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 :中国河南省下辖地级市

更新时间:2022-11-13 17:21

洛阳市,简称“洛”,古称“神都”“洛邑”“洛京”“成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全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下辖7区、7县,市政府驻于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常住人口707.9万人。

洛阳市地处华北地台区的西南隅,秦岭东延部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1500多年建都史。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此后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1948年,洛阳解放,析洛阳县城区为市,同洛阳县并置。1954年,洛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洛阳市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洛阳拥有陇海铁路焦柳铁路郑西高速铁路三大铁路干线,洛吉快速、洛新快速等全线贯通,配备洛阳地铁、洛阳北郊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洛阳主要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五大产业为主导产业,花卉产业、耐火材料等为特色产业,2022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567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5:43.6:51.9。

洛阳市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洛阳市拥有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二里头遗址等5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市境内还有河洛大鼓、唐三彩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末,洛阳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6处,其中有老君山·鸡冠洞景区、龙潭大峡谷景区、白云山旅游度假区等5处AAAAA级旅游景区。洛阳在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

名称由来

洛阳市的洛阳一名起始于战国时期,因地处南洛河之北,水之北谓“阳”而得名。洛阳古称“神都”“洛邑”“洛京”“成周”,其中“神都”是唐朝洛阳的官称,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洛邑”之称由“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而来;“成周”为西周时期洛阳的代称之一,始见于姬诵五年“何尊铭文”中的“唯王初迁宅于成周”。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涧等河流的台地上,于洛阳一带发现了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禹划九州,河洛属古河南省地。洛阳作为首都,始于禹的子孙姒太康,是夏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中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斟鄩”当是由夏族斟鄩氏而得名。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商朝末年,周族崛起,周族首领姬发纠合判商的诸多部落国家从孟津渡河,攻灭了殷商,姬发成为英雄,后谥为武王,武王回师途中在洛河之北为周人筑一小城,名为“洛邑”,并把象征国家神器的九鼎从商都迁到这里,意欲在洛邑建立新都。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首都姬诵五年(公元前1038年),周公姬旦在洛命各诸侯、商朝战俘等按姬奭规划动工兴建“王城”。后又兴建“下都”,为殷商贵族集中居住地。“王城”、“下都”后来也并称洛邑、成周。姬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自此,有23个国王都居洛阳,前后历经500余年之久。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东周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学派,时洛阳则为道家的发源地,儒家经典的集散地及合纵家的故乡。

秦汉至南北朝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省王,居洛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区缑氏镇、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县西南)、成(新安东)及巩、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开封市等22县。刘彻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汉光武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阳,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为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召集各地著名儒生到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自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至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等豪强军阀在洛阳混战。董卓之乱是洛阳城市发展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大破坏,也是中华历史上最惨重的城市破坏事件。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曹丕将都城从雒阳迁至洛阳,并设立司隶校尉部。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西晋取代魏朝,仍将洛阳作为都城。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魏在洛阳设立洛州。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至洛阳。因此,从东汉、曹魏、西晋到北魏,洛阳一共成为都城长达330余年。蔡伦创制的“蔡侯纸”,马钧发明的指南车、龙骨水车等,都是在洛阳研制成功的。

隋唐至宋元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东京尚书省在洛阳设立;次年,河南道行台省成立;开皇三年,行台被废除,洛州刺史负责总监职务;十四年,在金城另设总监。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帝王率领百官和后宫迁往洛阳。隋朝在洛阳建都历经了两位皇帝的统治,共计十三年,成为洛阳建都的第八个朝代。同时,将洛州更名为豫州,三年后改河南郡,十四年重新设立洛州,辖区包括河南、洛阳、偃师区缑氏镇等18个县。

唐朝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九州,洛州辖9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置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了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武则天还令薛怀义白马寺住持,大规模整修白马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阳。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会,成为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白居易晚年居洛18年,自号香山居士。他和韩愈张说刘希夷贺知章、刘禹锡、王昌龄等都曾留有描绘歌颂洛阳的篇章。杜甫、白居易二人之墓,分别坐落于洛阳之东和洛阳之南,相互遥望,同为千古胜迹。在上清官、天宫寺、福先寺(今古唐寺)等处,有吴道子所作的壁画。李隆基长期居于洛阳,曾敕令大修中岳庙,并赐风穴寺佛塔名七祖塔。隋唐时期洛阳城南对伊阙,北依邙山,南洛河横贯其中,平面呈现正方形,城周总长2.7万米,分为宫城、皇城以及外郭城等,城内设3市、103坊,布局状若棋盘。

唐天四年(公元907年),唐室亡,其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王朝,史称五代。其中,后梁、后唐、后晋均曾都洛阳,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洛阳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设国子监于洛阳,名臣遗老和文人学士多会于此,赵普吕蒙正富弼文彦博欧阳修都曾居住洛阳。理学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阳著书讲学。司马光在洛阳完成了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早于汉魏隋唐之时,洛阳的园林花木已著称于世,宋时洛阳名园林立,牡丹为天下第一,有“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美誉。

金、元时期,洛阳为土筑城墙。金朝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并河南县入洛阳县。时因洛阳旧城毁弃,便在隋唐城东北角另筑新城,周围不足9里,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仅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小部分。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

明清时期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洛阳建河南府,河南府后下辖1州11县。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在金、元洛阳城旧址上重建洛阳城,城墙由土筑改为砖筑,墙外挖建城壕。城周八里三百四十五步,四门筑月城,上建阙楼。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刘惠起义军于河南府打败明军。

顺治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定国大将军多锋军马至孟津,李自成部将黄士欣等撤退,洛阳遂归清所有。同年为大顺李自成永昌元年。清在洛阳仍为河南府治。河南府初领1州11县,与明代相同。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陕州区直隶州灵宝市、阅乡、卢氏县先后自河南府划出归属陕州。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重修洛阳城,因城墙上段损毁严重,仅修上段。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派“精锐营”驻防于洛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豫西绿林武装王天纵接受同盟会员刘纯仁等联络率部出山,占领田湖镇、鸣皋等地,直指洛阳。洛阳“在园”首领南大定与洛阳中学堂之同盟会员等人准备起事,配合攻洛。因清兵防范严密,未及起事,南大定被清兵抓获英勇就义于河南府门前。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区等19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河南省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市,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适洛办公。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抗日战争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洛阳。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同洛阳县并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宜阳县等县。1956年,相继建成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和郊区,次年成立瀍河回族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区。1983年,新安县、孟津、偃师改隶洛阳市。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洛宁县、宜阳、嵩县栾川县汝阳县伊川县亦改属洛阳市。1993年,偃师县改为偃师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辖8个乡镇,1个办事处。截至2023年8月,洛阳市现辖7县7区,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地处豫西山区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居于黄河流域的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8°08′~112°59′、北纬33°35′~35°05′,北与焦作市、济源市相望,南接南阳市、平顶山市,西连三门峡市,东邻郑州市。截至2021年末,洛阳市境内东西最大横距为17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为168千米,全市总面积达1.52万平方千米,占河南省总面积的9%。

