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二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0

梅二月,原名郭丽丽,女,汉族,出生于陕西宝鸡,是一位编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自1998年起,梅二月参与了多部电视剧集的拍摄制作与影视策划工作。2003年起,她专职从事影视剧本的创作。2015年,梅二月入选《中国作家》剧作家档案。她编剧的都市新喜剧《好大一个家》在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期间,收视率稳居第一,创下央视开年大剧超高口碑,并入围第30届飞天奖优秀剧目。2022年3月11日,梅二月参演的文艺电影《暑期何漫漫》上映。

个人履历

梅二月,自1998年至今曾经参与过多部电视剧集的拍摄制作与影视策划工作,2003年起专职从事影视剧本的创作,2015年入选《中国作家》剧作家档案。

由梅二月编剧的都市新喜剧《好大一个家》于2015年春节期间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期间,收视率稳居第一,并创下央视开年大剧超高口碑。

成长经历

梅二月自幼酷爱文艺,早在中学时期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名人的采访,知道了中央戏剧学院这所中国戏剧最高学府,就暗自为自己确立了人生的追求目标。

当时的人们对艺术类院校的认识仅限于音乐学院或美术学院,九十年代初中期,信息尚不发达,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影视类书籍资料在地方城市很难买到,即使订阅书刊杂志,在当时也需要在每年年末到邮局或各单位统一订阅,于是当时还是学生的梅二月毫不犹豫地用多年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把只要书名看似与影视相关的杂志书刊全部订阅了。学业之余,梅二月暗暗从这些杂志中搜集影视信息、汲取专业知识,并在她所订阅过的《电影文学》发表了第一篇影视文学作品《琵琶香》,此后又在《剧本》期刊上发表了短片剧本《温暖》。

梅二月最初的目标愿望是中央戏剧学院,但最终与北京电影学院结缘,而她当年离开家乡到北京之前,来到西安新华书店总店买到的第一本专业书籍正是出自北京电影学院的《为银幕写作》。实际上,她原本是希望买到一本表演方面的专业书籍,因为这本书是当时整个书店唯一的一种电影方面的专业书籍,尽管当时还不能完全看懂剧作书籍,但也极其珍视地买下了。没想到,后来的确走上了剧本创作道路,不可不说这是梅二月与影视剧作创作之间的缘分。

论文研究:

《论电影中象征符号存在的必要性》

《电影旁白对于电影画面的影响》

《电影的色彩与造型》

《一场戏解析一部电影》

《以西方宗教神话的母题解读韩国犯罪伦理电影》

《对“纯电影”的认识》

《东西方喜剧电影的创作特点及异同》

《声音进入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的追求》

创作经历

剧本创作:

2013年 三十九集电视连续剧《好大一个家》编剧

2009年 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鲁冰花》联合编剧

2008年 知青题材数字电影《青葱如歌》

2007年 四十二集年代粤剧黄金时代

2005年 二十集都市情感剧《再也不会忘记你》

2004年 二十集情感喜剧《梅开二度

2004年 数字电影《走到一起来》

2003年 电视短剧 《我并不差》、《走过自己》、《在乎》、《安妮》《独木桥》等

戏剧创作:

话剧《都是富翁惹的祸》、《金玉与败絮》

影视策划:

2003年 教育频道1青少电视栏目剧《成长时光》

2004年 广东娱乐频道娱乐报道节目《天天娱乐》栏目撰稿

2005年 CCTV7农业频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特别节目《金秋七天乐》

2006年 六十集现实题材情景喜剧《美丽大使》策划

2006年 大型旅游城市评选《打开世界之门——魅力桂林》策划、撰稿

2010年 二十五集青春励志剧《知道我是谁》

2011年 数字电影系列《大清神捕》

参与摄制的电视连续剧: 《风暴眼》《快乐宝贝》、《金蚕丝雨》、《机灵小不懂》、《包公断案系列》等

书籍出版

长篇当代暖情小说《好大一个家》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 次:1

页 数:406

字 数:408000

印刷时间:2014-5-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平装

内容简介

尤曙光是一个悲剧人物。

五十出头,照顾植物人妻子十三年。换个概念,相当于做夫十三年,从壮年,到半百。但实际上他的日子,比鳏夫还不如。因为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老婆活着。

尤曙光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上班、下班赶回家、给植物人妻子擦身、按摩,他尽量平衡家事与工作的时间分配,工资如数花在照顾病人、孝敬老人、抚养孩子上面,他没有多余的时间搞副业赚外快,至今与丈母娘、妻子、女儿蜗居在丈母娘名下的一间半平房斗室里。这是他全部的生活。

