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第二中学 :贵州遵义市正安县的公立中学

更新时间:2024-09-20 18:05

正安县第二中学位于遵义市正安县安场镇,始建于1956年4月,占地面积120亩,教职工275人,66个教学班,教学设施较为完备,是花园式半封闭管理的育人学校,是一所示范作用强的高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文化传统

正安县第二中学校训:尚德、睿智、唯实、创新

“尚德、睿智、唯实、创新”的校训表述了对正安二中学子的殷切期望,应当成为每个二中学生的座右铭。

尚做人之美德启发展之睿智

尚德:“尚”即崇尚,“德”,即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易·坤卦》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把它列于首位,意在期望我们要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德载物,以德做人,体现了我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睿智:亦作“睿知”,即聪慧;明智。唐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事之纤悉,不可图验。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明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睿智聿超鼠狱,玄明克驾鸡碑。”

指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弃愚启智,要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唯实:唯是“独、只有”,“唯实”指严谨治学,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不尚空谈,办实事不摆花架子,讲实效不弄虚作假,端正学习态度,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实事求是。

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学校兴旺的灵魂。只有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念创新、各方面工作学习方法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历史沿革

1956年4月,正安县只有一所正安中学,已难于载负,于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办正安中学分校,地址选择在安场区凡溪河畔的梓童寺,次年剥离出来,正式挂名为正安县第二中学。梓童寺原为三进两井的冯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后以祠代庙,改为梓童寺。在将寺宇作为校产改做教室及寝室时,仍可看见大殿正中供奉的冯氏祖宗牌位,左右悬挂一副对联:大树将军绵世泽,冯良学士振家声。

正安二中建校工作于1956年初开始启动,将校址选择在安场区凡溪河畔的梓童寺,当时安场区委郑德明费尽心思,率领石井乡乡长冯庆华逐家逐户苦口婆心做冯氏族人及一干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使梓童寺里的十二户农民迁出安置,截至8月底,改庙完毕,一切筹备工作全部就绪。9月1日按期报名,共招得110名新生编成2个班,8日正式开课。

分校首任校长由正安中学校长兰荣鼎兼任,教导主任刘德云主持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正安二中的领导班子不断更替:1957年刘德云调离,青树华任教导主任,约半年又为丁明玉,建校至1959年,正安二中都是由教导主任主持工作。1960年,帅正刚调入正安二中建立党支部任支书兼校长,61年熊志沧调入任二中校长,二中始有完备的党政领导班子。

在二中的历史上,目前校长任职时间最长的有两位,一是文革时期调入任支书兼校长的宋广明;一位是老校长熊志沧,熊校长自1961年调入二中主持工作,除77年调县教育局任副局长一年外,于1984年,叶现金任校长时任党组书记,所有时间都在二中守护校园。叶现金之后的校长依次是程治南、骆礼、王洪博、朱文顶、卢天智。

二中的旧迹,已随历史慢慢消退,只有几处遗留下来的房屋基脚还隐隐觉得二中的古老,那雄壮辉煌的大殿和几间厢房已伴随历史的钟声退隐进发黄的册页里。1965年,修建两排8间教室并配有教师办公室的砖房,二中始有正规标准的教室。1972年,在现教学楼前又修建两排以石混为主的教室、教师办公室、厨房以及一间容纳近400人的礼堂,与现教学楼后的教室相对称,中间形成活动区,为现在的校园布局定下格局。1984年,修建了24间教室的教学大楼,南北面向一溜铺开,两面采光,成为二中发展规划的布局心脏。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二中的校园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1992年修建教师宿舍,96年安装上电话,97年安装闭路电视,99年修建容纳300名学生的学生宿舍。2003年3月10日动工修建实验楼,7月底完工,添置了理化生成套实验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师电子阅览室设备,实现了教师现代化手段教学和网上查阅资料,开通局域网,实现教室、办公室网络一体化,同时补齐了高二、高三所缺实验仪器药品。为了给老师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修建实验楼的同时,修建教师过渡房(即老师集资住房,财产归学校所有,教师提出不住房时,学校如数退还集资款)40套。2003年4月,盼望几十年的连结安场镇与二中的老虎洞大桥动工修建,于12月成功合龙,使二中更加紧密地融入到安场的城镇建设中,现此桥的通道已作为安场镇的文化街来开发。

2003年以前的正安二中,一条乡村公路从运动场穿过,二中操场本是正安县最好的天然足球场,却成为附近村民放牛场、收猪场、练车场,严重干扰学校教学秩序。10月,在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县教育局领导下和安场镇政府、安场镇派出所的协助下,成功封闭校园西门,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为封闭型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向封闭型学校发展,学校提出校园规划为三大区域,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教学区以教学楼为中心,配以实验楼、综合楼、办公楼;运动区已现有操场作为集合以及文艺活动场地,新征土地进行规划;生活区已教师过渡房为中心,配以食堂、洗澡间、娱乐休闲地以及简易运动场地。2005年8月在老虎洞大桥桥头新建40套教师过渡房,将校园内教师过渡房作为女生公寓,解决近500名女生住校,实现了女生封闭管理,为全校实现封闭管打下基础;同时新建学生食堂、洗澡堂,食堂并引进电子刷卡系统以及高温锅炉,加强食堂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为了解决课间十分钟师生上厕所难的问题,新修建50个蹲位的厕所。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每间教室都配备上电视机。新征土地65亩,并完成大部分围墙修建。通过三年的不断完善,基本满足了30个教学班的教学设施要求。

