素描》等多部著作。其小说被评为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浮雕面影”(陈瑞琳),其散文被称之为“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黎阳)。

人物经历

少君,1960年出生于北京市一军旅之家,18岁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声学物理,毕业后当过《经济日报》记者,参加过中国政府一些重大经济策划与研究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赴美德州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历任美国两所大学的研究员,并兼任中国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教授等职务。1998年被《世界华文文学》选为年度封面人物。2000年,四十岁盛年时,他宣告退休,专事游历写作,退隐于美国凤凰城南山下。除了文学创作,少君还曾任职工厂工程师、匹兹堡大学研究员、美国TII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展现了其多面的才华和经历。

荣誉奖项

华文著述奖——1999年6月,台湾

新语丝优秀作品奖——1999年12月,美国

世界华文小说优秀奖——2000年6月,中国大陆

人物评价

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刘登翰教授评价

曾经在网上以《人生自白》百篇小说扬名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少君,以他对各色人等的敏锐观察和绘声绘影的娓娓叙述见长,事虽细小却常蕴寄大义。以此优势进入散文,加上少君无论对于故国还是对于世界无所不能涉足的开阔视野,便构成了少君大散文的基本态势,从小说到散文,如少君充满奇遇的戏剧人生,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陈公仲教授评价:

阅读少君,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一个难度颇大的科研课题。因为少君完全不同于以往我们笔下的海外华文作家,他那质朴、热情、大度、爽朗、坦荡的外表背后,却蕴藏者一口深不可测的生命之泉,对少君的阅读研究,没有渊博的知识,聪慧的才智和深厚宽范的文学功底,是难以入其门径的。少君的作品,看似平实、浅显、简洁、明快,可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极其广阔浩瀚,已经超越了地域的、国家的、种族的界限。

美国克莱蒙研究院亚洲中心主任汤本评价

写少君的这点文字不敢侈谈评论,在美国写文学评论,也很奢侈,不能像文学院的专家,反复琢磨推敲,字字斟酌。这只是感想式的随笔。面对少君的作品,三言两语是不够的。但笔者力图以自己与他相交十多载,对他的人品和文品,作一个大略的个人化的介绍,这篇小文,不是全貌,不是总结,只能说是思考少君、描述少君、评论少君的开始。

保持正直和坦诚

第一次见少君,是在十多年前的洛杉矶,当时我只知道他的本名,钱建军。当时还在读书的钱建军也就是现在的少君携着他的美丽女友刚从圣塔芭芭拉“美人鱼”海滨酒店渡假结束,途径洛杉矶。

在当时,大多数的大陆留学生还在忙打工、忙学位、忙实习、忙找工作,哪有闲情逸致,哪有这个经济条件,在海滨住酒店,我有一点惊讶,少君却说∶“那个酒店风景很好,房价虽贵,但值得。”

少君很潇洒,有钱就花。也许,一个人,复苏了生命所有感觉的人生开头就是潇洒的,那么,他的人生过程也一定会充满潇洒的风格。现在回想起来,他也许是就是想和女友有一个浪漫的海滨假期。浪漫在海边,浪漫在心里,浪漫在回忆中,很难得很难得,一生难忘。他对他的女友,坦诚而又真挚。

少君很坦诚,很真挚,不仅对女朋友,也对男朋友。1998年,《汤本论坛》草创之初,经媒体报导,少君获悉我们建立了论坛,他是最早写来E-Mail表示祝贺的几个朋友之一,“我读了你写在论坛上的所有的文字”,他对论坛的方向和风格很欣赏。很快他传来了他的很多作品,并且将他的一本作品集在美国印刷媒体的版权赠送给论坛,表示实际的支持。他的作品集开始在美国一家华文大报上连载,后因编辑工作变动以及其他原因中断。但论坛获得最早的实际赞助,就是来自少君赠送的版权所带来的稿酬。雪中送炭,不在多少,而在情深义重,在知音难得。在这个世界上,“偏见多,荒谬谁能挡?”在这个世界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正直和坦诚是一个出色的作家的基本要素。坦诚真挚的少君很正直,对人间的暴力充满愤慨,对人间的无知和自私造成的狂妄嗤之以鼻,对人间的虚伪、诈欺、浮夸、自我吹嘘的行为很不以为然。虽然,他已不会像热血少年那样深恶痛绝,激动沸腾,但他并不愿作出一个超然成仙的模样,似乎世事与他无关,似乎人间的丑恶与他无关。他会与知心朋友谈到他所看见的人间的黑暗、无耻、卑鄙,小人行径,但他不会谈得很沈重,像是明天天就要塌下来的样子。他只是很平淡地来述说。平淡中,充满对世事的怪诞荒唐的深刻理解。他不会去谴责个人,他的结语常常是“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

