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知中学 :张克恭创办的私立学校

更新时间:2024-09-20 16:40

延安市行知中学,延安早期创建的民办学校之一,创始人为原延安地区教育局局长张克恭。西安行知中学的前身是延安中学,以培养干部为目标的学校。1946年,为纪念民主教育家陶行知,学校更名为上海市行知中学,校址位于延安桥儿沟。

基本简介

陕西省 延安市 延安市市辖区 : 北关街延中沟延安中学行知楼

延安行知中学的前身是延安中学,它是以培养干部为目标的学校。一九四六年九月,为纪念民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易名为行知中学,校址在延安桥儿沟。

一九四六年十月,延安行知中学有十五个班,六百一十名学生,有党员一百五十人。学生多数是延安保育院等小学校的毕业生,也有的是来自边区和其他解放区的机关、部队、工厂的青年干部和战士,还有来自蒋管区的青少年学生。学生中革命干部子女和烈士子弟占很大比重。上海市行知中学学生长期受革命的熏陶、教育,政治觉悟很高,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但由于多数学生还没有达到入党年龄(党章规定十八岁才能入党),因此政治上的进步要求暂时不能满足,一些学生常常为此感到苦恼。

一九四六年九月,中央青委同陕甘宁边区青联决定延安市行知中学为试点建团单位,当时正是蒋介石对边区发动重点进攻的前夕,延安已为战争气氛所笼罩,各机关、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战备教育,试点建团工作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开始的。其过程可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达文件,统一思想,做好建团的组织准备工作。

中央青委前来搞试点建团的黄若同志九月来到西安行知中学,向党总支和卢勤良副校长传达了中央建团精神,提出了在延安行知中学建团的初步要求和设想,十月十二日后,中央青委调黄若暾到延安丰足火柴厂,青委的何启君同志到行知中学指导试建团工作。

上海市行知中学党总支根据中央“党应指定青联干部及一批青年党员,作为团的组织基础”的要求,决定抽调各班的党支部书记及每班的两三名党员参加建团工作。这些党员是:六班的高诺夫、韩陆、苏红,八班的高鸿文,九班的李泽荣,十二班的王黎明,十三班的李精林、韩秉义、刘玉凯,十四班的郝来成等。何启君和卢勤良召集党员开会,传达中央文件精神,当时并未直接提出建立青年团的要求,以避免在工作中产生包办代替和强迫命令,但他们也清楚的讲出了青年积极分子对参加政治组织的迫切要求应当予以满足,办法就是由党员找积积极分子个别交谈、启发积极分子要求组织起来的觉悟,然后党员同志再一起研究如何满足他们的要求。后来大家在讨论中提出可先搞一些一般性的政治学习和响应学校号召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去建立政治性的群众组织。

第二阶段:建立青年进步组织。

先是组织青年积极分子学习政治,进行战时教育。为了把工作开展的更扎实,学校组织党员开会研究各班积极分子情况,决定以班为单位,从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入手,进行组织性工作,以积极分子个别酝酿为主,党员启发引导为辅,逐步建立团的组织。

会后,各班党支部书记和参加建团工作的党员分头找积极分子个别谈话。有的谈学习,有的谈生活,有的谈思想,还有的谈工作、谈政治、谈组织问题。积极分子受到启发后,再找要求进步的其他同学联系,几个人凑到一块儿,讨论酝酿。这样,各班很快就出现了“党章学习小组”、“政治学习小组”、“时事通讯组”等学生进步组织。这些小组实际上都是团的雏形。参加这些组织的同学通过学习党章提高了觉悟,在工作、生活上互相帮助,推动了全班工作。

