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 :中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

更新时间:2022-12-29 19:26

延安市,简称“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2022年延安市常住人口226.76万人,生产总值2231.93亿元。

延安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以黄土高原和丘陵为主并有部分丹霞地貌,属于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古称肤施、延州,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古代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在近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97年撤销延安地区,延安开始设市。

延安的经济以第二产业能源产业为主,延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庞大。能源化工产业、苹果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是延安的支柱产业,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洛川苹果等驰名商标。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31.93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10.1:62.8:27.1。

延安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黄帝陵景区等。同时作为中原地区的革命圣地,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保留着很多红色文化传统。有延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等红色文化遗址。并且延安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获得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

名称

延安,沿用隋朝延安郡名。延者,长也,取名“长治久安”之意。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延安是华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轩辕黄帝陵的所在之处。

1992年公布的省文化保护单位庐山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充分证明了延安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人类在此地繁衍生息。

史料记载,夏朝,今延安市属凉州。商代属鬼方。西周,为犬戎族与领土。春秋时,该地区为白翟部族所居。春秋战国前期属晋,后期韩、赵、魏三国分晋后中部和北部属魏,南部属秦, 姬扁三十九年(前330),秦大良造公孙衍大败魏将龙贾于雕阴(今富县北洛河李家川村),斩首8万,虏其将龙贾。雕阴之战后,魏在秦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将上郡15城献于秦。 周显王四十一年(328)被秦占领,后全部为秦。

秦汉时期

秦统一天下,分全国为36郡,延安地区为高奴县,隶上郡(上郡治所肤施,在今榆林县境),辖今延安市及志丹、安塞、延川、延长县,县城在今延安城东2.5公里的尹家沟;该地区东南为定阳县辖地,其县城在今宜川县境。 楚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即汉高祖元年(前206)灭翟国,延安地区仍置高奴县,隶上郡。新始建国元年(9),改高奴县为平利县。东汉复名高奴。刘宏中平六年(189),为匈奴所占据。东汉末年,高努县建制逐渐被废弃。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延安地区居住匈奴等少数民族,未设县,置有戍守之所,称三城(故址在延安市南部),为驻防重地。东晋、十六国时,该地区先后属前秦后秦、大夏。公元407年,后秦时期部将赫连勃勃叛变自立,建立“大夏”国,延安属于当时的“统万城遗址”管辖。

南北朝时期(420~589),宋元嘉八年(431)大夏为吐谷浑所灭,后该地区成为北魏辖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在延安地区南设临真县,其“城临真川水”,故名,隶北雍州定阳郡,辖地含今延长西部;又在该地区西设沃野县;太和元年(477),在该地区东设广武县,辖地含今延川县西部,其城址在今甘谷驿,同年设徧城郡,隶北雍州,领广武、沃野两县,治所广武。北魏延昌二年(513)设东夏州,治所广武,领徧城郡、定阳郡(治所临戎,在今宜川境)、朔方郡(治所魏平,在今子洲境)、上郡(治所因城,在今甘泉境)。公元534~535年,北魏西魏东魏,沃野当时延安地区属西魏。西魏大统三年(537),分临真县置真川县,辖地在临真县西,并设神水郡,治所真川,领真川、临真两县;同年,分广武县文安县,隶文安郡(文安县境为今延川县地);沃野县仍旧。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夏州为延州,仍治广武,领徧城郡、神水郡、文安郡、上郡。北周保定四年(564),废神水郡,真川、临真两县改属徧城郡。北周建德六年(577),改广武县为丰林县,县城迁至今李渠镇周家湾村,其城原为大夏郡主赫连勃勃所筑,人谓之赫连城。徧城郡治、延州州治俱徙丰林,徧城郡领丰林、沃野、真川、临真四县,延州领徧城、文安两郡。

隋唐五代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撤销郡制,以州统县,徧城郡废。开皇十八年(598),废沃野县,辖地并入丰林县。大业元年(605),废真川县,辖地并入临真县。大业三年(607),分丰林、金明二县置肤施县,沿用汉肤施县旧名(金明县,在今安塞县南,本为北魏广洛县,隋避隋炀帝名讳改,大业十三年废,并入肤施县;汉肤施在今榆林县),辖地在今延安市辖境中部,其城在今延安市区延河东岸。同年,改州为郡,废延州,设延安郡,郡治肤施,领肤施、丰林、临真、延安等11县。其中延安县,本为西魏广安县,大业元年(605)因避太子杨广名讳改为延安县,辖地在今延长境。 隋大业十二年(616),梁师都割据陕北地区,自称梁帝,占据延安以北地区。唐武德五年(622)历经延州之战,梁师都兵败而亡。 

唐武德元年(618),延安郡改为延州。武德二年(619),分肤施县设金明县。天宝(742),复改延州为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再改为延州,治所肤施,领肤施、丰林、临真等10县。安史之乱后,延州隶坊节度使府。终唐之世,延安地区置县未变。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延安地区置县依旧,仍隶延州。延州后梁隶忠义军节度,余皆隶彰武军节度。其节度使府均在延州。

宋元时期

北宋初年,设路辖州。康定二年(1041),分陕西路置鄜延路,其经略安抚使治延州肤施。庆历五年(1045),肤施县城迁至今延安城内(延河西岸)。熙宁五年(1072),废丰林、金明二县,辖地并入肤施县。延安地区所置县即为肤施、临真。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府治仍为肤施,辖肤施、临真等7县。南宋建炎二年(1128),金军攻克延安府。延安地区仍置肤施、临真二县,延安府仍治肤施,领肤施、临真等7县。金亦设鄜延路,然辖区扩大,治所延安府,领延安府、鄜州、坊州丹州、保安州、绥德州。皇统二年(1142),改鄜延路置彰武军总管府,金末废。 

