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亮 :朱希亮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7

朱希亮(1900~1977),中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临川区人。

介绍

朱希亮 (1900一1979) ,1900年5月31日出生在江西临川县。

1921 年考入燕京大学心理学系,1924 年毕业后,到江西省私立心远大学教书,1926 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派往美国考查教育,随后得到江西省教育厅和清华大学的留学资助,到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他的导师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 Kurt Koff ka) 。朱先生于1928 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得到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到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实验心理学,并于1930 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他在美国期间曾出席过第九次国际心理学大会。毕业于燕京大学心理学系,后留学美国威 斯康星大学,毕业后在该校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2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撰有论文《完形心理学批判》,合译〔美〕伍德沃斯实验心理学》。

1930年归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心理学和统计学教授。1935 年经胡适介绍,赴四川大学任教。1936 年,一些著名心理学家发起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主要发起人有陆志韦孙国华周先庚艾伟、朱希亮、张耀翔郭任远郭一岑萧孝嵘唐钺潘菽陈立等。抗战爆发后,迁往广州中山岭南大学任教一年多,1938 年蔡元培先生邀请他到重庆中央研究院任学术秘书。1940 年,他应南昌中正大学校长邀请担任该校教授和训导长。1942年至1950年在浙江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1950 年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1年被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学院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华中师院教育系任心理学教授直到去世。

朱先生去世前,适逢“文革”后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得到重新确认,以及国际心理学界纪念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威廉·冯特( Wilhelm Wundt) 于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00 周年。朱先生接到有关国际国内心理学会议的通知,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准备论文,就在准备论文期间,不幸去世。

朱希亮教授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他早年致力于完形心理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也是最早向中国介绍完形心理学的主要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 《逆联想联系学习之量的研究》(A quantitative st udy of serial learning in terms ofbackward association. Wisconsi n Psychol ogical St udies , Vol. 12 , No. 2 ,1929) ; 《完形心理学与制约反应》( Gestalt psychology andconditioned reactions , Yal e Psychol ogical St udies , Monograph , Vol. 31 ,1932) ; 《完形心理学研究》(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部,1930) 等,后来由于当时国内的形势又违心地发表《完形心理学批判》一文( 《心理学报》1958 年第1 期) 。

第二,他致力于心理学教学工作近50 年(去掉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断教学工作的时间,也至少有三十多年) ,培养了大批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朱先生一生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主讲课程包括感官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系统心理学专论、统计学、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等。他讲课非常吸引人,当年的学生至今仍能描绘出他讲课的风采。

第三,他与国际心理学界联系广泛(如考夫卡是他的导师,他还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与巴甫洛夫相识) ,又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所以他为心理学的学术交流和中国心理学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经历

早年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曾参加五四运动

1924年燕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获文学学士

1926年由江西省教育厅派赴美国考察教育,随即留美求学,曾是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考夫卡的门生。

1928年获威斯康星学院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并列席美国中西部心理学年会。

1929年出席第九届世界心理学年会,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共同研讨心理学问题。

1930年获耶鲁大学心理研究所科学硕士学位。

1930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岭南大学、重庆中央研究院、江西中正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任心理学教授。

新中国建立后,自动申请入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

1951年毕业分配到湖北省教育学院工作。

1952年到华中师范学院任心理学教授。

朱是中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会武汉分会理事长。

朱长期从事感知心理学实验和理论、教育心理学专论和心理发展理论、完形心理学及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为西方近代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个人著作

著有《完形心理学研究》(英文,北京大学1934年出版)、

《逆联想联系学习之量的研究》(载威斯康星学院大学心理研究专刊,1929年第十二卷二期)、

《完形心理学及约制反应》(载耶鲁大学心理研究专刊,1932年第三十一卷)

个人贡献

在教学中,责任心强,不盲从附会,思想活跃,敢于突破传统模式;尽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将深奥的心理科学理论用浅显的语言和简要的方式表达出来;

丰富和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他还热情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相关书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保持健全的人格,并与他人以及生活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均衡。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影响到其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不健康者,轻者生活节律紊乱,影响个人人际关系,对他人对社会产生过激行为,重者导致心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甚至致癌、死亡,或严重伤害他人,这样的例子很多。

当前由于中国媒体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媒体从业人员竞争压力大、工作紧张、生活无规律,更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适感,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