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仁·尤内斯库 :法国荒诞派戏剧家

更新时间:2023-04-08 15:48

欧仁·尤内斯库(Eugène Ionesco),1909年11月26日-1994年3月28日,罗马尼亚及法国的剧作家,被誉为荒诞派文学的代表之一,他对戏剧的贡献是革命性的,因此他也被人称为“荒诞派戏剧的国王”。

欧仁·尤内斯库于1909年11月26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父亲是罗马尼亚东正教徒,母亲是法国新教徒。1929年,他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学习法国语言文学,毕业后成为中学法语教师。1934至1938年,他获得奖学金前往法国攻读博士学位,并定居法国。1949年创作戏剧《秃头歌女》,1951年创作戏剧《椅子》,1953年创作三幕剧《阿麦迪或脱身术》;1958年创作戏剧《犀牛》。1994年3月28日,尤内斯库去世,葬于蒙帕纳斯公墓,享年84岁。

欧仁·尤内斯库开创了独具风格的“悲喜剧”思想。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和荒唐著称,深刻反映了20世纪人类生存状态的冷漠与无奈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尤内斯库主要通过戏剧创作呈示着自己对荒诞的理解。世界是荒诞的,自我是缺失的,这些母题始终渗透于尤内斯库的剧作之中。

1968年,尤内斯库入选了权威的“拉卢斯新经典”;1969年获得摩纳哥奖章和国家戏剧大奖;1970年1月22日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973年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1989年5月7日获得过“荣誉保罗·莫里哀”的称号。

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1909年欧仁·尤内斯库出生于罗马尼亚,母亲是一位法国新教徒,父亲是一位罗马尼亚东正教徒。早年全家移民法国,童年时期的尤内斯库辗转与法国和罗马尼亚之间,他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在法国度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尤内斯库幼小的心灵过早地就经历了战争带来的伤痛和冲击,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的荒诞派艺术创作。

求学时期

1923年欧仁·尤内斯库父母正式离异,法院将子女抚养权判给父亲,所以尤内斯库跟随父亲回到罗马尼亚。

1928至中学时期,尤内斯库崇拜19世纪末法国的象征主义诗群,受诸多诗人的影响,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这些诗歌于1931年被收集成册,取名为《为小生命的哀歌》出版;欧仁·尤内斯库在大学时期对诸多文学理论的思考,此时期既写诗也开始写评论文章,与《时代》等多家刊物有密切联系,也结识了一些文化界的名流,如杂志主编、诗人杜多尔·阿瑞奇,数学家、诗人伊翁·巴尔布,批评家欧仁·罗维涅斯库等。

1933年间,尤内斯库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攻读法国文学,此时期,他与埃米尔·齐奥朗(Emil Cioran)和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在布加勒斯特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欧仁·尤内斯库还成为了“标准”小团体的成员。这个小团体汇集了纳·尤内斯库这位形而上学大师的许多弟子,他们对宇宙的悲观视角对尤内斯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人的怀疑主义使他们只相信直接经验,因此他们被称为“经验主义者”。在这个小团体中,他与杰出的年轻领袖、东方学者和小说家米尔塞亚·艾里亚德结成了至交。艾里亚德将法国的存在主义思想引入了罗马尼亚

早年工作

1934年,尤内斯库从布加勒斯特大学毕业,到一所公立中学教授法语课,同年创作文集《不》,收录了自己1930年至1933年创作的文章。

1936年,尤内斯库与洛蒂卡·布瑞丽奴(Rodica Burileanu)于布加勒斯特结婚,婚后育有一女玛丽·法郎士,之后为女儿写了许多反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写给女儿的故事》。

1938年,正值世界大战前夕,罗马尼亚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尤内斯库离开了罗马尼亚,回到法国完成博士论文,并获得政府奖学金。

1948年至1955年在法国一家法律和医学出版社做校对工作。1949年,尤内斯库完成作品《秃头歌女》,这部戏剧创作全面体现了他的“反戏剧”理论,成了史无前例的“反剧本”,这部戏剧也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诞生的标志。1950年5月11日《秃头歌女》完成首演,得到的只是观众一片嘘声,荒诞的剧情未能得到习惯传统戏剧的观众的理解。《秃头歌女》以闹剧的形式,透过对平凡、通俗的日常语的极端夸张式的反复使用,充分表现了现代社会市民生活的单调无聊。1951年尤内斯库创作了戏剧《椅子》,并于1952年4月首次上演,但这部戏剧直到1956年才开始流行。