气候

洛阳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温适中,雨量较为充沛。季风环流明显,四季温度和风向变化较显著,1月份多为西北风和东北风,7月份则多西南风和东南风,年日照时数达1823.6小时~2247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2.3℃~15.1℃,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4℃,七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4℃。洛阳市气温分布特点为川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山区。年平均降水量达601毫米,降水高值主要集中在6~9月,尤其以7月降雨最多。降水区域分布与地形有关,洛阳市西南部、南部山区降水多,北中部川地及丘陵降水少。

地质

洛阳市地处华北地区古陆板块与秦岭褶皱系(古秦岭洋板块)的结合部位,横跨华北地台和秦岭地槽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黑沟——栾川县断裂为界划分为北部地台区和南部地槽区。北部地台区属于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地层出露齐全,分布有基底变质岩系及上覆盖层沉积岩系,是典型的双层结构,地层有较好的连续性。南部地槽区属秦岭地槽区北秦岭分区,其间多被区域性超壳深断裂切割,地层连续性差。洛阳地区内主要构造线方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向、北西向为次要。结晶基底发育着复杂而紧闭的面型褶皱,直立、倒转常见并经多期变质、变形,基底构造极为复杂。早期为近东西向褶皱变形,晚期为南北向褶变形,两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形态各异的褶皱构造。区内断裂极为发育,其中最重要的区域性深大断裂自北向南为三(门峡)一鲁(山)断裂、马超营断裂、栾川断裂和瓦穴子断裂。栾川——黑沟断裂,东西向延伸长达千余米,向下延深约35千米,破坏了地壳深外的分层结构,其切割深度达上地幔,多以此为本区两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区内表壳断裂的发育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地形地貌

洛阳市地处华北地台区的西南隅,秦岭东延部分,为中国地势的第二台阶前缘,是河南省主要山地地貌之一。洛阳市在地貌上为一断陷沉积盆地。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波及洛阳,产生了宜阳——龙门、花园——平乐等断层,中部下陷,形成了洛阳断陷盆地。在新生代各时期中几经升降、堆积、侵蚀而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洛阳市地貌根据成因以及地形特征可分为四个大区,分别为龙门剥蚀构造基岩丘陵区、秦岭剥蚀堆积黄土丘陵区、郊山侵蚀堆积黄土垣区、中部沉降堆积平原区。

洛阳市整体地貌为西南高、东北低,高低悬殊,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分布有中山、低山、丘陵,在山系之间镶嵌着大大小小的河谷、盆地。其中山区占洛阳市总面积的45.51%,丘陵占洛阳市总面积的40.73%,平原占洛阳市总面积的13.8%。洛阳市所在的豫西山地,是河南省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部秦岭延伸入境的余脉如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作为洛阳大地的屋脊构成洛阳地势中的骨架,境西北部秦岭另一支脉嘴山向东北延伸,覆盖深厚黄士,形成黄土地貌而为洛阳地势中的主体,从而构成以西秦岭地为骨架、以东北黄土为主体的洛阳地貌分布格局。洛阳市地貌受地质构造体系影响与控制,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脉呈现西南——东北走向,伏牛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洛阳市北依郊岭,南望伊川城关镇,西接秦岭,中部和东部为伊、洛冲积平原,构成一个三面丘陵环抱西高东低的簸箕状开口盆地地形。西部最高标高为395米,东部最低高为124米,相对高差约为271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洛阳市地跨三大流域,分别为黄河、淮河、长江,流域总面积达1.52万平方千米。洛阳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达50条,主要河流有黄河及黄河流域的洛河、伊河涧河、漓河,淮河流域的北汝河,长江流域的白河、渣河等。其中洛河在境内长195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7.6亿立方米;伊河河道总长264.8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96亿立方米。

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在洛阳市境内流经新安县、孟津区,注入渤海。市境内黄河蜿蜒96千米,流域达12446.1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81.8%,形成了一道集山区峡谷、高峡平湖、滩区湿地等多种风貌的景观长廊。

淮河

洛阳市境内淮河流域达2091.8平万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13.8%。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北汝河,发源于嵩县车村镇,流经嵩县、汝阳县,汇入沙河。北汝河在嵩县境内长约70千米,流域面积986平方千米,在汝阳县境内长35.4千米,流域面积1159.14平方千米。

长江

洛阳市境内长江流域为670.1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4.4%。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白河、淯河,白河发源于白云山,河道长约50千米,在市境内流经嵩县,汇入汉水;河发源于栾川县冷水镇,长约50千米,流域面积322.06平方千米,流经栾川县,注入丹江口水库。淯河是洛阳市境内唯一汇入丹江的河流,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之一。

水利

洛阳市境内有各类水库156座,塘堰坝948座,其中有五大水库,分别为孟津县的黄河小浪底水库,总库容达126.5亿立方米;嵩县的陆浑水库,总库容达13.2亿立方米;洛宁县故县水库,总库容达11.75亿立方米;前坪水库,总库容为5.84亿立方米;西夏院水库,总库容达1.4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2座,总库容2.76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39座,总库容2.37亿立方米,塘堰坝蓄水容量0.26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底,洛阳市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1.1万个,以此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推进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及孟津黄河渠中型灌区提升改造,下达移民后期扶持基金(资金)2.45亿元,年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6.54平方千米。

黄河小浪底水库处于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段的出口,上距三门峡水库坝址130千米,下距花园口水文站128千米,控制流域面积达69.4万平方千米,水库设计总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为51亿立方米。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山脉、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小浪底水库可以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截至2022年10月,小浪底水库累计淤积泥沙34.67亿m3,占设计拦沙库容的46%。

陆浑水库位于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属于大(1)型水库。水库距离洛阳市67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千米,占伊河流域总面积的57.9%。陆浑水库坝址处多年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0.2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2.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为300万吨,平均含沙量3.2公斤每立方米,90%以上的泥沙都集中在汛期7~10月。

前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达1325平方千米,可将北汝河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联合调度其他水库可使颍河下游防洪标准得到提高。在防洪基础上,前坪水库每年可发电1881万千瓦时。随着配套工程实施,工程还将新增灌溉面积50.8万亩,为城镇供水6300万立方米。

土壤

按照土壤分类系统,洛阳共有12个土类、25个亚类、63个土属、138个土种。在12个土类中,棕壤、褐土、潮土、红黏土4类土呈大面积广泛分布。根据洛阳市土壤的不同特性和共性,洛阳土壤资源被划分为以棕壤为主的西南部中山区,以褐土、粗骨土为主的西南部低山区,以褐土、红黏土为主的北部黄土丘陵区以及以潮土为主的伊洛河平原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洛阳市土地资源由于地貌复杂而种类齐全。其中,园地面积比重较大,超过洛阳市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洛阳市西部山区;丘陵、耕地面积比重较小,不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伊洛河河谷平原、黄河沿岸;未利用面积占总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洛阳市西南部山区。

