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莫阿依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原党委书记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0

巴莫阿依,女,彝族越西县人,1961年出生于昭觉县(原州府所在地),全名“巴莫阿依石布”。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教授,海淀区人大代表。

1984年考取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成为中国第一位彝族硕士研究生;1991年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彝族第一位博士;留校后主要从事宗教学和彝族宗教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曾任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个人经历

1996年获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研究员基金,赴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

1997、1998年两次受聘于世界银行,担任安宁河流域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大型项目的社会评估工作和拟订少数民族发展计划。2000~2001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

2013年11月至2018年05月,任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司级)。

2018年05月至2021年09月,任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任免信息

2018年5月7日,中共国家民委党组决定:巴莫阿依同志任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试用期1年);免去其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职务。

2021年9月29日,中共国家民委党组决定,免去巴莫阿依同志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委员职务,办理退休手续。

主要作品

坚持长期深入川、滇、黔民族地区的山村做定点或周期性的田野调查,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彝文经籍进行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彝族祖灵信仰研究》,译著《田野中的族群关系和民族认同》,合著《彝族文化史》、《彝族风俗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发表《论彝族毕摩阶层的特征》、《试论彝族毕摩的传承和教育》、《论彝文文献分类》、《中国大凉山彝族山民的仪式生活》以及《凉山彝族〈驱鬼经〉彝汉对照本导论》等论文四十余篇(中、日、英、彝文),译文十余篇。

个人荣誉

曾获北京市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列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论坛代表。这些年来,她还与自己的两位妹妹组成“巴莫姊妹彝学小组”,逐步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介绍给了世界。

人物事迹

巴莫阿依选择的是让世界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了解彝族的道路。阿依说起初对彝族文化也并不了解,是父亲帮助她们选择了这条道路,她至今还记得父亲说过的那句改变她命运的那句话:“在把西昌市建设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要把西昌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她在《与美国木嘎做田野调查》等一系列田野报告中就向世界介绍了凉山的今天与未来。

巴莫阿依的父亲巴莫尔哈曾经做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副州长,他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对子女的期望也不同于一般家长。大女儿巴莫阿依和二女儿毕业以后都分配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政府部门工作,按理说,80年代初,彝族女性大学生还比较少,从政是完全可能的,可巴莫却对她们说:我们彝族不缺几个处长局长,缺的是专家学者和教授。于是已经工作的两个女儿又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去年双双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巴莫又鼓励三个女儿组织起了“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几年中,三姐妹跋山涉水作了大量彝族民俗调查,写出了许多专著。巴莫阿依还是第二届国际彝学会议的发起人之一,是第三届国际彝学会议的执行主席。如果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彝学研究呈滔滔大河之势,那么,巴莫彝学姊妹小组是其中重要的力量之一。

巴莫阿依说,传统是条流动的河。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壮大,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扬弃、吸纳的过程。要有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的、世界的先进文化,而不是固步自封。因为只有在比较的视野中,才能更彻底了解自己。

参考资料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巴莫阿依同志免职退休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2-04-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