创作高潮

60年代初 ,尤内斯库的事业如日中天 ,这时他吸引了当代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伟大演员,如让路易一巴劳尔他主演了《 空中的漫步 》、劳伦斯 · 奥立弗和泽罗 · 莫斯提尔他们主演了《 犀牛 》,其中《犀牛》在巴黎上演。这是法国国家剧院上演的第一个荒诞派剧作,标志着尤内斯库的戏剧得到正式肯定,莫斯提尔为此还获得了美国百老汇最高戏剧表演奖托尼奖。此外,亚力克·吉尼斯也主演了尤内斯库的剧作《国王正在死去》,深受观众喜爱。尤内斯库在严肃文学与娱乐性演出之间架起的座桥梁,使《国王正在死去》这部剧作大受欢迎。

在1957年以前的剧作中,尤内斯库创造的人物大多对荒诞的生活态度逆来顺受,没有反抗的精神。例如,《秃头歌女》中的夫妇只是闲聊,没有行动;《椅子》中的老夫妇选择跳海结束生命。还有《上课》(1951)中,女学生被家庭教师刺死;《阿麦迪或脱身术》(1954)中,阿麦迪夫妇在一具死尸旁生活了15年;《新房客》(1957)中,房客被家具围困。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消极的,没有反抗的力量。 然而,在1957年之后,尤内斯库开始进入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他的作品涉及到更多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例如《不为钱的杀人者》(Les tueurs sans argent)、《犀牛》(犀牛)、《空中行人》(Piétons aériens)、《国王正在死去》(Le roi meurt)、《零散日记》(Un journal fragmenté)等。在这些作品中,尤内斯库的人物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只是家庭的受害者,而是成为了反对专制和暴力的“英雄”,面对社会的抗争。这些剧本中的主人公通常被称为皮埃尔-让·德·贝朗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犀牛》。《犀牛》(1959)讲述了贝朗瑞在与朋友喝咖啡时,突然看到街上出现一头飞奔的犀牛。随后,他的朋友、同事和周围的人都变成了犀牛,贝朗瑞只能逃回家中。但连他的女友也变成了犀牛,他自己也感到了想成为犀牛的强烈诱惑。然而,他坚决抵抗了这个诱惑,决不向犀牛妥协,他要独自面对整个世界。与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不同,《犀牛》中的角色们普遍变成犀牛,是一种社会和集体现象,人们从最初讨厌犀牛,到后来随波逐流,甚至争先恐后地变成犀牛。这暗指了罗马尼亚当时泛滥的法西斯主义势力。正如尤内斯库明确表示的,在这部戏中,他抨击的就是法西斯主义。从此时开始,尤内斯库的荒诞剧不再仅仅给人们带来对生活的无望和荒谬感,而是获得了现实的社会意义。这部剧在巴黎著名的奥代翁剧院上演,显示出尤内斯库的剧作获得了评论界的认可和称赞。

1968年,尤内斯库入选了权威的“拉卢斯新经典”,1969年获得摩纳哥奖章和国家戏剧大奖,同年,获得法国国家戏剧奖,1970年还成功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

晚年经历

1970年,尤内斯库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进人了法兰西文学传统的 “ 圣殿 ”。小说 《故事二号》,《故事三号》,《故事四号》,《屠杀游戏》发表在电影《花瓶》中担任主演。1973年,尤涅斯库发表了他唯一的长篇小说《孤独症》(孤独症)。

1982年,尤内斯库创作最后一部作品《 死 人中的旅行》。 1989年5月7日还获得过“荣誉保罗·莫里哀”的称号。

1994年3月28日,欧仁·尤内斯库去世,享年84岁,死后葬于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代表戏剧

《秃头歌女》

《秃头歌女》是欧仁·尤内斯库于1949年完成的第一部作品,该剧于1950年5月11日首演。尤奈斯库将场景放在英国,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在战争之后所过的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其中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虽然在舞台上不停地进行着无意义的交谈,但是他们的灵魂都是空洞无物的,他们为了交谈而交谈,人物全部依靠于语言而存活。在戏剧的最后,他们又重拾了开头的对话,因为整篇戏剧情节上没有任何的进展,所以尤内斯库在副标题中将其称为“反戏剧”。这样的戏剧能够让人重新审视人生的荒诞性,但是尤内斯库却并没有给出一种积极的方式来摆脱荒诞,整个戏剧中充满了绝望。

《椅子》

《椅子》是欧仁·尤内斯库于1951年创作的一出戏剧,意在揭示“形而上学的空洞无物”,于1952年4月首次上演,但直到1956年才成为轰动的剧目。“ 戏的主题是虚无”, 在这部戏中,一对生活在孤岛上已在之年的夫妇要向人们宣告积一生经验获悉的人生奥秘 。 他们邀请各色人物,各路宾客纷纷到齐,人物虚出,皆代以座椅,受托宣讲人生奥秘的职业演说家却是个不能人语的哑吧。