截至2021年年底,洛阳市土地总面积达15235.9平方千米。农用地达12724.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466.4平方千米,种植园用地447.2平方千米,林地8059.9平方千米,农村道路106.3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7.4平方千米,其他土地427.7平方千米。建设用地达1773.2平方千米,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97.1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154.1平方千米,水工建筑用地22平方千米。未利用地737.9平方千米,其中,其他草地460.4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0.1平方千米,其他土地27.4平方千米。

森林资源

洛阳市的森林资源主要是以化工原料植物、药用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以及野生果品植物为主。洛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5.8%,森林蓄积量4590万立方米以上。林地总面积为8544.67平方千米,占洛阳市国土面积的56%,2019~2022年内完成造林653.13平方千米。此外洛阳林业总产值达到258.8亿元。据洛阳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洛阳市林地主要分布在嵩县、栾川县、洛宁县汝阳县

水资源

洛阳市中部和南部处于河谷与平原,地下水较为丰富,补给便利;西部和北部的红山乡及邙岭路街道办事处,位处丘陵边沿,地形凸出,地下水较为贫乏。尤其是埋藏在6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易开采,水质良好,适宜饮用和农田灌溉。洛阳盆地为浅层含水岩组,在盆地四周为弱富水的中上更新统黄土。地下水埋藏受地形控制,黄土丘陵区域浅部缺水严重。洛阳市地下水补给量4.90亿立方米,储存量24.92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4.27亿立方米。

洛阳市辖区内主要河流的天然水化学特征为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碳酸类),阳离子以中钙离子为主(钙组),并且各条河流的矿化度相对较大。洛阳市地下水以优势阴离子为标准分类,全市地下水均为碳酸水类型;以优势阳离子为标准分类,洛阳市全市除了偃师区为钠、镁质外,其余都是钙质水。地下水成分中,碳酸盐和钙离子的浓度很高,水质硬度相对较大。洛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2021年的水资源总量约为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开发利用量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立方米。

矿产资源

洛阳市地处于东秦岭成矿带,由于独特复杂的地质构造,区内多期频繁的岩浆活动,造就了多种类矿产资源的分布,属矿产资源大市。已查明洛阳市拥有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44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0种、能源矿产3种。、金、煤、铝为洛阳市最重要的4大优势矿产。洛阳市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总价值达2.1万亿元。煤矿储量达13.5亿吨,主要分布在新安县偃师区伊川县宜阳县铝矾土储量16551万吨,主要分布在新安县和偃师区。此外,铝土、白钨、硅石、水泥灰岩等储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截至2021年年底,洛阳市矿业权达487个,其中拥有探矿权186个,采矿权301个。洛阳市境内有40家矿山通过绿色矿山评估验收,其中,35家绿色矿山进入绿色矿山名录库,26家绿色矿山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库,创建数量连续2年居于河南省第一名。

钼矿

钼是一种金属元素,密度为10.2g/cm³,硬而坚韧,熔点高,热传导率较高,常温下不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钼被称为“工业味精”,大部分应用于钢铁工业,其比例约占钼所有应用的80%,用于生产合金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生铁、超级合金等。洛阳市的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钼精粉基地。

黄金

洛阳市的黄金产量居中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嵩县洛宁县。其中嵩县拥有黄金勘探区38块,圈定总面积487平方千米,黄金储量372吨,年产黄金突破40万两,位列河南省省第二、全国第六。

银矿

洛阳市已探明并经评审备案的银矿资源储量达372万吨,潜在储量为446万吨,位居中国第一位,主要分布在栾川县、嵩县和汝阳县。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21年,洛阳市记载的野生植物达3018种及变种,隶属于188科、1051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62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3种,分别是红豆杉、银杏、水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16种,分别有连香树、大果青托、香果树秤锤树水青树等;省级重点保护的有43种,分别有银鹊树、青檀、天麻、河南山胡椒等。洛阳市百年以上树龄的有49种,2000余株,其中古树群12处,2万多株,散生近千株。聚生古树群可分为古银杏群3处,古侧柏群5处,古杜鹃群2处,古栋树、古松杉群2处。洛阳市木本植物河南省的69.3%,其中,国家、河南省保护植物占河南省的70%。

动物

截至2021年,洛阳市记载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565种,隶属于30目、110科、332属,占中国野生陆栖脊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8.78%,占河南省的91.87%。其中,两栖动物16种,隶属于2目、8科、14属;爬行纲33种,隶属于2目、8科、27属;鸟纲431种,隶属于20目、74科、230属;哺乳纲85种,隶属于6目、20科、61属。洛阳市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达1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6种,分别为金钱豹、梅花鹿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5种。洛阳市自然分布的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豪猪、赤狐、貉、灰雁等,鸟兽以狐、狼、豹、狸、环颈雉、雀形目等为优势种。洛阳市野生保护动物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65%。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年末,洛阳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为龙池曼自然保护区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

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嵩县白河镇境内,海拔达2211.6米,是世界地质公园。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为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势呈西高东北地区低,海拔超过2000米的伏牛名峰有数座,海拔1300米的峰近200座。龙池曼国家自然保护区前身是五马寺林场,于1958年建场,由杨山、木札岭、龙池、杨树岭、大青5个分散的林区组成,有原始林海,高山杜鹃,竹林牡丹等。龙池曼自然保护区现存500年以上古银杏树413棵,其中千年以上树龄237棵,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古银杏林。

栾川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栾川县城南部,面积达26.66平方千米,地处于秦岭东段伏牛山北坡,地势西高东低,区内山体由太古界与远古界变质岩,震旦纪石灰岩和燕山期花岗石等构成。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拥有各类动物180余种,植物1861种。此外,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灾害

洛阳市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气象灾害。由于洛阳市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境内地形复杂,干旱、洪涝、高低温、冰雹、连阴雨、干热风寒潮霜冻、暴雪等气象灾害均有发生,对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其他行业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高温灾害。

2000年,洛阳市重大春旱造成河流干枯断流,水库和井、塘等水位下降到最低点,部分丘陵地区人畜吃水面临困难,全市有2433平方千米小麦,其中受旱面积达1466.7平方千米,严重受旱1080平方千米,200余平方千米基本绝收。干旱同时也造成了红薯、烟叶、花生等春播作物不能适期移栽和播种。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此次7·20郑州特大暴雨波及洛阳市境内。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洛阳市下辖7区、7县。洛阳市人民政府驻于开元大道22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构成

2022年末,洛阳市有常住人口达707.9万人,其中男性355.6万人,占洛阳市常住人口的50.24%;女性352.3万人,占洛阳市常住人口的49.76%;性别比为100.96。城镇常住人口4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37.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48%。全市出生人口5.2万人,出生率为7.39‰;死亡人口5.1万人,死亡率为7.23‰;人口自然增长0.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6‰。洛阳市0~15岁人口占洛阳市人口的20.8%;16~59岁人口占60.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9.1万人,占14.0%。

民族

洛阳市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45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口为主,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98.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2%。在境内的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主,超过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0%以上,满族蒙古族人口分别次之,其他还有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洛阳市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特征,有1个城市民族区、2个民族乡(镇)、24个民族聚居村。

