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更新时间:2022-05-31 17:26

联合国(英语:United Nations,缩写为UN),是最具普遍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维持和平、促进发展、推动解决全球问题的核心机构,是组织和实施国际集体行动并提供合法性的主要来源。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联合国现任秘书长为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联合国的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联盟”,其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6年1月,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也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安理会议事规则。联合国的会员国数量已从1945年最初的51个增加到了2023年的193个。

联合国总部在纽约,在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泰国曼谷、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黎巴嫩贝鲁特、圣地亚哥分别设有办事处。联合国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联合国中文日为每年的4月20日。

联合国设有六个主要机关: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海牙国际法庭和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是挪威特里格韦·赖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15个理事国,其中5个常任理事国为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联合国还设立了包括联合国自身以及被称为方案、基金和专门机构的多个附属组织,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等。

联合国为世界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价值指引和制度安排,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维护国际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发展历史

前身

最初,有关国家为了在具体事务上开展合作而首次成立国际组织。国际电报联盟成立于1865年,后改称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则成立于1874年。这两个组织成为了联合国的专门机构。1899年,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会上通过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并依据该公约成立了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于1902年开始工作。

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于1919年成立,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截至1946年4月20日,国际联盟已不复存在,所有资产移交给联合国,并将图书馆和档案的全部控制权交给新成立的联合国秘书处

筹建

1941年6月12日,联合王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联邦的代表,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流亡政府的代表,以及法国戴高乐将军的代表,在古老的圣詹姆斯宫签署了《圣詹姆斯宫宣言》,宣言提出:“持久和平的唯一真正基础,是自由的人民在一个摆脱了侵略威胁、人人都可以享有经济与社会保障的世界中自愿合作;为此目的,我们将在战时与平时同其他国家的自由人民通力合作”。 

1941年8月14日签署的《大西洋宪章》是《联合国宪章》的起源。在《大西洋宪章》中,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联合王国(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原则。同时《宪章》提到,要在未来“建立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

1942年1月1日,与轴心国交战的26个国家(包括美国、联合王国、中国和苏联)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认同《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宗旨和原则。此后,另有21个国家签署该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正式采用了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联合国”这一名称。

1943年10月18日至11月1日,美国、联合王国、苏联和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四国普遍安全宣言》,在《宣言》中建议尽早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立一个维持和平的国际组织。12月1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和苏联总理约瑟夫•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再次确认了共同政策,明确表明三国“应在战时及战后和平时期携手合作”的决心。

1944年8月至10月,在“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组织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话”(也称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背景下,美国和联合王国的代表在敦巴顿橡树园分别会见了苏联代表与中国代表,各国政府交换了莫斯科会议结束后编写的国家报告,会议后形成了“关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提案”的成果文件,此文件成为了1945年旧金山会议的初始工作文件。

1945年2月2日至3月8日,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美洲共和国会议对敦巴顿橡树园提案表示了进一步支持。

1945年2月4日至11日,雅尔塔会议继续就建立国际组织的事宜进行谈判,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联合王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苏联总理约瑟夫·斯大林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世界组织”,并于2月11日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召开一次“关于世界组织提案的联合国家会议”(旧金山会议)。

1945年3月5日,向与会国发出邀请函发出,只有1945年3月前向德、日宣战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国家受邀参会。同时,因在敦巴顿橡树园提案中未确定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以及三国的外长与重要官员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已就安理会表决程序达成了一致。

成立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会议商定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联合国宪章》签署仪式,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当时,波兰没有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但后来签署了《宪章》,因此成为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1945年10月24日,当中国、法国、联合王国、苏联美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大多数签署国的政府批准,并向美国国务院交存批准书后,《宪章》生效,联合国随之正式成立。联合国旨在结束战争,促进和平与公正,推动全人类更好地生活。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创始文件,被视为国际条约,赋予了联合国独特的国际属性和各项权力,联合国因此可以就各类问题采取行动。《宪章》是一部国际法文书,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都受其约束。《宪章》规定了国际关系学中的主要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禁止使用武力等。

1946年1月10日,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市中央大厅召开,有51个国家出席。1月1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安理会议事规则。1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决议,主要内容是: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消除原子能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月1日,挪威特里格韦·赖伊被任命为第一位联合国秘书长

冷战期间(1947~1991年)

1948年5月,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UNTSO)设立,是联合国设立的首个维和行动机构,自此,UNTSO军事观察员在中东驻留,以监测停火、监督停战协定、预防孤立事件升级,并协助联合国在该区域的其他维持和平行动执行其任务。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从此,每年12月10日成为国际人权日,以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是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由来自世界各个地区不同法律和文化背景的代表起草并由联大会议决议通过,规定了基本人权应得到普遍保护。

1949年1月7日,联合国特使拉尔夫•邦奇的努力使得新成立的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停战。10月24日,联合国大厦大楼举行了奠基仪式。