元至元二年(1264),废临真县,辖地并入甘泉县,延安地区所置县唯肤施。至元十一年(1274),改旧鄜延路,置延安路,治所肤施,领肤施、甘泉等8县及富县、绥德州、葭州,三州又下辖8县。至元十二年(1286),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延安路隶之。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1369),改延安路为延安府,治所肤施县,其余无多变动。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隶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曾改延安府为天宝府,府治仍设肤施。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陕北地区,仍复名延安府。清实行四级行政制: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肤施县仍为延安府治,延安府领肤施、甘泉县等10县,隶陕西省延榆绥道,延榆绥道驻榆林市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撤销延安府,肤施县归陕西省管辖。民国二年(1913),废延安府,肤施县隶陕西省榆林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废道,以省直接辖县,肤施县隶陕西省。1921~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红军开展了土地革命,先后在延安城外围成立苏维埃政权(延安市区仍属中国国民党辖肤施县)。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瑞金市出发,历经千难万险,行程两万余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街道。1935年5月,在延安地区梁村乡刘小沟成立延安县革命委员会(同年7月改名为苏维埃政府),6月在延安地区南部龙儿寺(今柳林镇麻庄)成立肤甘县革命委员会(9月撤销肤甘县成立甘洛县和肤施县,11月,县革命委员会改名为肤施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5月,在境内麻洞川乡炭窑沟成立红泉县革命委员会(1936年改称为红泉县苏维埃政府)。公元1936年12月16日,中国国民党军队撤离延安,18日工农红军进驻延安城。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城内。同年10月,正式成立延安市政府,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37年年3月,在川口设立延安县,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凤凰山麓成为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的第一处驻地。5月红泉县与宜川部分苏区成立红宜县,后改称固临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41年到1942年,中共中央在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194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5月,延安县政府由川口迁东二十里铺。1943年,延属分区成立,延安县和南泥湾垦区归分区所属。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历时50天。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蒋介石发动了对陕甘宁和山东省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延安被中国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1948年4月22日,历经黄龙山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同年7月,将南泥湾垦区和固临县合并为临镇县,县政府府驻临镇。1949年2月,宝塔区和延安市合并,县政府迁驻延安南关。延安市降为区级市,属延安县领导。随后,延安市改组成“延安县城关区人民政府”。4月,临镇县撤销,5月边区政府迁驻西安市,撤销延属分区,延安县归陕北行政公署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5月整编时,撤销陕北行署,延安县为延安分区专员公署领导(1969年改称延安地区)。1955年4月,延安县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1968年8月18日,延安县人民委员会改称“延安县革命委员会”,属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5月,延安县分为延安城区和延安县两个县级建制,均属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197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市革委会驻地南关。1975年8月16日,撤销延安县并入延安市。1979年12月,延安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延安市人民政府,属延安地区行署领导。1980年5月,延安市人民政府由南关迁驻宝塔山下。1997年,国务院批准延安撤地设市,原延安地区行署改制为延安市,原延安市改为宝塔区。隶属延安市人民政府领导。

地理

位置境域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市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市渭南市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市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气候

延安市,地中国西北季风区,属于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北部半干旱,南部半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维持期长;春季气温快升多变,易有霜冻,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有春旱;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偶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多雾,早霜出现,有阴雨天气。拥有南暖北冷的特点。

延安市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处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南部相较北部降水量偏多,例如黄陵县西部的桥山一带年降雨量700毫米,夏雨集中率49%,秋雨29%。延川县地区年降雨量仅为441毫米。延安市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最高气温17.2℃,年平均最低气温4.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3.1℃,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5℃,平均降水量271.6~337.4毫米,占年降水量50%;雷雨平均25天,占年暴雨日70%。秋季气温、降水剧减。延安年日照时数2448.6小时,以5月最多为247.1小时,2月最少为172.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5%,最大1月为63%,最小7月和9月为50%。温度日较差大,全区年平均日较差为10.9~14.9℃,志丹县甘泉县最大,洛川最小。

地质

延安地区位于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单斜构造的东南角,在成份和构造上属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岩层自东向西由老易新,多为南北走向,局部地区略呈东西走向,且一致向西缓慢倾斜,倾角约2°左右。根据物理勘测重力变化表明,以延安地区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单斜翘曲构造,是一个东高西低的大斜坡。在这个斜坡上,由北向南自靖边县以东,经二家畔转志丹县东部,到曹新庄南经墩梁东,穿过石马河至直罗镇西黑水寺,经子午岭入咸阳地区为线,将延安地区分为两个构造单元。在该线以东是陕北单斜翘曲构造,以西为陕甘宁凹陷向斜构造。除吴旗、志丹县两县和葫芦河、沮水河以外,延安大部分地区在单斜翘曲地带。

延安地区没有中生代以前的老岩系出露,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系。第三纪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中生界之上。第四纪黄土岩系深厚,广泛覆盖于整个地区老岩层之上。基石露头仅出现于曾受强烈剥蚀的深沟河谷地区。其中三叠系延长组是一套内陆湖沼泽相的沉积岩系,以灰绿色砂岩夹页层为主,总厚1100多米。侏罗系地层的沉积建造以河湖相砂岩为主,到沉积后期在子长市南洛河一带形成淡水泥灰岩沉积,在沉积岩底部含有煤和油母页岩。岩相变化、构造形态与延长组顶部古侵蚀面地形有紧密关系。地层厚度600多米,与下伏岩系延长组呈假整合接触。白垩系志丹群岩系是一套干燥型的红色与绿色相间的砂岩和泥页岩层。岩层西部厚,在千米以上;东部薄,仅有300多米。志丹群和其西部的六盘山统是同时代的两个不同沉积区的过渡型沉积。