语言

洛阳方言古代属中原官话,其语音经过自古到今的演变,洛阳方言语音的沿革变化,是汉语语音,尤其是北方语音变化的主流。南宋陆游称“洛阳居天下之中,语音最正”。洛阳方言的语法具有北方方言的语法简捷明快的特点,但又与普通话不尽相同。在构词方面,单音节词是其特点,尤其是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该方言片的主要特征是:古知庄章三组字中知组二等和庄组及章组止摄开口呼的字,今读齿音z(ts)、c(ts‘)、s(s),跟古精组的今读舌尖前音同音。

宗教信仰

洛阳市共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道教渊源于洛阳,在中国历史上以洛阳为中心向外传播;佛教首传于洛阳,洛阳白马寺建立时,洛阳遂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发展的中心;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中原地区化,促使了洛阳回族的发展,清真寺成为回族群众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伊斯兰教节日也成为回族的重大节日;天主教于20世纪初传入洛阳,始建教堂传教;基督教、天主教在洛阳的发展,使洛阳民间信仰中又增添了以雅威为首的天堂神灵系统。截至2000年,洛阳市信教群众达到26万人,宗教活动场所594处,宗教团体7个。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内地,汉代由西域传来的佛教经典,绝大多数是在洛阳翻译出来的。汉代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刘庄下诏为印度高僧修建馆舍译经,馆舍取名“白马寺”,白马寺成为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佛经多在此译出。其中《四十二章经》为中国第—部文言文佛经。唐朝,中国佛教臻于鼎盛,佛教史上势力最大、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教派禅宗思想在洛阳形成。截至2023年9月,境内佛教主要活动场所有白马寺盘龙寺、甘露寺等,其中白马寺是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道教,起源于战国秦汉间的神仙方术,沿袭方仙道、黄老道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洛阳是东汉的都城,也是道教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洛阳是东汉的都城,是隋唐、武周的都城和北宋的陪都,也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区域。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道陵在创立道教前曾入修洛阳太学,后隐退北郊山学长生之道。宫观(道观)是信奉道教者的活动场所,洛阳市境内道教主要活动场所有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庵、栾川老君庙等。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在李治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伊斯兰教历29年),阿拉伯帝国向中国派来第一个使团,见唐朝皇帝并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史学家把这次使团来访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唐代,洛阳为东都。“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使阿拉伯、波斯商人来洛日趋频繁。有些商贾在洛建厂建店,留居于此,伊斯兰教随经贸往来传入并发展起来。

经济

综述

洛阳市是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洛阳市主要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五大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牡丹产业、健康养老产业以及特色高效农业为五大特色产业。工业企业在洛阳市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达到55%。

2023年,洛阳市生产总值达到548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0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3128.5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为3.9:39.0:57.1。人均生产总值77434元,增长3.4%。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265.6亿元,增长2.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0亿元,增长6.1%,其中民生支出49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

第一产业

洛阳市第一产业形成了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洛阳市入选河南省养牛大县6个,拥有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规模持续壮大。“伊川富小米”“岭上硒薯”等富硒品牌受到市场认可。以孟津黄河鲤鱼、伊河鱼、伊水大貌“三条”地理标志鱼类为主体的渔业生产,产量效益稳步发展。洛阳市入选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51家,有河南尚康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天和泰实业有限公司、偃师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洛阳阿新奶业有限公司等。

2022年,洛阳市粮食种植面积744.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47.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91.6万亩。全年油料种植面积64.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1.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1万亩。

2022年,洛阳市粮食产量245.6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22.5万吨,秋粮产量123.1万吨;小麦产量122.5万吨,玉米产量93.9万吨。油料产量14.0万吨,增长1.2%;烟叶产量5.0万吨,增长2.3%;蔬菜产量270.9万吨,增长1.1%;食用菌产量11.2万吨,增长9.5%;水果产量115.8万吨,增长3.8%;中药材产量10.8万吨,增长23.0%。

2022年,洛阳市猪牛羊肉产量22.1万吨,增长0.6%;牛奶产量16.3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17.2万吨,下降2.6%。年末生猪存栏146.7万头,下降1.2%;生猪出栏187.4万头,增长0.5%。年末牛存栏30.3万头,与上年持平;牛出栏16.0万头,增长2.0%。年末家禽存栏2499.8万只,下降19.4%;家禽出栏3401.1万只,增长1.1%。全年水产品产量2.8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33万千瓦,全年农业用电量2.9亿千瓦时,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30.1亿千瓦时。

第二产业

洛阳市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等为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是洛阳市的战略支撑产业,也是洛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洛阳市已形成大型成套装备、交通装备、农机及工程机械、轴承和基础件等五大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一五”时期,中国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重点项目落户洛阳,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等众多“中国第一”在洛阳诞生。以中国一拖中信重工、LYC轴承、机车厂、北玻公司、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柴重工、轴研科技等企业为重点企业。对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洛阳市已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唯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洛阳市在河南省率先发布了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20个领先型高端装备,拥有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57家,建成河南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达到79个、居河南省第一,上云企业突破万家;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37家。

2023年,洛阳市工业增加值17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3%;集体企业下降25.5%;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7%,制造业增长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2%。分重点产业④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1.9%;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7.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6.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6%;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0%;高耗能行业下降1.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9%。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

2023年,洛阳市建筑业增加值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建筑业总产值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8.8%。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34家,比上年增长8.6%。

第三产业

洛阳市第三产业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为主。截至2022年,河南省文旅集团、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落户于洛阳市,率先在中国打造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全国唯一的牡丹专题博物馆开馆。洛阳市旅游业在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等景区和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品牌、新模式、新场景。2022年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0.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5.0亿元。

2023年,洛阳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2.3亿元,同比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4.8亿元,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6.2%;金融业增加值309.3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下降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2.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53.1亿元,同比增长14.7%。

2023年,洛阳市邮电业务总量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9.9亿元,增长11.7%;电信业务总量80.2亿元,增长18.6%。

2023年,洛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下降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分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1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2%,工业投资下降22.7%。

2023年,洛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86.8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住宅投资255.8亿元,下降4.7%。商品房销售面积461.8万平方米,下降8.3%;商品房销售额332.2亿元,下降7.8%。

2023年,洛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2152.9亿元,增长8.1%;乡村零售额301.4亿元,下降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40.5亿元,增长6.9%;商品零售2113.8亿元,增长7.0%。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12.7亿元,增长7.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1.6亿元,增长6.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2%,饮料类下降13.4%,烟酒类增长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化妆品类下降10.1%,日用品类增长6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7.6%,中西药品类下降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5%,家具类下降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2%,汽车类增长6.4%,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0.3%,金银珠宝类增长6.1%。

2023年,洛阳市进出口总值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出口总值194.1亿元,增长10.7%;进口总值45.9亿元,增长35.2%。

2023年末,洛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833.2亿元,比年初增加468.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10.0亿元,比年初增加640.8亿元。

