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贤 :格鲁贤

更新时间:2024-09-20 19:29

格鲁贤是一位法国人,曾任修道院长,同时也是卢浮宫圣路易斯的议事司铎。他在珍宝库担任国王兄弟蒙西埃的图书馆馆长期间,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的著作包括《中国概述》等,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有所贡献。

人物经历

格鲁贤(Grosier),法国人,曾在卢浮宫圣路易担任议事司铎,并在珍宝库中担任国王兄弟蒙西埃的图书馆馆长。他的文学生涯起步于1760年7月,在《优雅信使报》上发表了一篇以法文诗句模仿的《霍拉斯颂》。此外,他还与德拉波尔特一同参与了费内伦在《文学年鉴》的工作。费内伦逝世后,格鲁贤继续了他的事业,并在1779年重振了声誉受损的《美术学报》。他曾为《法国故事报》和《世界传记》撰稿,在后者中发表了《孔子传》。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格鲁贤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历史、美术和文学。1775年,他购买了冯秉正的《中国通史》手稿,并与豪特拉耶合作,于1777年至1784年间出版了12卷。1785年,他作为卢浮宫圣路易的译事司铎,出版了《中国通史》的第13卷补遗,其中包括《中国志》。这本书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并很快被翻译成英语和意大利语。此后,格鲁贤对该卷进行了扩充,形成了七卷本的第三版,从1818年开始陆续出版。与此同时,他还在努力改写《中国通史》,使其更具现代风格。

主要作品

格鲁贤的主要作品之一是《中国概述》,它最初作为冯秉正中国通史》的第13卷于1785年首次出版,后来多次单独发行。这部作品在内容、结构、资料来源和作者身份上都类似于《中华帝国全志》。书中第一卷介绍了中原地区的省份地理、少数民族、附属国、自然条件、气候和物产;第二卷则涵盖了中国政府、法律、宗教、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尽管在篇幅上不如《中华帝国全志》丰富,但从目录来看,两者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中国概述》不仅反映了17世纪以来耶稣会士对中国的人种史写作传统,而且在立场和观点上与《中华帝国全志》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格鲁贤的作品特点在于其立足于中国人的材料和观点,这一点在他负责出版的冯秉正中国通史》中尤为明显。

学术贡献

格鲁贤在其学术工作中表现出对中国宗教的积极态度,试图为其平反。他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并非偶像崇拜者,这一观点挑战了以往的各种看法。他还认为中原地区是一个拥有超过4000年历史的独立民族,反驳了当时的流行说法,即中国人起源于埃及。《中国概述》中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往往只有在放弃或偏离欧洲中心主义的心态时才会出现。格鲁贤还对《诗经》做出了比安文思更为精确的介绍,并表达了对中国医学的好感,认为中国医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

学术成果

格鲁贤的学术成果包括《中国概述》一书,以及与费内伦共同完成的《文学年鉴》。

参考书籍

- 《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余三乐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

- 《汉学研究》第五集,阎纯德主编,中华书局,2000年。

- 《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张国刚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

-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阎宗临著,阎守诚编,大象出版社,2003年。

-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尚智丛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 《耶稣会与中国科学》,樊洪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参考资料

格鲁贤《中国通典》研究.中国知网.2024-08-28

中国通典.豆瓣读书.2024-08-28

启蒙时代法国思想家如何论述中国人口.中国历史研究院.2024-08-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