地形地貌

延安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黄土高原和丘陵为主并有部分丹霞地貌。整个地势处于西北高、东南低的姿态,最高海拔1809.8米,最低海拔388.8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点在吴旗县五谷城乡的白于山顶,海拔1809.8米;最低点在宜川县集义乡猴儿川,海拔388.8米,相对高差1421米。

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全区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全区石质山地占总面积9%。西部桥山,南北走向,构成北洛河泾河分水岭,是高出黄土高原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东部黄龙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岭)海拔1788.7米;中部劳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黄龙山和劳山统称为梁山山脉,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

水文水利

水文

延安市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河流以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及汾川河为主干,形成树枝状的水系网,崂山—黄龙山山脉之东,延河等河流直注黄河;其西,洛河水系南流出境汇入渭河。年平均清水径流总量13.38亿立方米。

黄河

在延川县眼岔寺乡马家骞村入区境,自北而南沿东界流经延长安河、罗子山、南河沟,在宜川县猴儿川口出境,长183公里,河床比降大,总落差470米,水力资源丰富。在宜川有宜川壶口瀑布。

北洛河

又称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流向由西北而东南,自吴旗县头道川入境,经志丹县甘泉县富县、洛川、黄陵县等县出境,进入陕西省渭南市,汇入渭河。区内河长385公里,流域总面积17948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2条,属黄河二级支流。

水利

截至2021 年全市共有18 座重点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7663.75 万立方米。延安市地下水主要来源是地表水补给,受全年降水影响,地下水资源量明显增加。2021 年延安市地下水资源量为 7.79 亿立方米,延安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为 5.09 亿立方米。延安市现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共 125 处,其中国家站 19 处,省级站23 处,市级站 6 处,县级站 70 处,省级水质专用站 7 处,目前 80%的监测站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初步形成了国、省、市、县四级连控的监测站网。

土壤

延安市从南向北依次为淋溶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粘黑垆土、黄土、黑垆土、黄绵土、沙黑垆土、沙壤质黄绵土。零星分布在沟谷川道的有新积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根据土壤分布状况及规律,可分为水平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其中水平分布,褐土分布于东南部与西南部土石山地,粘黑垆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分布在东起宜川县高柏乡小河口,由东向西经牛家佃乡阿石峰、交里乡钟楼寺沟掌,沿富县与甘泉分水梁向西延伸到桥山一线,以南为粘黑垆土、黄墡土,以北为黑垆土、黄绵土。沙黑垆土、沙壤质黄绵土分布在沿白于山分水岭由东向西,经子长县涧峪岔乡的如则山、壕子墕,高台乡高新庄,李家岔乡周家、月界山,安塞县王家湾乡胶泥子湾、双山则,转向榆林地区靖边县,穿过吴旗县周湾乡榆树峁、后罗沟泉一线,以北为沙黑垆土、沙壤质黄绵土,以南为黑垆土、黄绵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延安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为天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截至202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 20.51 亿立方米,延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35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12.90 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 5.09 亿立方米。境内有南洛河延河清涧河等多条干流,有包括王瑶水库石堡川水库、新桥水库等18座重点水库。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林草湿地总面积4632.8万亩(其中林地3906.11万亩,草地720.45万亩,湿地6.24万亩),森林覆盖率48.07%(含苹果经济林达53.07%),植被覆盖度达81.3%,活立木总蓄积8652.68万立方米。延安南部由4个市直国有林管理局共同管辖的黄龙山、桥山林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中的两大林区,也是延安市天然林主要分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植被覆盖度超过90%,被称为“陕西的一叶肺”。

土地资源

延安市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截至2022年8月1日,延安市耕地25.35万公顷、园地20.91万公顷、林地259.54万公顷、草地47.74万公顷、湿地0.41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2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70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8万公顷。

矿产资源

延安市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腹地,矿产资源以中、新生代沉积矿产为主。已探明矿产资源16种,分别为煤炭、煤层气、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紫砂陶土、陶粒粘土、陶粒用页岩、白云土、泥灰岩、砖瓦用粘土、石英砂岩、建筑用砂岩、矿泉水、玛瑙、盐矿。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煤炭、陶粒页岩、陶瓷土、石盐4种,矿区42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构成了延安市的优势矿种。

煤炭

延安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10亿吨,其中中部矿区(宝塔区、延长、延川县富县黄龙县煤层平均厚度为0.6米,属极薄煤层,储量24亿吨,是优质的动力燃料煤,也是国内少有的煤化工和提炼煤焦油的上等原料。

石油

延安市已探明石油储量14亿吨,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大陆第一口油井位于延安市延长,石油开发已有百年历史。“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天然气

天然气资源总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石油产区伴生有天然气,分布在富县葫芦河上游及直罗和南川、甘泉王坪、安塞区、吴旗等地,已控制油气区30多平方公里,储量33亿立方米。在富县直罗、南川一带500口油井中,有270多口以气为主。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延安市全境木本植物有6纲19目,83科,202属,540余种,其中乔木214种,草本植物370余种,野生药材植物有300多种,农作物360余种,可观赏植物有鸡冠花牵牛牡丹等约60种。种子植物有1478种,现有古树名木18.82万株,其中树龄5000年以上古树有3株,分别为“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

动物

延安市境内有鸟类有14目28科77种,兽类有5目11科29种。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4种,其中华北豹褐马鸡原麝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Ⅱ级25种、省级13种。

