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埃·蒙德里安 :荷兰几何抽象画派先驱

更新时间:2023-07-18 10:56

彼埃·蒙德里安(英文:Piet Mondrian,荷兰文原名:Pieter Cornelis Mondria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著名抽象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新造型主义”“几何形体派”的领军人物。

彼埃·蒙德里安早年因家人而受到艺术启蒙,并进行宗教画、风景画的创作,并于1892年进入阿姆斯特丹中国美术学院就读,练就了扎实的绘画技法。彼埃·蒙德里安于1907年起受到荷兰新艺术主张及象征主义等画派的影响,开始注重色彩运用的变化,后于1911年迁居巴黎,接受立体派的洗礼。随后五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彼埃·蒙德里安在作画时开始利用直线和直角表达感情,这种几何抽象绘画的方式被称为“新造型”。同时期,其联合特奥·杜斯堡等人共同创立杂志《风格》,因此被称为“风格派”。之后两年内其将“抽象生活”的理解、三原色使用等展现在作品中,这种新型绘画即为“新造型主义”。

1921-1936年期间,彼埃·蒙德里安在巴黎建造了首间新造型主义冯雪峰,并产出经典作品《红黄蓝构成》。因受战争影响,彼埃·蒙德里安在1938-1944年间辗转于伦敦与纽约,期间在纽约开始进行《百老汇爵士乐》的创作,作品包含三原色,却不再受黑线的束缚,该作品也成为其最享有盛誉的作品。1944年2月1日,彼埃·蒙德里安因肺炎于美国纽约去世,享年72岁。

彼埃·蒙德里安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创作理念的展现、绘画语言的表达及色彩的应用,致力于将自然中积极的事物和消极的事物简化处理。同时,其将二元论应用于绘画创作,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将极端(直线与色块)展现在同一幅画作中。以水平和垂直的线条来概括事物的“形”,以三原色为主的纯粹色块展现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秩序,给人内心的平静。这样极简的艺术理念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施罗德住宅、蒙德里安裙等现代设计作品,均为受其艺术影响下的产物。此外,其艺术思想对极少主义理论有奠基作用,在包豪斯艺术教育中也可窥见其艺术理念的影子。

人物经历

艺术启蒙时期

彼埃·蒙德里安于1872年3月7日出生在荷兰中部城市阿默斯福特的一个加尔文教派信徒家庭,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弟弟,其父为该地区第一个新教小学的校长。因其父在工作之余常作一些关于历史和《圣经》故事的版画,此举给幼时的彼埃·蒙德里安带来艺术上的初步启蒙。彼埃·蒙德里安在8岁时随家人迁居至荷兰德国边界的温特苏黎捷克,并在其父就职的学校完成了八年的学业。

彼埃·蒙德里安少年时期受到海牙画派影响,遂经常在家附近写生,并将做画家列为自己的志向。1886年,彼埃·蒙德里安受家人影响而开始准备小学绘画教师的考试,此时的绘画作品风格传统,浪漫抒情意味显著,如《有小河的森林》,表现了清晨森林中光线的质感,画面结构比例准确,透视关系较好。

1892年,彼埃·蒙德里安考入了阿姆斯特丹的中国美术学院,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求学之路。此时的国立艺术学院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学院派风格,对学生的素描、透视关系、色彩和构图的学习有严格的要求,彼埃·蒙德里安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并在求学期间专注于风景画的创作。1902年,彼埃·蒙德里安的景物呈现方式发生变化,由原来特有的朦胧美变为潦草风,如作品《莱茵河上之树》,代表其开始努力摆脱海牙画派对他创作的影响,努力寻找自己的创作风格。次年,彼埃·蒙德里安以画作《静物》在艺术家画会上获奖。

风格探索时期

彼埃·蒙德里安于1905年在参观完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回顾展后,其艺术创作开始向象征主义转变,并从次年开始用油画颜料制造类似水彩画的风格,创作了一系列以傍晚的风景为题材的作品。而后于次年获得“考伦奖”。1907年起,彼埃·蒙德里安更多地接触到不同的艺术流派,如荷兰新艺术主张及象征主义等,并受其影响,在艺术创作时开始注重色彩运用的变化。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为《红云》,彼埃·蒙德里安在整幅作品中采用草率的大笔触和大胆的对比色绘制大色块来凸显红色的云彩飘在田野上的一瞬间的自然美景,并强调颜色的重要性,代表其画风开始与当时欧洲盛行的表现主义野兽派等融合,同时彻底摆脱了海牙画派的影响。