该剧主要讲述了一对九旬夫妇在孤岛上举行了一次假想的招待会,每一把椅子代表一个客人,可是,到剧终时,无数的空椅子充塞了舞台,使老夫妇感到压抑和恐惧,认识到物的压迫和人与物的隶属关系的颠倒,以及人生的虚无,最终,他们选择跳进大海结束生命。

《犀牛》

欧仁·尤内斯库的小说《犀牛》和同名戏剧分别创作于1957年和1959年。《犀牛》是一部三幕戏,它通过主人公贝朗瑞和他周围人们的互动,探讨了一只犀牛意外出现后所带来的荒诞与思考。在面对这只突然冲闯进城市的犀牛时,人们表现出惊愕、恐慌和愤怒。尽管逻辑学家和老先生对“三段论”问题进行了冷静的探讨,但荒诞的场面依然无法让他们不受影响。“犀牛” 的意义涉及各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专制主义、极权主义、非理性意识、反人道主义,以及作者对于人在历史特殊时期所表现出的非人性本质的思考与嘲讽。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尤内斯库认为,二战之后的现代主义作家们进行创作的方式无法表现出人们生活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人与社会对立的角度进行创作。于是他对自己喜剧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创新。在戏剧技法上,通过多种方式例如简化戏剧结构、贬低戏剧语言、淡化人物性格、充分利用舞台道具等。

这使得尤内斯库的荒诞派戏剧呈现出了所谓的“反戏剧”效果,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无鲜明的个性,对话语无伦次。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在貌似荒诞的事物里面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戏剧技法

简化戏剧结构

尤内斯库的作品中没有严格的外在逻辑与内在衔接和对戏剧主旨的追求与鲜活人物的刻画,他要展示的不是跌宕起伏的剧情,不是扣人心弦的悬念与矛盾张力;而是通过重复的手段和不合常理的行动延长单一的故事场面,甚至有时观众也参与演出。表面看,这种故事索然无味,让人啼笑皆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尤内斯库的作品不同于大部分传统剧的故事是线性发展 , 有荒诞剧 迂回性的 ,即往返复 、原地踏步的特点。它靠整个舞台 的 场景刺激观众的感官 ,不靠生动的故事打动人 。

淡化人物性格

在尤内斯库的作品中,人物没有过多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多是可以相互交叉的形象。不同于传统戏剧中对人物的性格进行详细的刻画,在尤内斯库的作品中,人物的言行都是琐碎的、机械性重复的、断裂无意义的,不能反应出角色的不同性格和情感特征,也可以说这些戏剧人物映射的就是生活中一个个无聊的、没有特色的可以互相替换的普通人。这种表现手法可以看做是尤内斯库对于现实社会里人物荒诞性的映射和嘲讽。

巧用舞台道具

尤内斯库认为,舞台手段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超越人物的作用,例如道具、灯光等,也是舞台语言表现力的一种延伸。在《秃头歌女》中最关键的道具就是一只没有敲打规律的英国挂钟,最多敲了29下,在9点时敲了17下,而且钟声长短不一。这只挂钟起到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登场人物。无规则响起的钟声表达了混乱的时间概念,让充满了荒诞的剧情又添加了几分混乱感。

尤内斯库的剧本《 如何处理它》中 ,隔壁房间里的一具尸体越长越大 ,腿伸到主人公房间里来了。他的另一剧本《 椅子》中 ,椅子代替了剧中的听众 。《 犀 牛》中的人头上长了角 ,变成了犀牛在大街上乱窜乱跑,也还有人能下蛋的怪事。

尤内斯库所说:“我试图通过物体把我的人 物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让舞台道具说话,把行动变成视觉形象,我就是这样试图延伸戏剧语言的。 ”

语言特色

在尤内斯库的笔下,人物间的对话只是一种必要,并非是为了交流和沟通,也不传达特定的意义。如《秃头歌女》中史密斯夫妇的谈话被剔除了话语基本的逻辑性,只是填补了时间的空白,意义匮乏。互相间的交流的可能性被消解之后,这段对话也就有了独白的性质。

尤内斯库说过 ,《 秃头歌女》是 “一出语言悲剧 ”。

尤内斯库所言:“新型的戏剧(荒诞派戏剧)家是这样一种人,他极力追求与最古老的东西 联系起来:追求戏剧结构中的新语言和新题材,以便做到干净利落,更多的除去本质的东西和有更多的纯戏剧性;他除去传统的看法以便重新发现传统。

