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保寿 :应保寿

更新时间:2024-09-21 04:02

应保寿(1883年1月15日-1936年3月24日),原名应祥建,字昌业,浙江温岭市岙环兰公村人。1926年移居玉环县芳杜乡中赵村。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和中国工农红军将领。

人物简介

应保寿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团(师)楚门(海上)游击大队大队长。1936年3月24日牺牲。

革命经历

1929年,中共温岭县委在西区坞根一带开辟工作,组建革命武装——坞根游击大队。应保寿受其影响,在游击大队领导人柳苦民、程顺昌的动员下,毅然投入革命,于1930年在坞根加人中国共产党,同时在家乡芳杜及老家岙环组建革命武装。在芳杜,他串联群众,筹募资金,购置武器,很快就拉起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1930年3月,坞根游击大队正式成立,应保寿部编人坞根游击大队,成为该队的一个中队。1930年4月,岙环游击队在程顺昌、应保寿的帮助下建立。该游击队主要活动基地在应保寿的老家兰公岙,许多队员又是应的亲戚朋友,应保寿成为该队的实际领导人之一。这两支队伍活跃在温玉交界的芳杜、岙环、横山等地,除恶镇奸,劫富济贫,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在该地区的统治。

游击队的活动,引起了地主豪绅的仇视和恐惧。他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反动的地主武装——茶头保卫团,以与游击队抗衡。1930年2月20日,应保寿部与茶头保卫团在竹坑岭头发生遭遇战,游击队边打边退,一直退到沙头西山,这时湖头、上王保卫团前来助战,游击队反遭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坞根游击大队闻讯赶来,从洋呈后山直插小石桥后山增援。经过一番激战,保卫团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游击队乘胜追击,直捣保卫团老巢湖头、上王,放火烧了保卫团的房屋,毙、伤敌各1人;缴获了一些枪械。

茶头保卫团仗着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及其武器精良,处处与游击队作对,成为游击活动的一大障碍。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拔掉这枚钉子,巩固游击区域,坞根游击大队决定消灭这个国民党地方武装据点。1930年7月8日,坞根游击大队200多人,从苔山岛出发,渡海登陆,分三路攻打茶头。茶头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个易守难攻之地。西边一座石桥,是进村的唯一通道,敌人在桥边架设了一门“猪娘炮”。敌人获悉游击队攻打茶头,忙把桥板拔掉。当第一路部队由程顺昌、应保寿带领,行至塘头时,敌人忙点燃火炮。随着一声巨响,炮弹未出膛,炮身却自行炸毁。程、应乘机指挥部队进攻。从附近拆来戏台板,10多名战士在强火力掩护下跳人水中,肩扛木板,搭起人桥,部队迅速从人桥上冲过去。保卫团起先还顽抗一阵,以后一看势头不对,纷纷向山上逃窜。游击队进村后,没有抓到敌人,便放火烧了保卫团的房子。

火烧茶头后,应保寿部声威大振,队伍也迅速扩大。7月,坞根游击大队正式编人红军十三军为二团。应保寿部编入红二团为楚门(海上)游击大队,应为大队长。后红二团集中西门岛整训,扩编为红二师。

红军游击队的大规模活动,使国民党政府为之震惊。他们调集部队,扩充地方反动武装,联合对红军部队进行“围剿”。为了避免与敌正面作战,红二师决定分兵活动,辗转游击。1930年下半年,应保寿率部在玉环市各地流动作战,所到之处,冲富济贫,深受贫苦民众的欢迎。

1930年12月,红十三军第二(团)师主要负责人柳苦民被内奸杀害,党代表赵胜亦被迫离开部队。红二(团)师领导内部不团结,军心开始涣散。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又加紧了军事“围剿”。1931年2月18日,红二团(师)主力在坞根寺基遭敌围袭,战斗失利,队伍被冲散。红二团(师)由此转衰,处境十分艰难。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应保寿仍然率领部队,游击于苔山、海山等岛屿和海湾,伺机消灭敌人,决心与国民党政府拼搏到底。