自然保护地

延安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1处、总面积477.5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2个;中国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世界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黄龙山、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子午岭保护区位于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山脉陕西境内,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12月,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保护区有种子植物93科323属596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紫斑牡丹、核桃楸等6种;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豹、黑鹳金雕和豺等4种;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獭亚科大天鹅红脚隼长耳鸮纵纹腹小鸮和毛脚鱼等15种,此外还有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

延安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宜川两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林区,以保护国家特有的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为主。涉及大岭、圪台、白马滩、柏峪、石台寺、薛家坪6个保护站,总面积8175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有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灾害

延安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雪)、干旱、寒潮、大风、沙尘暴、连阴雨等,生物灾害主要有蝗灾和农作物病虫害。其中干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寒潮等气象灾害频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工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很大影响。

延安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490.5~663.3毫米,干旱灾害频繁。川延安以南洛川塬区干旱频繁。2021年6月中下旬,延安市出现干旱灾害,延安市受旱面积241万亩,3.2万人出现临时人饮困难。

延安地区冰雹自古多发,年冰雹发生的频率69%~90%,发生时间3~11月;1996年5月25日~9月22日,延安市发生冰雹17次,农作物受灾114万亩,经济损失1.3亿元。

霜冻灾害,初霜冻在10月上、中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寒潮降温多出现在秋末冬初和春季,最多出现在春季4、5月份。秋末冬初最大降温值14~17℃,春季17~20℃。1990年5月4日,延安市霜冻,受灾20多万亩,重灾15.8万亩,粮食减产25万公斤。

延安地区洪涝灾害多由暴雨造成,偶有长期连阴雨所致。全区暴雨出现在每年4~9月,连阴雨多出现在秋季,短则4~5天,长则半月以上。1996年7月31日葫芦河流域及富县、黄陵县局部地区降大到暴雨致富县葫芦河沿岸4个乡遭水灾,183间房屋倒塌,2.4万亩农作物绝收。

延安市病虫害主要有蝗灾、红蜘蛛虫害、鼠害等,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1996年延长县20万亩小麦有18万亩发生病毒病,翻种2万多亩。宜川县小麦大面积发生根腐病,重灾区新市河乡1.5万亩小麦有1.2万亩发病,91.6%麦田翻种。

政治

行政区划

延安市下辖1个市2个区10个县18个街道办事处,84个镇,12乡。政府驻地为陕西省宝塔区桥沟街道新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1号楼。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延安市常住人口为226.93万人。城镇化率61.97%,人口自增率0.06‰,人口出生率6.11‰,死亡率6.05‰。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0.075万人,占61.3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8.1831万人,占38.63%。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92560人,占52.25%;女性人口为1090021人,占47.75%。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41。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81349人,占21.09%;15-59岁人口为1445797人,占63.34%;60岁及以上人口为355435人,占15.5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5166人,占10.30%。

民族

延安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区,常住少数民族有回、满、蒙等27个民族4000余人,分布在全市13个县区,主要在宝塔区黄龙县宜川县黄陵县长庆油田延安大学等地,其中以回族居多。

宗教

延安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有审批登记宗教活动场所116处、教职人员125人、信教群众10万余人。全市有爱国宗教团体8个(市级1个、县级7个),正在筹备的爱国宗教团体3个(市级2个、县级1个)。有全国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宝塔区清真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1个(安塞区弘法禅寺)。

语言

延安方言是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晋语”向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话”(属中原官话)过渡的过渡区方言。延安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片。

晋语陕北片

包括子长市延川县、延长、安塞、志丹县吴旗6县的方言。该片突出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汉语的入声调,几乎全部保存下来,入声字的韵尾,均收有喉塞音,而且,有的方言还分阴入和阳入两个调类。本片方言里的另一个语音特点是,韵母只有后鼻音而没有前鼻音。

秦陇片

包括延安、甘泉县富县3县(市)的方言。该片方言除极少数的字外,古代的入声调全部消失。古代的入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分别归并到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中。本片方言的调类,有阴阳上去4个,它们的实际调值,与中原官话里其它秦陇片的调值很相似。和上述晋语片的方言一样,该片方言不分前、后鼻音,有的只是后鼻音。

关中片

包括宜川县黄龙县、洛川和黄陵县4县的方言。该片方言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与秦陇片一样,归并到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中。该片方言的阴阳上去4个声调的调值,与陕西关中话的调值接近。在声母方面,该片方言分尖团音,宜川方言里没有前鼻音韵母,但能用ei iei uei yei与北京话的 in un yn相对应。

经济

综述

延安的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延安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延安市的支柱产业有能源化工产业,苹果产业,红色旅游业。延安第一产业有洛川苹果、延安小米、甘泉豆腐干等30种地理标志产品。第二产业有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

截至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31.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4.09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10.1:62.8:27.1。人均生产总值98390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延安市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6户。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77.02万亩,设施农业基地27.96万亩,规模养殖场1965个,农产品仓储设施总库容162.8万吨。

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安塞地椒羊肉进入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安塞地椒羊肉、黄龙蜂蜜进入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20个品牌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品牌。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72.4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6万公顷,蔬菜产量133.7万吨;苹果面积22.1万公顷,苹果产量431.8万吨;养殖业主要有猪羊牛和鸟纲。农林牧渔业完成产值401.2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5.20亿元;林业产值5.72亿元;牧业产值41.35亿元;渔业产值1.0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9亿元。