娱乐、休息是奢侈品;情爱,更是想都没想过。也不必想,身后挂着无数个“拖油瓶”,想,也是白想。一个连与植物人妻子离婚都没想过的男人,他这一辈子,认命了。

尤曙光是一个喜剧人物。

从表面看,没有人看得出他身上承受着何等沉重。为了房子,丈母娘逼迫他与妻子离婚,他将面临无处安身的窘迫处境;为了房子,为人师表,大半辈子遵纪守法的尤老师被迫当上钉子户;为了房子,他拖家带口住进一位单身学生家长的家里,不慎卷进这个女人两任前夫的夺妻大战中,继而成为众矢之的,却意外地赢得了这位优质女性李婉华的青睐,令其沉睡十数年的情爱之心怦然复苏的同时,也令其沉睡十数年之久的植物人前妻意外复苏。两任妻子、两位情敌,加上丈母娘的立场倒戈,四家孩子的搅合与撮合,一群人的介入,尤曙光的生活就此陷入一个说谎与不断圆谎的怪圈,就连与新任妻子圆房都成了奢望。这样的日子比起此前的处境,似乎更加让人难以承受,任何人都将顾之不及,避之不及,更何况尤曙光这样的凡人。

正如小说中,一句噎得尤曙光哑口无言的讥,“这种情况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不见得遇得到,可谁让你就是那百分之零点零零一呢?”尤曙光不是主动出击型的人,他遇到了全世界99.99的人遇不到也不愿遇到的事,却做到了全世界99.99%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让所有人皆大欢喜,包括自己。

然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命运对于尤曙光,是残酷的。命运对于尤曙光,是眷顾的。他的命运的扭转看似皆来自他人行为的被迫带动,实际上,来自于他的正直、较真、和近乎执拗的责任感。他内心的强大让自己原本充满悲情色彩的命运转化为一出喜剧,因而他的幸福曙光实属必然。人们欣赏这种毅力,因为多数人难于做到,同时却寄希望这种力量真实地存在。人们一面害怕被沉痛的遭遇击垮,一面只看到自己的苦难和别人的幸运,尤曙光的由悲惨到走运,恰如在周围烦闷浮躁的现实世界里带给了所有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令人向往,而又并非虚拟的理想化。

作品评价

尤曙光是一个悲剧人物。尤曙光是一个喜剧人物。正如书中一句噎得尤曙光哑口无言的讥诮,“这种情况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不见得遇得到,可谁让你就是那百分之零点零零一呢?”尤曙光遇到了全世界99.99的人遇不到也不愿遇到的事,却做到了全世界99.99%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让所有人皆大欢喜,包括自己。——《悲剧人物呈现的喜剧“笑果”》

写喜剧很难,编织一个大篇幅且情节连环相扣的喜剧故事难上加难。作者并非刻意创作一部喜剧小说,也不是把悲剧写成喜剧,或是用喜剧的方式写悲剧,而是巧妙而高级地赋予悲剧人物一种精神特质,在这种内在特质的支撑与引导下,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谱写自己的命运喜剧,使得这种带有正面力量的特殊的喜剧效果渗透在人物的骨子里,流露在人物的行动中,直至呈现在作者笔下,最终让尤曙光迎来了他的曙光,并让更多生活中遭遇不幸、不堪重负的人们看到属于自己的曙光。——《好大一个家》书评

再大的难事也要微笑面对,哀哀戚戚地活在过去,不如漂漂亮亮地活出未来。“你不能选择命运,因为,你可以改变命运。”正是《好大一个家》的精神缩写。——凤凰网读书频道

人物访谈

梅二月入选《中国作家》剧作家档案(2015年第4期)

行业专访

题材来源于生活,不拿悲惨开涮

编剧帮(第390期)2015-02-08 编剧帮

作为201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的生活喜剧《好大一个家》是七零后编剧梅二月的作品,开播首日就创下收视率破2的佳绩,播出几集后引发网友大规模热议,收视率一路高歌猛进,并创下央视开年作品的超高口碑。观众除了对阔别荧屏16年的陈佩斯出任该剧的导演并主演充满好奇,同时也被该剧贴近百姓现实生活的话题牢牢吸引,搬迁、住房、高考、重组家庭等社会话题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温情而不煽情,嬉笑而不嘲弄”,这部极具特色的电视喜剧被观众和网友誉为2015开年带来最大惊喜的荧屏剧作。

编剧帮:怎么想到选择拆迁这个题材来做喜剧?

