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萍 :安徽省人大常委,农工党安徽农业大学总支副主委,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1:09

徐家萍,女,博士,研究员,

现任安徽省人大常委,农工党安徽农业大学总支副主委,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基本情况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第一批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安徽省蚕学会常务理事,201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2014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蚕桑遗传育种和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十多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级奖2项,省级科研成果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体系蚕桑病虫害功能研究室主任。

学习经历

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蚕学本科专业,2000年获安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江苏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92.2-2007.4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从事桑树品种、家蚕品种选育,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

2007.5—至今,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昆虫分子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等领域研究及教学工作。

2006.12-2008.6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研究所在职博士后,从事离子束生物技术研究。

2011.12-2012.5堪萨斯州立大学高级访问研究,从事昆虫RNAi机理研究。

2013.12-2014.11佛罗里达大学高级访问研究,从事昆虫纲病原-植物蛋白互作研究。

2018年1月7日,在安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主要教学、科研领域及项目

主讲课程

本科生: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研究生:家蚕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家蚕遗传育种、昆虫病理及分子机制、离子束生物技术。

科研项目

1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蚕综合病防治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离子束介导报告基因向家蚕卵转移的物理机制”

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蚕抗NPV相关新基因功能鉴定及抗性机理研究”

4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家蚕新品种选育”

5 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家蚕抗病毒病基础与品种培育”,2011-2015。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mNPV与宿主家蚕中肠及胞内蛋白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2014-2018。

7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优质蚕茧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2014-2015。

8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家蚕品种抗性分子改良及应用” ,2012-2013。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能离子束介导家蚕转基因的物理机制研究”,2009-2013。

10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家蚕新品种’皖珠×春明’及防病新技术的中试与示范”

11 2009年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专项“优质抗病蚕品种筛选及配套蚕病防治技术集成攻关项目”

12 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特用型家蚕新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13 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及药理学模型的研究和开发”

主要科研成果与论著

科研成果

1. 2011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2. 主持“家蚕系列新品种育成与健康饲养关键技术应用及推广”2013年获安徽省科技奖二等奖,证书号:2013-2-R1。

3.参加研究的“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成果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2-J-203-2-06-R10。

4.参加研究的“皖桑系列新品种的育成及示范推广”项目2009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证书号:2009-3-R3

5.参加研究的“皖桑系列新品种的育成及示范推广”项目2008年获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证书号:2008-2-R3

6.科研成果:主持的“家蚕新品种皖珠*春明的选育”项目2008年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号: 08-67-01

7.科研成果:主持“安徽省蚕综合病防治体系的研究和应用”项目2011年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号:11-155-01

8.科研成果:参加研制的“皖桑系列新品种的育成及示范推广”项目2008年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号: 08-633-03

9. 国家发明专利:用于蚕室的臭氧消毒装置,专利号:ZL 201010248104.6,排名第2

10. 实用新型专利:用于蚕室消毒的石灰播撒机,专利号:201120185962.0,排名第1

11. 实用新型专利:与微耕机配套使用的液压式桑树剪伐机,专利号:201220008294.9,排名第2.

12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NPV infection-related gene Bmsop2 in Bombyx mori L.”获安徽省科协2006年度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13“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ms3a in Bombyxmori L.”获安徽省科协2009年度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代表性论文论著

1. Yang Cheng, Xue-Yang Wang, Hao Hu, Nabil Killiny, Jia-Ping Xu*, 2014, A Hypothetical Model of Crossing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through Its Host Midgut Physical Barrier, PLoS ONE 9(12):e115032. doi:10.1371/journal.pone.0115032(通讯作者)(IF:3.534)

2. Yang Cheng, Xue-yang Wang, Chang Du, Juan Gao, Jia-ping Xu*, 2014, Expression analysis of several antiviral related genes to BmNPV in resistant strains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14:1-9. (通讯作者)(IF: 0.92).

3. Expression and Enzymatic activity analysis of Deoxycytidine kinase in Silkworm Larvae Using Dual Promoters BmNPV/Bac-to-Bac System,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4, 8(3):1837-1844 (通讯作者)(SCI 收录)

4.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and analysis of its bro gene family,病毒 Genes, 2012,44:539-547(通讯作者)(IF:1.845)

5. Expression of Bombyx mori Cecropin B in Silkworm Larvae using BmNPV/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3, 7(3): 1577-1584. (通讯作者)(SCI 收录)

6. Silkworm eggs: An ide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low energy Ar+ ion interaction in animals,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2011,(269):1997–2000(通讯作者)(IF:1.211)

7.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Bombyx mori ribosomal protein S3a and effect of its over-expression on BmNPV infection.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0, 9(14): 2056-2061. (通讯作者)(IF:0.589)

8. Biological effects of low 能量 Ar+ ion bombardment on silkworm egg, a novel 动物界 model. Plasma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 2009, 11(3) :359-363. (IF:0.596)

9.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ms3a in Bombyxmori L.,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8,7 (19): 3424-3430. (IF:0.589)

10.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NPV infection related gene Bmsop2 in Bombyx mori L.,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5,129(8):425-431. (IF:1.701)

11. Flu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for NPV resistance in Bombyx mori L.,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05,129(1):27-31. (IF:1.701)

参考资料

农工党市委会开展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调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马鞍山市委员会.2023-02-04

徐家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01-01

新一届安徽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名单.凤凰网.2023-01-28

常委会组成人员.安徽人大.2023-02-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