第二产业

延安市第二产业主要以能源重工业及相关产业为主,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产业为支柱产业。2022年发掘原煤5228.79万吨,开采天然气88.16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967.19万吨,发电量108.56亿千瓦时,原油1441.80万吨。全年能源产业产值为2105亿元,其中油气开采产值726.92亿元,石油加工产值688.42亿元,煤炭行业产值573.29亿元。全市建筑业总产值159.88亿元。

延安拥有延安能源化工集团、延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中烟工业公司延安卷烟厂陕西汽车集团延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等众多能源产业和制造业企业。

其中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是集煤炭、燃气、化工、新能源、多能互补、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目前迈入了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连续两年荣登陕西省百强企业榜单。

第三产业

延安市作为中国革命的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52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旅游人数560.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3家;星级宾馆40家,其中4星级宾馆10家、3星级宾馆29家、2星级宾馆1家。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63亿元。延安市第三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展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发展全方位服务产业。延安地区现已建成“延安味道”美食街区3条、品牌示范店35个。

延安市第三产业其他主要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4月,延安共有两所高等院校分别是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全市有中小学校幼儿园910所(公办558所、民办352所),其中普通高中23所,职业中学12所,初中86所,小学240所,幼儿园543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小学教学点19个(不计校数)。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45所、省级示范高中3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7所,省级示范特教学校2所,教职工4.3万人。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一本招生院校。学校成立于1941年9月,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学校现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筑总面积达到了10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61个本科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团队,5个院士工作站、2个社科名家工作室。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全年《延安日报》订阅量4.3万份、发行351期。电视台共播出电视新闻2.12万小时;共播广播新闻5.34万小时。学习强国——延安学习平台订阅量1049万人、阅读量5.3亿人次;自“我是延安”APP上线运行以来,累计下载量1288.86万户,累计发稿量4.58万期。电影公益放映2.35万场次,行政村放映覆盖率100%。全市广电网络县、乡镇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5.1万户,其中当年新发展0.3万户。全市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7%,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7%。

延安博物馆

延安博物馆坐落于延安新区景观中轴线上,总占地面积124.04亩,展陈面积1621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主持设计,整体建筑为回字型结构。博物馆藏有延安地区红山文化玉器,商代青铜器等众多珍贵文物

延安中山图书馆

延安中山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5月,毛泽东亲自题写馆名,林伯渠担任第一任馆长,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红色公共图书馆。1940年7月,延安中山图书馆正式开馆。该馆现占地面积约5亩,馆舍建筑面积3802平方米。目前,藏书27.8万余册,其中古籍善本2.1万册,1962种。现藏部分图书为边区政府、毛泽东、周扬、武衡等捐赠,年购新书6000余册。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

延安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67.17亩,分主体活动楼和文化广场两部分。主要有剧院、摄影扩印室、舞蹈室、美术室、工艺制做室、健身室、阅览室、声器乐室、民间工艺陈列室、书画展览室、中老年健身室、少儿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厅以及台球、乒乓球、保龄球、办公等用房。主要工作有搜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艺术资料,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技

截至2022年全年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9项,登记市级科技成果58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3.38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36户,科技人才智库人数562人;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7户,科技创新研发平台105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02个。全年授予专利权1311件,有效发明专利74件;发放知识产权相关资料5.5万份,接待群众咨询1200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56个(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医院、卫生院215个;床位1.5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4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7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1万人。全市拥有村卫生室174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43人。全市共接呼救电话2.4万次,出动急救车辆2.4万辆次,接回伤病人员1.7万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1.7%。延安市共有四所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27万平方米,其中高级职称666名,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308名,有市级、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3名;设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2018年通过国家卫健委呼吸与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认证;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医学研究平台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

延安市中医医院

延安市中医医院又称为北医三院延安分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市级中医医院。是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46亩,设有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12个,开设病区23个。现有在职高级职称128名,博士16名,硕士研究生82名,市级名老中医7名,省级名中医1人,省优中医临床人才3名,国优中医临床人才1名,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名。中医妇科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心病科是省级重点学科,脑病科、针灸科、皮肤科、肛肠科是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中医妇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康复科、皮肤科、检验科、超声科、制剂室是市级重点专科。目前已建成了中国工程院乔杰石学敏两个院士工作站,成立了陕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中心。

延安市人民医院

延安市人民医院位于延安市七里铺大街,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隶属于延安市卫生局。属国有非盈利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39.8亩,医院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18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4.4%;中级职称301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3.3%,研究生以上学历142名,本科908人。医院共设置科室72个,其中临床科室35个;医技科室11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特色专科6个。

体育

截至2022年全市拥有体育场馆30个,建成全民健身广场704个,建立了125个全民健身辅导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6282人。全市范围内建成了375条全民健身路径、240个晨晚练点,为群众健身创造了良好条件。

延安体育馆

延安体育馆始建于1987年,1997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体育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70平方米;馆内看台设固定座椅2733个,主场地长44米,宽24米,可举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柔道、摔跤等体育比赛,属多功能性体育馆。2013年8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体育场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包括对延安体育馆进行改建,主要是体育馆屋面钢结构及外立面装饰和馆室内装饰。看台座椅3054个,增加了321个,新增场地四角功能性座椅560位,共计3614个。

延安全民健身运动中心

延安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占地面积662.8亩,总建筑面积164673平方米,主要包括体育运动中心“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老年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场馆配套服务区。其中门球、排球、网球、轮滑、健身步道等项目在特定空间和特定时段免费开放。已开展游泳、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健身、轮滑等多项培训业务。2023年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在延安首场比赛就在这里开展。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5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7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4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26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1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76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0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6.57万人。

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3个,拥有床位850张;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包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1637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46个;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床位1.40万张,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1.34万张。

环境保护

2022年,延安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播报365次,延安环保信息网发布各类信息2105条,空气质量达标(AQI<100)天数达325天。

