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尊琪 :中国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1 02:57

林尊琪(1942年6月3日—2018年5月28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市,原籍广东潮阳,中国共产党党员,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尊琪1964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校。1964年9月到196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无线电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73年至1976年,林尊琪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固体激光组长。1976年到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激光等离子体诊断室副主任。1980年至1982年,林尊琪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中心激光部做访问学者。1982年至1985年,林尊琪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六路实验室负责人。1986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5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76岁。

林尊琪主要从事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高功率激光驱动器和X光激光等研究。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获评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荣誉。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林尊琪1942年6月3日出生于北京市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原籍广东潮阳。1960年9月到1964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学校顺利本科毕业。1964年9月到196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无线电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林尊琪196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实习员,从事激光高技术应用与发展研究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到197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固体激光组组长。1976年到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激光等离子体诊断室副主任。

1980年5月至1982年8月为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中心激光部访问学者。1982年到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六路实验室负责人。1986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起开始从事X光激光研究工作,发展了一种能产生柱型X光激光增益介质的新方法。

20世纪90年代作为863激光驱动器单元技术专家组长,就布局攻关大口径晶体的生长与加工、光学元件镀膜、光栅刻蚀等中国高功率激光装置发展的先进单元技术,使中国成为能够依靠自己的科学技术力量研制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国家。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获评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4年获评上海市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2007年4月27日获评为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10年起牵头组织中国激光战略发展研究,形成了《突破激光源头高科技瓶颈,开辟我国激光产业发展新局面》的咨询报告,为国家科技顶层战略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人物逝世

2018年5月28日19时30分林尊琪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主要成果

科研成就

神光Ⅱ装置研究

 林尊琪针对无开关同轴双程主放大器系统,林尊琪提出并完成了主放大器设计的更新并参与实施,使放大器截面的有效利用因子由67%增加到90%以上,提高了装置激光输出能力。提出并组织实施神光Ⅱ放大链的全系统像传递设计和配置,主持创新研制成功高破坏阈值的介质膜锯齿软边光栏,同时实施全系统光学元件性能质量的严格把关,使装置光束近场填充因子由20%~25%提高到50%~60%,并使激光光束亮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达到国际前沿技术参数水平。提出有中原地区特色的以“选好基准,以动制动”的技术路线为指导的光束自动准直方案。指导和组织激光三倍频攻关,创新解决了大口径KDP晶体生长、精加工、表面波纹度控制、高品质、高破坏阈值化学涂膜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问题;提出原创性三倍频靶场模拟光新技术,实现了三倍频工作的突破。

冕区相互作用研究

1980年到1982年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研究高性能激光在等离子体冕区传播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小尺度自聚细丝现象。在实验中发现离轴环型束裂解为小尺度周期调制结构。设计了薄膜烧穿实验,观测到细丝结构不仅在空间而且在时间上也是不稳定的。认为“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用SBS,SRS等在等离子体传统的特定密度区生成来解释,并认为“冕区自聚焦在三维计算时极可能是不稳定的”。

激光等离子体内爆过程

林尊琪建立了中国激光等离子体内爆动力学若干重要诊断手段,包括X光背光照明诊断、X光时空分辨诊断及X光谱时间分辨诊断。发展了多分幅X光背景照明诊断术,提高了在实验中获取球靶内爆过程细节的能力,提高了内爆靶动力学研究水平。

X光激光

1987年起林尊琪开始从事X光激光研究工作,发展了一种能产生柱型X光激光增益介质的新方法,被国际同行肯定为有代表性的新型靶结构。首创“侧喷微管靶”,实现高密度条件下MgⅪ1s4p-ls3p的相对最高粒子布居数反转。 参加中国首创的X光激光双靶对接实验,取得了重大突破。参加中日合作类Ni-NdX光激光实验,为中国X光激光身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贡献。

专利成果

主要论文

林尊琪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林尊琪的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人才培养

林尊琪曾主讲激光前沿与激光核聚变通信工程与电子技术系列讲座。共培养了40余位研究生。代表性学生有联合实验室研究员范薇,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表示:“他(林尊琪)一生热爱祖国、对党忠诚,唯实求真、淡泊名利,强调“研究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要依靠团队”,发扬“讲团结、善攻关”的团队精神和“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他的非凡业绩和高尚品格,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挽联:“鞠躬尽,毕生热血铸神光;求真务实,丹心宏志励后人。”

原上海光机所所长朱健强表示:“如果没有林尊琪院士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踏实的作风,中国激光聚变事业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何梁何利基金表示:“林尊琪院士的研究领域广泛,思想活跃,有开拓创新精神,有极强的实验技能,作风严谨,善于团结率领集体攻关。”

后世纪念

2018年7月18日下午,上海市科技系统“学习先进典型,增强创新动力”座谈会组织学习了上海光机所林尊琪院士先进事迹。在上海市科技系统“学习先进典型,增强创新动力”座谈会上,上海光机所党委书记邵建达以“‘神光’赤子”为题,介绍了林尊琪院士着眼国家需求,以毕生心血奉献“神光”高功率激光装置研究,实现中国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研制能力重大跨越的先进事迹。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林尊琪.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06

林尊琪.中国知网.2023-04-06

林尊琪院士生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2023-04-06

五峰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日一学第九十五期.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0

林尊琪院士生平.中国科学院.2024-09-19

科研“老物件”背后的“档案”故事(二).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1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4-06

林尊琪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3-04-06

新民晚报:再见,林尊琪院士!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神光”谢谢您为祖国聚能到最后一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2023-04-06

林尊琪院士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23-04-06

林尊琪 男 博导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业务管理平台.2023-04-06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励专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23-04-06

送别林尊琪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3-04-06

文汇报:用一生点亮“神光”的追光人去世了!追忆我国著名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林尊琪.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3-04-06

上海市科技系统“学习先进典型,增强创新动力”座谈会组织学习上海光机所林尊琪院士先进事迹.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24-08-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