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 :2008年唐辉明所著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1 20:28

《工程地质学基础》是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辉明。该书是一本以工程动力地质学为重点,系统全面地介绍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的专业用书,可作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和有关应用地质学本科生教材,亦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师生及从事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工程师参考。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三篇15章。第一篇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重点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区域稳定性理论和岩体结构控制论。第二篇为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包括活断层与地震、斜坡工程、地下工程、岩溶、泥石流、地面沉降和渗透变形等。第三篇介绍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和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图书目录

绪论

0.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1 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0.1.2工程地质条件

0.1.3 工程地质问题

0.2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0.3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3.1 研究方法

0.3.2 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4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1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2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0.5 本课程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篇 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第1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1 概述

1.2 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 大地构造

1.2.2 自然地理

1.3 中国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带的规律性

1.3.1 中国大地构造环境

1.3.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1.4 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

1.5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区域稳定性理论

2.1 概述

2.2 区域稳定性基本理论

2.2.1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原理

2.2.2 区域稳定性分级与分区理论

2.3 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2.3.1 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2.3.2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2.3.3 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2.3.4 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2.3.5 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2.3.6 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2.4 中国区域构造挽近期活动性概述

2.4.1 中国构造地貌基本特征

2.4.2 中国主要活动断裂带

2.4.3 中国气候、环境的变迁

2.4.4 中国以来岩浆活动和地热活动

2.4.5 中国的地震活动与挽近构造应力场特征

2.4.6 中国构造活动分区概述

2.5 区域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2.5.1 区域稳定性分级原则

2.5.2 区域稳定性分区

2.5.3 区域稳定性评价因素及指标

2.5.4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

2.5.5 区域稳定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1 概述

3.2 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3.2.1 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3.2.2 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3.2.3 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厚度变化

3.2.4 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3.2.5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3 岩体结构

3.3.1 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3.3.2 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和特征

3.4 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3.4.1 岩体变形机制

3.4.2 岩体破坏机制

3.4.3 岩体力学性质与力学介质

3.4.4 岩体赋存环境因素及结构的力学效应

参考文献

第二篇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4章活断层与地震

41概述

42活断层

421活断层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422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423活断层参数的研究

424活断层的鉴别

425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

43地震

431地震地质及地震波基础

432地震的震级及地震烈度

433地震效应

434地震的工程地质评价

44水库诱发地震

441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442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章斜坡工程

51概述

52斜坡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521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522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53斜坡浅表生改造现象

531斜坡浅表生结构面发育特点

532斜坡浅表生改造带应力场特征

54斜坡变形破坏基本类型

541斜坡变形

542斜坡破坏

543崩塌

544滑坡

55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551岩土类型与性质

552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

553地表水和地下水

554地震

555人类活动

56斜坡稳定性评价

561定性评价

562定量评价

563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

57斜坡地质灾害防治

571防治原则

572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章地下工程

61概述

62地下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

621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622塑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63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631脆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632塑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64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

641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642围岩稳定性的定量评价

65地下工程地质超前预报

651地质超前预报分类

652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653地质超前预报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岩溶

71概述

72岩溶发育机理

721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722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73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731岩溶地(坝)基变形破坏的主要

形式

732土洞及地表塌陷的成因

733岩溶地基稳定性定性评价

734岩溶地基稳定性定量评价

735岩溶地(坝)基的处理措施

74岩溶渗漏问题评价

741渗漏的形式

742影响渗漏的因素

743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时应注意的

问题

744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75岩溶地面塌陷

751概述

752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753岩溶地面塌陷监测与预测

参考文献

第8章泥石流

81概述

82泥石流形成条件

821泥石流形成条件

822泥石流分布

83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831泥石流的密度

832泥石流的结构

833泥石流的流态

834泥石流的直进性

835泥石流的脉动性

84泥石流的分类

841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

84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

843按泥石流体性质分类

85泥石流的地貌作用过程

851泥石流侵蚀地貌

852泥石流的堆积地貌

853泥石流的侵蚀堆积地貌

86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87泥石流防治

871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872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9章地面沉降

91概述

92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921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922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93承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机制

分析

931机制分析

932粘性土层的变形机理

933粘性土层固结历史

934粘性土的固结状态

94地面沉降的预测

941预测所需要资料与预测成果

942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

943地面沉降预测实例

944地面沉降的量测系统

945地面沉降的测量方法

95地面沉降的控制与治理

951对已经产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952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参考文献

第10章渗透变形

101概述

102渗透变形的条件和机理

1021渗透变形的必要条件

1022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103渗透变形的类型及判别

1031渗透变形的类型

1032渗透变形类型的判别

104临界水力坡度的确定

1041公式计算法

1042试验法实测临界水力坡度

1043据土的颗粒组成和透水性确定

临界水力坡度

105实际水力坡度的预测

1051理论公式计算

1052观测资料统计预测

1053数值模拟法预测

106坝基渗透稳定性评价

107渗透变形防治

1071防渗截流工程

1072排水减压病和反滤盖重工程

参考文献

第三篇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

第11章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

111概述

112工程地质模型与模拟

1121工程地质模拟的工作步骤

1122关于工程地质模型

113工程地质评价

1131评价的基本原则

1132评价的对象

1133评价的内容

1134评价结果

114工程地质评价基本方法

1141分区分类分级类比法

1142标准对比法

1143图解分析法

1144数值计算法

115工程地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

1151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

1152工程地质物理模拟的设计

1153工程地质模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2章工程地质勘察

121概述

122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221工程地质勘察的分级

122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1223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设计

123工程地质测绘学

1231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1232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124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1241工程地质勘探

1242勘探布置的一般原则

1243岩土试样采取

125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整理

1251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125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第13章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

131概述

132地应力测试

1321应力解除法

1322水压致裂法

13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1331土体载荷试验

1332静力触探试验

1333动力触探试验

1334旁压试验

1335十字板剪切试验

1336岩体变形试验

1337岩体强度试验

1338岩体声波测试

134地下水测试

1341抽水试验

1342钻孔注水试验

1343渗水试验

参考文献

第14章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

141概述

142工程地质监测技术

1421监测主要内容及技术

1422监测方法

143工程地质监测系统设计

1431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432监测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

144工程地质预测

1441力学分析法

1442数理统计学分析法

1443非线性预测法

1444经验判断法

参考文献

第15章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151概述

15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521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1522工程地质数据的特点

1523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1524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

应用

1525工程地质GIS的开发

153遥感技术

1531遥感解译原理与标志

1532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内容

1533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程序

1534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工作中的

应用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工程地质学基础.豆瓣.2021-09-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