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强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0

梅国强,1939年3月生,湖北黄陂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顾问、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湖北省《伤寒论》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伤寒论》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传承、发扬中医药事业,潜心研究经方治病的内在机制,临床擅长活用经方、兼用时方治疗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病。

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并留校执教与行医。199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获湖北省卫生厅颁发“湖北省知名中医”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颁发“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获湖北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11月又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2名、第四批2名学术继承人均已通过考核出师,其中1名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11年获湖北中医名师称号,201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

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及专著10余部,其中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5年获全国医药教材一等奖、2009年获全国中医药教材优秀奖。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人物经历

1939年3月,梅国强出生。

1956年9月—1958年,就读于武昌医专。

1958年9月—1964年,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

1964年7月,任教于湖北中医学院。

1993年,获评为“湖北省名医”。

2002年11月,获批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8年11月,获批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7年,入选第三届“国医大师”。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个人生活

梅国强的父亲是一名乡村中医师。只要是来求医的人,无论贫富,父亲都一视同仁,全力为他们诊治。父亲常对他说,行医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要对病人负责。受到父亲的影响,梅国强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扶危济困的医生。因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身为长子的梅国强初中毕业后便考取了武昌医学专科学校,后来因学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湖北中医药大学。(现湖北中医药大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梅国强总结了经方拓展心得,发扬张仲景六经辨证之论,揭示“存津液”内涵,指出伤寒温病是中医在外感病和杂病方面两个互补的辨证论治体系。

梅国强在实验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开展《伤寒论》血虚寒凝证的实验研究,用局部冷冻法模仿人体血虚寒凝证,用现代物理化学指标揭示其病理生理本质。“太阴阳虚体质与少阴阳虚证治及其关系实验研究”模型,被誉为“第一个真正的中医经典著作的病理模型”。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7月,梅国强已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主要论著有《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论分册)》《伤寒论多选评述》《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等。

承担项目

科研奖励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91年,在梅国强带领下,湖北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学科被批准建立湖北省重点学科,经过5年的建设,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编著教材

梅国强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伤寒论讲义》;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伤寒论讲义》《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论分册)》《中医药高等丛书·伤寒论》;参与编写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等。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10月,梅国强已指导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他们中大多已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脑病专家田金洲湖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吕文亮,时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松林等都是他的学生。

教学奖励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梅国强正以对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无比赤诚之心,成为湖北中医药人奋进新时代的榜样与动力。”(湖北中医药大学评)

“梅国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待病人和善,诊治细致。”(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梅国强教授简介.湖北中医药大学.2024-03-05

梅国强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2024-01-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