然而,人生总是会遭遇自以为是、动辄横加指责别人而不思己过的人,宽容包涵常常招致无端的攻击,诚恳援助时时会带来小人得志后的轻狂,少君不会策马狂奔,举矛刺向对手,他会悄悄走开,渐行渐远,让人家看不见他。您去得意吧,哥们儿。请走好,朋友。但如果此人是他的兄弟或者挚友,少君一定会和他彻夜恳谈,让他省悟自己,因为只有接近真理,追求真理,只有正直和坦诚,才能带来人生真正的成功。每当讲完一则近似黑色幽默的真实故事,少君的最后一句话总是∶“我有我的活法”。

住在与大峡谷只有三个钟头车程的凤凰城的少君,他的活法,是否也有大峡谷的峻峭、深而渺远,而大峡谷是动人心肺,憾人魂魄的。

用心看透人生

每次我和少君通话时,我总是想象着,总是真切地感觉到,从南加州亚利桑那州,连着我们两个人的电话机的一条电话线,在深邃无比的大峡谷的上空一时飘飘悠悠,一时沈坠难持,蘸满人间藐小的浅薄和千古时空的沈重。

少君入世很早,出道很早。他的朋友中,在他青年早期当记者、青年时期作研究员的时候的很多挚友中,有的成了名校校长,有的成了省长,部长级的人物,也有的成了亿万富翁。像他们一样,少君在国内的人生原本可以有很多“色彩斑斓”的展开,仕途、商途、当市长、当院长、当董事长之途,都可以有很大的前景,都可以有很大的“钱”途。但他都绕开了,选择了现在他所喜欢的生活。

少君见多识广,广交各路豪杰,绅士淑女,各方朋友也很愿意交结他。他在美国、在欧洲的朋友很多,在大陆、在台湾的朋友也很多。他饮酒聊天时,且是名人多于非名人;他喝茶谈心时,用台湾人的话,女生多过男生。

少君很潇洒,很大度,但他也有剑拔弩张的时候,这常常是在他的写作中。我读他的作品,常常感到他的锋利和尖刻,这种锋利和尖刻,不仅是可以对付人生中常常可以遇到心怀恶意的人,也是对那些婉劝和温馨谈话所无效的朦朦懂懂之人。

用心看透人生的人,比用眼睛看不透人生的人,更能穿透人生。正如作家刘醒龙先生所说,在少君的文字背后,“他像怀揣老式左轮手枪的职业杀手,衣冠楚楚地站在盛典和盛宴之中,等待出手的时机。”少君的这老式手枪,时时在对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形象,瞄准,射击。

用心看透人生的人,比用眼睛看不透人生的人,更能珍惜人生。生活中,少君用心珍惜自己的在少女时代就崇爱他的妻子。少君用心来珍惜自己的儿女。少君有没有再用第三颗心去珍爱他的新的女友,我没有问过,如果他还有一个貌和魂都一样灵秀的女朋友,我会不感到奇怪。

如果他真有的话,我想他一样地会用真心来爱。因为他有这样凝聚的能量,因为他有这样深的心。

人是有质量的差异的。我曾经翻译过一篇有关比尔*盖兹的文章,其中,一句话印象深刻:“比尔*盖兹具有极其高度紧密的人的质量和智慧。”

一天晚上,悬在大峡谷上空的“属于我们俩的电话专线”又在晃荡,也有很紧密的“人的质量和智慧”的少君,正在闲散地看美国球赛。于是生命的欢动,以及生命的欢动的形态和声响,通过我们谈话的电话线,散落在大峡谷的深处。

用笔超越人生

少君用他的笔写人生,写下了很多人生自白。

《性革命》描述新来美国的年轻人的性革命,变成了谋取个人利益的性交换的代价。《美丽的研究》用极其正经的语言,来刻划“极不正经”的一个专门吊女孩“膀子”的“老王”如何用系统论、心理学、群体心态、层次分析以及竞争心理,来对漂亮女孩们大肆“攻城掠池”的成功进攻和占有。《铁达尼号迷》写一个台湾工程师对《铁达尼号迷》的着迷和深度研究。《大厨》写北京市哥们如何在美国的底层逆境中奋斗。《洋混子》一个以帮助青年女子“出国”而玩弄女性的洋混子,最后被驱逐出境。《布尔什维克》是一个用当代革命者的眼光曲解看美国的老人,讲了半天批判美国的话,少君却用“我”的一句问话,“为什么你让自己的儿子移民来美”的事实反问他,使得他的长篇谈话变得虚伪荒唐。《板儿爷》写当代北京城的蹬板车载客的“祥子”。《ABC》、《嫖客》、《洋插队》、《歌厅老板》以及发财而神秘的《经济学家》等等都是很有趣的、很诙谐、也很沉重的篇章。

