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4-18 17:18

暨南大学(英语:JINAN UNIVERSITY;英语缩写:JNU),简称暨大,前身为暨南学堂,学校注册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广东省三方共建的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于1906年在南京创建,前身为暨南学堂,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停办和复办,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学校1949年之前先后迁往上海和福建办学,之后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院校,1958年在广州重建,启用暨南大学校名。学校于1996年、2017年分别入选中国“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五个校区,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市三地,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8.76万平方米;设有38个学院,60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7个,学科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学校有专任教师2754人,有全日制学生46949人,其中本科生31027人,研究生15922人。

暨南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80名,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1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01-300名。

历史沿革

南京时期(1906-1923)

1906年,暨南学堂由清政府创办,位于南京鼓楼南薛家巷,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1907年,学堂正式开学。首批侨生21人,郑洪年为庶务长,开设了国文、英文、讲经、理科等课程。1911年因辛亥革命,暨南学堂停办。1918年复办,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校名和校训由清末状元张謇题写。学校重点开设师范和商科,主要招收海外侨生。

上海真如时期(1923-1937)

1923年,学校从南京迁往上海真如,1927年,暨南学校改组、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学校商科改组为商学院,增加了5个学院,文理科改普通科,增设农科,保留商科,并增设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同时筹备建立图书馆、科学馆等配套建设项目。这一时期是该校的鼎盛时期。1933年6月,图书馆藏增加至41393册,中文书刊33224册,西文书刊8169册。

上海孤岛、福建建阳时期(1937-1946)

1937年,暨南大学真如校区被“八一三”淞沪战事战火所毁,被迫迁入上海租界靠租房继续办学,进入了为期四年的“孤岛时期”。1941年末,日军占领租界,该校南迁福建建阳,时任教授郑振铎在散文《最后一课》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这一期间暨南大学合并了东南联大。

上海虹口时期(1946-1958)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次年6月该校迁回上海。南京国民政府划拨上海东体育会路和宝山路两所原日本学校作为国立暨南大学新校址。当时该校设有商、文、理、法四个学院,并增设了人类学、新闻学等学系。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形势动荡不定,使该校办学环境每况日下。1949年,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院校将国立暨南大学合并。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宣布国立暨南大学暂时停办。

广州重建时期(1958-1978)

1958年,该校在广州重建,启用暨南大学校名。

至1966年,暨南大学共设中文、历史、外语、经济等9个系。有学生3000名,其中侨生占70%。同年,“文革”开始,该校停办8年,并在1966年至1977年之间停止招生。

广州复办时期(1978-)

1978年,暨南大学于广州恢复办学。学校主要招收中国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籍青年学生,同时也招收少部分中国内地学生(以中国内地的归侨和侨眷的子女为主),暨南大学此次复办后进入稳定发展期。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93年6月,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暨南大学,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及预科部合并组建暨南大学云南华文学院

1996年被确定为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在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

2000年,暨南大学成为首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2005年,暨南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006年,作为百年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的永久性纪念碑分别在上海真如镇街道宝山路落成。

2008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7月,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同年,番禺大学城新校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2年5月,番禺新校区正式奠基。9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1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教学点在东京举行开学典礼,首次在日开设硕士班。7月,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12月,暨南大学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考察,勉励暨南大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11月,华南地区第一所专业电影学院——暨南大学珠江电影学院成立;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19年8月,学校转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2021年9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2月2日,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成立。2022年1月4日,暨南大学与辉瑞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大健康领域内的优势,展开为期两年的战略合作;2月,学校选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截至3月,该校的学科建设涵盖了文、理、工、医四大类; 8月1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公布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名单,其中暨南大学入选为基地共建单位。

2023年6月,暨南大学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6月10日,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11月19日,暨南大学翁显良翻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暨南大学秉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方针,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在中国高校首批试行学分制,作为综合性大学最早开办医学院,所属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和商科也在中国开(创)设最早。截至2024年3月,学校学科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有38个学院,60个系,18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种;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754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职)10人,外籍境外院士10人,有国家级领军人才6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4人,正高级职称871人,副高级职称1047人,博士生导师1053人,硕士生导师2315人。

院士任职情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员名单

其他高层次人才情况

*以上信息来源截至2023年1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有1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东高校第二位,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7个一级学科参评。

重点学科及学位授予点建设情况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情况:开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以上表格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5月。

优势学科及学位授予重要情况一览表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ESI世界排名截至2022年9月)。