2023年末,洛阳市共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和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198家。年末共有上市企业15家,发行股票18支。“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644家。

2023年,洛阳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77.9亿元,其中财产险39.2亿元,人身险138.6亿元。全年赔付额57.0亿元。

2023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7.7%。旅游总收入1041.7亿元,增长72.2%。

经济功能区

洛阳市拥有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分别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洛龙区,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导产业包括先进装备制造、铝钛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整合后开发区的面积约34.75平方千米。在产业发展上,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光电电子器件、轴承、大数据、生物医药、白色家电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现拥有百亿级企业两家:后台数据处理“龙头企业”——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语音服务及数据采集分析量突破日均10亿条,稳居全国首位;大数据基础元器件制造“龙头企业”——中航光电,其生产的5G高速连接器在全国占比100%。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已形成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兴产业,构建起“3+1”产业发展格局,汇聚了中信重工中国一拖、洛轴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以及凯迈测控、四丰电子、中科慧远、双瑞精铸钛等一批优势企业。全区主板上市企业7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12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73家,入选市定上市后备企业28家,已启动IPO进程企业3家。2021年,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被评为五星级示范基地,为河南省唯一一家。

重要企业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械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境内A股上市公司。中信重工是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重型装备骨干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山重型装备和水泥成套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全国领先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多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截至2023年8月,中信重工拥有两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中国矿山重型装备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矿用新装备材料安全性分析验证中心。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洛阳市,简称中国一拖,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卡车在这里诞生。建厂以来,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了356万余台拖拉机和299万余台动力机械,拥有的“东方红”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所属中国一拖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一家拥有“A+H”上市平台的农机企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一拖已经成为以农业装备为核心,并创新发展特专车辆、制造服务业务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拥有拖拉机、收获机械、机具等农装产品,以及柴油机、传动系、驾驶室等核心零部件构成的完整农业装备产业链体系。农业装备业务具有中国完整的拖拉机产品系列,拥有国际先进、中国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

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公司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是一家生产导PE线电力电缆、防火电缆、军工电缆的公司。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西电东输工程、三峡大坝奥运会线路等600多条国家重点线路工程,并出口到欧美、中东大洋洲、东南亚、非洲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于2011年3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洛阳市首家上市民营企业。2017~2021年连续5年被授予“中国线缆行业100强企业”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招生7.3万人,在校生20.9万人,毕业生5.9万人。普通高中86所,招生5.3万人,在校生15.5万人,毕业生4.9万人。普通初中323所,招生10.2万人,在校生29.4万人,毕业生9.3万人。小学768所,招生10万人,在校生61.9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6.8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9所,招生3.5万人,在校生9.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29人,在校生2056人。据洛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洛阳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7年,文盲人口为72162人,文盲率为1.02%。2021年10月16日,“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授牌仪式在洛阳市教育局举行。被授予“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的学校分别是: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伊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年,洛阳市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支持驻洛高校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动洛阳理工学院创建全国河南省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河南科技大学有开元、西苑、应用工程学院3个校区,占地237.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8.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99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7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50.2万册、电子文献1031.19万册,中外文期刊1427种。体育场馆面积18万平方米。该校是河南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并入选首届河南省高等学校“十佳”网站。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称的河南省栾川县。学校占地达46.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万余平方米,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清华大学生源中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近年来,高考应届一本上线率超过50%,本科上线率常态保持95%左右,名校生录取总数稳居洛阳市最前列。

文化事业

2021年,洛阳市15个文化馆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840余场次;全市乡、村2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文化活动7.05万场次。洛阳市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9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146个。2021年,洛阳市形成以洛阳市图书馆为中心馆、15个县区图书馆为总馆、19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3000多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以及205座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17台流动图书车,200多个流动服务点为补充的四级总、分馆服务体系。洛阳市17座公共图书馆及205座“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全年接待读者1079.7万余人次,图书借阅量625万余册,新增办理读者证5.8万张,数字资源访问量235.7万次,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8750余场。

洛阳市图书馆是国家文旅部命名的地市级一级图书馆,是河南省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第四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洛阳市支中心。馆舍位于洛龙区龙门大道71号,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现拥有各类纸质馆藏文献资源169.5万册(件),馆藏古籍5.3万册。

洛阳市文化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298号,2011年底被文化部评为一级文化馆。文化馆活动主楼共设有活动厅室8个,其中活动室共4间,展览陈列厅3个,多功能厅1个。文化馆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100多项,其中入选国家级7项,省级26项,市级89项;第四批省级项目正在公示中,洛阳市入选17项;组织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达14万条。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由一个基本陈列和六个专题陈列两大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为“河洛文明”,专题展览包括“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其中,博物馆中的汉唐陶俑馆展出的200余件洛阳汉-唐陶俑,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汉俑、晋俑、北魏陶俑、唐俑的不同风采,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

2020年10月19日,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开幕。

体育事业

2021年,洛阳市体育局设群众体育科(行政审批科)、青少年体育科、竞赛科、产业市场科等7个科室,局属事业单位7个,开设体育运动项目24项。2021年举办市级及以上比赛达74次,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167名。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有34567人,拥有单项体育协会39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2所、省级51所、市级248所,全国体育先进县4个。截至2022年年末,洛阳市共有体育场地19639个,体育场地面积达1744万平方米。洛阳市共举办市以上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67场次,参加运动员2.7万人次。运动员在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牌28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6枚,铜牌9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年末,洛阳市共有卫生机构4855个,床位5770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13个,床位53868张。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卫生机构15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3160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3个,床位11189张,卫生技术人员6883人。截至2022年,洛阳市共有三级甲等11所。

洛阳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6月,于1998年成为洛阳市首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洛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所在地、国家卫健委肿瘤规范化诊疗、信息化建设及临床路径试点医院。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呼吸)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重点学科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区域医疗中心2个、市重点学科4个,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市临床医学(诊疗)研究中心5个、市级研究所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质控中心12个。

洛阳市中医院创办于197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全国中医特色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总占地面积达25.1万平方米,分别有西工院区、伊滨院区、涧西院区三个院区,核定床位2750张,开放床位1570张,在职员工2019人。

科技事业

2021年,洛阳市有17项科技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

2023年,洛阳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1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7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全年共授权专利12123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12672件,比上年增长18.8%。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688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45.4亿元。

洛阳市科学技术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2号,是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洛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具体管理的公益性科普文化项目。占地9324平方米,建筑面积10690平方米,可使用面积6300平方米,洛阳市科技馆于2011年6月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洛阳市科技馆馆内设置常设展区及机器人、化学、物理、科学工厂、科学工作室等专题展区,全馆由三层固定展区和一层临时展区构成。洛阳市科技馆是“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洛阳市红领巾校外活动基地”,常设展厅年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

