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支海 :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

更新时间:2023-08-15 15:40

巴伦支海(Barents),位于挪威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经纬范围约为北纬70°~80°,东经18°~54°,总面积为140.5万平千米。

巴伦支海平均深度为229米,深处600米。巴伦支海虽然位于北冰区域,但由于北角暖流的入,因此气温并不低,非常利于鱼类的生长,主要的鱼资源有:鳕鱼、鲜鱼、鲜鱼蝶鱼等,还有大量的鲸鱼、豹等哺乳动物,是俄罗斯重要渔场之一,也是北方舰队的重要布防区。

因为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在1594年至1596年之间曾三次航行到这片海域而得名。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发生过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不幸发生爆炸后沉没巴伦支海,118人葬身海底。2019年7月1日,北方舰队一艘科研深海潜水器在巴伦支海进行深水测量时发生火灾,并造成船上14人遇难。2020年5月,美英举行联合反潜演习,两国水面舰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进入巴伦支海。同年9月,英、美、挪等国组建联合编队进入巴伦支海,成为冷战后进入该海域的规模最大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遣部队。2021年俄罗斯在巴伦支海海域举行针对性极强的演习,以回应美及其盟友的频繁军事演习

历史变迁

1596年,荷兰人威廉·巴伦支率领的一支探险船队向北极进发了。因浮冰阻隔航船,巴伦支决定避开范范冰海和层层冰山的阻截,从格陵兰岛东部海域北上探求新的航路。船队顺利地进入了北极海域航行途中,巴伦支发现了一个山峦重选、十分荒凉的群岛。他当时就把这个群岛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意思是“尖哨的山地”。这个群岛就是现在的斯瓦巴德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闽冈宽阔的海域,因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响,是北极地区少有的不冻海。在这片海区里,生活着鲸、海象、海豹等生物。1597年,当他们航行到新地岛北方的海域时,航船被海水围闲了。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四周白茫茫一片,他们知道,这样呆下去是十分危险的。威廉·巴伦支和船员们千方百计地想使船只摆悦海冰的禁,可是始终没有成功。一个严冬过去了,第二个严冬也过去了,新的更严酷、更寂寞的冬季再次来临。巴伦支和他的同伴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脱险的希望将越来越渺茫,不得不放弃继续航行的打算,忍痛离开了航船,登上浮冰,开始返回。归途中,寒冷、饥饿、疲倦、甚至死亡不断地威胁着他们。这时,跟随他的同伴们感到绝望,相继逃散了。最后,巴伦支在寒冷和饥饿的夹击下,长眠于冰雪之中。

三百年以后,人们在极地探险中,无意中发现了巴伦支探险队的部分遗物和日记。上面记载着他们这次探险的悲惨经过。为了纪念威廉·巴伦支的英勇壮举,人们把他生前考察过的那个群岛,按照他的意见,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把他航行中发现的那片海域称作“巴伦支海”。

位置境域

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俄罗斯北方,经纬范围约为北纬70°~80°,东经18°~54°,总面积为140.5万平千米,是北冰洋东半部的一个海域。东面以新地岛为分界线与喀拉海隔开;西面以挪威大陆最北端的诺尔辰角—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最南端一线与大西洋分开;南面紧靠挪威和俄罗斯;北面以斯瓦尔巴群岛—法兰士·约瑟夫群岛一线与北冰洋中心部分的海盆分隔开来。巴伦支海南部的一小部分延伸入科拉半岛与俄罗斯大陆之间,称为“白海”。巴伦支海总面积为137万平方千米。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各边缘海之中地理位置最优越的一个。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它底部的大陆架宽达13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巴伦支海北侧、西侧岛屿林立,而其内部却连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

地理特征

气候特点

巴伦支海气候寒冷,西南部有北大西洋暖流注入,南部有四分之一的海域,冬季不结冰。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苏联)。冬季北部气温约-25℃,南部-5℃;夏季北部气温为0℃,南部达10℃,气候温暖,沿海地区有很多天然的海滨浴场。海区大部分有结冰现象,但西南部常年不结冰,成为北极圈内常年不封冰的海域。

