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顺 :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演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8

朱文顺(1920年5月29日——1995年4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国内地老一代电影导演、编剧、演员,一生执导拍摄电影33部,电视连续剧2部,电视单本剧5部13集。

1938年,朱文顺经日本友人介绍,去到长春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做剧场助理,开启了个人长达58年的电影生涯。1939年朱文顺在“满映”任助理导演,1940年任导演,开始独立拍片。“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时期,朱文顺完成了《歌女恨》《她的秘密》等十部影片,在当时的长春市电影界开始崭露头角。1945年10月,他加入东北电影公司任导演,于1946年执导了巴金创作的舞台剧《家》。同年11月,朱文顺出演《松花江上》的“父亲”一角,完成了演员生涯的首个角色。

1948年7月,朱文顺进入吉林大学(现吉林大学)哲学系进修,学习结束后,他被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导演理论。此后的十数年间,朱文顺的电影生涯迎来高产的巅峰,几乎每年都有其所执导的电影上映,完成了《神秘的旅伴》(1955)《寂静的山林》(1957)《古刹钟声》(1958)《烽火列车》(1960)《南海的早晨》(1964)《半篮花生》(1974)《两个小八路》(1978)等一系列经典影片的拍摄。其中,《两个小八路》1980年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八十年代,年逾花甲的朱文顺导演了影片《刀光虎影》《何处不风流》《拂晓的爆炸》《鞘中之剑》等多部影片,其中《何处不风流》主要反映了温州人的生活,上映之后一片难求。在其从影的近60年里,共导演了30多部影片及多部电视剧。1994年,朱文顺被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授予首批荣誉会员称号。

1995年4月15日,朱文顺在长春市因病去世,终年75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0年5月29日,朱文顺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朱文顺幼年家贫,在全家人常常衣食无着落的窘迫中,父亲苦苦支撑着供朱文顺念到初小毕业。1933年,13岁的朱文顺被迫辍学,外出务工。他先后做过沙河口区商店的小伙计、金县棉纺厂的童工、日本人开设的大连“大连亭”(饭店兼营台球业)和信浓町(茶酒店)的仆役。在务工期间,朱文顺自学了日语,并且坚持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这为他日后从事艺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满映”时期

1938年,时年18岁的朱文顺经日本朋友介绍,来到了时下由日本人掌管的“安尼普株式会社满州映画馆协会”,开启了个人的电影生涯。起初,朱文顺在剧组做杂工、剧务助理、场记、助理导演等工作,跟随日本导演大谷俊夫拍摄了属于国策片的《冤魂复仇》和《东游记》等,随后又跟高原富士郎拍摄了生活喜剧片《人马平安》。利用给日本导演当翻译的机会,朱文顺在片场学习了电影拍摄手法、场面调度、表演技巧、镜头处理的技巧。

1940年,朱文顺在“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获得了担任导演的机会。朱文顺选择绕开主流国策影片,转向拍摄反映婚姻家庭的生活片。在这一年,他执导拍摄了电影生涯的首部影片《谁知他的心》,影片描写一个叫小英的姑娘在周家做佣人,趁周家全家外出旅行之机,把自己打扮成阔家小姐,与一赵姓青年相爱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女孩子的浮躁,但是在当时崇尚国策片的社会背景下,更突出该片主题健康。次年,朱文顺相继导演了《她的秘密》《新婚记》《王麻子膏药》三部生活题材电影。

1942年,朱文顺在反映婚姻家庭生活题材的电影上继续摸索,拍摄了《恨海难填》,讲述了家中小弟利用曾与嫂子恋爱的经历向嫂子敲诈钱财的故事。同年,朱文顺开始摸索其他电影题材,导演了反映底层人民社会生活的《歌女恨》《豹子头林冲》。其中,《歌女恨》是他第一次拍摄与戏剧相关的电影,该影片以女伶谭小云的生活遭遇为主线,在展现谭小云纯洁善良的同时,也表现了身为女伶“生如浮萍,命若昙花”的坎坷,是当时一部以戏剧演员的生活为素材的电影,而且因为白玫的出演,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日本在南太平洋战事吃紧,“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拍摄的电影数量锐减。1943年,朱文顺只拍摄了一部表现家庭生活的电影《劫后鸳鸯》。随后,他又相继拍摄了同类题材影片《白雪芳踪》《芝兰夜曲》。