1908年,彼埃·蒙德里安搬到了坦堡居住,当地的海景给了他新的创作灵感,其风景画的题材也转向树、静物、建筑物正面、海岸与海景。他开始接触在坦堡的艺术群体,感受新的艺术风格,改变创作的方式,并和图洛普等人共同举办画展而获得“光彩派画家”的称号。此外,他开始思考自然界所看到的景物是否是真正的真实,这些思考使其创作由景物的表象呈现转为内在精神的传达层面。次年,彼埃·蒙德里安在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举办的回顾展收获成功,该展奠定了他在荷兰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当时荷兰杰出的新艺术家之一。同时期,彼埃·蒙德里安在接受了“通神论”后作品逐渐脱离写实,趋于追求精神性表达、揭示内在的本质,这也是其新抽象艺术的起点,如作品《坦堡的教堂》,其已开始将视觉所见事物的表象转换成表现事物潜在本质的不朽的视觉现象。

彼埃·蒙德里安于1911年携作品到访巴黎参加巴黎的春季沙龙展,并首次在展览上看到保罗·塞尚巴勃罗·毕加索乔治·布拉克等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立体主义用平面二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手法,以及将物体外在形象转化为内在精神力量的表达方式给他极大震撼,遂决定到巴黎发展,同时放弃了自1907年起频繁使用的象征主义绘画手法。而后其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立体主义绘画后意识到该流派并非真正的“抽象艺术”,丧失了对于自然的普遍性美的追求,但他汲取了立体主义的优点,并对普遍性理论进行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普遍性的美也在后来成为其艺术思想的核心部分。

风格形成时期

1914年,彼埃·蒙德里安因其父病情恶化而搬回荷兰,而后因战争原因未能如愿返回巴黎,遂暂住在阿姆斯特丹近郊坦堡的罗伦。在此地居住期间彼埃·蒙德里安持续产出绘画作品,如《蓝色建筑物的正面》,该作品展现出其认为立体主义做的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在画面中明显的抛弃曲线和斜线,将“形”变为水平和垂直的直线,以此举打破“形”,再根据分割的结构填补色彩,这种绘画风格被称为“加减构成”。这幅作品已经完全跨出立体派的界线,也代表彼埃·蒙德里安开创了另一个视觉的开端。

此外,王亚平为艺术家、思想家、作家的聚集地,彼埃·蒙德里安在此处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苏恩梅克尔、特奥·杜斯堡等。前者为通神论者,他的思想给彼埃·蒙德里安提供了新的艺术启示——抽象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性,使它与装饰图案迥然不同,这也是作品自身所固有的特质。后者则成为彼埃·蒙德里安艺术思想的实践者,于1917年6月联合彼埃·蒙德里安、列克和胡萨共同创办了杂志《风格》,用来传播新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并出版了彼埃·蒙德里安的首篇艺术理论著作《绘画中的新造型》。

背离立体主义的阶段被彼埃·蒙德里安命名为“新造型主义阶段”,这阶段其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致力于“绘画中的新造型”理念的发展。期间代表作品如1917年的《色彩平面构成·三号》,已经完全脱离立体派的限制,形式与色彩相互作用产生和谐之感,形成向四周发展的离心运动,这是第一幅以新造型手法为表现方式的艺术作品。

风格成熟时期

彼埃·蒙德里安于1919年7月返回巴黎定居,并在1920年至1921年在绘画创作上有了新的发展,期间创作了《红、黑、蓝、黄、灰构成》《红黄蓝构成》,这两幅作品延续了其1917年新造型主义的主张,画面构图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相互平衡,色彩与节奏感已凌驾于几何结构,线条也较以前更粗,并从黑色线条改为蓝灰色线条,使红、黄、蓝、黑的色块更明显,这代表具有其鲜明特色的抽象创作手法已然成熟。此外,彼埃·蒙德里安于1920年结识了人生挚友画商罗森伯格,他很欣赏彼埃·蒙德里安的画作,并于次年将彼埃·蒙德里安发表在《风格》杂志上的艺术理论文章翻译成法文出版,题名《新造型主义——造型平衡中的普遍原则》。此外,彼埃·蒙德里安于1921年10月根据他理想中的新造型主义的形象,建造了第一个新造型主义的画室,墙上挂满了绘有三原色的矩形面板,之后他在英国美国的画室都继承了这种装饰风格。

