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 :给实习生做临床实践的模拟病人

更新时间:2024-09-21 04:45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是指没有医学知识但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问题的健康人。

标准化病人最早由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霍华德·博若斯博士自1963年开始在心理学教学中首次应用。1989年前后,标准化病人在美国、加拿大的100多所医学院校中陆续推广。1991年,标准化病人被正式引进中国。同年,浙医大(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正式招募标准化病人,用于教学。2004年,美国医师资格考试团联合美国国外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第一次运用标准化病人为全美医学毕业生实行考试。标准化病人具有多种作用,包括充当病人、教师和评估者。

2022年5月28日,第四批24名面向社会招募的标准化病人志愿者成功完成全部面试,经过基础、记忆、表演、反馈等相关培训和考核后,拿到厦门大学医学院颁发的标准化病人聘书。

定义

标准化病人是指没有医学知识但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问题的健康人。

历史沿革

标准化病人最早由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霍华德·博若斯博士自1963年开始在心理学教学中首次应用。1989年前后,标准化病人在美国、加拿大的100多所医学院校中陆续推广。1991年,标准化病人被正式引进中国。同年,浙医大(现浙江大学医学院)正式招募标准化病人,用于教学。中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江医科大学等院校于1993年前后建立起第一支标准化病人团队。2004年,美国医师资格考试团联合美国国外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第一次运用标准化病人为全美医学毕业生实行考试。

主要作用

标准化病人具有多种作用,包括充当病人、教师和评估者。

优点与局限

优点

第一,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校教学之间的矛盾。第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典型病例的问题。第三,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可以增强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四,标准化病人应用于考核当中时可以提高临床考核的标准、可比性、可靠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重复性。第五,对于教师而言,标准化病人能依照教学上的要求,配合上课时间参与教学,比起用真正的患者有更大的优势。

局限

首先,标准化病人与真实的病人之间存在区别,标准化病人所提供的很多信息是预先设定的,然而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仍然存在较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这种自我发挥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如果发挥过度,是否影响到标准化病人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进而影响对不同学生的客观评估。如果发挥较少,则与真实病人的差距变大,使得学生产生“实用性不大”的疑问。第二,标准化病人所关注的问题是否是实际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三,标准化病人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第四,训练标准化病人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训练成本比较高。

相关条件

奉献精神

在很多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标准化病人已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因为收入不菲,完全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而在中国,标准化病人才刚刚起步,尚不能成为谋生的职业。标准化病人多为兼职参加医学院校的教学,只有一点微薄的劳务收人,更多的是一种志愿者的身份。而且医学院校利用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教学与考核常常安排在夜间或节假日,需要从事者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所以,成为标准化病人最重要的条件为奉献精神。北京协和医院在招募标准化病人过程中,特别强调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让真正热爱这项工作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大多数标准化病人之所以愿意成为标准化病人,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国的医学发展水平、医生数量和质量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愿意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点事。很多优秀的标准化病人经过多年的实践也体会到奉献之中也有收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学习到了更多知识,而且在医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被人尊敬和热爱的感觉。

责任心

标准化病人虽然是一项兼职工作,但责任心尤其重要。教学无小事,安排的练习或考核,要求标准化病人须准时到达,认真对待每一次问诊和查体。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的标准化病人为例,8点开始的考试,多数标准化病人早晨5点多钟就坐头班车赶往考场,怕遇上早高峰堵车。一连几个小时的问诊、查体,所有人都是从始至终精神饱满。这就是一个合格标准化病人责任心的体现。

学习能力

标准化病人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评判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标准化病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培训及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记忆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选择标准化病人时一般要求为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普通人,这样能尽量确保标准化病人在气质、语言、行为上更接近真实病人。但这也对标准化病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对疾病的简单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有一定的了解如在培训典型的“心绞痛"病例时,不仅需要给标准化病人讲解患者发作性胸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的特点,还需要让标准化病人简单了解心绞痛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种发展的后果等。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强的标准化病人能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背出具体病史。

表演能力

标准化病人的工作和演员有很多类似之处。我们都知道,演员需要先熟悉剧本,了解自己要演的角色的喜、怒、哀、乐,深入实际,熟悉生活,然后才能按剧本对角色的要求去演不同的角色。SF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将剧本换成了病例,标准化病人要首先弄清病例的所有内容,按病例的要求扮演病人。标准化病人需要表现出病人的真实反应,包括表情、动作、声音及情绪等,这样才能真实可信,达到模拟训练的目的。有一定表演才能或热爱表演的标准化病人会在cosplay中占很大优势。在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中也要特别注意表演能力的训练,比如让标准化病人去医院门诊或急诊“体验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真实病人疼痛时的表情、疼痛的准确部位、反应时间差等小细节,提高标准化病人表演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沟通能力

标准化病人需要会表演,能够惟妙惟肖地对真实病人的症状、神态、动作及表情进行模仿,但标准化病人的工作不仅仅是表演,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问诊或查体操作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和点评,这就需要标准化病人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等。优秀的标准化病人会悉心倾听学生的要求与困惑,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获得学生的信任。虽然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但有一定沟通基础的标准化病人将大大降低培训的难度与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身体条件

临床疾病种类繁多,标准化病人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身体条件与疾病的符合情况,如年龄、性别、外貌特征等。举例来说,胆囊炎病例适合选用体态肥胖的中年妇女,输卵管妊娠病例则需要年轻育龄女性,脑卒中病例适合于中老年男性。虽说扮演的是患者,但由于工作强度大,身体健康是标准化病人的必备条件。标准化病人常常需要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几个小时不间断地表演、打分、点评,没有强健的身体是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的。

相关事件

2022年5月28日,第四批24名面向社会招募的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志愿者成功完成全部面试,经过基础、记忆、表演、反馈等相关培训和考核后,拿到厦门大学医学院颁发的标准化病人聘书。

参考资料

“标准化病人”真是神了医学生靠他们练成熟手.网易新闻.2024-05-22

标准化病人:“假病人”为医患“真搭桥”.新华网.2024-05-22

厦门大学第四批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即将上岗.厦门大学医学院.2024-05-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