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症的医疗设备

更新时间:2023-09-06 09:48

无创呼吸机,又称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压强(CPAP),主要是通过鼻罩或面罩来协助患者呼吸,常被用来治疗轻、中度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和没有无创呼吸机禁忌证的患者,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和辅助撤机。与传统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相比,无创呼吸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各种有创机械通气可能引发的损伤和并发症,例如声带受损、皮下气肿、创口出血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最早的无创通气是1838年躯体负压呼吸机,一种负压箱式呼吸机。1928年,波士顿医生Philip Drinker 发明了第一台电动躯体负压呼吸机,当时被称作为“铁肺”。20世纪30~60年代“铁肺”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但存在很多弱点,如无法解决气道护理、气道分泌物增多、气管切开等。1952年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有创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Sullivan教授首次报道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成功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被认为是无创通气复兴的标志。而无创呼吸机的首次发明是在1989年,美国伟康公司首次成功推出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于治疗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减轻病人痛苦十分有益。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功能,无创呼吸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持续正压呼吸机(单水平手动呼吸机)CPAP、全自动正压呼吸机(单水平全自动呼吸机)Auto CPAP、双水平正压呼吸机。

概念

无创呼吸机,亦称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压强,CPAP),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S)及相关疾病的一种设备,使用时可以通过面罩、鼻罩等接口,而不需要插管进入气道,操作起来相对简便,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够提供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减少气道损伤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

发展历程

最早的无创通气技术可以追溯到1838年,当时出现了一种名为躯体负压呼吸机的设备,这是一种负压箱式呼吸机。

然而,真正的无创通气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1928年,波士顿的医生Philip Drinker发明了第一台电动躯体负压呼吸机,当时被称为“铁肺”。

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铁肺”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无法有效处理气道护理、处理气道分泌物积聚和应对气管切开等问题。随着1952年脊髓灰质炎的大流行,有创正压通气开始被用来代替“铁肺”进行治疗,这一改变显著降低了临床死亡率。

此后,有创机械通气成为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有创正压通气在早期和中期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治疗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1981年,澳大利亚的Sullivan教授首次报道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成功治疗OSAS的案例,这标志着无创通气技术的复兴和广泛应用。

1989年,美国伟康公司首次成功推出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和抢救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结构与原理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在不使用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情况下进行通气。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内的涡轮泵注入气道内的气体,产生压力。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大气空气经过过滤器进入安需阀。安需阀的大小和泵的转速由CPU控制,而通气容量和压力大小由医生根据病人需要设定。接着,适量的气体通过高压止回阀进入面罩,然后进入病人的气道,实现吸入正压。在呼气时,单向阀会关闭一部分,降低压力,从而让病人肺部内的气体顺利排出,即通过面罩呼出。简而言之,当病人吸气时,呼吸机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空气推入其肺部;而在呼气时,呼吸机则通过给予较低的压力,帮助病人将二氧化碳从口鼻处排出,从而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

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创呼吸机类型: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CPAP)是一种单一压力水平的呼吸机,能够产生连续且稳定的空气压力,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某些CPAP设备还具备延时升压功能,即在设定的时间内缓慢提高压力至治疗所需的数值。这使患者在较为舒适的低压力下入睡,从而增强了治疗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全自动调压(AutoCPAP)呼吸机,智能型的可自动调节正压水平的呼吸机,该机除具有延时升压功能,最大的优点是随时根据患者的气道阻力变化,自动调节治疗压力。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双压力形式的呼吸机,吸气和呼气压力分别设定,在提供治疗所需的吸气压力的同时,提供较低的呼气压力,解决了患者使用持续正压呼吸机呼气时的不适感,完全匹配患者呼吸,使呼吸更舒适自然。除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外,还可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病症的治疗。

优点

医疗用途

临床疾病

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及相关疾病,这些疾病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血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pH值降低以及胸内负压增高,严重影响了各种重要脏器功能。特别是脑功能、心血管功能首受其害。

家庭疾病

家庭需要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症包括阻塞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低通气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肌萎缩侧索硬化脊柱胸廓畸形等。

使用操作

上机前准备

无创呼吸机操作步骤

呼吸机准备:

选择呼吸机模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常见的模式包括:

设定呼吸机参数:

设置吸气压力(IPAP)起始值通常为6~8cmH2O,并根据患者的需要逐渐调整,最高不超过25cmH2O。

设置呼气压力(EPAP),起始值为4cmH2O,根据患者的需要逐渐调整,一般在4~8cmH2O范围内。

调整吸氧浓度,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设置。

设置机控呼吸频率(BPM),通常在16~30次/分钟之间,或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调整。

设置吸呼比(I∶E)或吸气时间(Ti),一般在1∶1.5~2.0之间,吸气时间在0.6~1.2秒之间。

设置上升时间(Ramp),通常在0.1~0.9秒之间,以减少呼吸机的启动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设置报警参数:

确保呼吸机的报警参数已正确设置,以便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

戴面罩或鼻罩: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适应性,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罩,并正确固定在患者的面部。

启动呼吸机:

启动呼吸机,开始监测患者的呼吸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

处理呼吸机报警:

随时注意呼吸机的报警,根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上步骤是进行无创呼吸机操作时需要遵循的基本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呼吸支持和治疗。

最终治疗效果的评估

气管插管率:观察是否需要气管插管,以确定无创通气是否成功避免了气管插管的需要。较低的气管插管率通常表示较好的治疗效果。

病死率:评估治疗期间和随后的病死率,以了解治疗效果。

安全风险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

消毒保养

呼吸机管道和附件

使用后的处理

长期存放时的维护

管理类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