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庆大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更新时间:2023-09-04 22:37

硫酸庆大霉素(Gentamycin Sulfate)即庆大霉素,属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截至2020年中国药典颁布时所用的庆大霉素为庆大霉素的C1、C1a、C2、C2a等组分为主混合物硫酸盐。适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各类严重感染,也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或肠球菌感染或减少结肠手术后感染发生率等。

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耳毒性、肾毒性、对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等。

对庆大霉素或其他氨基糖类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妇女、婴幼儿禁用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剂型主要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颗粒剂、滴眼剂等,庆大霉素已纳入医保,注射剂和滴眼剂为医保甲类;单方常释片剂、胶囊剂和氟米龙滴眼剂为医保乙类。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1)成人: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

(2)儿童: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次2-2.5mg/kg、每8小时1次,共7~14日。疗程中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血液透析后,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成人按体重补给一次剂量1~1.7mg/kg;儿童补给2~2.5mg/kg。鞘内或脑室内注射,成人每次4-8mg,每2~3日1次。

小儿科用法与用量】

(1)口服:一日10~15mg/kg,分3~4次服。

(2)肌内注射、静脉滴注:一次2~2.5mg/kg,每8小时1次。

【儿科注意事项】

(1)为氨基糖苷类。对绿脓杆菌及其他肺炎克雷伯菌敏感。

(2)与所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样,有较高的耳毒性、肾毒性,6岁以下小儿慎用。

(3)需监测血药浓度。

庆大霉素肾功能减退患者一日1次给药方案调整

剂型与规格

庆大霉素常用剂型主要有片剂、胶囊剂、膜剂、颗粒剂和注射剂等。具体如下(表二)

药理机制

抗菌谱

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雷氏菌属,沙门菌属等。对产碱杆菌属、莫拉氏菌属柠檬酸菌属、不动杆菌属、布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及分枝杆菌属等亦有一定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对奈瑟氏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球菌的作用较差:对各组链球菌(如A组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作用弱,肠球菌对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较敏感,氨基糖苷类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较强;Ca2+、Mg2+、Na+、NH4+、K+等阳离子可抑制其抗菌活性,因此在药敏试验中应注意培养基中阳离子的浓度。

氨基糖苷类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常可获得协同作用。苄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对于草绿色链球菌具有协同作用。其他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与耐酶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联合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青霉素(如氨苄西林)或万古霉素联合作用于某些敏感的肠球菌:与头孢菌素类联合作用于肺炎克雷伯菌;与青霉素(如氨西林)联合作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属:与哌拉西林联合作用于绿脓杆菌等。

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经主动转运通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的特殊受体蛋白结合,干扰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30S亚单位形成起始配位化合物,也使mRNA密码发生错读。合成无功能性错误蛋白质而插入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钾离子、6-氨基嘌呤、核苷酸等重要物质外漏,并加速了大量氨基糖苷类继续进入菌体,导致细菌迅速死亡。

药代动力学

吸收:肌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局部冲洗或局部应用后亦可吸收一定药量。滴眼剂结膜囊内滴入后极少吸收进入眼组织亦不进人全身血液循环

分布:吸收后主要分布于内环境,其中5%~15%再分布到组织中。在肾皮质细胞中蓄积。庆大霉素可穿过胎盘屏障,分布容积为0.2~0.25L/kg(0.06~0.63L/kg)。尿液中药物浓度高。支气管分泌物、脑脊液、蛛网膜下隙,眼组织以及房水中含药量少。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后30~60分钟,成人一次肌注1mg/kg后,血药浓度(Cmax)为4mg/L;成人一次静滴80mg后,Cmax可达4~6mg/L;婴儿单次给药2.5mg/kg后,Cmax可达3~6mg/L。发热或大面积烧伤患者,血药浓度可能有所降低。血浆消除半衰期(t½)在成人为2~3小时,肾功能衰竭者为40~50小时。发热、贫血、严重烧伤患者或合用氨苄西林的患者t½可能缩短;但在不同患者间有很大差异。儿童t½为5~11.5小时,体重轻者t½较长。