交通

延安市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以黄土高原和丘陵为主,高原地带较为平坦适合建设公路,沟壑地带建设难度较大。秦朝时在此修建长约700多公里,平均宽50米的秦直道。延安处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延安曾存在黄河、北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汾川河渡口104处。近代出于政治经济学需要建设过延安南泥湾机场、洛川飞机场、黄陵飞机场等多个机场。因此具有一定的交通建设基础。延安市现今已形成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主,航空为辅的交通格局。延安市境内现有包西铁路浩吉铁路、甘钟铁路3条铁路线,共有火车站22个。全市现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

延安市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 农村公路为经络的交通网基本形成。截至2022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10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3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58公里,农村公路17035公里。公路密度57.3公里/百平方公里。现代综合交通公路网络已初步构建。

铁路

截至2023年5月,延安市境内共有包西铁路、浩吉铁路、甘钟铁路3条铁路线,共有火车站22个。延安市的主要铁路西延铁路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1994年7月31日西安至延安全线建成通车,在延安市境内有10个车站。2007年11月25日包西复线(陕西段)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延安境内有13个车站,运营里程204.57公里。其中西包铁路线的包神段,是进入陕北地区境内的第一条铁路,该铁路1986年8月开工建设,1989年4月铺轨通车。将延安和中国东西各部连接起来的太中银铁路是在2006年2月开工、2011年1月正式建成通车。

延安新火车站

延安新火车站于2006年4月20日在旧火车站原址上破土修建,于2007年4月1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23987平方米,最高旅客聚集能力可达3000人以上。延安火车站设有到发线13条(其中客车到发线6条),开行旅客列车高峰线时达31对62趟,西延动车高峰线开行7对14趟。

西延高速铁路

在建的西延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市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西延高铁有11个车站,包括高陵区阎良区和富平。线路总投资600亿元,全长约300公里。

航空

延安市现有一个机场为南泥湾机场,2018年11月8日,延安南泥湾机场建成顺利实现转场投运,延安南泥湾机场位于延安市区西南方向宝塔区柳林镇尚家沟山顶之上,距离市中心13公里,按军用二级、民航4C级标准设计,机场跑道长3000米、宽45米,站坪有6C1B7个停机位、航站楼面积1.3万平方米,配套4部登机桥,具备24小时通航保障条件,可保障A321-200、波音737900及以下机型运行。延安机场已开通延安—北京首都、延安—北京南苑、延安—西安市上海市、延安—重庆市厦门市、延安—广州市、延安—青岛市沈阳市、延安—杭州市、延安—南京、延安—深圳市海口市—延安—天津市共13个城市的10条国内航线,运营的东航浙江公司海航控股中国联合航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含东航浙江分公司、江苏分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含南航北方分公司、深圳分公司)4家,每周进出港航班96个,2021年吞吐量为55万人。

公共交通

公交运营车507辆,共有公交线路57条,其中老城区43条,新区14条(投放76辆车),机场巴士4条。线路总长度为1668公里,日均营运里程8万公里,日均客运量约22.8万人次,市区主要线路车辆运行间隔时间在4至6分钟之间,郊区线路车辆运行间隔在8至15分钟之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1.08%。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极深。历经千年的发展,延安的民间文化艺术艺术蓬勃发展,积淀深厚,蕴藏丰富,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延安市现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9项。

黄帝陵祭典

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华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最早见诸史料的后世帝王祭祀是姬午四年(前422)秦灵公吴阳上,专祭黄帝。汉代以后,祭祀黄帝形成朝廷定例。1911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专程派人赴黄帝陵祭祖。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同祭黄帝陵,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祭文。

陕北道情

陕北地区道情在陕西省子长市延川县清涧县集中流传,并辐射至晋西北、内蒙河套及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邻近陕北的地区。它源于唐朝道教徒诵经的经韵,明清时期发展成形,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陕北道情分为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两支,东路称“新调”,西路称“老调”,两者的音乐调式存在差异。东路为徵调式,演唱风格高亢明快;西路为商调式,演唱风格细腻委婉。传统曲目有《十万金》《闹书馆》《牡丹亭》等二十余种。传承方式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父子相授和以村为基本单位的集体传承两种。

陕北窑洞建筑技艺

窑洞雏形的产生距今已有4500年的时间。到周代形成半地穴式,到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也就是现在的土窑,而窑洞建筑最辉煌的时期在明末清初。由于窑洞民居具有冬暖夏凉、节能节地、便于施工操作等特点,窑洞为广大陕北地区人民所接受,是陕北居民最主要的居所并沿用至今,被称为生土建筑的“活文物”。由于窑洞建筑在当地的适用性极高,窑洞营造技艺在陕北代代传承。 原生态文化建造技术与黄土窑洞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窑洞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居住”空间环境,更是陕北文化与艺术的发源,生生不息的陕北人创造了特有的窑洞建筑技艺。陕北窑洞民居具有保湿、节材、环保、长寿、减灾、保鲜、贮藏、经久耐居等实用价值。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聚落群体,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文物古迹

龙王辿遗址

龙王遗址位于宜川县壶口乡龙王辿村北,即壶口景区蔡家窑服务区内。2006年-2007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21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遗址出土了2万多件距今2-1.5万年以前的石制品及动物骨骼,并发现20多处用火遗迹,为探究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探究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演进与环境变化等提供了科学证据。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铲是近年来中原地区旧石器时-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收获,长12.7厘米,宽9.2厘米,厚0.8厘米,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

