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 :京剧武生演员、杨派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8-15 17:56

杨小楼,又名三元、嘉训,曾用艺名小杨猴,1878年生于北京,祖籍安徽潜山,是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京剧三大代表人物,享有“国剧宗师”盛誉。

杨小楼出身梨园世家,父杨月楼为文武老生、义父谭鑫培为前辈须生(老生),随潭氏子辈排名嘉训。幼入小荣椿班学艺,出科后虽为配角打下手,但他刻苦用功,多方求教,拜武生俞菊笙为师,并得到众前辈指教,技艺猛进。1902年,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1906年,杨小楼被选入宫廷,挑进升平署,充当外学教习,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1922年5月底,应邀赴上海天蟾舞台演出;1931年,杨小楼应上海荣记大舞台聘请,再度赴沪演出;1938年2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杨小楼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他创立的“杨派”是影响最大的武生派系。杨小楼的出现,才使武生表演艺术迈进一个崭新、辉煌的殿堂。杨小楼幼工扎实,台风雍容大雅,功架稳练,气度极佳,且嗓音宽厚响堂,善于潜心揣摩所演人物性格,武打不求火爆花俏,讲究武戏文唱,为老生行当表演开创了新的境界。杨小楼一生与他人合编或自编新剧很多,其中三、四本《连环套》《长坂坡》《挑滑车》即是其代表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78年,杨小楼生于生于北京;九岁时入小荣椿科班头科学艺,习武生,师从杨隆寿、姚增禄、范福泰等;11岁出台,第一天演《锤换带》的高怀亮;第二天与方春仙演的《双观星》(又名《北极观》或《淮安府》)。同科的师兄弟还有程春德(继先)、郭春山、郭春翠(际湘)、冯春和、叶春善、蔡春桂(荣桂)等。

演艺经历

1894年,杨小楼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并拜俞菊笙为师,技艺渐进;1902年,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1906年,杨小楼被选入宫廷,挑进升平署,充当外学教习,备受慈禧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

1922年5月底,杨小楼应邀赴上海天蟾舞台演出;1931年,杨小楼应上海荣记大舞台聘请,再度赴沪演出;1933年,同仁堂药铺乐家特烦请杨小楼演出《铁笼山》,地点在吉祥园,并收孙毓堃为义子;1935年,在北京中山公园水又收了延玉哲和傅德威为徒弟,加上武净演员侯海林一共三位徒弟;1938年2月24日,戊寅年正月十五日,杨小楼在北京的自己家里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家人遵嘱,验以道家装束。

艺术特色

杨小楼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他创立的“杨派”是影响最大的武生派系,使武生表演艺术迈进一个崭新、辉煌的殿堂。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虽不以大段唱工见长,但无论散板、摇板、流水板及曲牌、引子,歌来均富特色,他的唱念均遵“奎派”风范,不使巧腔,而逢高必起,多顺字滑腔的唱法,铿锵爽朗;唱腔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故演唱韵味极浓,《骆马湖》《长坂坡》《霸王别姬》等剧的唱段都是杨派名唱。而且杨小楼善于利用自身的条件,演戏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又省力,又美观,雍容华贵;念白尖团分明,感情真挚饱满,处处吻合剧情与人物的特定性格,侧重于英武脆爽,善于以似断实续的粘连念法加强舞台气氛;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有着“武戏文唱”的鲜明特点。

杨小楼有坚实的幼功,并有八卦拳等武术功底,因此他的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虽身材高大却极其敏捷轻灵;尤其突出一个“快”字,上下场、亮相优美大方,武打冲、猛、跪、帅、刀、枪、锤、棍、叉、石锁等兵器的运用各有独到的功夫。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据梅兰芳回忆,杨小楼的赵云,唱“要学关公过五关”,“学”字用嘎调,得一满堂好;然后“四击头”的锣鼓中马鞭和枪在一起耍,转身使“蹦子”,面朝里单腿亮相,稳如泰山,又是一个满堂好;再加上几个人“编辫子”的满堂好,交相辉映,就演出了戏的最高潮。

杨小楼年轻时演《水帘洞》,在高台上,坐圈椅,有许多惊险的身段,闹海的跌扑灵活,开打的火爆热烈都令人叹为观止。杨小楼的《闹天宫》,据剧评名家丁秉鐩说,他的美猴王,穿蟒袍,有王者相,动作敏捷,嗓音清亮,且在动作、演唱、身段、表情上无不生动逼肖,演出得极有层次,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活泼而不过火,轻松而不俚俗。这种境界恐怕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也足以说明杨小楼功夫之了得。

相关纪念

杨小楼的故居在西城区延寿寺街南段东侧的笤帚胡同39号(原20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名字由来

杨小楼的成名是在天津市,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一炮蹿红,他去天津之前,同时接了两个戏园子的定银,如此则两造相争,这戏园子要先唱,那一个园子也要先唱。小楼当然两造都不敢得罪,便藉词推脱,不能前往。在这个时间,两个戏园彼此登报,各说各的理由,闹得人人皆知,于是小楼之名大噪。后经人说和,在两边各唱若干日,小楼才去。因为大家在报纸上常常看到他的名字,大家又常议论,闹得人人心目中有一个杨小楼,都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他到津之后,一唱而红。因为杨嘉训三个字在北平市没有响,所以到天津特用杨小楼三字。天津唱红之后,回北平演唱,当然也改用“小楼”二字,也就跟着红起来。

收徒轶事

杨小楼为了收徒,特在吉祥戏院亲演《贾家楼》和《野猪林》两出戏给延、傅做示范。《贾家楼》是打基础的传统武戏,《野猪林》是有创作的新编文戏。这反映了杨的教学思想,要求学生要高标准地打好基础、高水平地创新、全面发展、文武皆能。事后杨亲自去中华戏校,请校方关心他的弟子延、傅二生的学习。

受制于婿

杨小楼的晚年生活,教不舒畅,只要家里涉及出演的事,都是由女婿刘砚芳做主。杨小楼没有儿子,曾过继一个郑姓的为子嗣,但是数年前因为不正派,所以登报驱逐,以至于对簿公庭,判断脱离。就理而言,小楼虽屡遭诉讼,家庭本不富裕,而孤身一人,但是爱女之心,任然兼顾到他的女婿婿,所以精神日渐衰落,只要见到的人都有所感慨。但是依旧继续登场,为婿女作马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