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炜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10:44

彭志炜,1958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贵州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术带头人,现任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近年来承担国家基金、省长基金、省基金等科研课题8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重要和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等国外著名文献收录10余篇),出版专着1部,3次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现为贵州大学省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术带头人,贵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人物事迹

采访彭教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抽不出时间。学生教学、学院管理、学术科研等工作,他都亲力亲为。每次我想采访他,他都笑着拒绝了我。

彭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能力卓越,而且在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颇有建树。他是我校电气工程学院院长。41岁被破格晋升为教授,44岁被遴选为“贵州省中青年科技人才”。兼任贵阳市政协委员,中国贵州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校)长联席会成员,贵州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术带头人,“贵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方电网公司教授级高工评委会专家委员等。

了解彭教授的人,对他的这些工作都心悦诚服,因为他们深知,这累累业绩是他付出了青春、智慧、精力的结晶,是他用20多年心血浇灌的硕果。

求真务实

彭志炜教授祖籍广西桂林,六十年代随父母来到贵州,1974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知青。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彭教授谈到,“当时的乡村没有电,更不用提什么电动打米机。想着电给人类生活起着的推动作用,便对学电专业有了巨大的动力。”从此,彭教授便和“电力工程及自动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也因此走上了潜心于电力研究的道路。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他顺利成为第一届贵州大学电机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本科生。1982年毕业后,彭教授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从此与开始了电力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1983年考取了贵州工学院电机系“理论电工”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起就担任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但当他想到曾经做知青时立下的抱负时,他感到了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不断地追求、充电。1995年——1998年在浙江大学攻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其论文获浙江大学“20世纪优秀博士论文”,并获国家“20世纪优秀百篇论文”提名。学成后,回到电气工程学院工作,历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全院行政工作)。现任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教学和科研犹如高校教师两只有力的翅膀,共同发展才能在学科上展翅高飞。”彭教授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激励自己不断创新,研究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电网出版社1项、省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工程设计10余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自1995年以来在国内外权威、重要和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SCI、EI等国内外著名文献收录8篇)。先后获得贵州省科协优秀论文贵州省电力局科技成果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4项。2004年1月受邀到香港大学做以“西电东送”、“黔电送粤”为背景的“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学术报告。

由彭教授牵头研究开发的微机型电力系统无功电压调控装置,在遵义市投入使用后,每年可降低网络电能损耗192万度。直接经济效益230万元,是投资成本的3.83倍。此外,由于保证了电能质量,还延长了变电和用电设备的寿命。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全面投入了“黔电送粤”的网络系统中。

谦虚和蔼

彭教授一直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繁荣我校的电力教育事业而奋斗不息,为培养未来的电力栋梁之才而辛勤耕耘。

彭教授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在发展规划上,率先在学院实行了试讲制、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督导制、学院日常教学简报制、师生教学日志制等,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为稳定和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学院行政一把手,彭教授从不独断专行。学院党委书记余少宁告诉记者:“和他合作的非常融洽,他谦虚、宽容,尊敬他人,作风民主。凡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大计,他都和我经常探讨,直到统一意见后才提到班子会上讨论。”

彭教授还全力投入学科建设,组织申报的“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工学硕士点、“电机工程学”工程硕士点已获国务院学位办考察、评议通过。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知道要想实现把电气工程学院“做大”、“做强”的目标,在科研上靠一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必须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除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在科研上集体攻关外,还帮助、鼓励他们自己搞科研。在他的努力倡导和带动下,学院目前在研纵横项目26项,课题经费500多万元。

为了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学院的科技扶贫小组,深入到毕节市平塘县等少数民族地区和铜仁市安顺市等边远山区,完成电力网规划、农网输变电工程设计和改造等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力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彭教授的严格管理和身先士卒的影响下,学院还被贵州省委授权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

教书育人

不知疲倦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无论多忙,彭教授一刻也不忘这个根本。作为院行政一把手,又是重点学科带头人,忙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无论多忙,他都不下讲台。他忘不了学生,他认为学校无论怎么发展,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彭教授承担了大量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他的科研成果深化了他的教学质量。彭教授有着深厚的电力知识功底,他上课流利的口才中透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解中饱含着智慧;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深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他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彭教授讲课认真负责,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他总是一遍遍地讲透,直到让学生听懂为止。彭教授还经常热情帮助学生找论文资料,悉心指点学生论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彭教授还经常勉励他的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把国家利益、地方建设和个人前途结合起来,培养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为祖国的电力事业添砖加瓦。

彭教授培养的本科生、工学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已成为国家电网战线,尤其是贵州省电力系统的中坚力量。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彭教授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以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人物评价

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曾做过如下的“西部博士”有这样一段评论:

为保证世界上最复杂的电网安全运行,彭志炜不懈的努力着,他要为黔电送粤保驾护航。

彭志炜一九八二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一九九八年获得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五年来,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二十世纪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现任 贵州工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院长。

现在是贵州工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院长的彭志炜说:贵州已经成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到2005年,我们要向广东省送出400万千瓦的电力,届时,要形成世界上最复杂的交直流混联系统,那么我的研究工作就是希望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又能向广东源源不断的输送出高质量的电能。

由彭志炜博士牵头研究开发的微机型电力系统无功电压调控装置。目前这项科研成果已全面投入了黔电送粤的网络系统中。为黔电送粤保驾护航的同时,彭志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彭志炜认为:随着西电东送进程的日益加快,对电力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的时间再忙,我也要挤出时间来带好研究生,带好青年教师,我们一起形成学术梯队,力争把我们电气工程学院建成一流的学院,这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

基于分叉理论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彭志炜 胡国根 韩祯祥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4月1日) 精装: 220页 开本: 32开

内容简介

电力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系统,电压稳定性态的改变,实质上是一种从稳态走向分叉的过程。本书利用分叉理论,并结合算例,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动态电力系统电压失稳机理、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励磁调节器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无功补偿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电压稳定与同步稳定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等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电力系统科研、运行和分析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应用分叉理论研究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电压稳定性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分叉理论应用情况概述

第二章 电力系统中的分叉现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导数动力系及其向量场中的分叉

第三节 系统运动稳定性与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比较

第四节 电力系统微分动力学的描述形式

第五节 电力系统中的分叉现象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电压静分叉失稳的充要条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力系统电压分叉失稳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电力系统电压静分叉失稳的分析方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力系统平稳解流M的跟踪

第三节 静分叉的搜索、类型判别及新分支方向的确定

第四节 一般电力系统p-u曲线的追踪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电力系统电压动分叉失稳分析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一种搜索平衡解流形上动、静分叉点的新方法

第三节 实例1——电力系统电压失稳乃至崩溃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四节 实例2——励磁调节器输出限制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

第五节 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的统一描述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力系统负荷电压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有载调压变压器调整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有载调压变压器调整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无功补偿和电压系统调节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无功补偿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的机理

第四节 典型无功补偿方式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

第五节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第六节 小结

第九章 交直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交直流联合运行电力系统模型

第三节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不同控制方式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章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与同步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力系统电压静分叉失稳与同步静分叉失稳的条件

第三节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和同步稳关联定性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措施附录参考文献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现代电网及其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几起重大电压稳定性事故的回顾

第四节 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第五节 小结

附录A New England 39-bus系统接线与参数

附录B 第五章研究实例2中DF(z)矩阵各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