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 :贾平凹散文作品

更新时间:2024-09-20 20:15

《未名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内容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说,1930年他到燕京大学任教,该校监督(相当于校长)是司徒雷登,即《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提到的那一位。有一天,司徒雷登设家宴招待新来的教师,询问大家对学校有什么印象,钱直言不讳地说:“我听说燕大是中国化的教会大学,但是来了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比如一进校门,就有一座“M”楼,一座‘S”楼。这是什么意思?我以为,所谓中国化,应该从名称开始。”一席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十分尴尬。事后,从善好流的司徒雷登专门召开校务会议,决定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与此同时,由于大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只好用“未名”二字为校园中的那一泓湖水命名。现在的北大原本是燕京大学旧址,可见北大的未名湖与钱穆有关。

夜本来黑得沉重,也刚刚下过雨,夜就全集中到了这里;我已说不清我是从哪一个门进来的,记得当时进了北大校内往东走,又往南,又往东,凭我的感觉,有如狗凭借嗅觉,在这里站住了。我第一次领会了夜的真正本色。先是隐隐约约看见一层微亮,后又不可复辨,眼睛完全地无用了,这种坠入深渊般的境界只过了一刻,便出现了一种漆光,眼睛依然无用,身心却感应了。我明白这是黑的极致,黑是无光的,黑得发漆却有了光泽。湖的边沿在哪里?是圆形的,还是方形的?触摸着身边的栏杆,认作是一座汉白玉的建筑,腻得有如人脸和玻璃的紧贴,或者是少女的肌肤。身后的滴雨滑动下来,声响微妙,想象得见这滑动了很长的路线,无疑是从垂柳上下来的。夜原是为情人准备的。但今夜没有星月,树丛里也没有绰约的路灯,幻不出天的朦胧水的朦胧,又等不及漆光,爱情也觉不宜,所以已经没有一个人在这里。这倒恰好,窃喜我来的是时候。我面朝着湖的方向,回忆着某杂志上一篇关于此湖的文章,说湖中是有一个岛的,湖东是有一座塔的,但现在岛上的树和东边的塔认不出,全在漆光里。这漆光似乎很低,又似乎很高,离我很远,离我又很近,湖显得非常大。在黑色里往前走,硬硬的就是路,软软的就是路边的草,草也潮润得温柔,踏着没一点声音。一种难得的气息拂过来,其实并不可称作拂,是散发着的,口鼻受用的,身上每一处皮肤每一根汗毛也在受用。我真感动着这一夜眼睛是多余的,心、口、鼻、耳却生生动动地受活,倒担心突然间树丛中某一处罚一点灯,或远远的地方谁划着了一根火柴。我度过了三十年的夜,也到过许许多多的湖,却全没有今夜如此让我恋爱这湖。未名湖,多好的湖,名儿也起得好,是为夜而起的,夜才使它体现了好处。世上的事物都不该用名分固定,它留给人的就是更多的体验吗?我轻轻地又返回到汉白玉的建筑上,再作一番细腻的触摸,在沉静里让感觉愈发饱溢;十分地满足了,就退身而去。穿过校园,北大的门口灯火辉煌,我谁也不认识,谁也不认识我,悄悄地来了,悄悄地走了。

这一夜是甲子年的七月十六日,未名的人游了未名的湖。

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丹凤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长安》杂志编辑,西安市文联创研室主任、文联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废都》、《怀念狼》,《贾平凹文集》(14卷),中短篇集《制造声音》,纪实文学《我是农民》等。

小说《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爱的踪迹》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参考资料

贾平凹简介.腾讯网.2015-01-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