代谢、排泄:庆大霉素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尿中浓度可超过100mg/L,24小时内排出给药量的50%~93%。新生儿出生3天以内者,给药后12小时内排出10%;新生儿出生5~40天者,给药后12小时内排出40%。

血液透析与腹膜选析可从血液中清除相当药量,使t½量著缩短。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1)耳毒性: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表现为对耳前庭功能影响较大。而对耳蜗的损害相对较小,应用庆大霉素后可发生头晕,眩晕、耳鸣、麻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患者原有肾功能损害是耳毒性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应用庆大霉素后少数患者的听力损害可进展至耳聋,听力损害初期可表现为耳鸣及高频听力减退,如及早发现,及时停药,听力损害尚可能减轻,但如继续用药,则可能导致损害的进行性加重。

(2)肾毒性:应用庆大霉素后少数患者出现肾毒性。常与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有关。通常在使用数天后即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也可在停药后出现。初期表现为尿液中出现管型、蛋白质及红细胞等,尿量增多或减少。电解质失衡(低镁血症,也可有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如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大多可逆,但如继续用药,则肾功能损害加重,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庆大霉素可对神经﹣肌肉接头产生阻滞作用。偶可致呼吸抑制和呼吸肌麻痹。

(4)变态反应:庆大霉素与同类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偶可出现皮肤瘙作、荨麻疹等。发生内毒素性休克者也有报道。

(5)神经系统毒性:可发生脑病、精神错乱、嗜睡、幻觉、抽搐、抑郁等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

(6)其他:偶有报道可引起血液病、紫癜、恶心、呕吐、口腔炎、肝功能损害(血氨转移酶胆红素升高)等。

药物相互作用

(1)庆大霉素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药(包括其他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加重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导致骨骼肌软弱无力,呼吸抑制或呼吸肌麻痹(呼吸暂停),用抗胆碱酯酶药或钙盐有助于恢复。

(2)庆大霉素与潜在的耳毒性药物,如卷曲霉素依他尼酸,塞米等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导致听力损害发生,且停药后仍可能发展至耳聋,听力损害可能呈永久性。

(3)庆大霉素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包括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万古霉素噻孢霉素环孢素、顺铂、氟达拉滨)局部或全身合用可能增加肾毒性。

(4)庆大霉素与多黏菌素类注射剂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增加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后者可导致骨骼肌软弱无力,呼吸抑制或呼吸肌麻痹(呼吸暂停)。

(5)氨基糖苷类可减少扎西他滨的肾脏排泄。

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混合可导致相互失活。因此需联合应用上述抗生素时必须分瓶滴注。同样,庆大霉素亦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庆大霉素可抑制α-半乳糖激酶。因此不应与α或β-半乳糖激酶同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用药:早产、新生儿,婴幼儿应尽量避免用氨基糖苷类,临床有明确指征需应用时,则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坚持个体化给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妇女禁用其注射剂,哺乳期妇女使用庆大霉素时应暂停授乳。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可长期使用庆大霉素,以免影响胎儿或婴儿的生长发育。

老年人用药:老年患者常有生理性肾功能减退,参照肾功能减退者情况用药(表一)。且应监测血药浓度。

禁忌

(1)对庆大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过敏者禁用。

(2)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妊娠期用药安全性分级为注射给药D。

药物过量

逾量处理:过量或引起毒性反应时,主要是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可帮助庆大霉素从血液中清除。可静脉使用钙盐以对抗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新斯的明的作用尚不确定,新生儿也可考虑换血疗法。

给药说明

注意事项

耐药性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为:①细菌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这是临床分离菌对本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②细胞壁渗透性改变或细胞内转运异常,使药物不能进人细菌体内,临床上对阿米卡星耐药的细菌大多缘于此机制;③作用靶位的改变,使药物进入菌体后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这种情况较少见。

风险提示

2005年4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8期) 莲必治注射液与急性肾功能损害,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与肾功能损害,警惕克银丸引起的肝损害和剥脱性皮炎》提到莲必治注射液有引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提醒临床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对用药患者肾功能的监测。避免与氨基糖苷类等有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

