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模 :制作月饼的木制工具

更新时间:2023-10-26 16:12

月饼模俗称月饼印,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中秋节时自己制作月饼,饼模多为自制,不同年代的印模形式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蕴含了国人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历经百年仍韵味犹存,是凝结我们民族情感的实用器和艺术品,是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

发展历史

月饼模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子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居多。

“马上文化”元代饼模粗犷

博物馆最“年长”的月饼模具是元代的,取材杜梨木,整个模具呈长方形,中间部分内“挖”圆孔,大小和当今常见的月饼相当,雕刻着简单的花纹。

“元代的饼模,基本都是木质的,梨木或者枣木。”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馆长宣繁秋介绍,月饼最早起源于殷周时期,汉代称为“胡饼”,唐朝更名为“月饼”,元代形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可能是受“马上民族”的粗犷风格影响,元朝时期的月饼饼模不太规整,较为简单。

清代精雕细琢最讲究

明代时期,月饼模具开始出现寿桃、鲤鱼、莲花等图案,整体风格简约,注重线条美。

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成为普遍的习俗,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比如这个‘三合一’的模具。”宣繁秋拿起一个紫砂陶的月饼模具,瘦长的模具上共有三个图案,最上面的是个寿星公,胡须根根分明;中间是鲤鱼,鳞片层层重叠,片片清晰;最下方是个寿桃,经脉明确。

刻制过程

据了解这个行业的老人介绍,刻制一个传统的“月饼模”,比较熟练的师傅也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从立意到选料,从刻刀到技法都十分考究。

首先要选择坚实耐用的木料,比如枣木、梨木等。因为这些木料木纹纤细、板面光滑、便于雕琢且不易开裂,不仅便于保存,而且经久耐用,所以,“选料”的好坏,对“月饼模”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木料选好以后,先将木料锯成一块块大约二十厘米厚的坯料,然后,根据事先计划好的月饼造型,用刻刀刻出初步轮廓,即俗称的“开方”工序;“打边牙”是对“月饼模”进行精雕细刻的第一步,即在“月饼模”四周刻制出排列整齐的花纹的一道工序,这道工序不仅可以增强月饼的装饰性,更重要的作用是便于月饼顺利脱离“月饼模”,所以大多数“月饼模”都要“打边牙”;“打边牙”完成后,下一道工序即画龙点睛之举,一般都由老师傅亲自操刀,精雕细琢。月饼的正面图案全靠此工序再现,该工序是整个“月饼模”的关键工序,从立意的体现,到刻制工艺水平的展现等,全部在此一举。

产品特色

“月饼模”的造型和题材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民俗民风和地域的影响。南方地区以体积小巧、造型多样为特色。而中原地区则以体积偏大、造型单一为风格,并且基本以园形为主,直径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大者有15或20厘米的。题材有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等等,多以“嫦娥奔月”、“十二生肖”、“吉祥花草”等寓意吉祥的纹饰为主,并且大多配有“福”、“禄”、“寿”、“禧”、“五谷丰登”、“合家团圆”、“丰收”、“中秋节”等等表达祈福纳祥的文字。

月饼模子可以说是对中秋节民俗演化的一种记录和存档,它的艺术形态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物化,在一定意义上展现出了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