“满映”时期,朱文顺历经八年的学习和实践,共拍摄了故事片108部,并在担任导演后的五年里独立拍摄影片10部。在题材上,朱文顺没有按照“满映”国策电影的主旨方针进行拍摄,转而聚焦底层人民日常生活和家庭婚姻,拍摄的影片展示东北地区沦陷区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以善终胜恶为主题,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1945年8月,“满映”解体,以朱文顺为代表的进步电影工作者在中共长春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同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成立,朱文顺加入并出任导演,开始投身拍摄人民电影的事业,成功地执导了执导了巴金创作的舞台剧《家》。同年5月,东北战局骤变,东北电影公司紧急北迁,朱文顺因故未能随行,而滞留长春市

同年11月,朱文顺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剧务科长兼导演,并在《松花江上》饰演“父亲”一角,完成了演员生涯的首个角色。

“东影”时期

1948年7月,朱文顺来到哈尔滨市以后被解放区党组织送到吉林大学(现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1949年3月,朱文顺学习结束后,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担任剧务主任、代理剪辑科长。1950年,朱文顺受时任东影艺术处处长陈波儿推荐,以副导演身份参与影片《内蒙人民的胜利》的拍摄。此后又以副导演的身份参拍《草原上的人们》(1953)《土地》(1954)的拍摄。

林农联合拍摄了《神秘的旅伴》,由王晓棠担任女主演。

1956年3月,朱文顺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苏联专家主持的电影进修班。1957年,朱文顺独立执导《寂静的山林》,自此开启了他在东影的多产的导演生涯。在1957-1964年的8年间,他拍摄了《牧人之子》(1957)《古刹钟声》(1958)《烽火列车》(1960)《冰雪金达莱》(1963)《南海的早晨》(1964)等9部经典影片作品。

文革时期,朱文顺被打上“汉奸文人”的称号,被关进“牛 棚”,下放“插队落户”,导演生涯到达低谷。

197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彩色戏曲片《半篮花生》,由朱文顺担任导演。1975年,朱文顺和刘中明联合导演沙漠的春天》。1978年,他独立导演了影片《两个小八路》。该片在1980年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1980年6月25日,朱文顺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十年代,年过花甲的朱文顺先后导演了影片《刀光虎影》(1982)《何处不风流》(1983)《拂晓的爆炸》(1984)《鞘中之剑》(1986)。朱文顺在年近70岁时,拍摄了《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该片充满青春气息,反映其内心的艺术青春。

1995年4月15日,朱文顺在长春市因病去世,终年75岁。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数据来源

电视剧作品

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电影奖项

人物评价

朱文顺故去后,由崔永元创办的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栏目为朱文顺执导的《神秘的旅伴》《寂静的山林》《古刹钟声》分别制作了三部“传奇”。在《寂静的山林》 “传奇”编后谈话中,称朱文顺是“那个年代的商业片导演”,“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作为我国电影界老辈导演艺术家,朱文顺同志从影近60年,勤奋耕耘,成就昭著,共拍摄《神秘的旅伴》(与林农合导)《寂静的山林》《古刹钟声》《草原晨曲》《何处不风流》《两个小八路》《济南战役》等30多部故事片,还拍摄了《林海雪原》《长夜春晓》等多部电视剧。朱文顺同志所执导的影视片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传统,风格朴实明快,惊险样式和少数民族、革命战争题材作品特色鲜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影股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朱文顺拍片经验丰富,场面调度、后期剪辑尤有功力,五六十年代被誉为国内影坛“第一把剪子”。”

————《电影文学》.长春电影制片厂1995

“对他的作品来说,这种电影经验与人生经验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切实的文化生成方式,必定会迸发出一种真实而凝重的艺术力量。这大就是朱文顺影片质朴现实主义的内在根源。”

————《朱文顺的电影人生》.胡昶(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办公室副主任).2007

参考资料

朱文顺 Wenshun Zhu.豆瓣电影.2023-05-25

朱文顺 Wenshun Zhu的导演作品(35).豆瓣电影.2023-05-25

40年蝶变的温州——文化篇.澎湃新闻.2023-05-25

谁知她的心 (1940).豆瓣电影.2023-05-25

神秘的旅伴 (1955).豆瓣电影.2023-05-25

王晓棠个人资料.1905电影网.2023-05-25

古刹钟声 (1958) 5 .9.1905电影网.2023-05-25

烽火列车 (1960).1905电影网.2023-05-25

南海的早晨 (1964).豆瓣电影.2023-05-25

牧人之子 (1957).豆瓣电影.2023-05-25

半篮花生 (1974).豆瓣电影.2023-05-25

两个小八路 (1978).1905电影网.2023-05-25

长夜春晓 (1986).豆瓣电影.2023-05-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