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仲 :张维仲

更新时间:2024-09-21 02:44

张维仲(1882—1931),黄县城关(今龙口市市东莱街道)张家沟人,家资殷实,有千余亩土地出租,在黄县城、龙口、烟台市胶州市北京市等地开办当铺、钱庄、商号与粮油店10余处。虽一生恪守“君子不党”信条,未身政界,但深明大义,关心国家前途,富有正义感,终生以“实业救国”为奋斗目标,坚韧不拔。

人物简介

张维仲(1882—1931),族名锡琪,字维仲,以字行。黄县城关张家沟村人,家资殷实,有千余亩土地出租,在黄县城、龙口、烟台、胶州、北京等地开办当铺、钱庄、商号与粮油店10余处。虽一生恪守“君子不党”信条,未跻身政界,但深明大义,关心国家前途,富有正义感,终生以“实业救国”为奋斗目标,坚韧不拔。及与赵琪等结识,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谈及筹建商埠资绌,慨然解囊,一次认购数百股。正如赵琪在《开辟龙口商埠记事》中所叙:“张君维仲,家资巨富,一诺千金……”

人物经历

为兴建商埠,张维仲勉为其难,竭力创办实业。他结交益兴源烧锅东家张蔚东、炽昌厚经理王惠堂、肇兴轮船公司总经理李子初等,除致力于修马路、铺钢轨、建仓库,还带头投资集股与王子壮开办震兴火柴公司,商标“双龙珠”,生产红头火柴。厂址设在海河北岸,工人200名,设备配套,质量胜过当时的烟台市“玉手”、“蜜蜂属”火柴,畅销全省。后因资金不足,兑与炽昌厚,改名“炽字”火柴。同时,他还与掖县曹霞屯开办龙黄电灯公司。因煤源不足,未能通到黄县城,只供本埠照明用电。

为繁荣本埠文娱生活,他出资创建龙口新舞台剧场。场址在大马路西,面对发电厂。特请上海市设计师设计,图纸即费大洋200元。剧场前门门斗水泥雕花,楼高3丈,3扇大门,富丽壮观。场内设楼座、边座、池座,三面环绕舞台。楼上分包厢、前排两种。场内可容观众2000余名。戏台宽大,有安全门4个,规模列胶东半岛之首。建成后特邀京津名伶演出,场场爆满,盛极一时。

为便利交通,繁荣市场,他于1924年、1925年独资购买了一部分人力东洋车,开办龙黄洋车公司,自兼经理,对商埠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他还带头组成拓植公司,重修河北马路,拟将全市商店、客栈、饭庄均迁入商埠。后因当地士绅担心影响街里市场发展极力反对而中止。

龙口南市场与北商埠间有道海汊河,河上木桥因海水腐蚀摇摇欲坠,车辆通行十分危险。1927年,张维仲发动北皂村民集资数千元,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测量绘图,开工重建。历时半年,一座长100米、宽5米的方解石水泥大桥建成。桥下设5洞拦水闸,调节海潮涨落,使数百亩耕地免受海水浸蚀。这座桥便利了交通,保护了耕地,深受群众欢迎。

在兴建龙口商埠过程中,张维仲克己奉公,廉洁自持。公司有个把头李宝荣,天津人,全家6口,生活比较困难。他承包建筑商店获得利润,使全家解决了暖饱。为感谢张维仲的关照、信任,李宝荣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要带上礼物登门致谢。张维仲一概拒绝。第二年年底,李宝荣派人送来猪肉两爿、鸡鸭各10只、鲜鱼1箱,还有各种糕点。张维仲立即派人送回。往返两次,最后李宝荣亲自来送,诚恳地说:“东西买了,钱也花了,请您收下吧!”张维仲说:“当时是因为你家口多,将工程承包给你。谁让你花这么多钱!”最后,李宝荣只好应许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张维仲收下一部分礼物,赏大洋50元。李宝荣含泪告退。

1929年黄秉笏接任龙口商埠总办。当年11月,龙口商埠总办奉令裁撤。港务管理除海关长期履行其职责外,其他事项均由私人各自经营。

当时经营船舶运输的是有名的“八大行”和它们的代理行。这些轮船公司除运输客货,还兼理组织货源,为货主代办其他业务。港口装卸则由曲家帮、家帮、刘家帮三大把头组织来自昌潍、淄博市、惠民等地的农民从事。驳运摇舢板由当地人承担。

码头建成伊始,因无大仓库存货,钢轨小车辅路未修,码头离市区20多里,中间隔有荒滩,交通运输不便,影响了轮船停靠业务开展。同时,因客运设施简陋,旅客上下船仍要靠舢板过驳,每遇风浪,旅客不能下船离港的现象屡见不鲜。至于修建沿海大堤、柏油马路和烟潍铁路,仅当时几家人的经济实力确实难以企及。赵琪将几个骨干带走后,虽仍给予支持,但已是鞭长莫及,工作愈难开展。从那以后,龙口商埠兴筑股份有限公司仅靠码头费、地租、沙捐、房屋租赁费支撑,几乎年年亏损,每况愈下,虽经大量裁员仍然入不敷出。张维仲有时只好以个人土地、住宅作抵押贷款为数十名职员补发工资。为表彰张维仲兴建龙口商埠的功绩,南京总统府曾向他颁发金质七等嘉禾勋章以资鼓励。

1931年1月,财政部关务署调整海关机构,常关一律裁撤,重新划定关区,东海关管辖威海市龙口市、系山口及芝罘区分关。9月,龙口商埠兴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核张维仲因膀胱结石医治无效病逝。当时公司账上尚欠他薪金4000元,而家中一文不名,靠变卖了几亩祖田和亲友资助办理了丧事。讣告发出,龙口市民与生前友好无不悲伤痛惜。开吊时,收到祭帐、挽联100余件。墓志铭由赵斋撰稿,杜明甫书写。其中最后一节写的是:“……为兴筑龙口商埠,赵君瑞泉发轫于先,张公维仲创业于后,虽中道仙逝,半途而废,而其救国热忱,奋斗精神贻福桑梓,使后人永志不忘。”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