1950年6月27日,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呼吁会员国支援南朝鲜抵抗北朝鲜的入侵。《朝鲜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由联合国军司令和中朝司令共同签署。12月10日,联合国特使拉尔夫•邦奇因在以色列开展调停而获得1950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是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人和有色人种。

195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提名达戈·哈马舍尔德联合国秘书长

1954年,联合国难民署因其对欧洲难民事务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是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中的第一次。

1956年11月5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一次紧急特别会议,讨论了第二次中东战争问题,并决定建立第一个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紧急部队)。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此为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基本原则的国际性约。

1960年9月,17个新独立的国家(其中16个为非洲国家)加入联合国。这是会员国增加最多的一年。

1961年9月18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戈·哈马舍尔德因公务在前往刚果途中的飞机失事中不幸丧生,后被追授予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1月3日,联合国大会提名吴丹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1963年8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对南非实施志愿性武器禁运。1964年3月4日,安理会批准向塞浦路斯派遣维和部队,维和部队的任务是防止土族塞人和希族塞人之间的战斗进一步恶化。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同年,联全国大会创立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旨在与各国政府开展合作,建设抵御危机并维持增长的国家能力。

1966年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剥夺了南非对西南非洲(纳米比亚)的统治权。12月16日,安理会对罗德西亚(现津巴布韦)实行强制制裁。

1967年11月22日,中东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经过漫长的谈判,通过了第242号决议(1967)作为实现中东和平的基础。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呼吁各国批准。

1969年1月4日,《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同年,国际劳工组织被授予196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承认其合法席位。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提名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1972年6月,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位于内罗毕

1974年11月13日,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75年6-7月,这一年是国际妇女年,在墨西哥城举行了第一届联合国妇女问题会议,妇女权利的提高开始纳入议程。

1977年11月4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批准了对南非的强制武器禁运。

1978年5月-6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召开了裁军问题的特别会议。

1979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公民价值观。

1980年5月8日,为最后一例天花病例通报三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已灭绝。

1981年,联合国难民署为亚洲难民提供救助而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1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

1982年12月10日,117个国家和两个实体签署了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首日签署人数最多的条约,首次为合理管理海洋资源及为后代子孙保护海洋资源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法律框架。

1984年12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维尔·德奎利亚尔建立了一个联合国非洲紧急行动处,来帮助协调缓解饥荒工作。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1987年9月,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努力下,《保护臭氧层公约》,也称为《蒙特利尔公约》得以签署,这个公约被认为是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后续。

198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当时有七个维和或观察团在行动中。

1989年4月,联合国过渡时期援助团被派遣至纳米比亚全境,观察南非的撤回并提供选举协助。

1990年9月2日,《儿童权利公约》作为国际法于1990年生效。9月29日到30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71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行动计划》,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开展了新的活动,尤其提升了免疫接种覆盖率 。

冷战后(1991年~至今)

1991年5月31日,安哥拉在16年国共内战之后迎来停火谈判,该谈判由联合国安哥拉核查团(第二期)监督管理。12月3日,加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推荐,被联合国大会任命为联合国秘书长。12月31日,通过秘书长的斡旋,萨尔瓦多和民族解放阵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协议。

1992年1月31日,首次安理会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15个理事国全部出席,会上秘书长发表了名为《和平纲领》的报告,会议旨在评估冷战后世界的情况。6月,地球问题首脑会议在里约热内卢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一项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同期,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发表关于预防性外交、建立和平、维持和平以及缔造和平的《和平纲领》。

1993年4月27日,在联合国核查下,超过98.5%的登记选民参加投票的全民公决,厄立特里亚宣布独立。厄立特里亚随后加入了联合国及非洲统一组织。5月,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柬埔寨举行了选举,产生新政府并起草新宪法。5月25日,联合国成立了第一个战争罪行法庭(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问题),起诉涉嫌在巴尔干半岛实施大规模暴行的嫌疑人。海牙国际法庭制定了一条准则,规定对此类侵权行为不得有罪不罚,这为制订全球解决冲突和冲突后发展的公认准则奠定了基础。6月,世界人权会议在维也纳举行,以纪念世界土著人国际年,此次会议反映了围绕许多人权问题的紧张状况。

1994年4月26日至29日,在联合国南非观察团部署在南非全国2527名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南非举行选举,接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解除了对南非的武器禁运和其他限制。5月6日,秘书长发布了《发展纲领》报告,这是一份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发展蓝图。6月23日,南非重返联合国大会。9月5日-15日,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在开罗举办,会议的整体主题为人口、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10月,在约2300名国际观察员的监督下,莫桑比克举行了首次多党派选举。

1995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世界领导人聚会之一。各国领导人齐聚哥本哈根,重申关于消除贫困、失业以及社会排斥的承诺。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国际各界继续致力于提高世界各地妇女的地位。

1996年9月10日,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是核裁军和核不扩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9月24日,该条约开放供签署。因有一些国家仍未批准,条约尚未生效。12月17日,大会鼓掌任命来自加纳的科菲•安南担任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是首位从联合国工作队伍中脱颖而出的秘书长,也是首位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秘书长。