地形地貌

巴伦支海的海底地形相当复杂,起伏较大,极不规则,既有平缓的隆起,又有下凹的海盆。北部岛屿众多,海底地形复杂,东南多浅滩,中部较平坦。由于海底地形变化多端,水团分布、水流流向及沉积类型也变得复杂而规律难寻,这对海上航行的船只都是不利因素。俄的船只多次在此海域发生事故。

自然资源

巴伦支海油气资源丰富,东部的超大型东巴伦支盆地已发现5个大油气田,总资源量230亿桶油当量,以天然气为主;西部已有25个油气发现,资源总量约为20亿桶油当量,大部分在Hammerfest盆地。据USGS估计,东巴伦支海地区技术上可采的待发现油气资源量为617.55亿桶油当量,西巴伦支海为67.04亿桶油当量。且便于勘测和开发,是俄罗斯挪威两国重要的油气远景开发区。同时因暖流流入,营养盐类丰富,成为世界最大渔场之一。

水文特征

注入巴伦支海的河流,大都比较短小,泥沙含量低,河水清净。虽经常有许多微型冰山从法兰士·约瑟夫群岛和新地岛上脱落并跌入海中融化,但这些冰山中杂物甚微,所以,巴伦支海海水清澈,透明度高。相对于污染严重的欧洲各海,巴伦支海则不失为一片净水。其次,巴伦支海的北侧,由于得到斯瓦尔巴群岛和法兰士·约瑟夫群岛的护卫,阻挡了北冰洋浮冰群的侵入;东侧的新地岛又像天然的屏障,使喀拉海终年不化的海冰难以逾越。只有西侧岛屿较少,易于与外洋沟通。正是在这个方向上,强大的湾流给巴伦支海送来大量既温暖又较咸的海水,使巴伦支海的水温(4℃~12℃)比周围的北冰洋各部分的水温高得多,所以,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巴伦支海南部成为整个北冰洋中唯一的终年不冻的海域,全年均可通航,俄罗斯在北冰洋上唯一的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就濒临这片水域。

地质特征

巴伦支海沉积盆地结晶基底的直接证据极少,以推测为主,认为巴伦支西部基底为加里东造山带变质岩,中部主要为斯瓦尔巴—喀拉微板块,东南为蒂曼造山带,东部为新地岛褶皱带。巴伦支海地区的斯堪的亚造山作用在430~400Ma前后达到顶峰。推测认为加里东造山带的两个分支,一支经挪威北部沿斯匹兹卑尔根西部分布,另一支呈北东走向,穿过巴伦支海,可能构成地块间的边界。

斯瓦尔巴—喀拉微板块构成巴伦支海的主体,具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在斯瓦尔巴群岛出露有太古宙—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沉积盖层,两者为显著的构造不整合。在斯匹次卑尔根岛Ny Friesland半岛基底原岩年龄为1750Ma,变粒玄岩岩墙年龄为1300Ma。因此推测斯瓦尔巴基底形成于罗迪尼亚(Rodinia)合并时的碰撞事件。巴伦支海东缘的新地岛褶皱带,主要由古生代至早三叠世陆架至盆地沉积组成,其西翼主要发育陆架浅水相,总厚度超过13km。在三叠纪侏罗纪初严重变形,形成西倾的弓形造山带。巴伦支海构造,东西明显不同,东部为超大型的东巴伦支盆地。该盆地西以新地岛构造带为界,南连蒂曼—伯朝拉盆地,面积达50×104km2,沉积厚度巨大,最大厚度超过18km。南巴伦支次盆已相继发现了Murmanskoye和Severo—Kil’dinskoye大气田。

西巴伦支海地区变质基底之上最老地层为泥盆纪,沉积盖层主要包括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新生代大部分时间以隆升剥蚀为主。巴伦支海的深度,绝大部分在100米~350米之间,平均深230米,属于典型的大陆架海。而且,海底地形相当复杂,起伏较大,极不规则,既有平缓的隆起,又有下凹的海盆。由于海底地形变化多端,水团分布、水流流向及沉积类型也变得复杂而规律难寻,这对海上航行的船只都是不利因素。