媒体事业

洛阳市境内拥有洛阳日报报业集团以及洛阳广电传媒集团等,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共洛阳市委直属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地市报社前列、中国地市报社前列。1948年4月9日,《洛阳日报》的前身、河南省首家中共地方党委机关报《新洛阳报》创刊;1964年12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洛阳日报》题写报头;1985年1月,在全国报界首创“自办发行”模式;1997年12月,创办河南省报界首家新闻网站洛阳网;2011年4月,推出全国第一份4D报纸;2013年,《洛阳日报》跻身首批“全国百强报刊”。集团拥有《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网、“掌上洛阳”客户端等“报、网、端、微、屏”全媒体平台,综合覆盖受众超过1800万。其中,洛阳网为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河南省重点新闻网站,用户超1200万,洛阳网微信公众号粉丝160余万;“掌上洛阳”客户端下载量近120万。2022年,洛阳日报被授予2022年度融媒先锋集体。

洛阳市广电数字产业园,是洛阳广电传媒集团依托广电品牌资源和广电中心承载空间,与腾讯控股抖音百度集团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产业园通过建立“孵化—培育—运营—服务”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为园区内的科技企业提供孵化培育和综合配套服务。园区入驻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在洛阳市委网信办指导下,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与4家公司联合建立了洛阳市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

2021年,洛阳市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全市55.37万人享受到资助参保政策,获6729.63万元资助。2022年年末,洛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8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9.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75.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8.4万人,2022年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5.9万人。

人居环境

2021年,洛阳市城区的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为亚类,各水源地综合达标率为100%;洛阳市区饮用水源地整体水质级别为良好级。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属较好级,城市昼间交通噪声环境质量为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总达标率为98.2%。截至2022年,洛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10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30天,达标率为63.0%。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洛阳市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6.05%,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交通

综述

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原地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焦柳铁路郑西高速铁路三大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浩吉货运铁路洛阳段建成通车,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具备开工条件;连霍、二广、宁洛等高速公路在洛阳交会,济洛西、尧栾西等高速建成通车,王城大道、洛吉快速、洛新快速等全线贯通,配备有洛阳地铁、洛阳北郊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其中洛阳机场是中国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之一,通航城市达30个。

公路

洛阳市拥有连霍、二广、宁洛、济洛西、尧栾西等高速公路,王城大道、洛吉快速、洛新快速等全线贯通,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76千米,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达2435千米。其中洛阳市的310国道起点位于偃师区顾县镇回龙湾村,经平乐镇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公路、焦柳铁路,沿洛阳机场北平行于连霍高速,再跨宁洛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在新安县水泥厂东与原310国道相接,全长85.82千米。310国道与207国道、连霍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洛吉快速通道相交

2021年,洛阳市在建高速公路项目8个,为郑州市至西峡高速公路栾川县至双龙段、连霍二广高速联络线、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等,八个项目总长约315千米,总投资约473亿元。郑州至西峡高速公路栾川至双龙段项目起于栾川县庙子镇南侧,接郑西高速公路亲山至栾川段庙子枢纽与通终点,向南经桐树底至伏生山北侧,设置特长隧道穿越伏生山进入南阳市西峡县境内,终点位于西峡县双龙镇石槽沟村。其中洛阳境长约7.8千米,2017年5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铁路

截至2022年,洛阳市境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302.8千米。洛阳市境内有洛阳站洛阳龙门站两个车站。洛阳龙门站共有242列高铁,办理客运业务的旅客列车197列;洛阳站旅客列车50对,其中始发终到旅客列车10对。洛阳第二条高铁线路——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市高速铁路被列为国家“十四五”铁路网建设重点工程。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高速铁路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洛阳构建“十”字形高铁枢纽的关键骨架。

洛阳龙门站地处龙门山北麓,与龙门石窟为邻。于2010年2月6日开通运营,是河南省第一批开通的铁路车站,为高铁一等站,也是郑西高速铁路线上规模最大的中间站。洛阳龙门站站房主体三层,拥有3座站台,7条线路,全站最大容纳候车人数为5350人/小时。此外,2021年4月6日0时20分,洛阳动力分散式列车存车场接触网成功送电。洛阳动车组存车场位于中心城区西南部,洛宜支线以南、宁洛高速以东、洛栾高速公路以西的东军中村和溢坡村区域。一期建设规模为存车线4条,配套建设通信、信号、电力、暖通排水管、卸污等设施,可满足8标准组动车组车同时存放。

洛阳站,位于西工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截至2023年2月,洛阳站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也是中国铁路郑州市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普速铁路第二大客运站,是集普速铁路、长途客运、城市公交枢纽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洛阳站截至2020年11月,洛阳站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站台规模为4台8线。洛阳火车站全年运送客流量保持在800万人左右,发送货物220多万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航空

洛阳北郊机场位于老城区邮山岭上,距离洛阳市中心10千米,为4D级国际支线机场、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河南省西部地区重要的民用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占地175.2万平方米,其中机场占地约146.7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1.48万平方米,站坪设9个民航机位,其中3个廊桥机位,6个远机位,另有多个通用航空机位。洛阳北郊机场净空条件良好,全年可飞天气在350天以上,常年担负着郑州、西安市太原市武汉市等机场的航班备降保障任务。

2021年,洛阳北郊机场航班通达城市28个、29个航点,因疫情原因实际每天执飞航班平均15班,执飞率为65%,客座率20%至90%。2021年全年完成航班运输起降1186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124.02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928.87吨。2022全年完成航班运输起降210396架次,旅客吞吐量69.9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67.9吨。2023全年完成航班运输起降205980架次,旅客吞吐量121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757.3吨。

航运

洛阳市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黄河穿越于洛阳市辖区北部,洛河、伊河、漓河、涧河、伊洛河、北汝河、老灌河、白河等河流分布市辖区内,洛阳市辖区内的航道主要有黄河、洛河(含伊洛河)和伊河航道。市辖区内长97千米,是洛阳市辖区内的重要航道。洛阳也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隋唐大运河在河南省主河道线路最长,流经郑州、开封、洛阳、安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腹地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截至2000年,洛阳市辖区内洛河、伊河伊洛河尚有26个渡口(其中洛河18个、伊河5个、伊洛河3个),51渡船(其中铁皮机动船27艘、非机动船24艘)。洛阳的水路运输以水上旅游旅客运输为主,水上旅游旅客运输则集中于小浪底水库、故县水库和陆浑水库。货物运输和渡口运输处于次要或从属地位。洛阳市的黄河小浪底中心码头——南石山码头——峪里码头航线入选中国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单位。

2021年,洛阳市水上交通运输完成客运量12.8153万人,旅客周转量71.4072万人千米。货船2艘,载重量400吨,完成货物运输量11.0099万吨,货运周转量233.1万吨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末,洛阳市有公交线路144条,运营线路总长2230.56千米,营运车辆2502辆,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14.09标台/万。完成文仲大道、果园路2个停车场,安康路、三元路、丰李(临时)、李家营4个首末站,和西关、二公司、道南路3个充电站的建设任务,新增场站面积7万平方米,公交车进场率达100%;新增充电桩73个,建成公交专用道14条141千米,信号优先交叉口54处,新购置50辆旅游造型公交车。