1998年3月,为振兴联合国,安南任命弗雷谢特(女士)为首位常务副秘书长,帮助管理秘书处的运行并确保活动和计划的连贯性。

2000年9月,召开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来自40多个国家的14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确定了“千年发展目标”,其中一个具体目标就是到2015年前,联合国会员国决心遏制艾滋病毒/艾滋病的传播,减少疟疾等疾病的发病率。

2001年6月6日-8日,在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举办五年后,联合国大会举办了一届特别会议,审查和评估《全球人居议程》的实施:伊斯坦布尔市+5。6月25日-27日,成员国通过了《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12月12日,由于“在促进世界秩序及和平方面的努力”,联合国及秘书长科菲·安南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02年3月18日-22日,通过了《蒙特雷共识》。4月8日-12日,第二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召开,旨在确保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在老年时享有安全和尊严,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继续参与社会。5月8日-10日,儿童问题特别会议召开,聚集了超过7000名与会者,此会议是10多年来同类会议中最重要的一项会议。7月1日,国际刑事法院成立,其是第一个基于永久性条约的刑事法院,旨在促进法治优先,杜绝国际社会关注的严重有罪不罚现象。《罗马规约》是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律依据。此前在1998年,120个国家参加了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联合国外交全权代表会议。8月26日-9月4日,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驻巴格达总部遭受恐怖袭击,22人罹难,这是联合国第一次成为袭击目标。9月19日,为了纪念在为世界和平服务的工作中罹难的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一座纪念碑在联合国纽约总部秘书处大楼花园的北草坪揭幕。10月3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获得通过,《公约》是唯一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反腐败法律文件。12月10日-12日,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WSIS)第一阶段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2005年3月8日,会员国通过了《关于人类克隆的宣言》。4月13日,大会通过《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9月14日-16日,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12月10日,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设立了建设和平委员会,以帮助摆脱冲突的国家实现可持续的和平。

2006年3月15日,大会设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侵犯人权的情况,并提供建议。10月13日,大会提名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

2007年10月1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阿尔伯特·阿诺德·戈尔被授予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努力汇集和传播人类引起气候变化方面的知识。

2008年5月3日,《残疾人权利公约》生效。这是第一个由公民社会参与讨论的国际人权条约。

2010年7月2日,大会创立了联合国妇女署,负责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方面的工作。

2011年7月14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纽约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接纳在5天前才刚刚独立建国的南苏丹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简称“里约+20”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会员国通过了最后文件“我们期望的未来”。11月29日,联大通过决议给予巴勒斯坦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

2014年9月18日,西非暴发了创纪录的2018年埃博拉疫情,约1.8万人感染病毒,7000人死亡,人们的生活被摧毁,经济崩溃。为此,联合国成立了首个卫生事件应急特派团,以支持受影响的国家应对疫情。10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重建加沙。

2015年7月14日,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联邦、联合王国、美国欧盟高级代表和伊朗为长期、全面、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做出外交努力,最后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涵盖教育、性别平等以及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等。12月12日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期两周的谈判迎来了胜利时刻,195个国家首次通过了一项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旨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敦促采取共同的气候行动。

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5月23日,在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第一届人道主义首脑会会议,关注长期脆弱性人群,敦促转变提供援助的方式,要重点关注最终需求。9月19日,难民和移民问题峰会召开,会议旨在团结各国,共同采取更加人道、协调一致的方式,解决难民和移民的大规模流动问题。10月13日,大会以鼓掌方式任命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联合国秘书长,任期从2017年1月1日起。

2018年12月19日,大会通过《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约》。《契约》是联合国有史以来首个关于国际移民事务共同方针的全球协议。这是改善移徙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强移徙者和移徙行为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的历史性机会。

2019年9月23日,气候行动峰会召开,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地方当局和其他国际共商应对全球气候紧急情况的计划。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宣布将2019冠状病毒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秘书长呼吁全球停火,启动了《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并与联合国系统合作制定了全面应对举措,致力于拯救生命、保护社会并实现更好恢复。12月10日,世界粮食计划署被授予2020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消除饥饿的努力、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所做的贡献以及在努力防止将饥饿作为战争和冲突武器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

2021年6月18日,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获得连任,2022年开始联合国秘书长第二个任期。9月22日,为纪念《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二十周年,大会举行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的高级别会议,主题为“非洲人后裔的赔偿、种族正义和平等”。9月23日,粮食系统峰会召开。10月31日至11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近200个国家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公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气候变化格局,但《公约》承认全球气候状况紧急,并决心继续努力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1.5°C以内。

2023年2月23日,联合国大会继续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了包括乌克兰在内的75国共同提交的“和平公式”决议草案。该草案强调在乌克兰寻求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全面、公正与持久和平的紧迫性。

