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英 :元仁宗延祐年间播国公

更新时间:2024-09-20 17:02

杨汉英(1276-1318),字熙载,元代播州区(今遵义市)杨氏第十七代土司,其辖地在今天贵州遵义一带。汉英先祖为太原人,父杨邦宪,归顺元朝不久病故。

正文

当时,杨汉英五岁,承袭播州安抚使之职,由其母田氏代掌政柄。至元二十三年(1287年),杨汉英九岁,由母带至大都见孛儿只斤·忽必烈。元世祖见其聪慧过人,欣喜,抚摸其头对宰相说:“是儿真国器也,宜以父爵赐之。”即封为龙虎卫上将军,授金虎符,任播州军民安抚使及绍庆、珍州、南平市等处沿边宣慰使,并赐“赛英不花”名,赏金银、丝绸、宝马、弓箭等南归。次年,其母被族中仇人杀死。杨汉英披麻戴孝至大都投诉。元世祖令人将凶犯捕至益州斩首。杨汉英十一岁始掌政印。二十七年,元世祖推行行省郡县制,播州区邻境土司拒命,惟杨汉英拥护。世祖大喜,加封播州管军万户。次年,进京上奏播州归元以来事宜,世祖嘉奖,升播州安抚司为宣抚司,杨汉英亦耀升为播州军民宣抚使。至元二十九年至延桔四年(1292~1317年),杨汉英先后率播州军随元军远征云南省缅甸,镇压罗闽部蛇节宋隆济的反元行为,平定黄平县等地“南蛮”反叛活动并置官管理。杨汉英足智多谋的军事才干和管理能力深受元廷器重,遂拨乖西隶播州宣抚司。至此,播州地界北至秦江、南平,南至六洞、柔远、小姑、单张,东至沿河佑溪,西越赤水河。杨汉英旋奏请朝廷改南诏驿道,裁减郡、县冗员,免除屯了粮赋三分之一,减轻民众负担;修建学校,培养人才,于入播巴蜀人士中招揽文人学士,量才录用,促进播州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杨氏占据播州以来,至杨汉英时,进入鼎盛时期。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杨汉英与思州宣慰使田茂忠联合征讨庐崩蛮部叛乱,最后病死军中,死时年仅42岁。因其在世时功业显著,朝廷追赠其为“推诚秉义功臣”、“银青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等,并追封为“播国公”。

杨汉英崇尚程、朱理学,常与京都名流探讨交流,与翰林院主持人、理学大师姚除交往尤为密切。著《明哲要览》90卷,为黔省首部理学著作。诗文《桃溪内外集》64卷和《云南颂》等,均已失传,仅存诗《咏九疑图》一首。

干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市杨端率兵收复播州区(今遵义市),以“功勋著于丹台”,遂奉诏“世袭播地,永镇边陲”。自此,杨氏开始统治播州,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西南部一个以汉族杨姓为土司(首领)的地方割据政权。直至明朝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杨”共历29代725年,播州杨氏因对播州长久地统治被历史称为“播州杨”或“播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