1924年,彼埃·蒙德里安因与特奥·杜斯堡的艺术观念产生严重分歧,遂停止了在《风格》杂志上发表文章。其为了反驳凡·杜斯伯格的斜线理论,于同时期创作了一系列菱形构图的艺术作品表达观点,即只有直线才能到达画面的平衡,才能够追求纯粹的艺术美感,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代表作品如《菱形构图》。在停止为《风格》杂志供稿后,彼埃·蒙德里安为了继续完善自己的抽象艺术理论以及加强抽象艺术的影响力,在1924年到1929年6年间先后编写了《未来的新造型建筑》《纯抽象艺术》《人性的进化就是艺术的进化》等多篇文章,将新造型主义拓展到了音乐、建筑其他艺术领域。

彼埃·蒙德里安于1934年结识了来自美国的年轻的艺术家豪茨曼,二人成为忘年交,豪茨曼也成为其在美国首位嫡传弟子。

风格再发展时期

1938年,彼埃·蒙德里安在战争影响下被迫离开巴黎,前往伦敦发展,最初在创作上延续了过去在巴黎的画风,后因战争逼近而心境转变,不再将原色大块地添加到画面当中,同时画面中作为框架的黑色线条多了起来。其在伦敦停留了两年,因躲避战争而听从学生豪茨曼的建议,于1940年9月前往纽约进行艺术创作发展。

初到纽约的彼埃·蒙德里安受到纽约艺术家们的热烈欢迎,同时感受到纽约的都市化发展迅猛,遂重新燃起创作热情,陆续创作了《纽约市》系列、《百老汇爵士乐》等作品。其中《百老汇爵士乐》的画面包含三原色,却不再受黑线的束缚,为蒙德里安一生中最负盛名的艺术作品之一,是其在纽约进行艺术创作的成果代表。

1944年2月1日,彼埃·蒙德里安在创作《胜利爵士乐》到一半时因感冒转变为严重肺炎而被夺去生命,于纽约去世,享年72岁。其被安葬在美国纽约柏山墓园,豪茨曼为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继承者。

创作特点

彼埃·蒙德里安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创作理念的展现,绘画语言的表达及色彩的应用,其将自然中积极的事物和消极的事物简化处理,以水平和垂直的线条来概括事物的“形”,展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的内在秩序。

色彩应用

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色彩主要采用三原色,其提倡使用最简单的外形和最简单的色彩作画,最为简单的图形即为矩形,最简单的色彩即为三原色。同时,其认为在创作过程中需规避包含个性化的要素,采用扁平的笔触将色彩均匀地应用于画面当中,方能展现出最为简单和质朴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在理性规则下构建和形成的。

彼埃·蒙德里安关于色彩应用的典型案例为《红黄蓝构成》,在画面中采用最为简单的色块与黑线,红黄蓝是单纯色彩当中的基本色,并无法再继续分解为其他的颜色。其将这三种颜色用直线分割,形成了一种极端平衡的状态,稳定性达到最高。视觉方面,画面中的线条结构已经超出了画布的界限,视觉上有向外延伸的效果。线条也比以往更粗,颜色也从黑色改为蓝灰色,更突显于红、黄、蓝、黑的色块。

笔触形式

彼埃·蒙德里安在不断更迭的艺术发展中,笔触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象征着海牙画派的粗糙、肆意的笔触特征进阶到注重整体感的象征主义,精简笔力与线条使用,而后受立体主义影响开始注重绘画的律动感,新造型主义则更为精准使用线条,在艺术创作时主要应用平涂法,笔触较为平顺,无明显的起伏、凹凸和刮痕,其画作笔墨色彩均匀,而且画作中毫无情感的流露与表达,显示出了极为纯粹的理性秩序。

构图特点

从线条来看,彼埃·蒙德里安摒弃了具象化绘制事物,选择用横平竖直的笔直线条表达他眼中的世界,用水平垂直结构表达他心中“宁静的理智之美”。其不断尝试简化画面中的内容和形式,用最简单的直线与红、黄、蓝三色分割和构建画面,遵循着色彩的平衡和宇宙基本秩序法则。尽管彼埃·蒙德里安的十字形构图没能彻底排除具体情感传递,仍意味着某些感伤的东西,但更多表达出人类精神中由力量的角逐而形成的均衡与平静,从而构成其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生机。