2023年10月27日,第十届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巴以相关决议草案。草案呼吁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立即向整个加沙地带的平民提供基本物资和服务,保护平民及国际机构,呼吁撤销以色列关于撤离北加沙的命令,谴责所有针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为。

2024年4月2日,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要求重新审议巴勒斯坦2011年提出的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4月8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纽约总部举行会议,重新审议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并将此申请交由其常设的接纳新会员国委员会处理。4月11日,由安理会15个成员组成的新成员接纳委员会未能就该申请达成“共识”。5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决议据此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5月26日报道称,以色列议会正在推动通过一份法案,拟切断与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联系,并将其宣布为“恐怖组织”。当地时间6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丹提前泄露联合国将以色列军方列入联合国记录严重侵犯儿童的年度报告中的“全球侵犯儿童罪犯名单”。按照原计划,该报告于6月14日提交安理会,并在18日正式对外公布,26日安理会举行相关公开辩论。

组织构成

主要机构

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关,分别是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海牙国际法庭和秘书处,均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

大会

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决策和代表性机关,由联合国全部193个会员国组成,是唯一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机关。每年九月,大会的所有会员国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会议厅召开年度会议,并举行一般性辩论,多国国家元首出席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大会对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只须以简单多数通过。大会每年选举一名大会主席,任期一年。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15个理事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每个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宪章》规定,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某些情况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可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设立轮值主席,任期一个月。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就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进行协调、政策审查和政策对话并提出建议,以及落实国际发展目标的主要机关。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为联合国全系统开展各项活动的中央机制,其下设立多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专门机构、附属监督机构和专家机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共有54个理事国,经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反思、辩论和创新思考的核心平台。

托管理事会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对由7个会员国管理的11个托管领土实行国际监督,并确保管理国采取适当措施为托管领土的自治或独立做好准备。截至1994年,所有托管领土都已取得自治或独立。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于1994年11月1日停止运作。根据1994年5月25日通过的决议,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对其议事规则作出修正,取消每年举行会议的规定,并同意根据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或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主席的决定,或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多数成员或大会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的要求,视需要举行全体会议。

国际法院

海牙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关中唯一设在纽约之外的机关。国际法院的职责是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递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依照《国际法院规约》行使职权。

秘书处

秘书处由秘书长和在世界各地为联合国工作的数万名国际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处理大会和其他主要机关委任的各项日常工作。联合国从自全球各地招聘国际和当地职员,其工作地点及维和特派团也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秘书长

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是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是联合国理想的象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代言人。其履行行政长官的职务,以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大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以及其他联合国机构“所托付之其他职务”,其有权力“将其所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发挥其“斡旋职能”,本着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或私下采取措施,防止和化解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经安理会推荐,由联合国大会任命。

秘书长日常工作包括:参加联合国各机构的会议,同世界领袖、政府官员和其他人员举行会谈,与会员国的人民保持联系,并使其了解联合国日程上国际关注的诸多议题。其每年都发布一份有关联合国的工作报告,评价联合国的工作,指出以后的工作重点。

联合国秘书长同时又是联合国系统行政首长协调理事会的主席。该委员会由联合国各个基金会、计划署以及其他专门机构成,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在联合国系统面临的全部重要事宜和管理事务上谋求进一步的协调与合作。

联合国系统

联合国系统包括联合国自身以及被称为方案、基金和专门机构的多个附属组织。这些组织有各自的工作领域、领导层和预算。联合国各方案和基金通过自愿捐助而非分摊会费获得资金。各专门机构是独立的国际组织,并通过自愿捐助和分摊会费获得资金。联合国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各个实体的工作,各实体配合联合国行动以达成其目标。

方案和基金

联合国专门机构

联合国专门机构是通过谈判订立协定与联合国共事的自治组织。有些组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存在,有些组织与国际联盟有关,还有些组织几乎与联合国同时创设,其他一些组织则是联合国为满足新需求而设立。

其他联合国实体和机构

相关组织

成员

会员国

会员资格

联合国宪章》规定:“凡爱好和平的国家,接受《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经本组织认为确能履行这些义务,都可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国家须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推荐,再由联合国大会决定,才能获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新国家申请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程序如下:

会员国会费

联合国各会员国应按照分摊比例缴纳会费,联合国大会根据具体的经费分摊比额表(由会员国设计的复杂公式得出)分摊维持和平费用。该公式主要考虑各会员国的经济财富状况,五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需缴纳更大份额,因为他们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

如果会员国拖欠的会费额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纳的会费,就会失去在联大的投票权,除非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同时,被取消投票权的国家只要支付规定的最低金额,便可恢复其投票权。 

会员国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联合国共有会员国193个。

常驻观察员代表团

联合国还设有观察员(Permanent Observers)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实体参与联合国事务。会员国在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设有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观察员国在联合国总部设有常驻观察员代表团。