截至2022年末,洛阳地铁已开通地铁1号线和2号线。洛阳地铁1号线覆盖洛北地区东西向主要客流,工程总投资180.28亿元,2017年6月28日开工建设,设车站19座,全长为25.342千米,平均站间距为1.38千米,其中红山站为高架两层侧式站,武汉路站、王城公园站、解放路站、周王城广场站、青年宫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其余均为地下两层岛式站。洛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北起国家牡丹园附近的二乔路站,南至伊洛路与龙门大道交叉口的八里堂站,总长18.216千米,全部为地下线路,全线共设15个站点,平均站间距1.255千米。

人文

概述

洛阳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洛阳市拥有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世界文化遗产白马寺二里头遗址等5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在洛阳。此外市境内还有河洛大鼓、唐三彩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习俗。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洛阳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54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即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东西两山现存窟龛达2345个,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造像11万尊。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千米,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原地区佛教的发源地,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白马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二里头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处于洛阳偃师市西南9千米外的南洛河故道北沿,处于伊洛河河谷平原东部。遗址年代距今约为3800~3500年。遗存分布范围分别属于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四个行政村,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1至6米。截至2022年,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原地区最早的王国首都遗址,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墓葬中随葬的青铜爵、斝、、、鼎、铜牌饰等,组成了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礼容器、礼乐器、礼兵器群。

九龙庙临伊洛河而建,占地3400平方米,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现存建筑有钟楼、鼓楼、偏殿、正殿、后殿和耳房。正殿建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砖木结构,坐落于庙院中心平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基本呈正方形。大殿内部为四柱六梁,均彩绘,四角斜梁上饰垂花式寿桃,梁柱接榫处有雀替。脊上有“大清嘉庆十六年二月初三日创”字样。钟楼、鼓楼分别位于庙宇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双层,砖木结构。钟楼下层门楣题有“钟楼洪声”四字,鼓楼有额题“鼓楼夜鸣”四字。后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砖木结构,青瓦顶,内部通柱16根,大梁4根,二梁4根,小横梁8根,檩条21根,均绘有黑色图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年底,洛阳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9个,省级89个,市级24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75名、市级267名。

河洛大鼓是河南省传统地方曲种之一,是河洛地区独特的说唱艺术瑰宝。河洛大鼓长期流传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一带,吸收了河南当地多种艺术形式,集多种传统音乐元素于一身,以说唱为表演形式,是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艺术。

唐三彩烧制技艺起源于唐朝初年,是唐代彩色釉陶艺术品的总称,其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种类以人物、马匹、骆驼、器皿等颇具代表性。唐三彩要经过两次烧制,首次烧制出来为白胎,之后施釉入窑,再经过高温釉烧,胎体上的釉料自然熔化,釉汁流动,相互交融,形成斑斓的色彩。

玄奘传说,发源于以偃师区缑氏镇玄奘故里为中心的洛阳地区,肇始于唐,形成于宋元,丰满于明清,传承至今。玄奘,俗姓陈,名,洛阳偃师氏人。1300多年前,玄奘踏上丝绸之路,历经艰难险阻求取真经。凤凰台、慧泉井、马蹄泉、玄奘父母合葬墓、磨头槐、长生杨等历史遗存,为玄奘传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习俗节庆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为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河洛先民们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衣着饮食、居住建筑、生产工具、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等方面创造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闻名中外的河洛文化的根基和柱石。

小年夜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官。古时洛阳一带,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家庭主妇就会带领着家中的姑娘、媳妇烙灶饼,并打扫厨房。晚上,在灶王爷的像前摆上吃灶糖和烙好的灶饼与一只杀好的去毛公鸡(吉利区等地则是放一碗清水)行祭祀礼。“腊月二十三,发面火烧胶糖锅。”这天,洛阳一带很多老百姓家中还要烙发面饼,烙个“满子饼”。烙出的饼全家每人要分一份,即便有家人不在家也要留一份,以示祭灶之仪的庄重。祭灶之后,人们基本上停止买卖、作业、农事,准备过年的必需品。

破五节,过年的诸多禁忌在这天都可破除,俗称“破五”,是洛阳民间“送穷接富”的日子。这天一要迎财神,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二要送穷,把积攒几天的垃圾倒掉,并鸣炮送走穷神。正月初五,古时在老城区一带,这天中午家家户户要吃面条,意为“初一元宝盖儿(彩色水饺),破五榆钱串儿(面条)”。这天夜里,家家鸣炮焚香,把正月初一或除夕烧的柏枝灰送到富家田中,捧回新土放到老人床下,俗称“送穷土”。伊川乡间在早上送穷,先将自家的柏枝灰倒在门外,再把富裕人家的土铲回家,一边铲一边念叨“送穷灰,富灰来,元宝疙瘩滚滚来”。

因民间求子时拴娃娃非常盛行,洛阳郊区老百姓就为求子专门捍制泥娃娃。洛阳民间在产妇坐月子时有许多禁忌,偃师区、孟津、嵩县农村不让产妇出入他人家门,而且忌在邻里门前经过,否则就被认为“污秽冲室”“热血扑门”。如发生此事,产妇家要给人家赔礼,或买只红羽鸡在被“扑”了宅神的人家门前杀掉,或燃放鞭炮,或烧干草(谷子杆)熏以避邪祛灾。产妇在满月后还要到被“冲撞”之处烧香磕头,鸣放鞭炮,祈求宅神宽恕。

洛阳民间婚姻程序以“六礼”为主要程序,遵循着说亲、合婚、定亲、下聘、送好、迎娶等六个阶段进行。

饮食

洛阳菜系属于豫菜,豫菜始于夏、商,经过东周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的不断充实发展,至北宋时,已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重要菜系。河南省民间菜是豫菜的基础和源泉,它的原料是历代劳动者培植、饲养、采集、渔猎和不断选优的本地产品;它的烹调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创新,特色为选料严谨、刀工精细、讲究制汤、质味适中。特色美食主要有洛阳水席、洛阳燕菜牛肉汤羊汤不翻汤、牡丹银丝酥等。

洛阳水席起源于唐朝,全席24道菜,有八道冷下酒小吃,四道大菜、八道中菜、四道压桌菜。洛阳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菜品有荤有素、选料广泛。牡丹燕菜是铁定会出场的角色,成品如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浮于面条之上。2018年9月10日,洛阳水席被评为“中国菜”十大主题名宴之一。

牛肉汤是洛阳人早餐的首选。洛阳牛肉汤有甜咸之分。在容量超过1000毫升的大碗里,抓上一两左右的大片牛肉,注入飞滚的沸汤,当地人喜用硬面“锅盔”泡入汤中。

洛阳市境内偃师区八大扣碗是流行于夹河滩的一道传统特色菜,通常包括酥肉黄焖排骨梅菜扣肉、肘子肉、卷煎、丸子、豆腐、八宝饭,大部分是以肉类、红薯淀粉为原料,一般采用先蒸后炸的方式制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扣碗从8个增加到10或12个,样式也随之而变化。如今讲究四大件即:鸡、鱼、肘子、四喜丸子,还讲究荤素搭配,因此衍生了许多新品种,如:海带、豆腐、蘑菇、白菜、粉皮、焖子等,但每碗仍是单独一个食品。制作过程分为煮、炸、刀、蒸、加汤和调料等,再配以时鲜蔬菜,组成碗席。

