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行旅图 :唐代李昭道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2

《春山行旅图》是唐朝画家李昭道所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了春天景象,因此青绿设色更增添了春天气息,描写出李隆基逃难的庞大队伍和跋涉在蜀道难上的狼狈情景。

此图以线勾勒轮廓,用笔精到,然后敷以青绿重彩,古雅绚丽。

画作内容

图绘崇山峻岭中,枝叶苍翠,春意浓郁,有行旅结队而行,图左山路和栈道蜿蜒崎岖,仅容单人匹马艰难跋涉,而图右则山道稍宽,容得两人双马优游信步。中间是一片平坡,有行旅休憩,人或聚坐于树下,或侍立于马旁,或结对游戏,马则卸下驮物,或躺卧,或翻滚,一派和谐轻松的场景。也有长者在儿童的搀扶下单独行走,溪水潺,小桥连岸,图下小河,微波荡漾。

印画上有仿宋徽宗的题额,“内府图书”及“囗前”半印,收藏印有“郑氏明德”、“壬戌状元”   。

创作背景

此图绘李隆基安史之乱后,弃长安远赴四川省避难途中的场景。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入蜀,李昭道有可能直接参加了这一次的西南行,并且亲眼所见帝王避乱时声势浩大而又狼狈的队伍,创作了这幅画。由于画家的阶级和时代的限制,所以表现这一次的帝王出行时,回避了政治上的遭遇,而有意识地着重描绘了春天山岭间旅行的诗意。   。

艺术鉴赏

主题

《春山行旅图》中画家有意识地放弃运用已具备的写实技巧,而用坚挺的墨线勾画各种装饰性变形的奇峰怪石,兼以扁青、石绿甚至泥金敷设山石丘壑的阴阳向背和凹凸结构,以白粉填染缭绕山际的游雾。景物的异象变形,显著的装饰风,富丽响亮的色彩和浪漫主义的情调,经过种种渲染,李隆基一行避难跋涉的母题已显得微不足道了。不管是出于讽喻式羡恋,通过形式的“净化”,表现了“纯粹”的美妙,一个无忧无虑的憧憬性境界。

形象

该图中二十余人及十多匹马,造型生动,刻画精细,人马呼应,动静相宜,营造出“行旅”的形象定意。而青绿着色,又烘托出浓郁的春意,盛唐流行重彩画。

技法

该图以“全景山水”的构图观念以及“勾擦点染”的山水画技法渐趋成熟。图中山石有勾而无皴,正体现了唐画的特色。在通体染色后,先石绿、后扁青随着山石的结构层层罩染,极富层次和质感。

历史传承

此图曾经由清内府收藏,《故宫名画三百种》、《故宫书画图录》(一)、《中国历代绘画图录》、《中国古代山水画百图》、《故宫周刊》第320期、《故宫》第26期等出现过。同时《宣和画谱》卷十, 《石渠宝笈》三编,《西清札记》卷三, 《故宫书画录》卷五,《中国名画观摩记》中著录过,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要展览

1935年,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伦敦举办,《春山行旅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李昭道(生卒年不详),李思训之子,官至太子中舍人。唐宗室。唐朝画家。在绘画上继承其父画法而稍变,时人有“变父之势,妙有过之”的评论。他的画法更加细密纤丽。李昭道虽未为将军,但后世因其父爵而以“小李将军”名之。 “二李”目前已无画迹存世,今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虽均出自宋人手笔,但画法精细,风格工巧繁,从中亦可看出“二李”画法之端倪。但目前有学者认为“二李”根本没有作过“金碧山水”,因此对他们的艺术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