生物资源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在巴伦支海大部分水域中,形成一种被称为“极锋”的界面性水域,它是由温暖的大西洋水和寒冷的北冰洋水交汇而成的。在这水域中营养盐类氮和磷等特别丰富,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因此,巴伦支海的渔业资源丰富,是俄罗斯的重要渔场之一。巴伦支海是著名的捕鱼区,主要鱼类有鳕、、鲜、等,此外还有海豹、鲸、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

海洋冰及洋流

受大气和海洋环流影响,巴伦支海海冰覆盖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夏季,整个巴伦支海区域几乎无海冰覆盖;冬季,在北部海区有海冰覆盖,而北大西洋流流经的南部区域则无海冰覆盖,且冬季海冰范围一般在3—4月间达到最大。此外,卫星观测和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均显示近几十年巴伦支海冬季海冰范围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快速减退趋势。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冰覆盖范围在4月达到最大,9月最小,几乎完全消融。巴伦支海海冰面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月最大,9月最小,年平均面积每年约减少1653km2,冰情先重后轻,海冰呈现减少趋势。

巴伦支海是大西洋暖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高温高盐的北大西洋流(NorthAtlanticCurrent,NAC)流经挪威海后分为两支进入北冰洋:一支沿斯瓦巴尔群岛西侧向北,经过弗拉姆海峡(FramStrait)进入北冰洋,称为弗莱姆海峡分支水(FramStraitBranchWater,FSBW);另一支则通过巴伦支海峡,流经巴伦支海-喀拉海区域进入北冰洋,该分支被称为巴伦支海分支水(BarentsSeaBranchWater,BSBW)。此外,来自北冰洋的低温低盐水(ArcticWater,ArW)和海冰会通过其北边连接北冰洋的通道和东面连接喀拉海的通道进入巴伦支海。

人类活动

巴伦支海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交通与军事上对俄罗斯都有重要的影响。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虽有多处沿海区域,但唯有在巴伦支海才可以向更大公海自由自在、毫无阻碍地进出。从军事上看其重要性尤为明显:它为俄罗斯的北方舰队提供了活动空间及沿岸的海军基地。这是因为俄罗斯北冰洋沿海海岸线虽长,海域虽广,绝大部分满布坚冰和更加危险的浮冰。除破冰船外,其余船只行动维艰,惟巴伦支海例外。虽然,俄罗斯濒临三大洋的12个海,海疆辽阔,但真正能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海域,也只有巴伦支海一个地方。

相关事件

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发生过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1989年4月苏联一艘M级“共青团员”号核攻击潜艇在巴伦支海起火沉没,42人遇难。1994年3月23日两艘装备有核弹俄罗斯核潜艇在巴伦支海进行军事演习时相撞。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不幸发生爆炸后沉没巴伦支海,118人葬身海底。2003年8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当天俄海军一艘编号为“K-159”的核动力潜艇因遭遇风暴在巴伦支海沉没,艇上10名乘员中已有9人被确认死亡。2019年7月1日,北方舰队一艘科研深海潜水器在巴伦支海进行深水测量时发生火灾,并造成船上14人遇难,其中7人是一级舰长,2人是俄罗斯英雄。

2020年5月,美英举行联合反潜演习,两国水面舰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进入巴伦支海。同年9月,英、美、挪等国组建联合编队进入巴伦支海,成为冷战后进入该海域的规模最大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遣部队。2022年5月底,俄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5月底在巴伦支海进行了“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试射。6月6日,俄北方舰队摩尔曼斯克举行的“巴伦支海2022”演习行动中演练海上救援,北方舰队近20艘舰艇和潜艇在巴伦支海海域举行反潜演习,演习科目包括反跟踪、反潜和维护巴伦支海海域航行和飞行安全等。

2021年6月,在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2021”演习的同时,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巴伦支海海域举行针对性极强的演习,演练岸防抗登陆及攻击假想敌舰队等课目,参演力量包括多支岸防部队、超过20艘水面舰艇和潜艇以及约10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