人生事实、文学现象的排列本身就是一种壮观。透视它,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描述它,用超越人生的观念聚焦它,是少君的本事。他的散文,很有情致,知识性很强,显示现代的风土人情。

少君的研究和爱好横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人文、社会。这处处显示在他的创作中。他是一个非文学科班出身的人,但他对语言的和写作技巧的把握,竟如此专业。他喜欢接触各类人,他的笔下,涵盖社会各类型人物。世态百象,繁杂人生,呼之欲出。

他在美国读书研究的学术修养,他在美国驰骋商场的历练,他在美国生活的精神醒悟和生活体验,无不融入了他的作品,他不是旁观者,他不是初来者,他不是浅偿辄止者,他不是捕光掠影者。他知道创造性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他知道学院式生活的宝贵以及局限,没有一个传统的“谋生”位置合适他,没有一个传统的或者现代的领导能够领导他的“探索之路”。

少君主动退出所谓“学术研究”领域,主动退出自己经营很成功的所谓“商业世界”,主动婉拒一些海峡两岸学官、政官的机会,从可以成为令很多人羡慕的“强人”的位置,主动退出,来到“作家”这个现今被看成是弱者的行当。

少君作为一个作家,是个强者,已展现了超越传统强者和现代强者的态势和气度。他是他自己人生的领导者。他自己指引自己。他自己读自己,他自己读世界。他自己触摸着这个世界的重要的奥秘,触摸这个世界跨着太平洋的美中两个社会生活、人的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是今天、也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部分。他发现了他拥有的一大片处女地,他在这片广阔领域纵横驰骋。

很多人想走自己的路,但是常常中途夭折,无奈痛苦地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轨中去。少君走自己的路,成功了,靠的是他的勤奋,靠的是他的灵慧。

这个“世界”开始承认他的“研究这个世界重要部分”的体验方式,表达方式。北美及海峡两岸都出版了他的多部著作,大学及学术机构也开始了“少君研究”。最近少君还和台湾的乡土作家黄春明一起获得了“世界华文小说奖”及“华文著述奖”。他的得奖不是偶然的,是很多个写作岁月的积累。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才能评价我们这一代人自己。

他优雅自如地写作,没有谋生思财之虑,而是富裕有产阶级的“闲适”下的勤奋创造,没有鲁迅笔下“干柴多少钱一斤,白菜多少钱一斤”的穷酸文人的潦倒艰辛,写作是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力以赴,这样的创作,才会大气,这样的创作,才会才华横溢。少君在用他的笔超越人生。

也许,少君和我,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会不会失落,当看到我们的朋友和熟人,纷纷成了美国五百强的亚太或者中国主管,或者新兴大企业的董事长,他们的财富和时间的价值,与他们的过去相比,几十倍的、几百倍、几千倍的增加,现在的和以后的我们会不会有失落感。

我想我们不会有失落感。人生的价值需要用经济作实力支撑,但是人生的价值绝非是用金钱才能衡量的。

突然想到一个我自己难忘的经历,1980年,我途经北京市,去看望一个在那里读大学的曾经是我的学生的女孩子,一个很灵秀的女孩。我钟爱着她,但却从没有说出来。我绞尽大男生的脑汁,才把话题从师生般的

对话转移到朋友对话的题目,引出了她们同寝室的女生们给同班男生相貌和气质打分的小故事,我用一个比我英俊的男生作比,故意贬低着我自己,期待着她的回应,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他的眼睛里面没有东西。”我听了以后,受宠若惊,一天很兴奋,竟彻夜难眠。后来,这个女孩子成了我的妻子。当我死之前,我的奢望之一,就是希望那个我挚爱也挚爱我的女孩,仍然看到我那时的昏暗的老眼,还有东西在闪亮。

不知少君是否与我有同感,杰出作家的笔是一支矛,专门用来和自己的死神格斗。杰出作家写下一个时代生活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他死了,但他的文字永活在世间。

少君有很强烈的入世和出世的观念,他的价值观是超越这个俗的金钱世界的,他对时空的感受就有双重性,他有抓紧人生不放,仿佛随时在和催命鬼搏并取胜的绝对意志,但又有随时将他的时空,将他的生命遗弃在空旷得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峡谷之中的超脱意识。能同时拥有这两种极其对立意志和意识的人,真的不多。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么,七十六年过去,弹指两挥间,我们都会死的,希望我们自己创造的东西,多多少少,能够继续活下来。在万年沈静的历史大峡谷中,留下回响,哪怕是轻微的回响,都很难很难。