此外,彼埃·蒙德里安在设计画面的时候考虑了图形之间的位置与布局,所以其绘画作品中图形与图形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接近、重叠、交叉等变化方式会影响视觉效果。如《有红、黄、蓝、黑色块的构图》的右上角,彼埃·蒙德里安放置了两块长度相等的黄色色块,一根坚实的黑色粗线横立在黄色立方体之前,下方簇拥着许多淡色的色块,在这小小的一方平面中,却包含了多维的立体空间,通过黄色的亮度,构成了具有先后虚实关系的整体。

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彼埃·蒙德里安一生之中创作了数百幅作品。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9月):

《百老汇爵士乐》

《百老汇爵士乐》的画面中是各异的小矩形方块,以黄色为主色的彩色线条,之前的黑色的界线也换成了靓丽的彩色界线,依然使用的是直线。主题还是红黄蓝教育三原色,不再受到黑线的束缚。该画作的不同矩形色块中,黄色总是以线段的形式存在,很少作为矩形出现。所以从视觉效果上看,该画作的线型网格是以黄色为主,然后穿插了一些灰、红和蓝色组成的矩形色块。

彼埃·蒙德里安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百老汇爵士乐》中展现了百老汇最繁荣的南北向街道,画面中的小矩形就像一个个在网格线上旋转跳跃的舞者,表现出百老汇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些矩形可以让观众通感,通过它们仿佛可以看到来往于百老汇大道附近的奔驰的车辆,听到戏院里飘来的优美动听的歌声。画面中黄色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分布的红蓝灰三种颜色色块,给予了它们流动的可能性,使得整幅画面就像是一首节奏轻快的爵士乐

学术作品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9月):

作品展览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9月):

荣誉与影响

荣誉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9月):

影响

艺术发展

对荷兰风格派的影响

彼埃·蒙德里安联合特奥·杜斯堡等画家创建了荷兰风格派的代表杂志《风格》,并作为杂志核心人物,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理论文章《绘画中的新造型》,在文中强调艺术中的理性精神,强调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几何形带来的美感,想要通过艺术来消除生活中的不平等,这一全新的艺术思想的加入让《风格》杂志在荷兰,乃至欧洲都独树一帜。该思想同样成为风格派成员的艺术信念,并将“以艺术启迪人生”作为创作目标,进行抽象艺术创作和抽象理论研究。

对极少主义的影响

彼埃·蒙德里安晚年居住于纽约,其艺术思想在美国得到了发扬,并对极少主义理论有奠基作用:①彼埃·蒙德里安用理性和动态的均衡创建了新造型主义风格派,极少主义符合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的原则,即理性与秩序、和谐与均衡等。②彼埃·蒙德里安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排斥对曲线的使用,即只有直线中的垂直线和水平线是表现两种对立的力量的,而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二元论的存在。极少主义是在一定的物质前提下进行有意识的艺术创作,遵循对立统一的秩序,符合前者理论。

艺术教育

特奥·杜斯堡在德国包豪斯学院任教期间,将彼埃·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简化、纯粹的抽象思想)及学术作品带到了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中,使得包豪斯的教育风格由早期的自由表现主义逐渐转向理性主义。虽然彼埃·蒙德里安没有亲自到包豪斯设计学院进行教学,但包豪斯设计学院曾在1925年出版的包豪斯文献中收录了他的五篇文章,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学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蒙德里安的影子,如包豪斯第一批学员马谢·布鲁尔于1922年设计的“板条椅”,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结构,整体的结构明确,形式简练。

现代设计

建筑

彼埃·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强调抛弃客观物象的外在特征,简化为具有理性的几何元素,将这些几何元素相互组合形成和谐的画面,风格派倡导的“四维分解”建筑思想便是对其理念的立体化应用。具体建筑案例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得勒支,由荷兰的风格派建筑大师里特维尔德应用四维分解法在1942年建成。该建筑整体使用彼埃·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理念,住宅的内部,都是依据线、面和角度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的原理进行有序的构建。此外,室内整体重新分割组合,使用红黄蓝教育三原色进行颜色填充等都包含了彼埃·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理念。

