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 :东汉文史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4:29

李尤(约55-约135,一说为约44-约126),字伯仁,广汉(今四川广汉雒城)人,东汉文史学家。

李尤文风类似司马相如扬雄刘肇时拜兰台令史,司马德宗时为谏议大夫,顺帝初迁乐安县相。李尤著有诗、赋、铭、、颂、《七叹》《哀典》等二十八篇。在东观主管国家藏书、校书事务,招募刘珍马融、刘騊等儒生校订编正五经、诸子传记、文艺百家等典籍,对东汉官府藏书整理有突出贡献。李尤与刘珍合编《汉纪》,与刘騊騟合修《建武以来名臣传》。

人物生平

李尤约生于东汉刘秀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卒于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刘肇时,侍中贾逵推荐他的文章有司马相如杨雄的风格,召至京城洛阳市撰《函谷关》、《辟雍》、《德阳殿》、《平乐观》、《东观》诸观赋、铭,拜为兰台令史。刘祜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后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争。顺帝即位,迁乐安县相,年八十三,卒。生平最喜爱“铭”这种文体,著有一百二十首铭,时称“门阶户席,莫不有铭。”另有《果赋》、《政事论》七篇、《和帝哀策》等,唯《九曲歌》残句较为有名:“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壮(一作力)士翻日车。”文集已轶,梅鼎祚东汉文纪》,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其作品。

人物评价

对李尤文章的评价,如《太平御览》卷五九○引《文章流别传》云:“李尤为铭,自山河都邑至于刀笔符契,无不有铭, 而文多秽病。讨而润色,言可采录。”《文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引《李尤集·序》曰:“尤好 为铭赞,门阶户席,莫不有述。”《文心雕龙·铭箴》云:“李尤积篇,义俭辞碎。”《文心雕龙·才略》 亦云:“李尤赋铭,志慕鸿裁,而才力沈月追,垂翼不飞。”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辑佚文,编 《李伯仁集》一卷( 赋七,铭、序、诗九十三篇) ,又综论其文章,持论公允可参,曰:“《后汉书·文苑》 二十人,李伯仁与其选,亦兰台文章之杰也。 《传》云:“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哀 典》二十八篇。今诔、颂、《哀典》俱不见,《七叹》无传,惟有《七款》,岂 字之讹邪?其文寂寥,非枚乘 比也。 诗有《九曲歌》,间属阙文。 赋五首,微质雅,拟之《上林》、《长杨》,则泰山丘垤也。 当时荐者 称其文有相如、扬雄风,何哉?铭八十余,多体要之作,及所匠意,于子云《百官箴》得其深矣。 挚仲 洽讥以秽病,屈诸王莽鼎铭之下,抑文家以少言为贵,而多者难于见工也。”

史书记载

李尤字伯仁,广汉雒人也。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司马相如杨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拜兰台令史。稍迁,刘祜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俱撰汉记。后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争。顺帝立,迁乐安县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

参考资料

列传卷第七十文苑上范晔后汉书八十.识典古籍.2024-09-04

古文苑.识典古籍.2024-09-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