联合国非会员国和实体,不论来自一个或一个以上专门机构,都可以申请常驻观察员代表团地位。常驻观察员代表团地位的产生完全基于惯例,《联合国宪章》中无相关条款。

常驻观察员代表团有权参与联合国大多数会议并查阅相关文件。同时,许多地区和国际组织也是联合国大会工作和年度会议的观察员。

观察员国

观察员国是作为观察员参加联大会议、参与联大工作的非会员国,在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设常驻观察员代表团。

观察员组织

有常驻办事处的组织

无常驻办事处的组织

其他组织

专门机构

四国联盟

四国联盟,是指在2000年巴西、德国、印度日本组成的联盟,四国希望通过相互支持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4年,四国向联合国强烈要求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均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没有成功。此后,四国多次向联合国大会提交要求增加四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均遭到失败。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休会期间,四国联盟的外交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呼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重提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

使命和成就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预防冲突、促成冲突各方达成和平、维持和平及创造让和平延续发展的环境。联合国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联合国大会、秘书处及其他联合国办事处和机构互为补充,为促进和平与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预防性外交和调解

联合国通过外交手段、斡旋及调解在冲突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机构主要通过实地派遣特使和特别政治任务促成和平,联合国秘书长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特别代表和个人代表、特使和顾问。联合国西非办事处位于塞内加尔达喀尔,是联合国在塞内加尔达喀尔设立了“西非办事处”,是首个区域冲突预防与建设和平办事处。西非办事处的总体职责是促使联合国为实现西非和平与安全做出更多贡献,并推行综合性区域办法来解决影响西非稳定的问题。

维和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行动任务;其部队和警察由会员国派遣;维和行动接受和平行动部的管理,并受到设于联合国纽约总部的业务支助部的支持。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战斗在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

自1948年截至2023年11月,联合国共采取了71项维和行动,当前共有12项现行的维持和平行动:

非洲:

欧洲和中亚

建设和平

联合国建设和平活动旨在帮助国家走出冲突,减少再次陷入冲突的风险,并为建设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奠定基础。联合国建设和平架构由建设和平委员会、建设和平基金与建设和平支助办公室组成。

打击恐怖主义

联合国系统框架内已有18份反对恐怖主义的全球文书,这些文书涉及具体的恐怖主义活动。2006年9月,联合国会员国通过了《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这是各会员国首次就反对恐怖主义达成的共同战略和业务框架。

保护人权

“人权”一词在《联合国宪章》中出现了七次,促进和保护人权被确定为联合国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指导原则。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将人权列入国际法范畴,联合国帮助制定了几十项有关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全面协定。联合国人权机构通过调查个人投诉,将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踪和任意拘留案件上,并造成国际压力,迫使各国政府改善人权记录。

法律文书

相关机构及其职责

人权高专办:全称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总部设在日内瓦,在联合国系统中主要负责促进和保护人权。人权高专办在多国支持维和特派团人权方面的工作。除区域办事处外,人权高专办还在世界各地设置人力资源中心、国家或独立办事处以及人权顾问,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经常就世界人权议题发表意见,而且有权调查人权状况,并就此发表报告。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于2006年,是联合国的独立机构,取代了拥有60年历史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为负责人权事务的主要联合国政府间机构。人权理事会会议在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召开。

人权条约机构:是由独立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核心国际人权条约的履行情况。每一个缔约国都有义务采取措施,确保国内人人都能享受条约所载的各项权利。

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组:是由众多的独立专家自愿组成的工作组,从专题角度或具体国别角度对人权事务进行审查、监督、建议并公开进行报告和提出建议。

联合国发展集团人权主流化机制:主要职责是在联合国发展系统内部推动人权的主流化。

防止灭绝种族罪行问题特别顾问:主要发挥推动作用,提高对灭绝种族罪行的原因和动态的认识,提醒相关参与者哪里存在灭绝种族风险,并倡导和动员采取适当行动。

保护责任问题特别顾问:负责促进保护责任在概念、政治、机构和行动方面的发展。

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的宗旨之一是,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联合国在超出一个国家应对能力之外的自然和人为灾害地区协调突发事件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联合国秘书处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人道协调厅):主要通过机构间常设委员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机构间常设委员会涵盖了联合国系统中主要负责提供紧急救助的实体。人道协调厅的中央应急基金(应急基金),可以为受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影响的人们提供快速的人道主义应急响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负责开展减轻、预防和防范自然灾害的业务活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开发署的驻地协调员会在国家层面上协调救助和恢复工作。

联合国难民署(难民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旨在帮助冲突中流离失所的欧洲人民。该机构领导并协调各项国际行动,以保护难民,并在全球范围内解决难民的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以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接触尽可能多的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同时督促政府和交战方更有效地保护儿童。

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难民署开展大规模难民粮食行动时,粮食署就负责为行动输送食物和资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帮助农民从洪灾、牲畜疾病爆发和类似突发事件中恢复生产。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协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从包括从疾病爆发到自然灾害等各类人道主义突发卫生事件。世卫组织负责为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等。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支持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

