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头鲇 :鲇科鲇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2:20

怀头(学名:鲇属 soldatovi)是鲇科鲇属的鱼类,又称苏氏六须鲇、东北大口鲇、怀头鱼、怀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河、黑龙江水系等地。体长可达400公分(4米),重达4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以及世界最大的鲶鱼之一。怀头鲇是温带淡水鱼,栖息在底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黑龙江省

形态特征

怀头鲇体延长,前部纵扁,后部侧扁。头宽,吻长,圆钝。口大,亚上位,口裂后端达眼后缘垂直下方。上、下颌及犁骨均具尖细齿,形成弧形宽齿带,两端尖细。眼小,侧上位。前鼻孔呈短管状,后鼻孔圆形。颌须长,尖端具颗粒状的皮褶块,后伸可超过臀鳍起点,外侧颌须长于内侧。背鳍小,无硬刺。臀鳍长,后端与尾鳍相连。胸鳍硬刺较弱,前后缘光滑,鳍条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垂直下方之后,鳍条后伸超过臀鳍起点。肛门具臀鳍较距腹鳍近。尾鳍内凹,上叶略长。体呈褐灰色,侧面色浅,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暗纹。各鳍色暗。

分布范围

怀头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黑河市以下到抚远市江段,松花江嫩江市乌苏里江等,辽河下游也产;俄罗斯共青团城以下渐少。过去在黑龙江省中游平原区较常见,常与鲇鱼混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自然补充量远小于捕捞量;其次山区水源林的锐减,使江水常流量锐减枯少(枯水季节尤甚),而洪水期泥水暴增,均有害于鱼类资源;再则工业有毒污水的排放,均对鱼类资源造成威胁。1960年代以后,怀头鲇在嫩江齐齐哈尔市江段几乎绝迹。《中国动物红皮书 鱼类》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均将怀头鲇的保护等级列为易危(VU)。

生存习性

怀头鲇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的温度范围为0-32摄氏度,最适生长水温为18-26摄氏度。喜欢清水和高溶氧,正常生长是要求水中荣氧含量为3.5毫克/升以上。适宜的pH范围为6.5-9.0,最适pH范围为7.0-8.0。怀头鲇喜栖于江河及支流的缓流处,附属湖泊中少见。为中、下层鱼类。性格不很活泼,白天多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则居于深水或在污泥中越冬。冬季摄食强度减弱。

繁殖习性

怀头鲇在自然水域中的性成熟年龄为4-5龄,性成熟体长40厘米左右。成熟个体每年6月初即开始沿江河游到上游有水草的江岔中产卵,7月中旬结束。人工繁殖8月中旬还可催产一批。成熟雌性的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体重18728-20011粒。卵径1.5~3.0毫米,卵遇水即具有粘性,但不如鲤、鲫鱼卵的粘性强。水温21-24摄氏度受精卵需经过36小时至52小时孵化出鱼苗。

食性

怀头鲇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鱼类,被捕鱼类体长可达捕食者体长的15%~35%,也吃水生昆虫、蛙、鼠等活动物及其尸体。养在室内水族箱中的怀头鲇,只吃动物性饲料,但不吃人工配合饲料。在池塘中能否用配合饲料驯化成功,尚待进一步研究。

生长速度

怀头鲇生长速度非常快,当年鱼苗在鲫鱼成鱼池中套养3个月,平均体重可达1.0公斤左右,最大可达2.0公斤以上。2冬龄的体长可达560-580毫米左右,3冬龄可达675-685毫米。据记载最大个体体长达4米,体重40公斤。

营养价值

怀头鲇为大型鱼类,极具食用价值,肉鲜美,可食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