教学情况

暨南大学教学建设总体情况

*学校同时是中国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6月。

暨南大学各学院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情况

暨南大学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暨南大学教学平台及团队建设情况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学校在本科生培养模式上,推行通识课程教育,实行弹性“标准学分制”,配备有灵活的转专业和辅修政策。2022年末暨南大学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83%,其中本科毕业生为88.06%

学校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税务、统计、金融,计算机与数据处理,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媒体、出版,政府、公共事务等行业,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深圳为主的周边城市。

*暨南大学2022届毕业生相关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末。

暨南大学毕业生当年就业率部分年份统计情况

学校交流

学校国际化特色较为突出,截至2024年3月,在全球81个国家设立143个招生报名点。2024年在校国际学生2009人,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1653人,研究生206人。学校已同世界五大洲6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8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49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获批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6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5个。学校实行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已开办20多年,获教育部批准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海外办学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并开始招生。学校与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南非罗德斯大学共建两所孔子学院。

馆藏资源

暨南大学图书馆由校本部(石牌校区)、番禺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华文学院5个馆组成,馆舍总面积8万余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近1万个。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各类印刷型文献490万余册(其中图书425万册),其中校本部和番禺校区有约388万册,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4个,中外文电子书265万种,电子期刊5万种。校本部图书馆与各校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形成了共建、共知、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018年,智慧图书馆正式上线,构建起以智慧门户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1995年,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是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保障机构。2016年11月,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以下简称“世华馆”),馆藏各类文献及实物接近5万册/件,馆藏特色为华侨华人民间文献和侨刊乡讯,共收藏契约、护照、侨批、族谱、口供纸、证件、证书、票据、家书等各类晚清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华侨华人民间文献2000余件,涉及国际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族谱文献3000余册;收藏中国各地侨刊乡讯300余种、1万余册。世华馆还设有8个华侨华人网络专题数据库,数据量接近29万条。

2018年,暨南大学图书馆挂牌“广东报业图书馆”及“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其中,报业图书馆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图书馆三家单位共建,共收藏与广东报业相关的图书11万余册、装订报刊2.5万册及若干文稿、信函、工具设备等;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首批馆藏包括著名汉语方言学家詹伯慧教授赠书、汉语方言学中心以及图书馆相关方言学书刊共1万余册。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国家级文科研究平台3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1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5个;理工医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4个。

重点研究平台数量情况

暨南大学人文社科平台建设情况

暨南大学自然科学平台建设情况

*以上表格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3月。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文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SSCI、A\u0026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

学术刊物

学校共有7种学术期刊,学校图书馆与暨南大学海外校友会及北美华人图书馆员协会等单位签约,授牌成立19家“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海外文献收集联络点”。图书馆所属世华馆负责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并受中央统战部九局委托,参与《侨务工作研究》部分栏目的组稿编辑工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名为Jinan Journal(Philosophy \u0026 Social Sciences)。1936年创刊,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暨南大学主办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主要服务于中国大统战格局和华侨,开设了文学、语言、法律、历史、新闻、经管等特色栏目,是CSSCI核心库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英文名为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u0026 Medicine Edition)。1980年创刊,暨南大学主办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期刊聚焦学科内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研究成果,设有医学、化学、环境学、药学等栏目,曾入选“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是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

生态科学》,英文名为Ecological Science。1982年创刊,广东省生态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双月刊。期刊设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新书评介和信息等栏目,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入选期刊、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CHSSACD)入库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英文名为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1985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期刊致力于传播国内国外病理生理学领域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设有论著、短篇论述、综述、实验技术、药品评价介绍等,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华文教学与研究》,英文名为TCSOL Studies。2001年创刊,曾用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学术季刊。该刊致力于促进华文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推动现代汉语和海外华语研究,设有华文教育研究、华文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华语研究和语言研究等栏目,是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产经评论》,英文名为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由1984年创刊的《特区与港澳经济》演变而成,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产业经济学术双月刊。刊物设有产业发展创新、组织结构、政策规制,以及部门经济、国民经济、生态经济、环境经济等栏目。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来源刊。

《东南亚研究》,英文名为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59年创刊,曾用名《东南亚研究经济资料汇编》,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国际问题类学术双月刊。该刊设东南亚国别与地区、亚太政经观察、中国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等特色栏目,曾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校排行