玉环沙湾乡有一反动地主郑元秀,平日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还拉起一支反动武装(保卫队),专与红军作对。为了消灭这支反动武装,为民除害,1931年1月26日晚上,应保寿率部从苔山、芦浦出发,分数路包抄保卫团驻地三官堂,击毙队长叶世俊。接着又包围郑元秀住宅。郑慌忙从后门逃脱,游击队一把火烧了他的房屋。

1932年初,应保寿参加了由蒋烈泉组织领导的“中华民众抗日救国军”。他们在温岭南乡石桥头设立机关,招兵买马,编制队伍,秘密组建“中华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一路军”,蒋烈泉任总指挥,应保寿是主要骨干。32年1月28日,淞沪会战爆发。第二天夜,应保寿带兵参加了在石桥头总指挥部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根据上海市战局,决定于31日集中人员,公然举事,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不料有人暗暗告密,1月30日夜,国民党温岭县政府派县保卫团突袭石桥头总指挥部,蒋烈泉等人毫无准备,只得向南撤退,敌人紧紧追赶,幸好应保寿派船接应,把他们接到船上,脱离了险境。

1933年,原红二团军需赵裕平从外地返回,找到应保寿、张梅亭等,召集旧部,重整旗鼓,在乐清湾、楚门湾一带与敌周旋。他们频繁活动,出没于沿海岛屿,使国民党地方武装疲于奔走,晕头转向。1934年10月2日,国民党政府获悉应、赵率部在鸡山洋屿岛,即派温岭市保卫团陈作梅带领基干队“清剿”。他们依仗军事上的优势,强行在洋屿岛登陆。应保寿、赵裕平指挥部队顽强阻击,激战中三名队员牺牲。应、赵率领18名战士边打边撤,最后退至洋屿关庙坚守。敌人把庙宇团团围住,并叫来岙长喊话劝降。应、赵死守关庙,宁死不降。相持至夜,洋屿渔民撑来一只小船,停泊悬崖下接应。游击队便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撤离。

1935年1月,国民党当局四处张贴布告,以300元大洋的高价,悬赏通缉应保寿。6月,国民党玉(环)、温(岭)、乐(清)、永(嘉)四县政府组织“联合队”联合“清剿”红军余部。10月,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制订《剿办海匪应保寿股计划》,建立起统一的指挥机构,拨出专款,布置密探,在北起温岭市的钓浜,南至平阳县的南麓沿海,部署兵力,进行围剿。应、赵部处境极为艰难。他们只得

四处转移,灵活地与敌人周旋。1935年8月13日,赵裕平在去苔山的途中与国民党浙江海外警局“新宝顺’’舰遭遇,激战牺牲。应保寿只得化整为零,在毛蜒、干江、兰公岙、杨柳坑等处游击,生活十分艰苦,有时宿山洞,有时在海涂上过日子。由于他与渔民有深厚的感情,多次化险为夷。

家住杨柳坑的国民党政府乡长林志友,利用弟弟林志清与应保寿的关系,设下陷井,坑害应保寿。他一面窥视保寿行踪,一面极力麻痹保寿,伺机密报,促拿应保寿请功。

1936年3月23日晚上,应保寿逗留在杨柳坑港口海面上,部下人员大多出航,仅留两名警卫及一些随队家眷。林志友乘机密报国民党政府。经过一番密谋划策,温岭市保卫团配合国民党水警部队预先埋伏在扁屿洋面的掏虾船上。夜幕降临后,林志友带领掏虾船悄悄向应船靠近。到了三更时分,随着一声枪响,几十只掏虾船一齐围拢来,向应船猛烈开火,密集的子弹压得应保寿抬不起头来,敌人还大喊大叫,逼应投降。应保寿身陷绝境,仍奋力抵抗,力图冲出重围。敌人集中火力,将应的帆船打得尽是窟窿,但又害怕应的枪法,不敢近前。应部下闻讯回救,但被敌阻隔,不能呼应。一场恶战,直到黎明时分,两位警卫人员先后牺牲,应保寿身负重伤,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最后壮烈牺牲。

国民党政府抓不到活的,便将应保寿遗体搬去在温岭市松门照像后,砍下头颅,在温岭、玉环市等地巡回悬挂示众,最后送温州市

人物评价

1986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应保寿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