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菊 :教育人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4:13

李筱菊(1929年9月—2018年3月23日),女,毕业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李筱菊1953年开始从教,任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助教、讲师,1970调入广州外国语学院(广外前身),历任英语系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18年3月2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学习经历

1949-1950北京燕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一年级

1950-1951北京燕京大学哲学系兼西方语言文学系(双专业)二年级

1951-1952北京燕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三年级

1952-1953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四年级、毕业

工作经历

1953-1959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助教

1959-1970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讲师

1970-1979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1979-1986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1986至2003年广州市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2003年随着李教授最后一名博士生的毕业,也光荣的离开了默默奉献50载的岗位,荣誉退休!

个人生活

李筱菊的父亲李济深(1885─1959),原籍江苏,生于苍梧县,原名济琛,字任潮。李济深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是民革第一、二、三、四届中央主席。1949年李济深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10月,李济深在北京病逝。

李沛瑶(1933—1996)是李济深之子、李筱菊之弟,曾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第八届中央主席。

李筱菊之子李崴,1953年11月生,1988年5月加入民革,2007年1月获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李崴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巡视员)、江门市副市长等职务。

2018年3月23日,李筱菊因病在广州逝世。

教材建设

《交际英语教程》(CommunicativeEnglishforChineseLearnersCECL)主编,526万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1989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55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研究

1、谈谈如何获取英语交际能力,《外国语高教研究》,1984;新加坡《语文教学报》(转载),1984

2、Indefenceofthecommunicativeapproach,ELTJournal,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伦敦);收载于论文集“CurrentsofChangeinEnglishLanguage Teaching”,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伦敦

3、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现代外语》,1984;收载于《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4、GeneralIntroductiontoCECL(fortheteacher),《现代外语》,1984

5、十一所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班英语能力测试结果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

6、CECL:Towardsamoreholisticviewoflanguage,languagelearningandthelanguagelearner,《ELTinChina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香港特别行政区《EnglishinChina文集》,APIPress,1990

7、MET试题的设计与中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0

8、Howpowerfulcanalanguagetestbe?——theMETinChina,Journal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nt,MultilingualMatters出版社,英国,1990

9、三维教学与三维考试,《广东招生报》,1992;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1

10、HowmuchEnglishdoourschool-leavingstudents have?,《ELTinChina199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11、教英语形式,还是教英语运用?,《广州教学研究(文科版)》,1996

12、CECL:anacquisitionoralearningcourse?,《外国语高教研究》,1993

13、WhatisITdoingtoELT,EnglishinChina:English2000.The BritishCouncil及中国国家教委,1996

14、MET的新口试,《中小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5、《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55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获1997年广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和1998年教育部语言学类科研成果二等奖。

人物荣誉

英国杂志发表的《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被学者视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英语教学改革的代表作之一。

李筱菊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1985~1989年,作为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李筱菊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科考试标准化试验”项目。该项目于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社会工作

校内

1、现任校务委员、校学术委员、校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学术刊物《现代外语》编委。

2、曾任英语系语言测试研究和发展中心负责人。

校外

1、曾为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为其属下高等学校基础阶段及高年级两个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小组成员。参与制定现行两个教学大纲,为大纲测试小组组长,建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水平测试(现称为TEM4、TEM8考试),为此于1989年获广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1984-1989年为高考改革小组成员。小组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委托下,接受全国普通高校入学考试的改革任务,建立新英语考试MET,获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至今每年为MET审题及为其不断发展改革出力。也为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做其他顾问、鉴定工作。

3、为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教厅招生办公室主持MET口试主考的培训工作,1994-1997年在同仁合作下共培训200-300名主考。

4、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顾问,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顾问。

5、英国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ofMultilingualandMulticulturalDevelopmet编委,做审稿、组稿、写书评等工作。

成就总结

李筱菊教授在高等学校执教并从事教学研究四十五年,有以下两方面的突出成就:

1、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

李教授是中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简称CLT)的学者。197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介绍CLT的文章起,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十多篇有关论文。其中“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英文)一文,1980年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引起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反响。后登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刊物,一度成为英国文化委员会培训海外英语教师的必读材料。1990年被作为对八十年代外语教学变革有代表性之作而收入同一出版社的论文集CurrentsofChangeinEnglishLanguageTeaching中。在对CLT的研究中,她对其理论本身有所补充和创新(胡文仲评语),同时把它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教学大纲设计及教材建设。前者见于其负责制定的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及高年级阶段两个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交际能力部分。后者则见于其所主编的高校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该教程为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推荐教材,1992年获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奖,曾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它体现了“中国英语教学的现代化”(许国璋语),它的出版,“标志着外语教学思想的一大转变,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一套教材的出版。这是中国学者、教师成功地运用国外的外语教学路子并根据中国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条件,编出的一套立意新、内容新、方法新的教材。它绝不是简单的移植,更不是抄袭”(胡文仲语)。美国语言学家E.Nida的评语是:“这远远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效的语言教程”。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办事处专家的评语是:“这是中国唯一能走向世界的英语教材”。此教材十年来在多所高校应用,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目前正在更新修订。

2、外语测试理论研究和实践。

李教授是中国建立科学的外语测试的最早参与者之一。1979年开始参与中国第一种有科学依据的语言测试“英语水平测试(EPT)”的工作。1985-1989年她是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该项改革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推广全国,并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该项目最大的成就是:在开创中国科学化外语测试的同时,探索了把国外测试理论运用于中国条件下解决中国特有的难题的途径,这在国际上也是一种突破。至今李教授仍为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咨询和审题,为全国高考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出力。她在致力于语言测试标准化改革同时,更为引进交际语言测试方法作出努力。此种努力始于1984年为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设计的考试中,由于其代表了最新的语言测试路子,当时曾引起一定的震动。其后这种努力更见于为中国设计的多种考试及在国内外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李教授还在本单位多次开语言测试课,建立语言测试研究和发展中心,领导多个语言测试项目,最后写出了55万字的专著《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1997出版),为若干高校作教材用,并有同行认为是“语言测试工作者的圣经”(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负责人杨惠中教授语)。李教授通过语言测试的实践、讲学和出版论著,为中国培养了不少语言测试人才,对中国语言测试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交际化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