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位于富县城西的西山半山坡上。开元寺和寺中古塔皆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即公元740年,至次年全部完工,历经一千多年之后,寺院早已被毁,仅有古塔留存下来,并且在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曾进行过修缮。

铁边城遗址

铁边城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吴旗县城西北45公里处,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铁边城为西夏毅宗奢单都二年(1058)所建,初名定边城,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改名铁边城。背靠东山,西、东、南三面临川,开有三门,周长2500米。古城内的文物古迹有城墙、水牢、刑场、营盘、校场滩、月城、点将台、团湾子驻军处、女王坟、砚瓦台、驿站、古马道等遗址。

传统习俗

婚俗

新婚后第8天,娘家接女归,守住7天,俗称“站对月”。有“对七对八,两家都发”之说。婚后第一个春节,女婿要携带猪肉给妻家长辈拜年,妻家族中长辈要给新女婿磕头钱。正月二十到二十三为“下”,所以二十日又将女儿送回婆家,以避“娘疳”。第一个寒食节给女儿送清明节食品,称“追节”或“送寒食”。新娘婚后第一个生日,娘家备礼探女,俗称“记岁日”。南部县“记岁日”送女儿一只红公鸡,否则,认为女儿灵魂一辈子呆在娘家。

行门户

亲戚朋友过喜事,前往祝贺并给礼钱,本区以北县将此称“跟事情”,南部、东部县人称“行门户”。这是本区人与人重要交际形式,普遍为人们重视。过喜事,必邀请所有亲朋,如有遗漏,被视为瞧不起,往往引发矛盾。“行门户”上礼钱,多少无定。

称谓

本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人们交际局限在本地域内,“亲套亲”“亲串亲”非常普遍,有“十家九亲”一说。相互见面皆以亲戚辈分相称,即使拉扯不上亲戚的,也以年龄大小,称呼“干爷”、“干大”、“拜识”或“老姐姐”、“老姊妹”等.直系亲戚则有姑表、姨表、岳父母等。南部、东部一些县,女婿称呼岳父以两亲家年龄而定,较自己父亲年长的岳父称“伯”、岳母称“嬷嬷”,反则称“叔”和“婶”。弟媳称其哥为“阿伯子”,只能在背地称呼,当面不能说话,兄对弟媳称“兄弟媳妇”。城市职工中,大多称岳父母为“爸”、“妈”。

迎送

熟人见面打招呼,否则不礼貌。寒暄话多是:“近日忙着哩?”“您到哪里去?”“吃了没有?”“有空回屋里坐!”“家里人都好吧?”“您老康健?”被问者一一作答。有客来访,主人出门相迎,让客人先进门,请其上炕,递烟敬茶,留其吃饭,偏远山村,待客甚是淳厚。川道和城镇,略显简便。

饮食文化

延安地区南部百姓多食小麦面,北部以杂粮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镇居民以小麦面和大米为主食,农村居民则夏秋粮兼食。小麦制作的面食有:馍(馒头)、花卷、包子、烙饼、烧馍等。南部县以馒头、面条、营养米汤为主要饭食。北部县以杂粮加工的食品有:荞面饸饹、剁荞面、荞面等。小菜蔬菜有豆角、西红柿、黄瓜、韭菜等。20世纪90年代,大棚菜逐年增多。阳芋是延安地区人民四季主要副食品。白菜是冬季主要蔬菜。延安地区素有腌制酸菜的习惯,深秋,腌制青萝卜和白菜,食至第二年开春。大棚菜上市以来,城镇居民腌菜习惯逐渐改变,冬春改食新鲜蔬菜。

特色美食

延安市特色美食主要以小麦,土豆为主,其次是荞麦等为辅,再加上西北都有喝羊汤的习惯,形成了延安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

油粉面

用洋芋淀粉中的油粉(或者用淀粉)兑一定的白面粉、荞麦粉和成面团,用擦床擦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出,和烩菜、柿子酱、肉沫酱、肉等汤料拌和即可食用。

羊杂碎

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延安传统饭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库勒”。阳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时将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小磨香油。若用炒锅快火炒出,其味更佳。洋芋擦擦属天然绿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洋芋其实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种工具,用来擦土豆丝的。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地区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在陕北,民间有“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说。荞麦有减脂降压的功效。延安的吴起县和志丹县盛产荞麦,两地的荞面饸饹味道最佳,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各宾馆饭店、小吃店、夜市均有售。

凉粉

凉粉由纯天然绿豆、扁豆、洋芋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凉粉亦是陕北风味小吃之一,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和油凉粉为著称。

地方特产

志丹羊肉

志丹羊肉,盛名已久,自古便有“山保安,牛羊山”之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志丹就是狄戎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区。到北宋,牧业已很发达。宋廷曾令保安军榷场 每年贡羊2万只。志丹县境内土地广阔,牧草资源丰富,养羊业历史悠久,处于全县主导产业第一位。志丹山羊终年放牧,抓膘性能优良,肉质鲜嫩,肉质鲜美适口,无膻气,易消化,形成了志丹羊肉特色,颇有名气。

洛川苹果

延安市洛川县,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有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特点。洛川县被列为全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销量数亿公斤。

安塞小米,延安市安塞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安塞小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延长酥梨

延长酥梨,外表色泽金亮,果面清雅洁净,拥有皮薄、质细、多汁、味甜等特点,且具有保健功效。“生者能清六腑之热,熟者能滋五脏之阴”,可以润肺清心,消痰止咳,清热解毒,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全市种植4万余亩,现年产量约万吨,惟延长和宜川县两县种植面积较广。斤梨单果重约一斤,因此得名。