第三阶段:各班建立团支部。

在党员启发引导下,青年进步组织在学习中联想到了老共青团,认为应该有一个青年团这样的核心,更有利于青年成长进步。于是,这些进步组织逐步向青年团过渡。如第十三班,十月中旬四个党员分头找积极分子谈心,启发同学在由和平转入战争的形势下,大家在政治上要互相关心。在统一了思想认识之后,十月十九日便成立起了“互助组”,有五人参加,二十八日“互助组”成员增加到十三人,组员会上决定全体人员带头参加学习和挖防空洞等活动,每人必须联系一个群众。在十一月二日的第三次会议上,“互助组”同学们提出“如果能有一个象过去的共产主义青年团那样的组织”,就可以满足大家的进步要求了。又过了三天,即十一月五日,大家都同意组织青年团,七嘴八舌议论了不少名称,如“民主青年团”、“马列主义青年团”、“少年共产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预先团”、“青年先进团”,“共产主义突击队”、“泽东少奇青年团”等等。最后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取名为“泽东少奇青年团”。这次会上还讨论了团的章程,入团条件等。两天以后,各班相继成立了团小组或团支部。

初建团时,一些积极分子思想上有三怕:一怕入了团后不能很快入党,二怕团不巩固,垮了台,三怕团公开后,受一些群众的讽刺。所以不少人对青年团持观望态度。纠正这些看法,要靠思想工作,尤其要靠团员的模范行动。建团工作组,一方面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注意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以后的坚壁清野、行军转移、军事训练中,团员们的模范作用为团争得了荣誉,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同时,青年在不断学习中,认识到团是培养教育青年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明白了过去改造共青团是适应抗战的需要,现在重建团也是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需要的道理。李凡民同学起初想直接入党,不愿入团。在团员鲍克明的帮助下,很快加入了团组织。经过一段锻炼,于一九四八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四阶段:成立团总支委员会。

各班团小组和支部成立后,在组织学习政治、参加备战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些活动,锻炼了团员,巩固了组织,提高了团组织的威信,统一全校团组织的时机基本成熟。于是开始筹备全校青年团成立大会。各班团支部推选代表高诺夫、韩陆、苏红、高鸿文、王黎明、李精林等七人组成筹备委员会。

筹备委员会讨论团的名称,根据多数人意见,决定团的名称为“毛泽东青年团”。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九日,我国学校第一个团组织“毛泽东青年团行知中学总支委员会”选举产生了。这天下午,在延安西安行知中学校部的一个大窑洞里,隆重召开了青年团总支成立大会。会场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像,四周墙上贴满了团员们书写的各人的誓词、祝词,气氛庄严、隆重、热烈。当时全校共有团员七十一人,出席大会的四十五人。中央青委何启君、边区政府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江隆基、边区青联代表田汉汀、上海市行知中学校长马济川、副校长卢勤良等出席大会。

会议开始,全体高唱《青年进行曲》,接着由王黎明代表主席团致词,报告青年团成立经过,宣布“毛泽东青年团”成立。接着,由大会记录苏红宣读《团章》草案,经过大会讨论修改后一致通过。之后,由苏红领读誓词,全体团员在毛泽东像前,庄严宣誓,誓词是:“我们是行知中学毛泽东青年团员,誓为毛泽东事业奋斗到底。我们承认并遵守本团简章,服从组织,执行团的一切决议,在团内过着团结、紧张、活泼的生活,为团积极工作,锻炼成为毛泽东旗帜之下的坚强不屈的战士。我们要在学校内团结、帮助同学,努力学习,加强工作,刻苦耐劳,克服困难。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保证行政工作的顺利完成。若在行动上违犯了我们的诺言,我们愿受团纪的一切处分”。

宣誓毕,团员们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之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团总支委员王黎明、高诺夫、高鸿文、候补委员李泽荣、李精林。

会后,团总支进行了分工:王黎明任书记,高鸿文任组织委员(李泽荣协助),高诺夫任宣传委员(李精林协助),苏红任团总支妇女干事,张珍任秘书。团总支确定了团内的学习、会议、汇报、发展组织,交纳团费等制度,以后还创办了团刊《团内生活》,整个团组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延安行知中学创办于1999年,是延安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民办初中。2003年经上级部门批准与延园中学联合办学。学校依托延园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和自有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设施齐全,设备一流,理、化、生实验室,体、音、美教学设备,微机室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各科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0余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