主题思想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开创者,尤内斯库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的自我是缺失的。他将这些主题渗透进剧作中。用荒诞的戏剧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人生状况,既是尤奈斯库、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荒诞派戏剧中隐藏着作者深藏在心底的,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与之而来的极度失望。他们试图用戏剧的荒诞映射现实的荒诞,用戏剧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弊端更加直接地表现在舞台上。而观众看到舞台上离奇的剧情和表演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荒诞的快乐,这就是尤内斯库“悲喜剧”的独特风格。而当观众逐渐意识到,舞台上的荒诞真实地存在于生活中,而且无法改变时,就会产生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是包含在荒诞剧这种戏谑的表演形式之内的。

尤内斯库自己说 “如果我揭发了荒谬百态,藉着我揭发它的这项努力,我也超越了它。

戏剧思想

悲喜交加

在尤内斯库看来,悲剧与喜剧之间的严格划分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悲剧所展呈的人的生存困境同时又带有喜剧性的自我嘲讽的意味;喜剧性的因素中又带有人们对于命运无从掌控的终极悲剧倾向,所以,他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把悲剧性的因素与喜剧性的因素进行了综合。

出乎意料

尤内斯库荒诞戏剧理论的核心思想:戏剧应该激发观众内心的直觉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惊奇感。

尤内斯库荒诞戏剧理论的人文关怀:通过悲喜剧的戏剧艺术形式探索,试图发掘戏剧如何在反映人的日常生活中创造“惊奇”的审美效果,唤醒人们改造社会的良知。

在尤内斯库看来,“戏剧必须使用真正使人震惊的战术,现实本身、 观众的意识、观众所习惯的思维工具即语言,均必须打倒打乱,里外翻个个,从而使观众突然直视一种 新的现实观念”。

荣誉与影响

获奖信息

人物影响

欧仁·尤内斯库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主题,融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智慧,深受文艺界和观众的热爱和推崇。尤内斯库的作品简述了人类在文化、社会和精神层面面临的困境,以及对当代人类问题的深刻洞察力和思考。他引领了荒诞戏剧的发展,是荒诞戏剧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戏剧的束缚,通过他的作品《秃头歌女》等,提出了一种“反戏剧”的风格和理念。他开启了西方戏剧史上全新的流派——荒诞派戏剧的标志性时刻。尤内斯库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戏剧领域,他的创作还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0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这一荣誉进一步证明了他在法国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欧仁·尤内斯库以他深的哲学思考和独创的艺术表达,为戏剧界和文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和影响力将继续影响后世,并为荒诞戏剧派以及西方戏剧的发展定下了标准。

人物评价

英国荒诞派戏剧家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中说,“尤内斯库的作品是冲破妨碍人与人进行沟通的障碍的一种堪称英勇的尝试。”

美国《时代》周刊在专文《荒谬真理的戏剧家》中评价尤内斯库:“他的作品对西方的文化生活保持着间接的影响,同时他的幽默与绝望,胡说八道与无法言喻的深刻之间反差的混合,对许多当代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物纪念

罗马尼亚文艺界悼念尤内斯库

欧仁·尤内斯库的逝世深深地触动了罗马尼亚的文艺界。从他去世的那一刻起,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便在罗马尼亚展开:从舞台上演他的剧本到出版他的全集,从向读者赠送他的作品到举办纪念会,罗马尼亚的文艺界尽其所能地纪念、缅怀这位艺术大师。各种文艺报刊也纷纷刊发纪念文章,以此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

尤内斯库逝世当晚,罗马尼亚基希勒乌正在上演他的剧本《国王正在死去》;同时,罗马尼亚出版社推出了尤内斯库的五卷本《欧仁·尤内斯库戏剧全集》。这些活动都成为了对这位剧作者的特殊的悼念。布加勒斯特胡玛理达斯出版社在其书店向所有光顾的读者赠送一册由该社出版的尤内斯库作品,以纪念这位艺术大师。

为纪念欧仁·尤内斯库,罗马尼亚作家联合会于1994年3月31日举行了追思会。与会者高度评价了尤内斯库的艺术成就,深情回顾了他与罗马尼亚文艺界的交往。各种文艺报刊也通过发表纪念性文章或专号,以表达对欧仁·尤内斯库的怀念和敬意。

蒙帕纳斯公墓

蒙帕纳斯公墓是法国巴黎第14区的一座著名公墓,与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公墓並列为巴黎第三大学公墓之一。它位于圣日耳曼德佩广场南部的蒙帕纳斯区,是巴黎十四区的一部分。这里安葬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文艺名人。其中,作家欧仁·尤内斯库葬于此地。在他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我会向那个我不知道的耶稣基督祈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