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强 :资深媒体人

更新时间:2024-09-21 20:49

林文强,男,资深媒体人,作家,剧作家,影视出品人和制片人。广东省根子镇田心村委会石头垌村人,1968年7月28日生,汉族,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在学期间主修戏剧文学,参加工作后转修新闻传播学,在职研读博士期间主修管理学。2007年9月13日,在茂名市举办的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林文强被任命为广东省源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成为林文强个人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8年1月1日,林文强正式履职。

个人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抢救粤剧”的号召,林文强入选全省13名重点编剧名录,参加了广东省文化厅粤剧编剧班。当时,正值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久,广东深受鼓舞,各地党委、政府亦纷纷成立企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其间,林文强从省城返回家乡工作,任中共茂名市委统战部天马图书公司经理,并先后担任高州市《青年文学报》主编、高州市文联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学创作基金会主席、茂名市海外联谊会理事、茂名市人大制度研究会理事、茂名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广东省书报刊发行协会常务理事兼集个体工作委员会主任等社会职务。

1995年,被共青团高州市委员会授予“高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在家乡根子镇引起了轰动,全镇人民掀起了学习青年榜样的热潮。

1996年以后,先后任广东《新闻人物报》责任编辑、《经济快报》主编、中央党校《中华魂》杂志首席记者兼云南工作站站长、广东宝葫芦影业有限公司影视出品人及制片人等职,2008年1月1日起任广东省源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新闻中心主任。

出身贫寒

祖父林德新曾考取晚清秀才,自诩为读书人出身,对农事耕作持鄙视态度,在公社化期间颇受生产队社员微词。虽然林德新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但一直到他90岁去世时,对晚清秀才的功名依旧未能释怀。

林德新娶本镇浮山村罗华为妻,生下6个子女,第二胎夭折,育成顺昌县、顺初、顺辉、顺芳、顺仙5人成家立室。林文强的父亲是林顺初。

林顺初17岁时迎娶本乡钟永超的长女钟秀珍,育有2男7女,分别为长女惠芳、二女惠仙、三子文茂、四女惠均、五女惠梅、六女惠珍、七子文强、八女惠容、九女惠群。惠群后改名梅宝。林文强在9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在文学创作中常用笔名“牛七”。

林顺初45岁卒,生前担任田心大队党支部书记和根子公社社办企业南清石灰水泥厂厂长,因不搞派别斗争、荐人唯贤、带领大队社员种植经济作物、大搞家庭副业、与人友善、广施草药而口碑甚广。

文化大革命期间,每逢大队要召开批斗大会,林顺初总是自己挂牌接受批斗,从不揪斗乡亲,因此,田心大队从来没有发生过群众武斗现象。在国家取消高考期间,大学生入学的惟一途径是依靠上级分配名额,由大队党支部推荐。其时,田心大队分得一个名额,林顺初没有把名额留给子女,推荐了邻村一名优秀子弟,当时曾引发热议。在国家招收工人问题上,林顺初也一再把名额安排给别人,自己的子女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林顺初带领大队社员种植橡胶及胡椒等经济作物,大搞家庭副业,使当地群众生活得以改善,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冒着很大的路线斗争危险的。林顺初擅施草药,十数年间为群众施药从不收取分文。因为配药需要用钱,只予不取的做法加重了家庭负担,林顺初夫妇亦未改初衷,坚持赠医赠药。

林顺初因患鼻咽癌,45岁时便英年早逝。林顺初遗体出殡时,近千名群众自发送葬,前头队伍到达墓地时,后头队伍尚未起行,前后几近两公里,场面感人。2000年春,林顺初遗孀钟秀珍病逝于家中,在当地再次引发“好人”的感叹。

林文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十分贫困,主要依靠大姐惠芳、三哥文茂的支持读完中学。

热衷艺术

林文强对艺术有着天生的向往。从孩提时代开始,林文强就经常缠着父母、哥哥姐姐讲故事,并在他足迹所能遍及的最大范围内,到处寻访各种各样的故事。小时候的爱好奠定了他热衷艺术的基础。

林文强小学三年级时参加学校征文比赛的一首顺口溜诗歌获奖,作品被贴在学校墙报上,点燃了他最初的创作热情。初中一年级时,林文强在高州中学的文艺晚会大舞台上独立讲故事,激发了他的艺术梦想。初中二年级时,他的一篇小说发表在《少年文艺》上,成为他决心追求艺术的全新起点。自此以后,林文强笔耕不缀,遍历人生之磨难而从未放弃,至2011年5月,已累计创作各类作品1500余万字。

林文强尤其热衷影视艺术,1986年起创作了大量影视剧本,大多数剧本已摄制为影视作品。主要影视作品名录如下:

1、电影:《远东国际大审判》、《大埔往事》、《忠烈可风》、《秦巴人家》、《茶道》、《鹿寨传奇》、《乡村治安员日记》。

2、电视剧:《张学良与赵四小姐》(30集)、《酸枣儿》(6集)、《情人谷》(100集)、《漂泊》(30集)、《江王》(40集)、《葫芦药》(20集)、《张弼仕》(40集)、《老区》(30集)。

3、专题片:《寻找他乡的故事》(104集)、《童年》(100集)、《永不褪色的回忆》(34集)、《东江纵队》(12集)、《粤桂湘边纵队》(7集)、《外交风云录》(15集)、《清远老区行》(8集)、《太阳照在西林河上》(22集)、《第二桶金》(52集)。

林文强的梦想是建立一个艺术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生活在边缘状态的各类艺术家欢聚一堂,进行艺术创作与制作,摸索一条平民化的艺术产业化道路,拆除通往艺术生活的高门槛,使艺术教育得以普及,让中下层民众得以更多更多好地享受艺术人生。这种艺术乌托邦式的空想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林文强的艺术思想基础。

勇于担当

源流》杂志由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管主办、广东省源流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44-1494/D,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616,面向国内外发行。1994年10月创刊,为月刊。2010年7月起改为半月刊。

广东省源流杂志社是独立法人单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国家新闻机构,持有国家级《新闻记者证》,可参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拥有独立新闻发布平台。《源流》是广东省内惟一专门面向革命老区的新闻时政类期刊。目前,《源流》已经被公认为广东省省老区宣传的主阵地和老区人民的喉舌,深受广东以及全国老区读者的喜爱。特别是2008年以来,《源流》策划和参与了众多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在全国革命老区引起巨大反响,对多个省份的新一轮老区建设热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文强担任广东省源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职务以后,随即对《源流》杂志实行全面改革。改革遇到多方面的巨大阻力,多次面临夭折的危险,但林文强和源流人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改革,在上级部门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源流》杂志得以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令人侧目的可喜成绩,成为广东省最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林文强因力推《源流》改革,并受制于多方原因,因而备受争议,毁誉参半。

2010年3月,《源流》在广东省近400种期刊中脱颖而出,获“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该刊加入广东省优秀期刊方阵,2010年4月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第20届全国书展,2011年5月参加了在哈尔滨市举办的第21届全国书展,深受读者好评。2011年5月,《源流》月发行量首破20万册,成为该刊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