梅二月:能出一部好作品最关键的就是植根于生活,故事刚开始是拆迁,但并不全部与拆迁有关,拆迁就好像一条船,拆迁这件事把众多人物绑在一起,然后多角度地展现更多的社会现实状况。拆迁是一个“拆”字,因拆迁引发的“真假离婚”也是一个拆字,这两个“拆”都与我们的“家”有关,家里的悲欢离合就此产生。我自己经历过老房搬迁,对于城市改造对家庭的冲击和组合都有切身感受,正好结合搬迁,把一直以来我对“家与房子”的深度思考带入到我的剧本创作中。想象源自于真实,主人公尤曙光家住房条件的窘迫,是我在北京接触过很多这样的普通居民家里的实景,由此,拆迁户、房地产开发商、装修公司老板,这些形象自然而然成了《好大一个家》这个“家”里的剧中人。这个剧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并得到业内普遍肯定,再次说明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最能使人产生共鸣。

编剧帮:创作这部剧的难度在哪里?这部剧和其他电视喜剧有什么区别?

梅二月:“笑比哭难”,最难的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让人笑,发自内心的笑。所以写喜剧本身就是一件有难度的事。

虽然有难度,好在著名制片人郑凯南给了我非常宽松的创作时间,这在现今的市场时代非常难得,我们都是十分重视剧本质量的创作者,况且是考虑邀请阔别荧屏多年的喜剧大师陈佩斯出山,精心打磨剧本是十分必要的。要撑起一个长剧,并制造连贯的有喜剧效果,绝不仅仅靠人物语言和段子的堆砌,更不能咯吱人。确立了这个标准,难度也同时树在那里。

有人问过我这部剧与同样是喜剧并且风靡荧屏的《武林外传》、《爱情公寓》有什么不同。其实差别很明显,最大的区别,《好大一个家》是个连续剧,剧情连续,人物连续,事件连续,同时这就是难度所在,人物不能想用时拿出来用,不需要时就丢掉,更不能无端端就制造个新人物出来;事件也不能前后不挨着,天马行空。一条主线,若干副线,必须线线连贯,主次分明,最重要的是,合理布局笑点。节奏把握上,观众的情绪需要缓解,笑过之后要对好笑背后的内容本质做消化,这个情绪的起伏正好成全了一部剧整体节奏。明确了这些要点,在故事架构初期,把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网设置扎实,符合人物特点的喜剧“笑果文化”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编剧帮:《好大一个家》的喜剧特征是什么?

梅二月:不用悲惨来煽情,是我做这个剧本时秉承的一个宗旨。把人物的痛苦、艰难隐入后景,让读者首先品尝到前景的一派热闹,这就变成了喜剧。

“温情而不煽情,嬉笑而不嘲弄,”是这部剧的风格特征;“算计而不陷害,狡而不险恶,”是剧中人物的特别之处。另外,在孩子这一辈的塑造上,重点体现当代年轻人“阳光自然”和“异于世俗”的一面。无论何种设计,无非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可贵。

但是这股“精神气”的表达并不是生硬地树立榜样人物,而是想给生活繁重的人们带来轻松愉悦,有同类困扰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他人的故事引发思考,我自己也有私心,希望看到生活中更多真善美的东西。譬如剧情中,丈母娘与女婿之间建立的超越亲生母子的感情;现任妻子对丈夫前妻的包容与照料;几任前夫对李婉华的争夺与追求等等,其实是他们对真善美的重新认识与再度追求。整个故事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事件是恶劣的,过程是嬉笑的,结果是暖人的。

当热闹过后,猛然咂摸出故事背后的辛酸,体悟人物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才是喜剧真正的功能。

编剧帮:这部喜剧电视剧很成功,接下来继续写喜剧吗?

梅二月:要做一部好的喜剧而非闹剧,要求在情节内容的选取上既要真实可信又要利于做戏,所以并非所有题材都适合做成喜剧,这次我在《好大一个家》这个剧里融入了当下的热门话题,拆迁、高考、住房等等当代人生活中的困扰,以及中年人面对重组家庭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个悲剧里本身就有很多喜剧元素存在。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发生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喜剧和悲剧的主题,我还会用喜剧的视角探索我的剧作,争取继续为观众带来引发深思产生共鸣的影视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媒体报道

《好大一个家》好难一道题——关于一部生活喜剧的编剧创作

发表自:《中国文艺报》 时间:2015年02月04日 作者:梅二月

制片人郑凯南考虑邀请陈佩斯回归荧屏,计划做一部家庭生活喜剧,2011年秋找到了我,于是我开始思考《好大一个家》的剧本大纲的构架。我知道,陈佩斯是“一不为钱所动,二非常有性格,要求比较高,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剧本才行”。