2008年12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8期) 警惕头孢拉定导致血尿》中指出头孢菌素具有肾毒性,不同品种肾毒性差别较大。而药物性血尿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肾脏损伤的临床类型之首位,其中头孢拉定占血尿病例的93.26%,头孢拉定导致血尿的问题十分突出。可能与同时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等原因而导致血尿的发生率增加。

2009年4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1期) 警惕注射用头孢钠舒巴坦钠、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中提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收到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其中配伍禁忌用药里指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有物理性配伍禁忌”,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仍存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上述药品合并用药时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且中间无其他液体间隔的情况。

2021年3月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物警戒快讯 第2期(总第214期)》提到2021年1月7日,英国医疗与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消息,有证据表明,线粒体突变患者中氨基糖苷相关耳毒性的风险增加,包括患者的氨基糖苷血清水平在推荐范围内的情况。这些线粒体突变罕见,外显率不确定。基因检测不应推迟急需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但在开始反复或长期治疗前可以考虑。

历史

庆大霉素(Gentamicin)是一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最初由美国先灵葆雅(Schering)公司韦恩斯坦(Weinstein)等于1963年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purpurea)以及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中分离获得,并于1969年在美国投入使用。

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KYOWA Hakko Kogyo Co Ltd)于1974年,俄罗斯的阿布拉西莫夫斯基(Abrasimovskii)等于1990年均分离获得庆大霉素。

1966年,中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王岳分离出庆大霉素小单孢产生菌,并且在1969年成功工业化生产。截至2020年中国药典颁布时所使用的庆大霉素主要成分是庆大霉素C组分,包括庆大霉素C1、C2、C2a、C1a以C2b。

使用情况

庆大霉素于1969年在美国上市,1974年在日本上市,1990年在俄罗斯上市。

1969年庆大霉素在中国成功工业化生产。

庆大霉素已列入中国基本药物目录。

化学信息

化学结构式

理化性质

性状:硫酸庆大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

溶解性:硫酸庆大霉素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丙酮乙醚中不溶。

旋度:取硫酸庆大霉素,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依通则0621法测定,比旋度应为+107°至+121°。

专利

1963年,庆大霉素由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注册专利(US3091572A),1983年专利到期。

相关人物

王岳,乳名钟五,英文名Yueh Wang,1915年8月28日生于福州市市上渡通明巷,1985年9月7日卒于福州。

新中国成立后,王岳在福州大学领导开展过药用植物抗菌效果的测定工作,1953年开始,他在福建省师范学院带领助手们在福州古田两地分离了数百株放线菌,启动了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工作。不久,他们发现在福州岭后山坟墓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放线菌可产生类似放线菌素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很强的抑菌效果,被命名为放线菌素“23-21”,对“23-21”进行了发酵制备、提纯结晶,测定了他们的抗菌谱和多项化学物理性质,检测了它的毒性,还研究了培养过程中发生的代谢变化,进行了各种组分的分离和组成氨基酸的分析,他们还发现“23-21”用于治疗Ewing,s肿瘤有一定效果。23-21抗生素是中国自己找到的第一种抗生素。

此后他们继续在福建及其他地方分离放线菌,并不断探讨新方法,先后筛选到抗肿瘤抗生素“A-18”、四烯类抗生素“62-1”、紫霉素(39-56)、缠霉素等多种抗生素。1965年前后,他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抗生素产生菌与抗生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从小单孢菌中寻找到新抗生素的几率较大,带领本所科研人员分离小单孢菌,1966年从分离自福州土壤中的菌株中筛选到庆大霉素(gentamycin)产生菌。庆大霉素是用于治疗农杆菌感染的高效低毒的常用抗生素,1969年正式投产,1978年庆大霉素的分离发现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制备了庆大霉素C族各单组分的国家标准品,为中国庆大霉素产品出口提供了质量保证。到2012年,年产量达到850吨,其中出口400余吨。1982年,在他领导下又先后从小单孢菌分离到了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新抗生素紫苏霉素和武夷霉素的产生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