服饰

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设计出的“蒙德里安”系列服装就是将彼埃·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风格在服装设计中充分的表现,尤其是1965年设计的“蒙德里安裙”,在裙子上应用了彼埃·蒙德里安推崇的三原色配色,线条简洁。而后包含彼埃·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的设计经常出现在奢侈品牌的服饰设计上,如2005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蒙德里安风格,以大胆裁剪展现女性特质;2015年的Valentino(华伦天奴)结合品牌风格,降低三原色明度,增加了灰度,体现了服装的贵族感,秩序感;2020年Hermes(爱马仕)以“创作中创新”为设计主题,在大衣,毛衣、连身裙、斗篷中都应用了蒙德里安的艺术,线条简约,廓形宽松,比例协调,符合当代女性独立自信的特质。

家居

里特维尔德为荷兰现代主义设计师,是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诠释者,其设计受彼埃·蒙德里安风格影响较大。以他的代表作“红蓝椅”为例,椅子的顶面被漆上了红、黄、蓝三色,通过红、黄、蓝三色与灰黑色结合,红蓝椅不仅在造型上展现了风格派“抽象与简化”的理念,而且在颜色上给人以视觉冲击。2014年,同样受彼埃·蒙德里安抽象绘画的启发的设计师马塞尔·万德斯为荷兰品牌moooi开发的新产品扶手椅包含蒙德里安设计元素,即椅背为红色,两边的扶手为蓝色和黄色,椅子的支架为黑色的钢结构,这款扶手椅也为艺术品的呈现体现了不同的形式。

相关轶事

独身主义

彼埃·蒙德里安是追求纯粹的独身主义者,其在生活中表现的特质与在绘画中呈现出的内省、纯粹保持一致。彼埃·蒙德里安在39岁时丢下他的未婚妻以及成熟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于艺术中,直至去世前,他的社交生活都极为简单,终身未婚且毫无绯闻。此外,彼埃·蒙德里安的工作室布置也很简洁,唯一的生命物是一株百合,但是也被涂成了白色。

画作被倒置

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纽约城一号》于2022年10月被发现疑似被颠倒展览长达77年,该作品为其1941年绘制的作品,由一些以直角相交的蓝色、红色和黄色线条构成。

《纽约城一号》此前的悬挂方式是密集的彩色加粗线条在底部而非顶部,然而正确的应为厚重的网格线条在顶部,这一猜测的论证为刊登在1944年6月的美国生活杂志《城镇与乡村》上彼埃·蒙德里安的画室照片,照片中的《纽约城一号》顶部是密集的线条,造成倒置这一疏忽的原因为作品上并没有艺术家本人的签名。这幅作品仍以原先的悬挂方式展出,因为一旦掉转,原作可能会因重力作用而“散架”。

人物评价

从早年间的具象化艺术家,到后来逐渐把万物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蒙德里安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了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一代大师的风格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完成,而是依靠长期的探索,寻找到对艺术的最终的表达形式。(艺术中国评)

你可以说蒙德里安甚至不是视觉艺术家,而是一位作曲家。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视觉艺术只是作为通往作品背后无形之物的敲门砖。他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人,一些最初的批评者认为他对三原色的激进使用是一种疯狂的表现,一定精神有问题。(巴塞尔市贝耶勒基金会“蒙德里安的进化”策展人库斯特评)

蒙德里安用艺术的理想化模样呈现自然中的真实形态,影响了随后多代艺术家的创作,他对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之深远,无人能及。包括《构图第II号》在内蒙德里安的所有画作,都反映他在塑造现代艺术面貌的领域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苏富比评)

后世纪念

部分展览

2019年9月-2020年1月,法国玛摩丹美术馆开设“蒙德里安:具象艺术展”,展出约60幅蒙德里安具象主义画作。

2022年为彼埃·蒙德里安诞辰150年,荷兰海牙艺术博物馆和巴塞尔市贝耶勒基金会先后推出“移动的蒙德里安”和“蒙德里安的进化”相关展览,通过画作展现出其带给艺术世界的创造性转变。

2023年,英国泰特美术馆对外开放新展“希尔玛·阿夫·克林特\u0026蒙德里安:生命的形式”,以“思想的循环系统”或“时代的知识潮流”共存和联系的角度,通过画展的方式对彼埃·蒙德里安的主流性进行探讨。

建筑装饰

荷兰海牙市政厅于2017年荷兰风格派运动成立100周年之际,用薄薄的塑料片复制了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粘贴在海牙市政厅大楼上,以此纪念这场艺术运动,来往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大楼两侧的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色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