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福建南安烈士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6

李刚(1914-1941),原名敬文,字瑞悌,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诗山内益乡(今诗山镇红旗村)。他是闽中游击队的重要领导者之一。1941年2月14日,李刚因病逝于福建崇安的犁头尖山上。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李刚于1914年出生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家庭,父亲李孔富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侨,母亲陈貌娘则负责家庭事务。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他的童年时期主要是在家乡度过,曾在诗山进化一校(现燕山小学)接受教育,学习成绩优异。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未能继续学业,而是选择留在家中务农。

革命生涯

1931年,李刚参加了革命活动,并在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初,他主要从事城市地下工作,后来返回南安诗山地区组织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他曾担任中共金淘区委委员兼区共青团书记,并在1935年秋季成为中共晋南县委委员。1936年秋天,随着晋南县委转变为晋南工委,李刚负责组织工作,并在晋江塔头一带以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重建当地的党组织。1937年7月,他被任命为中共闽中工委委员,负责晋江、南安和惠安县地区的相关工作。抗日战争期间,李刚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和闽南特委书记。1940年冬季,他前往南平市地区参与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干校的学习,并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初,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大规模“围剿”,李刚与其他同志一起突围,最终因疾病和饥饿在犁头尖山上不幸牺牲。

抗日贡献

李刚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国活动。他利用国共合作的机会,派遣共产党员参与中国国民党组织的“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泉州分会”工作,并支持其他地下党员在地方报纸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思想。他还通过召开联保代表大会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抗日事业。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李刚始终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即使在国民党当局迫害共产党和进步分子的情况下,他也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

突围牺牲

1941年1月29日,李刚所在的省委干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经过激烈的战斗,他成功突围并与部分同志一同向江西省方向转移。然而,由于长期缺乏食物和医疗条件,再加上身体虚弱,李刚在途中不幸病逝,享年仅27岁。

荣誉与纪念

李刚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他被视为一位英勇的革命烈士。他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一个缩影。

参考资料

李刚.鲤城区人民政府.2024-08-08

李刚的人物简介.喜马拉雅.2024-08-08

缅怀南安先烈 | 李刚:只要心中有党,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搜狐网.2024-08-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