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菊 :菊科斑鸠菊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3-09-25 17:54

斑鸠菊(学名:Strobocalyx esculenta (Hemsl.) H. Rob., S. C. Keeley, Skvarla \u0026 R. Chan),原产我国西南各地,为菊科斑鸠菊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斑鸠菊又称鸡菊花、大藤菊(广西壮族自治区),火烧叶、火烫叶、火炭树(云南省)。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枝圆柱形,多少具棱,具条纹,被灰色或灰褐色绒毛;叶具柄,硬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23厘米,宽3-8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尖,稀近圆形,边缘具有小尖的细齿,波状或全缘,侧脉9-13对,弧状向边缘,细脉网状,叶脉在下面明显凸起,上面暗绿色,稍粗糙,被乳头状突起,下面稍淡,特别在脉上被灰色密短柔毛或短绒毛,两面均有亮腺点;叶柄长5-20毫米,密被灰色短绒毛。

头状花序多数,径2-4毫米,具5-6个花,在枝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密或较密的宽复总状花序;花序梗细,长2-5毫米,或近无柄,被密绒毛;总苞倒锥状,径2-3毫米,基部尖,总苞片少数,革质,约4层,卵状或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全部或上部暗绿色,顶端尖或稍尖,具小尖头,背面及边缘灰色短柔毛;花托小,具窝孔;花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约7毫米,具腺,向上部稍扩大,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外面具腺。

瘦果淡黄褐色,近圆柱状,长3毫米,稍具棱,被疏短毛和腺点;冠毛白色或污白色,2层,外层短,内层糙毛状,长6-7毫米。花期7-1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阳处,草坡灌丛,山谷疏林或林缘,海拔1000-2700米 。不耐寒,喜阳光充足、温暖;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播种或分株繁殖,多在春季进行。抗性强,栽培容易。

分布范围

产于四川省西部和西南部(泸定县康定市汉源县石棉西昌市米易县盐源县九龙县冕宁县普格县泸沽镇等)、云南省西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贵州省西南部(册亨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隆林各族自治县百色市靖西市那坡县、都安等)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斑鸠菊可以通过种子繁殖,这是一种自然且常见的繁殖方式。种子通常在秋季成熟后收集,然后在次年的春季进行播种。种子需要在温度约为25°C的环境下发芽,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另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选择健康的枝条作为插穗,将其插入含有营养丰富的土壤或介质中。插穗的长度通常为10至15厘米,带有几个成熟的叶片和一个健康的茎干。扦插繁殖的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在温暖的季节里。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将一个植物的部分组织移植到另一个植物上,以产生新的植物。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繁殖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嫁接繁殖需要专业的技巧和经验,但可以有效地繁殖出具有特定特征的斑鸠菊。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来繁殖植物的技术。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繁殖和遗传改良。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快速繁殖出大量的斑鸠菊,而且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斑鸠菊抗逆性强,花期长,花果小而繁多。在中国西南或南方一些气温高燥的地区,可作为庭园观赏树种,丛植或片植均较适宜。

药用价值

性味:味甘;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主阑尾炎;疮疖;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研磨调敷。

各家论述《云南药用植物名录》:用于阑尾炎、疮疖。

叶:烫伤。摘录:《中华本草》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