延安酸枣

延安酸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延安酸枣是我国酸枣种类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种。据北京大学药学院化验测定,延安酸枣果仁内含有活性炭、脂肪油等药用成分,经过提纯可制成降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调理神经系统功能的新药,特别是酸枣仁药用有效成分皂苷含量为1.1353%,内在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延川红枣

延川红枣,盛名已久。延川县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受黄河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已有300多年的栽植历史。该县所产团枣、条枣、狗头枣果实个大、肉厚味甜,为优良优质干鲜品种。所产脆枣,又名吊牙枣,果实大、皮薄色红,肉白细脆,味甜如蜜,是特佳生食品种,尤为女士和儿童喜食。目前延川县共有枣园面积8000公顷,总产二千余吨,称为“红枣之乡”。

黄龙核桃

黄龙县宜川县是延安市主要核桃产区,占全市总面积的87.9%。核桃是黄龙县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该县主要外贸商品之一。2001年,黄龙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核桃,又叫胡桃胡桃科糯米椴核果,球形,内果皮具不规则皱脊。果实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健脑之功能,可入药,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锌、锰、铬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e纤维素等物质,人称“养人之宝”,“长寿之果”。种仁含油率高达60%一80%,核桃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易消化吸收,是国际公认的高营养健脑油。

红色文化

延安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工农红军达到陕北延安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逐渐形成和沉淀下来的一些红色文化底蕴,这些红色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对中原地区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延安有革命文物140多处,其中5处是国家级保护文物。枣园、杨家岭、凤凰山、宝塔山南泥湾这些革命旧址和纪念馆集中彰显了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建筑

窑洞

窑洞分土、砖、石3种,土窑洞最为悠久。利用地形,依山就势,择土质坚硬之处,削平崖面,挖掘而成。洛川等塬面地方,窑洞均在沟沿开凿。川道上修窑,选择向阳、避风处。土窑洞省工省料,冬暖夏凉,窑洞宽深无固定标准,根据土质而定。延川县、延长、宜川县3县沿黄河岸边的乡镇村庄,多是结构紧密的黄粘土,质地坚硬,土窑洞既宽又高且深,很多农户,人住、粮仓同为一窑;洛川塬上,临沟挖掘的窑洞,一层层一排排,为层叠式土窑洞村落,谓之“窑”。土窑内侧另挖一小窑,叫“拐窑”,为旧社会躲避兵匪祸患和藏粮食使用。上部再开挖一小窑,谓之“天窑”,凭梯子上下,藏财物,躲匪患。清代及民国初年,村民在悬崖上挖窑洞,窑内备有食粮及饮水,遇到匪情,全村男妇老小在窑内住上半月也不妨事,这种窑称“崖窑”。至今,延河下游山崖上,还有不少“崖窑”的遗迹。

砖窑、石窑,清末民国初,惟有富户和官宦人家才能建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居变化不大,洛川、黄陵塬上修土、砖混合窑洞。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南部县修砖窑比比皆是,北部县则修石窑。窑洞门窗,延安地区南北差异较大。甘泉县以南,窑口门侧留一大窗户,上方留一小窗户,除此全用土坯垒住,光线不足。北部窑口,除留门之外,侧面及上部全是窗户,光线充足。

风景名胜

概述

延安的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旅游资源作为补充。延安作为中国的革命圣地,拥有数量大、规格高的革命旧址、遗址和文物。壶口瀑布以及黄河大峡谷具有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尤以“乾坤大转弯”最为典型。人文初祖黄帝陵是华族的圣地,海内外知名度高,已成为炎黄子孙举办盛大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秦直道,纵穿陕北高原,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仅次于万里长城,可称为世界公路工程的奇迹。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秦直道的考古、探 险、观光,将成为延安旅游的新热点,中国第一口油井,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开发最早的油井,有助于游客了解中国石油发展史和进行观光游览。

重要景点

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其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红色旅游,使延安名扬天下。

黄帝陵

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 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刘彻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一直是歷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2004年起,清明节公祭黄帝陵活动升格为国家祭祀大典。自1997年以来,黄帝陵已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是中国著名的祭祀文化之乡,黄帝陵祭典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旅游区,位于山西省陕西省边界,东濒山西省吉县壶口镇,西临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的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原地区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022年7月15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面积116平方公里。

清凉山景区

清凉山位于延安城区,隔延河与宝塔山、凤凰山相望,山势高耸俊俏,景区内共有石窟37处,大都开凿于宋代;清凉山道教合一的圣地,道观始建于隋朝,兴盛于明代,经过了多次重修,目前这里正在修建太和山道教文化交流中心;清凉山是以宋代石窟寺为主体的佛教艺术宝库;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印刷厂、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共新华通讯总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边区群众报社、新华书店总店等所在地,是新闻事业的发祥地和摇篮。

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市区中心,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平安景区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宝塔山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海拔1135.5米。宝塔山上的延安宝塔岭山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始建于李豫大历年间(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佛塔内辟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宝塔外,山上还有宋代梵文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景观。

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延安城中心,由“叶生吹箫引凤”的传说而得名。1937 年,凤凰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延安城的驻地之一,现在这里开放供参观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旧居和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旧址、中共中央机要处旧址等,共计石窑洞12孔、平房55间和石凿防空洞一处;山上古遗址有镇西楼、凤凰阁、文昌阁、六郎寨、狄青寨及传说为北宋年间杨延昭(延昭)调兵遣将而挖筑的转兵洞;凤凰山最高处海拔1132米,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是延安城防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城池;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机关从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期间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是延安“四大名山”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曾在这里居住。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又称石宫寺万佛洞、万佛岩、普济院、大普济禅寺等,是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和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该四大石窟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重要荣誉

对外交流

重要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