US全球最佳大学

暨南大学在2023年U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40 位(并列)。

QS

暨南大学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01-750名。

暨南大学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31-640名。

暨南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80名

上海软科

暨南大学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01-300名。

暨南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1名。

校园文化

校训

“忠信笃敬”

暨南大学校训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忠信笃敬”具体取自孔子对学生颛孙师关于“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问题的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非常全面。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抽象的道德观念,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圆形徽标,外环上方是叶剑英题写的“暨南大学”校名,下方是暨南大学的大写英文校名。中间字母“JNU”构成一艘具有中国特点的帆船图形,寓传播中华文化至五洲四海之意。帆船下方的“1906”字样,表示学校建校年份。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由学校徽志构成的圆形证章和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原地区特点的帆船,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标志结合了字母和中文,标准色采用蓝绿色,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校歌

《暨南大学校歌》

龙吟作词,相西源作曲。

暨南精神

忠信笃敬

知行合一

自强不息

和而不同

行政管理

党政领导

现任领导

更新时间: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以上信息来源:

*以上信息来源:

校董事会

暨南大学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华侨高等学府,也是最早设立校董会的学校之一。暨南学校校董会校董在1921年推定,1922年3月2日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发出聘书。时任校董大都为热心华侨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或实业巨子,有张謇、范源濂、林文庆、袁希涛、黄炎培等17人。暨南学校第一届校董会于1922年3月19日在上海召开。1931年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6次常务会议决议,暨南大学成立新的校董会,陈立夫等3人为常务董事,宋子文等11人为董事。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1963年2月9日成立暨南大学董事会,廖承志先生任董事长。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后召开第一届董事会会议,讨论复办暨南大学有关工作,审定了《暨南大学发展纲要(1978—1985)》,通过了暨南大学董事会章程。廖承志先生继续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1985年至2018年期间,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分别由荣毅仁、钱伟长和戴秉国担任。2019年暨南大学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担任董事长。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辖五个校区,分布于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地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8.7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54万平方米,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

石牌校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广州新城市中心区天河区的中部)。学校毗邻广州最大且历史最长的城中村——石牌村,是暨大的校本部,定位在研究生培养,主要发展中国国家重点学科及其依托的学院、特色学科(院)和继续教育。

番禺校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按照暨南大学校区总体布局,番禺校区主要是发展外国语言文学、法学、政治学、体育学、药学、化学、生态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环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等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及管理学、经济学的本科教育。2014年9月一期建筑项目落成并正式启用。截至2022年9月,番禺校区的二期工程建设仍在进行。

珠海校区

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路206号。1998年成立,原为暨南大学珠海学院。2000年,暨南大学将学院从唐家湾迁至珠海市区。2009年,暨南大学校区化改革后,珠海学院更名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截至2022年7月,校区现有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包装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国际能源学院等6个专门学院,轨道交通研究院、物联网与物流工程研究院、先进与应用化学合成研究院、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市级(含)以上科研平台12个,本科专业17个,各类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包括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翻译学、人工智能、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包装工程、国际商务等交叉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商务、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点;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联合招生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有中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2个、重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1个,珠海市优势学科3个。

深圳校区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城内。1993年2月,在深圳华侨城成立,拥有中国境内首家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旅游学院。学院在中国内地招收重点录取分数线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同时面向国际和中国港澳台地区招生。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英语、酒店管理四个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电子商务、商务英语、风景园林7个专业(方向)。

学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佛罗里达大学中佛罗里达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坦普尔大学旅游学院、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夏威夷大学茂宜学院,英国爱姆伍德学院、利兹贝克特大学,西班牙穆西亚大学,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学院学生可申请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四十几所与暨南大学有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校交换学习。

广园东校区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广园东校区主要是华文学院的所在地。华文学院创办于1953年,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学院主要致力于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教育,面向中国港澳台侨开展预科教育,面向中国海外华裔开展华文教育,面向中国来华留学生开展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面向全球培养汉语教师。

校友情况

截至2021年,暨南大学建校115年来,共培养了近40余万名校友,遍布世界五大洲。学校在五大洲共有137个校友组织,包括59个海外校友组织。

科教领域

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

文化体育领域

诗人、书画家汪国真,著名田径运动员、首位进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苏炳添

所获荣誉

2012年,学校入选中国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

2015年,学校成为中国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

2016年,学校入选中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2019年,学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2020年,学校入选中国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同年,进入中国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并荣获“年度全国网络搜索热度百强本科高校“荣誉称号。

2021年,学校入选中国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