2015年,联合国启动了可持续发展议程,各会员国共同寻求一个对当代及后代而言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减少贫困和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提供最佳的途径。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灾难性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可持续发展与气候行动相互关联,对于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福祉都非常关键。

可持续发展议程

千年发展目标:截至2023年11月,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极大推动下,世界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

2030年议程:目标包括:无贫穷;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巴黎协定:核心目标是:加强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威胁做出全球性回应,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2℃以内,并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制在1.5℃以内。此外,《巴黎协定》旨在加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

两大峰会

2019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2019年9月,多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联合国大厦参加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跟进并全面审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进展。该活动是自2015年9月通过2030年议程以来第一次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联合国峰会。

2019年气候行动峰会:在2019年9月的气候行动峰会上,65个国家和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在内的主要地方经济体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70个国家宣布在2020年前推行国家行动计划,或已经启动计划进程。

相关机构及其职责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负责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进展、挑战和经验教训进行审查的主要全球论坛,各国向论坛提交自愿国别评估。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专委):气专委是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的联合国机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管理根据《巴黎协定》设立的国家自主贡献的登记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作为全球环境领导机构,环境署负责制定全球环境议程,促进联合国系统内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落实。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发展机构,开发署在近1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儿基会与各国政府、合作伙伴和其他联合国机构合作,为世界各国提供支持,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果惠及现在和将来的每一个孩子。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难民署):难民署为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提出了一种普遍性的、综合性的、变革性的、基于人权的愿景,适用于所有民族和国家,包括最发达国家在内。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工作的核心是消除贫困和尊重人权。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经社部的下属部门与世界各地的利益关系方接洽,实施、评估并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区域经济委员会:联合国区域委员会在支持各国努力执行2030年议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技术能力和分析工作、政策咨询服务,充当对话专用平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拉加经委会一直强调规划作为决策和公共管理的关键工具十分重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区域各国已作出重大承诺并采取重大步骤,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国家或国家以下各级的规划计划。

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经委会):非洲经委会支持成员国实现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并为44个非洲国家建立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作出了贡献。

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经委会):为支持落实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欧洲经委会致力于处理以下跨界问题:(《跨界水道和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加强道路安全,制定自然资源管理改善框架,改进统计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对实现2030年议程的区域和国家途径进行了多部门研究分析。

亚太经社会防范海啸、灾害和气候信托基金:为亚太地区提供全面的灾害和气候防范服务。

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即西亚经社会:开发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宏观经济模型,模拟政策选择对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每一个目标的影响。西亚经社会还制定了区域多层面减贫框架,由阿拉伯领导人在2019年阿拉伯联盟阿拉伯经济和社会发展峰会上通过。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减灾办):致力于大幅减少灾害风险和损失,确保可持续的未来。

联合国伙伴关系办公室作为全球门户:联合国伙伴关系办公室旨在促进和建立包括民间社会组织、企业、慈善事业、工会、学术界和联合国在内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攸关方伙伴关系倡议,以促进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世界气象组织:帮助成员国在全球范围内监控地球的气候,从而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并管理与气候多变性和极端气候相关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基金组织的工作表明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挑战的政策具有关键作用。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目标是结束极端贫困和促进共同繁荣。

联合国全球契约:旨在提高企业意识,鼓励企业采取相应行动,支持在2030年之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基金):进一步了解人口动态、人口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人们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促进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

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致力于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目标是采用可持续的方式,建立一个没有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世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促进农村地区转型,在投资小户农民方面拥有经验,因此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无贫穷、零饥饿)发挥着核心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组织):致力于推动企业、工作场所和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绿色化,创造体面的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低碳可持续的社会。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的技术合作委员会已正式批准将该组织的技术援助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联。

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联):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加速实现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每一个目标。国际电联帮助建立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并推动创新。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概论、文化、传播和信息方面开展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工发组织支持全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侧重于建设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世界旅游组织(世旅组织):旅游业有可能直接或间接为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世旅组织通过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做出贡献。

万国邮政联盟(万国邮联):万国邮联提供在线碳分析和报告工具,可协助邮政运营商按不同的来源和产品,分析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协调实施《人人享有健康生活和福祉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全球健康目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成员国提供具体服务,使他们能够利用知识产权系统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创新、竞争力和创造力。

联合国区域间犯罪和司法研究所(犯罪司法所):旨在建立和平、公正和包容的社会,摆脱犯罪和暴力。犯罪司法所支持各国政府和整个国际社会打击威胁社会和平、发展与政治稳定的犯罪。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禁毒办):禁毒办致力于支持成员国推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法治与公正、有效和人道的司法制度以及以健康为导向的禁毒措施既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环境

健康

维护国际法

发展、尊重国际法一直是联合国工作的重点。联合国通过众多途径(包括法院、法庭和多边条约)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推进该项工作。在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安全理事会在必要时会批准维和行动,实施制裁或授权使用武力。《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国际关系的主要原则,包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确保各会员国之间的主权平等,并限制使用武力等。严格来讲,《联合国宪章》是国际法文件,联合国各会员国必须遵守。