牡丹银丝酥制作程序有几十道,其主要食材有蜂蜜、藕粉、糯米粉、牡丹花瓣、花生、芝麻等。制作过程中用蜂蜜、高粱饴糖麦芽糖等熬制糖膏然后拔丝是关键。当糖膏能顺着炒铲成片拉丝下落时,糖膏才算熬成;把温度保持在50℃左右的糖膏放置在泡沫盒中保温,拉丝时每次取出重约150克的糖膏放在藕粉中,之后拿出来拉,才能拉成雪白的细丝,形似银丝;最后,将干牡丹花瓣、花生、芝麻等碎料撒到装入盒中的细丝上,一盒重约150克的牡丹银丝酥才算完工。牡丹银丝酥虽是由糖膏拉丝而成,但它入口即化,并不粘牙,具有长期储存的特点。

特产

洛阳市的特产主要有洛阳牡丹花茶、孟津梨、牡丹籽油、杜康酒、洛阳八大件、洛阳牡丹瓷、栾川豆腐、洛阳剪纸、洛阳宫灯等。

孟津梨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孟津梨皮薄质细,酸甜适度,清脆可口,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两个荣誉。孟津梨已拥有早、中、晚高产梨品种30余个,并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年产优质果品4500万公斤。

洛阳八大件有开口笑、金麻枣、蛋黄酥、核桃酥、五香扭酥、甜咸饼、江米条、蜜三刀,其中开口笑又称为“笑口枣”,经过油炸裂一大口,形如开口大笑;金麻枣是由糯米、白糖、饴糖、花生油、芝麻为原料,经过三道工序精制而成。皮酥而脆,稚嫩而甜,富有韧性;蜜三刀的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而成,浆亮不粘。

洛阳宫灯繁荣发展于洛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宫灯”刚出现时,为皇家专用,并未走向民间,便有了专属“宫灯”之称。洛阳宫灯的制作包括选竹、制竹篾、捏灯形、粘丝绸、剪云纸、写字、绘画等70多道工序。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尤其以红纱灯最为出名。

银条是洛阳市偃师区区的标志性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被称为“世界奇菜”。其种植栽培历史久远,传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伊尹在辅佐商汤时,在东寺庄一带发现了一种“根茎洁白,嚼之酥脆”的草茎植物。据其特点加以烹饪,便成了一道佳肴,人们将其称为“尹条”。因百姓能以此换回银子,又称其为“银条”。以后,历代皇帝都对其美味赞赏有加,因而银条也就成了贡品。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视察偃师时,品尝之后,都对银条给予很高评价。

偃师葡萄是洛阳市偃师区特产。其种植历史至少可上溯至春秋时期,出自河洛地区的《诗经》“王风”部分就留下了古代葡萄篇章。汉代后西域葡萄传入中原,广泛栽培。三国曹丕曹丕认为葡萄可鲜食又能酿酒,在洛阳下诏发展葡萄种植,民间因此盛行葡萄种植和酿酒。其果型端正,果面光洁、色泽鲜艳,多汁爽口,果肉松脆、风味芳香。2017年,偃师葡萄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被纳入2020年第三批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3月,洛阳市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9处。

游殿村位于偃师区东北角的邙山上,北临黄河,南望伊洛,东边5千米处是巩义康百万庄园,郑汴洛高速公路从村庄中部穿过,是偃师市东北的门户,也是洛阳市东部的锁钥。游殿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该村现存有九连洞地坑院、地下街坊、月亮湾、玉皇阁、文昌阁等历史景观。

汤泉村位于偃师市区东约3千米处,是山化乡的一个行政村,北依邙山岭,南望南洛河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历史积淀深厚。该村西接北窑,东邻东屯,南、北方向分别为许庄、关窑等村。该村北部有一条既深又宽的山沟,因为沟底有祭祀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汤王庙,人们遂俗称其为汤王庙沟。在汤王庙附近,以前有一泉眼,俗称汤泉,汤泉流淌形成小溪。历史上,人们沿溪而居,便将村名定为汤泉村。村内有历史古迹颜真卿墓,该墓位于汤泉村村口,掩在一片民宅之中,当地人俗称颜鲁公坟。此墓北倚邙山,南面洛水,占地三四亩,四周种满了苍松翠柏。

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地处豫西伏牛山山区,地处深山、耕地稀少。大王沟村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负氧离子含量高,夏天平均气温26℃,有“天然空调”的美誉。大王沟村有龙泉谷、古木沟、大王龙泉等景点。

地区象征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将牡丹定为市花。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66.7平方千米,1100多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城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

2021年12月,洛阳市启动“市树”评选活动,国槐、三球悬铃木(法桐)在候选树种中获得票数最高。其中,国槐票数第一,占投票比例40%;悬铃木(法桐)票数第二,占投票比例31%。经“市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组评审,结合市民投票结果,认定国槐和悬铃木(法桐)符合“市树”评选标准,且从栽植历史上讲,前者代表古老历史、后者代表现代文明,充分彰显了洛阳的城市特色。同时,鉴于国内多个城市均有确定两种“市树”的先例,如北京为国槐和侧柏秦皇岛市为国槐和油松等,因此拟确定国槐和悬铃木(法桐)同时作为洛阳市的“市树”。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年末,洛阳市共有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66处。其中,AAAAA级景区5处,AAAA级景区30处,AAA级景区26处。

重要景点

老君山风景区,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区,距洛阳市120千米,游览面积26.7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老君山被尊为道教圣地,原貌保存良好,它记录着十九亿年来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离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有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石林、马鬃岭等景观群。老君山从山门七里坪入口处起,有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达16处。现已开发的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02种,有中草药830种,被称为国家中草药基因库

白云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嵩县西南部伏牛山腹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有脊椎动物204种,维管植物1991种,昆虫3000余种,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库,被誉为“自然博物馆”。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达37座,其中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是中原地区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去处。目前已开发九龙大峡谷和玉皇顶两大游览区,白云湖、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候祠、芦花谷等五大休闲区。

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新安县,是国家A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黄河山水画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美名。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下切形成的深切峡谷,全长12千米,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景区有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八大自然奇观(绝世天碑、石上春秋、石龛瓮谷、波纹巨石、山崩地裂、通灵巷谷、喜鹊迎宾、银链挂天)。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千米的伊阙峡谷,于2007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又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冠,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龙门石窟景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东、西山石窟、白园、香山寺等国际知名景区(点),是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鸡冠洞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城西三千米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天然石灰岩溶洞,形成于早中更新纪,地质学称其为“喀斯特岩溶地貌”。鸡冠洞洞深5600米,洞中四季恒温18℃,观赏面积达23000平方米,上下分五层,落差138米。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