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 :天文家

更新时间:2023-11-09 17:55

李元,原名李杬,笔名耀明,山西朔州人,1925年出生,天文学家,科普活动家、天文科普专家,曾任北京古观象台负责人,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研究所任外国科普研究室主任,1989年离休。李元是中国天文馆事业和太空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个大型科普机构北京天文馆创建人之一,2012年“知识中国”年度人物。李元先生于2016年7月6日晚10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简介

李元,原名李杬,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普活动家、天文科普专家,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天文馆事业和太空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个大型科普机构——北京天文馆创建人之一。1987年李元成为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荣誉奖唯一获得者。1990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他从事科普工作六十多年,为表彰他对科普事业做出的贡献,1998年5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6741号小行星以李元的姓名命名。1999年李元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他的科普著作《天文》(《e时代N个为什么》12个册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科学普及终身成就奖”。李元于2016年7月6日晚10点30分逝世,享年92岁。

个人生平

1937年,太原市阳曲一高小学毕业;

1941年,重庆市友仁中学初中毕业;

1944年,重庆市国立二中高中毕业;

1945--1946年,重庆市友仁中学初中英语、音乐教员;

1947年,南京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绘图员;

1948年,考入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员;

1949--1955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天文普及工作及台务秘书;

1955--1982年,北京天文馆宣传组长;

1982年,调入中国科普研究所任外国室主任;

1987年,荣获“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奖状。

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9年,自中国科普研究所离休;

1998年,获674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小行星6741”的国际殊荣;

2004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咨询组成员;

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委员会专家;

2016年7月6日晚10点30分逝世,享年92岁。

天文学之路

李元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在小学时代经常翻看《汉译科学大纲》,父亲的活动星图《星座早见》,也引起了他的好奇。10岁那年,他父亲用一架蔡司天文望远镜让他看月亮,天体的美景令他感到无比的惊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李元一家住在四川省乡村,每逢晴夜,父亲就教他认识星座,这些都是他后来热爱天文走上科普道路的萌芽。1944年李元在重庆街头偶然购得一册美国《LIFE》《生活》画报(1944年5月29日版),里面刊有世界太空美术大师邦艾斯泰的“土星组画”,他感叹这是科学和美术的结晶,是最好的科普方式。从此下定决心,一生要从事天文普及工作,并由此得到启示,要从美学和科学的两种角度去看宇宙、讲宇宙、写宇宙。

李元17岁开始先后与中国天文界前辈高鲁陈遵妫张钰哲李珩、戴文塞等通信请教。1943年李元成为中国天文学会最年轻的永久会员。1947年2月陈遵函告李元到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担任图书管理员,兼做一些编辑绘图工作。李珩、陈彪给予李元很多的教导和帮助。

1947年夏,李元在上海市参加了包括中国天文学会在内的七科学团体联合年会。同年10月,经陈遵妫联系李元到暨南大学天文系听课。不久物理学家李国鼎要李元协助编辑《科学世界》月刊,他便成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的编辑,并且给《科学世界》写“每月天象”的连载,并配上他手绘的每月星图,还发表了一篇数千字长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巡礼》,受到好评。而他的科普写作是1945年5月1日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第一篇科普文章《介绍夏时制》开始的。

1948年,李元的父亲认为他最好还是去天文研究所工作,于是暑假期间李元到天文研究所的紫金山天文台进行天文实习,后来得到张钰哲所长的赏识并经他考试,成为天文研究所的正式成员。

在上海,李元和天文爱好者卞德培结成天文同好,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青年天文联谊会”。该联谊会1950年发展成为中国天文学会所属的大众天文社。李元在上海市罗定江、卞德培等编辑出版《大众天文》月刊(附刊在《科学大众》杂志中)。

1950年天文研究所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不久李元被任命为天文普及组长,在中国天文学会年会上被选为学会理事兼大众天文社总干事、《大众天文》总编辑。突击学习俄文后,在张钰哲台长倡导下,集体翻译了苏联天文科普名著《天文爱好者手册》(科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1951年李元和沈良照还校译了获国际大奖的前苏联著名彩色影片《宇宙》,与卞德培合编了大型天文教学和普及图集《天文学图集》(上海新亚书店出版,1957年由上海教育图片出版社再版)。因工作需要,李元还担任了紫金山天文台台务秘书,协助台长处理台务。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来紫金山天文台视察,李元陪同担任讲解。

参建天文馆

从1947年以来,李元热心搜集天文馆的资料。他认为新中国应该有这样的现代化天文科普场所。由此他在1949年11月写的“用行动纪念高鲁先生”一文中明确发出在中国建立天文馆(Planetarium)的呼吁。

1951年李元向德国蔡司厂了解天象仪的售价等情况,为建立天文馆做准备,并开始在书刊上介绍天文馆事业,介绍苏联天文馆的工作。

1951年李元拜见吴晗,吴晗对李元提出的在北京建天文馆的建议非常赞赏,要李元尽快提出建馆计划。1952年李元起草《北京天文馆筹建计划》送达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吴有训,并转送北京市政府讨论,获原则通过,但经费无着,只好等待时机。1953年李元又在《科学大众》上连续发表3篇文章,呼吁建设北京天文馆。1954年9月中国科学院电召李元到北京市筹建北京天文馆,并拨款200亿元人民币(改币后为200万元)为建馆经费。

到京后,李元订购了蔡司天象仪和天文望远镜等仪器,并建议将卞德培从上海科普协会调来北京参加建馆,后由中国科学院星请紫金山天文台陈遵妫研究员来京主持建馆工作。1956年前后,李元曾负责北京古观象台的修复和开放工作,并参加编制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等展览。1956年5月1日,北京古观象台以“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的馆名,正式对外开放。

小行星命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国际小行星中心在1998年4月11日发出了第31457号《小行星通报》,宣布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小行星6741”),(6741)LiYuan(李元)=1994FX。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理由为“为向李元(1925年生)表示敬意而命名,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文学普及工作者。在北京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建成的过程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带头人。他编著译校了包括天文学在内的50多种科学图书。他也曾不懈地为国内外科普出版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命名的推荐是两位发现者根据藤井旭、富冈启行和盐野米松的建议作出的。”

小行星6741”是中国科普工作者第一次以小行星来命名,也是第一次由外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以中国科普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同时也是国际上对中国科普工作的评价和认同。

个人作品

人物缅怀

名天文学家、天文科普专家、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奠基人、北京天文馆的创建者之一李元先生于20165年7月6日晚10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李元的遗体告别式将于7月12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