国际法规定了各会员国应承担的的法律责任以及对待境内个体的方式。国际法涵盖了众多国际关切的问题,如人权、裁军、国际犯罪、难民、移民、国籍、对待罪犯、使用武力和战争行为等。国际法也规范全球公域,如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水域、外层空间、全球通讯以及世界贸易。

相关机构及其职责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其依照国际法解决各会员国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由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选出,任期9年。

法院和法庭:在卢旺达国际刑事法院以及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授权之后,国际刑事法庭机制于2010年11月22日由联合国安理会建立,以为其执行一系列重要职能。这些法院和法庭由安全理事会(及其附属机关)设立。

国际刑事法院国际海洋法法庭起初是根据联合国起草的相关公约设立,是具有特别合作协定的独立实体。

成就

经费收支

经费来源

联合国预算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国所缴纳会费。还有部分是会员国自主捐款,用于开展特殊活动。

联合国成员国会费的缴纳,联合国有一套具体规定。各国应缴纳的会费数额,由大会根据会费委员会建议批准的比额表确定,其主要依据是每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口以及支付能力等因素。对于会费比额表,联合国大会第五委员会(行政及预算)和会费委员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核查和调整。

2020-2021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摊款排前十名的捐助国为:

美国(27.89%);中国(15.21%);日本(8.56%);德国(6.09%);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5.79%);法国(5.61%);意大利(3.30%);俄罗斯联邦(3.04%);加拿大(2.73%);韩国(2.26%)。

经费预算

联合国的预算经费主要分正常预算经费、维持和平行动经费、会员国自主捐助的经费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正常预算经费,这部分由所有会员国按一定比例分摊,主要用于联合国主要机构和辅助机构的行政开支和活动费用等,如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办公用品及设备的购置与维修、通讯联络、会议服务等系列服务。

第二部分为维持和平行动经费。这部分经费也是由会员国分摊,但分摊比额与正常预算不同。计算维和经费时,会员国被分为A-J共10个等级。A级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承担维和费用的50%以上。B级国家的分摊比额与正常预算一致,其他级别国家分别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缴纳。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财政年度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核定预算约为63.8亿美元。

第三部分则是会员国自主捐助的经费,用于一些特殊活动的开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等的运作经费主要来自各国捐献,美国也是最大贡献国。

联合国的财政分一般预算和维持和平预算两种,两年编列一次。一般预算是支付联合国所属机构事务人员开支之用,主要来源是靠会员国分摊金,分摊比例则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并衡量支付能力。 维持和平预算按每年预估活动决定,各国分摊额原则上参照第一种。

工作语文

联合国共有六种正式语文,分别是阿拉伯语、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语言具有同等效力。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语文是英文和法文。正式语文是联合国所有正式文件都需翻入的那些语文。工作语文是工作人员之间内部沟通所使用的语文。

代表可以用任何一种联合国正式语文发言,其发言由口译员同声译成联合国其他正式语文。代表也可以选择使用非正式语文发言,在这种情况下,该代表团必须提供正式语文之一的口译或书面发言稿文本。大多数联合国文件要求对原始文件进行翻译,使用全部六种正式语文。

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分别建立了语文日。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庆祝多种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正式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

象征标识

旗帜和徽章

联合国的旗帜和徽章已成为联合国开展工作期间的组织象征,旗帜和徽章也是希望的象征,代表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团结的梦想与渴望。在动乱和冲突地区,联合国徽章和旗帜已经成为有关各方辨认联合国的标识。联合国大会特别要求禁止以商业目的而使用这个世界组织的公章、徽章、名称或简称。

联合国的徽章是一个从北极望去的世界地图,周围是由一个橄榄枝圆环围绕着的图案。

联合国旗帜的图案是以一个白色的正式徽章置于浅蓝色底旗的正中。按照大会的指示,秘书长制定了关于旗帜大小尺寸的修改,准许那些愿意表示支持联合国的组织和人民悬挂联合国的旗帜。

《旗典》规定了悬挂旗帜时应遵守的礼貌,各种具体情况下旗帜的使用和有关制造及出售旗帜应注意的事项,任何违反“旗典”的行为可以按照此种行为发生地国家的法律予以处罚。

歌曲

联合国歌》(又名《联合国进行曲》,United Nations on the March),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为联合国的成立而创作的歌曲。歌词作者为美国诗人、词作家哈罗德·罗梅(Harold J.Rome),实际曲作者为苏联作曲大师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

联合国改革

改革背景

联合国改革是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国际体系发展演变具有风向标的意义。联合国改革的问题在其设立时就存在,许多中小国家反对赋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否决权;联合国大会没有足够的政治权力;安理会会员国太少,不能充分代表弱小国家的利益等。在美苏冷战格局下,根据联大通过的决议,1965年安理会会员国从成立时的11个增加到15个,除此之外,联合国其它领域的改革毫无进展。