人在突破自身的极限时,享受着生命美的快感,享受着生命年轻的快感。少君会不老,他在追求另一类人生的“不朽”。

北美著名评论家陈瑞琳评价

第一次认识“少君”这个名子是在网络上看到他写的"自白小说"《半仙儿》,那出手不凡的思维空间,以及那行云流水般舒畅的文字立刻让我为之喝彩。而当我见到这位"网坛"(网络文坛)上鼎鼎有名的才子作家时,已是在读了他大量的作品之后,这让我在思考他的创作人格时有了一个丰富的参照。

未见少君时,以为他是年轻一代"新潮作家"的风貌∶《半仙儿》里所表现出的挥洒幽默和现代调侃,还有小说里流露出的公子哥式的怜香惜玉。然而,当我真正走近这个"智慧型"的多产作家时,强烈的感觉告诉我∶少君是一个人格建构非常成熟的作家。在他身上,正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风云,而且是博采中西芳华,融现代科技资讯于一体,同时他的笔又是饱蘸着生活的源流。这,才是少君的创作之所以如此具有张力且一发而不可收的根本所在。

少君,本名钱建军,生在军旅之家,可以想像一路沐浴时代阳光。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看尽了京华烟云的他,身上竟全无皇城宦海骄躁的烙印,一副诚恳而质朴的表情里,蕴含着他对人生红尘深沉的感悟和思索,对人间悲欢、人性善恶的充分关怀。在我的感觉里,当一个人将超人的机智与透彻的平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人格魅力就会展现。而这,正是少君给我们的第一印像。

很难想像,少君曾就读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令人惊叹的是他当年竟能够一边学习物理,一边创作浪漫的情诗。物理的抽象训练使他的思维走向缜密并时刻与科技前沿接轨,而诗情的洋溢正是他抒情本性不可扼制的自然流露。这一理性与感性奇妙的相辅相成,正好造就了少君把握生活的独特尺度和表现文字上的情感节制。这,是少君创作个性上的一大特征。

很多读者从《人生自白》的洋洋五十余万字中,惊叹少君曾经历过的丰富人生。不错,他坐过监牢,当过学生、工人、工程师、记者、研究员、教授,直到IT公司的经理、总裁,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广阔的人生。然而,他的人生对于创作的更重要的一步是从东方到西方,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观照大千世界百态人生的时候能够从临空俯瞰,从而在创作上超越了传统小说家的地域性局限。

少君的研究者认为,少君的创作动力来自于他多年来从事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关注人生的文学表现。其实不然,少君之所以下笔万言、文思奔涌,真正的源动力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着一种灵魂的宣泄,从而舒弛经济运作带给他的精神羁绊。他,并不愿成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企业家,他要在文化的意义上塑造自己的人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能不写作,写作使我在与金钱游戏的压抑中得到释放,写作也使我在异域的漂泊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在我看来,少君从事创作的另一个客观动力,是他具有着强烈的“新移民文学”使命感。本世纪末,大批中华学子移民海外,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景观,如何表现这从东方到西方的特殊一代,毫无疑问是我们当代文坛最新鲜的主题。尤其是亲历这一命运转变、挣扎在文化旋涡中的新移民,最应该承担起文学表现的使命,为历史留下这一代的面影,为后来者划下路标。而这一沉重的文坛使命,又怎能寄望在海外成长的下一代身上,他们是无法感受到开拓者们的苦乐与悲欢的。

与当代的其他作家不同,少君虽然承担起描述新移民生活的文学使命,但他却不是首先从油墨纸香中呼应读者,而是从连接千千万万台电脑屏幕的网络上向我们一步步走来。少君对此戏称为“不喜欢投稿,网上写作天马行空,而且百发百中,没有被退稿的挫折感。”“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全了少君的创作激情,反过来说,也是少君所掌握的科技资讯手段,促使他抓住了这一特殊的时代,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应运而生,少君一跃而登上了海外文学的“网坛”。

任何人也无法否认,传统的“文学”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演变,犹如法国当代电影的无音乐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段,当代文学的魅力愈来愈源自于写实技巧的纯朴和原始本质的生活表现。少君正是感受到了这一审美理想的转换,他找到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文体。由此,他避开了小说的雕琢,也克服了人物访问的局限,他成功地运用了自己把握生活的机智和文字修练上的简洁,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写作优势。同时,他也找到了这个时代特定的千万读者。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