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浪 :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5

杨浪,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财经时报》、《财经》杂志任高级职务,是90年代在中青报制作愚人节专版始作俑者,轰动新闻界。

人物简介

杨浪是媒体圈里情况比较特别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一是他没有正规教育背景,二是他的军人出身。在媒体圈里没受过正规教育和出身行武的人并不少,但两头都占而且能做到较高职位的却不多见。

1970年底杨浪到昆明军区当兵,历任文书、政治理论教员、干事。从那时起,他便舞文弄墨,初露才华,在昆明军区乃至云南省都算得上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并于1978年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于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三等功。

离开部队之后,杨浪回到北京市,想在媒体行业发展。他当时已发表了不少作品,作为敲门砖还是管用的,有好几家文化单位都想要他,包括解放军文工团、国防科工委创作组、《新体育》杂志和《中国青年报》。他去了《中国青年报》。他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历任记者、编辑、编辑组长、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从最基层做到了最顶端。杨浪说他至今仍非常怀念在《中国青年报》的那些岁月。

80年代初期,可以说《中国青年报》是一个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组成的平台,大家都很有激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定位,大家都很努力,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活跃在首都新闻界的许多骨干都是当时在《中国青年报》锻炼出来的。与大多数人将记者作为设计目标不同的是,杨浪选择作编辑,因为做编辑需要组织选题,指导记者,提供思路,组织版面,而这些正是其所长。在这一过程中,当兵和打仗的经历以及其他的社会阅历派上了用场。在大型报道中,由于视野比较广阔,同时又具有战略思路和战略判断,杨浪提出的思路常常是高屋建瓴的。

此后,杨浪到《中国青年》杂志做副主编。《中国青年》属于机关刊,有80年历史,有“小红旗”杂志之称,但在市场的冲击和压力下,各项经营指数下跌。杨浪那一任班子的任务就是走出低谷。杨浪在《中国青年》做了四年之后,完成了这一任务。

1999年杨浪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财经时报》的创办,同年任《财经时报》总编辑,主持《财经时报》全面编辑业务。2001年7月任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联办)媒体事业部副总经理。2002年5月任《证券市场周刊》主编。

2010年8月,受聘出任海航集团集团海航新华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海航集团艺术总监。

成就与影响

媒体市场化

杨浪是中国媒体市场化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当他还在《中国青年报》的时候,他便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中国报刊的市场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媒体圈开始酝酿一些比较大胆的改革。杨浪与新闻界一批思想激进的同道一起,尝试在不触动报纸“钢性内容”的情况下,对报纸的形态和经营市场化路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继而对中国报业整体形式和运营进行了一些探索。

创办工作室

杨浪在中青报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参与了北京市与外地十几家报纸的改版和运营。当年中国报业出现所谓的“周末版热”、机关报非机关化热和北京报业市场出现了“四小龙”等,都或多或少地有他们那一批人留下的烙印。他们的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参与《证券时报》的创办;为《上海新闻报》改版时作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参与《中国减灾报》的改版运作;杨浪还曾担任《上海证券报》的副总编。此外,他们还为一些有改革愿望的媒体进行实际操作论证。1994年起,杨浪作为主要编辑,参与了《战略与管理》杂志的创办,长期负责军事与安全方面稿件编辑,此间有研究1958年金门战役论文《战争边缘》、论文《国内高速公路与大客车工业发展》以及研究三峡工程与军事安全论文《悬顶之剑》在该刊发表,并产生广泛影响。

筹办《三联生活周刊

杨浪还参与了《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刊筹备工作,并担任《三联生活周刊》第五任主编。参与《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刊筹备工作使杨浪亲历了资本进入媒体的全过程。虽然在《三联生活周刊》之前有一家IT业和医药类的刊物有过资本的进入,但其滥觞却始于《三联生活周刊》。其间经历过多次曲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明报》、泰国正大集团和深圳的一家企业都曾介入过。当时杨浪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核心成员之一,面对面地与这些商业资本接触。这些经历使他熟悉和理解了商界对媒体的判断、运营思路和路径,有助于他理解媒体进入商业化运作的意义。

荣誉奖项

在《中国青年报》期间,杨浪撰写并编辑组织了一批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的报道。其中,他个人采写的特写《奉献》被收入80年代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辅导教材;

《秋天我们发起进攻》(另一作者为新华社记者)被评为新华社好稿一等奖;编辑的《李润虎的几幕人生》获全国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1987年主持编辑的有关5·6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系列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获当年全国好新闻评比特等奖

1988年编辑的系列报道《安徽农村青年逃婚系列》被评为当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另有一批新闻作品获团中央及政府各部门新闻评奖多个奖项。

此外,杨浪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取得突出成就。

1992年他为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部“5·4专题节目”总策划的《青春追踪》获当年全国青少年电视节目一等奖

1998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主持的《理想万岁》报告录像作品获当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80年代至90年代他参与了大量摄影界学术活动,任1988年全国新闻摄影评奖评委,历年来参与了若干摄影评奖活动,任评委,有大量新闻摄影评论作品。

1996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出版作品

《地图的发现》、《地图的发现》(续)

参考资料

杨浪.凤凰网.2012-11-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