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 :金元浦著图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6

文艺心理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采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研究全球范围内的文艺活动和现象。其研究重点在于审美主体在不同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以及文艺创作和接收的心理机制。该课程涵盖文艺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运作、文艺作品中的心理内涵、文艺接收中的心理规律等多方面内容。文艺心理学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同时也保持着开放性和实践性,与当代文艺实践紧密联系。

教材介绍

书籍基本信息

书名:文艺心理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图书编号:164871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6.0

ISBN:730004328

作者:金元浦

出版日期:2003-09-30

版次:1

开本:16开

教材特点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吸收了中原地区近年来文艺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尝试在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并将文艺社会心理学、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研究纳入其中,力求形成独特的风格。教材作者欢迎同行和读者提供批评和建议,以便未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学习指南

文艺心理学的学习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要掌握学术史上的经典论述,还要关注时代背景下的新知识发展。由于其学科特性,学习者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能力和逻辑思维,同时也要培养敏锐的艺术感知力。通过学习,期望学生能够理解文艺心理学的整体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并能使用文艺心理批评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文艺创作、作品和接收中的审美心理现象和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不应局限于记忆知识点,而是应该广泛利用网络课件资源,包括课程大纲、导学、名词解释、练习题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此外,适当的课外阅读也是必要的,可以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教材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书目,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性地研读,并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见解,这对加深理解和提高实际能力都至关重要。本课程共设40个课时,授予3个学分。

简介

文艺心理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就课程结构而言,它主要涵盖了文艺家在文艺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有着丰富历史资源以及深厚学术积淀的学科。同许多现代学科一样,文艺心理学并非一门封闭的已完成的科学。它有着极强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其生命力正是根基于同文艺实践的互动与对话。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掌握学术史上已有的经典论述,更要关注新时代新条件下的学科知识的生成。同时,基于其学科特征,文艺心理学对学习者有着双重吁求。一方面作为学术研究,它有很强的理论性,对学习者的理论和逻辑能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文学艺术学科,它又富于生动丰富敏锐的感性特征,对学习者的审美艺术感知能力有所要求。

文艺心理学与当下的文学艺术实践密切相连,学习者可以直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对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接受进行批评或研究。文艺心理学素养的提升注定是一个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过程,绝无终南捷径可寻。学习者只有在文学艺术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涵养、生成和培植高尚美好的审美心理感知能力,才会真正有机会一窥文艺心理学之堂奥;并由己及他,进而为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文化素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习者能够掌握文艺心理学的总体理论构架和基本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文艺心理批评的基本方法,来评论和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审美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基于文艺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绝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而应在听课之外,以《文艺心理学》教科书为本,在熟练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与关键词的基础上,综合网络课件中的相关教学资源,如课程大纲、开篇导学、阶段导学、名词解释、即时练习、常见问题、课程作业等等,并以关键概念为线索,对课程进行全面的系统学习。

为达到本课程的要求,学习者必须适当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书,以拓宽自己的理论视野。教材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书目,学习者可以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加以选择性研读。参加本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应当结

合课程讲授,在阅读参考书时勤做读书笔记。这一点对于大家深入掌握本课程内容、提高实际能力以及参加考试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本课程的总课时为40课时。学分为3学分。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吸取了我国近年来文艺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在教材内容上有所突破,并将文艺社会心理学、中原地区古代审美心理的研究纳入视野,使本书整体风格有所创新。我们热烈欢迎学界同仁与广大读者对本教材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和改正。

目录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背景与方法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构架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二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第一节 西方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中原地区古代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资源与学科发展

第三节 中西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融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三章 文艺心理学的基本范畴与相互关系

第一节 表象与记忆

第二节 感知、情感与情绪

第三节 想像、幻想与错觉

第四节 审美理想、升华和净化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四章 文艺家与创作心理

第一节 内驱力与动机

第二节 文艺家的潜意识与童年经验

第三节 灵感、迷狂与创新思维

第四节 文艺家的直觉、表现与意识流

第五节 文艺家的基本心理类型与创作个性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五章 文本、符号与心理蕴涵

第一节 文本的“形象层”及其心理蕴涵

第二节 召唤结构:艺术文本中的空白、多义与模糊体验

第三节 文本与主体:符号与符号体验

第四节 象征一隐喻结构:文学意味实现的心理桥梁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六章 文艺的心理接受与欣赏

第一节 预备情绪、审美阈与心理唤醒

第二节 心理图式与文艺接受中的主体思维

第三节 文学阅读中的接受度与视野变化

第四节 文艺接受中的心理综合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七章 文艺家、文本与接受者的三方互动

第一节 心理场场效应

第二节 作家与读者的互动

第三节 召唤结构与读者视野的交融

第四节 意味世界:三方互动的全新生成物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八章 文艺活动与心理体验

第一节 内觉体验:移情、距离与内模仿

第二节 通感

第三节 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文艺创造之源

第四节 自居作用与间离效应

第五节 焦虑体验与孤独体验

第六节 高峰体验与高原体验:快乐与审美愉悦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九章 文艺的社会文化心理

第一节 文艺的对话与社会交往

第二节 文艺活动与原型意象

第三节 社会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积淀

第四节 团体动力学与文艺共同体

第五节 心理世界与文艺活动中的“乌托邦”意识

关键概念

思考题

第十章 当代文艺心理学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节 媒介革命、社会转型与文化心理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变化

第三节 时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社会文化心理

第四节 大众流行艺术与青年文化心理

关键概念

思考题

本书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当代文艺心理学.缺书网.2024-09-02

当代文艺心理学.豆瓣读书.2024-09-02

当代文艺心理学.百度学术搜索.2024-09-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