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改革更加迫切。一是联合国在维持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遭遇到诸多新的问题,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造联合国,使其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新挑战;二是美国“不改革就不交会费”的政治压力;三是同时联合国本身也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会员国总数从成立时的51个增加到193个;15个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数目远不能反映联合国的现实情况,安理会成员占会员国总数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在美苏冷战末期,联合国就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联合国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历任联合国秘书长对改革进行了直接推动。

改革进程

在1987年至1990年间,联合国秘书长哈维尔·德奎利亚尔进行了机构、人事和预算程序三个方面的改革,但是这些措施效果不明显。

1991年12月,新任秘书长加利表示要将联合国改造成为一个在新的世界秩序中顺利发挥作用的更加有效的、更精干的国际组织。他合并了秘书处的要部和办公室,裁减了助理秘书长以上的高级职位及调整了相关部门机构。

1997年1月,秘书长科菲·安南宜布成立一个“改革行动小组”和一个内阁式的行政机构,任命了一位改革执行员。同年7月,科菲·安南推出了“革新联合国改革方案”的报告;11月,第52届联合国大会未经表决一致通过了改革方案中的第一批29条措施,使联合国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是联合国52年历史上全体会员国首次批准大规模的改革措施,具有“里程碑意义”。措施中重要内容为:将庞大的秘书处整合为和平与安全、经社事务、发展合作、人道主义事务和人权5个核心部;设立常务副秘书长职位以加强对秘书处的管理和协调,将几个重叠的军控部门合并为裁军事务部;将3个经社领域的部合并为发展部等。

2000年9月6日,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向大会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联合国角色与作用”的报告,科菲·安南在报告中强调了联合国改革的重要性。

2002年,安南秘书长正式公布了他第二任期的改革计划,这次改革不是为了削减预算,而是为了提高联合国的工作效率,重点是精简会议和文件、编制更合理的预算、改进新闻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2007年1月,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重申,继续致力于联合国管理改革,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改进。当月其正式提出建议把维和部门一分为二,裁军事务部也降格为一个由他直接领导的办公室的一项改革计划。

2015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未来:执行和平行动问题高级别独立小组的各项建议》,报告中设立了70项实际行动,就改革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政治特派团提出了侧重预防调解、改善规划和执行方式、加强与地区组织合作等建议。

2017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就重新定位联合国发展系统提交了报告。报告核心包括:联合国发展系统要加速向为可持续发展议程服务而转型;要更多地致力于发展融资;为更有力地支持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创造新一代的联合国国家工作队;要加强联合国发展系统的问责制。

2021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交了《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提出了变革联合国的长期建议和战略。该议程提出改革的主要路径为“增强联合国的全球治理作用和能力”,其核心是通过更加网络化、更具包容性和更加有效的多边主义,使联合国在保护全球公共领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和应对全球重大危机等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2023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正式发布“联合国2.0变革问题的政策简报”,简报主要包括对现代联合国系统的愿景,通过数据、创新、数字化、前瞻和行为科学方面等“变革五重奏”的动态组合,转变联合国系统的技能和文化,为支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动力。

中国同联合国关系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将继续与联合国加强合作,推动以对话协商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应对好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联合国驻华系统

联合国中任职中国籍高官

2003年,曾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担任法律顾问的史久镛当选国际法院院长。

2006年,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赵厚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

2009年,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2013年6月,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当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8月,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易小准获任世贸组织副总干事。

2013年11月5日,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主席。

2014年10月23日,赵厚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2017年7月26日,刘振民被任命为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

2022年7月25日,李军华被任命为为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

2023年6月26日,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简称开发计划署)副署长,他是联合国系统中为数不多的高级别官员之一,也是截至任命时非政府委派的最高级别的中国籍雇员。

相关活动

模拟联合国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模联(英文简称MUN),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联合国会议的流程,例如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世界上的国际大事。

模拟联合国是一项历史悠久、开展广泛的学生活动。195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率先成立模拟联合国团队,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模拟联合国活动从此开始流行起来,不久便被推广到全世界。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有国际大会、全国大会,还有地区级和校际间的大会,参与者有大学生到高中生,乃至初中生。同时,模拟联合国活动已经不仅仅是对联合国机构的模拟,它还包括对其他全球或地区性多边组织,政府内阁,国际论坛等组织或者会议的模拟。

全世界每年有近四百个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召开。每年参与大会的师生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总人数超过四百万人。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项活动才进入中国。北京大学于2001年成立了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专门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组织。在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大力推动下,模拟联合国活动逐渐在国内各高校甚至一些中学开展起来。中国联合国协会已经连续多年主办全国性的模拟联合国活动,截至2023年11月,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已经举办十九届。中国还在2004年承办了亚太地区模拟联合国大会,2023年8月,第十六届全球青年模拟联合国大会在京开幕,全球青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是亚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青少年模拟联合国活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