从生活中挖掘的素材是最新鲜生动的,无论是在我的家乡陕西省还是在我学习创作的北京,我都亲身经历过老房搬迁,对于城市改造对家庭的冲击和重组有切身感受。我决定以搬迁为起因,结合住房的社会热门话题,将一直以来对“家与房子”的思考写进剧本,展现这一主题下的人生百态。由此,房地产开发商、装修公司老板、拆迁户这些与之相关的身份自然而然成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和职业。

“笑比哭难”,因而写喜剧比一般情节剧的难度大。仅靠人物语言和段子的堆砌无法支撑起一个足量的故事,我很明确一点,绝不咯吱人。要从人物入手。作为孕育“家”的第一位缔造人,我首先要塑造一个核心人物,然后围绕核心人物构建出一张复杂且有趣的人物关系网,给人物性格和语言设计上佐以个性特征,同时从整体结构上着手,组建一个逻辑严密、人物关联度高、情节紧凑的“结构喜剧”。

戏剧的结构就是用来“摧残主人公”的,以往的苦情戏和励志戏就是不断地给主人公制造困难,且一难大过一难,从而塑造出一个苦难的形象,让人物在战胜苦难的过程中得以成长,最终达到人生的巅峰,比如《阿信》《大长今》等。我认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喜剧。根据这个理论支撑,首先就要设计出一个悲剧人物,中年人在一个家庭中面临的困难范围最广,承担的责任也最大,我将全剧人物年龄层分为老中青三代,选取了中年层作为故事的主体年龄层,再选取一个核心人物——尤曙光

尤曙光,50岁出头,照顾植物人妻子13年,从壮年到半百,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上班,下班,赶回家给妻子擦身、按摩;工资如数花在照顾病人、孝敬老人、抚养孩子上面,至今与丈母娘、妻子、女儿蜗居在一间半平房斗室里;娱乐、休息是奢侈品;情爱,更是想也白想。一个连离婚都无法自主的男人,他这一辈子,只能认命了,这是绝对的悲剧人物。

通常,在一个故事当中,必定存在正反两派的人物,无论古今中外。利用反面人物的主动进攻推动主人公的正面能量的爆发,这个人物就是剧中的唐一品,但他又非绝对的坏人,也因此,唐一品这个角色受到陈佩斯的特别钟爱。于是,他后来在电视剧中所出演的角色,先是由最初的男一号尤曙光,改换至与他以往所扮演过的形象最为接近的男二号王大冲,直至后来再也按捺不住对唐一品的偏爱,加之他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导演工作上,最终决定,挑战这个相对次要,但浑身充满喜剧色彩的全新角色——房地产老板唐一品。

女主人公李婉华,在我最初构想这个角色时,就是按照刘蓓的形象设计的,可喜的是,后来也的确由刘蓓饰演该角色。在陈佩斯“移情”于唐一品之后,尤曙光迎来了杨立新。“没心没肺地大笑、侠义、嫉恶如仇,又有温婉动人的一面”,刘蓓就是李婉华。杨立新身上特有的知识分子斯文儒雅气质,“诙谐机智的言谈,既温和又坚持,既睿智又呆萌”,这正是尤曙光。

当人物、结构、大致事件初步确立时,我感觉把这一群格格不入、甚至有争斗的人通过这些事拧成一家人,这个“拧”的过程应该会好玩,结果也温馨,当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旋律“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上网一查,没人用过。《好大一个家》的剧名便由此产生,且最终实现。

在故事情节的编织上,我自始至终秉承一个宗旨,即把人物的痛苦、艰难采用喜剧的手法隐入后景,让读者品尝前景的一派热闹之余,感受到普通人生活的不易与无奈;故事中人人设局,善意的和非善意的都有,用看似充满阴谋和私欲的核心事件,反衬出主人公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是剧本所呈现的内部气质,也是故事的灵魂所在。

从故事创作伊始,到如今该剧播出,算起来竟然跨过了五个年头,尽管不少与剧本创作时期相关的时事桥段已成为旧闻,剧中的故事发生地也因拍摄需要由原先设计的小城市搬到了北京,但内在的价值观是相通的,且相关话题的讨论永不过时。这个剧一经开播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普遍肯定,住房、搬迁、中年人情感、重组家庭等一系列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热点,再次证实了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感知最能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我在秉承剧本原貌的基础上,将原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好大一个家》出版发行,希望这样的暖情故事在电视剧播出之后,可以继续为观众繁忙躁动的生活撒一把糖。

剧本中有一句对尤曙光人物命运的讥诮:“全世界99.99%的人遇不到的事让你遇上了。”这个悲剧里孕育着人生的喜剧元素,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每天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度,就像好大一个家,每天都在发生问题,都在发生着我们思考不尽的喜剧和悲剧主题,我还会继续用喜剧的视角去探索我的剧作。

参考资料

暑期何漫漫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7-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