回顾二中历史,风雨沧桑近50年,几代追求,几多辉煌,走过漫漫长路,历尽无数艰辛。建校之年,正安二中仅为初中2个班,110名学生6位教师,这6位教师是:刘德云、杨方泽、赵佑绪、裴云超、高书映、沈泽云。1960年办一年的高中后,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合县将高中并入道真中学,1971年恢复高中办学并受遵义师范学校所托,办一期师范培训班,为正安、道真、绥阳县三县解决了紧缺的师资。1971年至1998年,二中一直是一间初、高中并举的完中。1998年因全省提出高中集中办学,撤二中高中为初中,担任“普九”任务。2002年,正安县在完成“普九”任务的同时,初中升高中矛盾日益突出,遵义市教育局,正安县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同意二中试招4个高中教学班,2003年高中办学复查评估过关,成为正安县第二所独立高中,于2007年形成29个教学班,教职工120人,学生人数1642人的较大规模的学校。

在二中的历史上,师资力量曾经有过三次大换血:一是文革末期,突然调走本科学历教师18人,其中包括原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兴华和赴美深造的杨文兰,这次换血后,二中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才营造了86年前后的辉煌。第二次是1992年,调走学科骨干教师8人,这次换血使二中大伤元气,随后便步入低谷。第三次是1998年,二中担任高中教学的12名教师调入正安一中集中高中办学,送出学生近600人(包括初、高中毕业生和并入正安一中的高一、高二学生),但二中调进14名年轻教师,迎进新生400人,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大换血。但这次换血,非但没有丝毫衰败的迹象,反倒给人蒸蒸日上的欣慰。

在二中辉煌的发展史上,成功离不开清晰的发展思路,离不开不断创新的教育管理制度。1996年,正安二中作为正安县“三制一管理”试点学校,制定出“一年打基础,两年起步,三年出成绩,四年求发展,五年创特色学校”的5年规划,使正安二中迅速从困境中走出。1998年高中并入正安一中后,学校面对着严峻挑战,总结出二中办学的三大优势: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三制一管理的试点经验;全校教职工有强烈的危机感,人人从内心深处都潜藏着抢位争先的意识。二中提出办学思路:抓德育,净灵魂;抓管理,促效益;抓基础建设,促发展;抓四风,树形象。明确校训为“尚德睿智,唯实创新”;教风为“博学精深,严教细导”;学风为“善学好问,慎思力行”。并在此基础上推行“教改+半封闭管理”办学模式,拟定把正安二中建成“花园式封闭管理育人学校”的十年远景目标。1999年4月10日,正安二中家长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使二中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一体的管理模式。2003年,学校成为独立高中,县委、县政府提出要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正安二中,把二中建设成具有60个班规模的示范作用强的高级中学,为了向这一目标迈进,学校提出全校教职工人人要发扬“我是二中人”的精神,参与管理和规划学校。2004年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将教职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行合同聘用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在学校的主动意识。同时提出五年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五年近期规划为:争创绿色学校和市级重点高级中学;力争半封闭式管理素质教育实验班上台阶;构造与Internet及全国重点中学连接的教育教学信息中心;建立双向选择的数字校园网络,完成教室与各办公室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设置;争取政府投入,银行融资等多种方式,搞好学校综合大楼、办公大楼、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校门等设施的建设,力争完善教师住房;内整外塑,全面提高,狠抓学校教育教学硬软件建设,抢抓正安县“十一五”规划机遇,为普及我县高中教育而努力奋斗。远景目标为:围绕《纲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从严治校,加强“三风”建设,勤俭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向现代化管理和现代教育手段要质量,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把学校办成社会称心、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花园式半封闭管理的育人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办学条件

人才培养

自1978年至今输送重点院校7人,本科111人,专科446人,高职院校10人,中等专业学校、中师、中技614人,初中升高中724人。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遍布祖国各地,涉及各个领域,为国家建设贡献他们的睿智和才华,其中担任县、处(团)以上的学子有:

瞿云福:昆明中甸军分区司令员;

张汉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申学军:留学加拿大、硕士学位,海口市城市规划局信息中心主任;

甘小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七厂厂长;

霍健康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

冯泽明:贵州省纪委执法监察厅主任;

陶红:贵州省人防办综合处处长;

冯其平:贵州省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

彭贤伟:贵州省师范大学教授;

杜正军:贵阳市云岩区副区长;

黄恩利:贵阳市水电局办公室主任;

陈明:贵州省建材学校校长;

骆明军:遵义市教育局局长;

赵明刚:遵义市国土局局长;

胡明德:遵义市检察院检察长;

刘恩永:遵义市林业局副局长;

韦绍禄:遵义市林业公安处处长;

万大泽:遵义市智力支边办主任;

赵剑平:遵义市作家协会主席;

宋培杰:遵义医科大学机关党支部副书记;

骆科槐:遵义师范学院工会副主席;

宋广泽:遵义市环保局质监站高级工程师

邹国松:正安县副县长;

王长炎:正安县副县长;(退休)

龚开龙:正安县副县长;

程治南:正安县政协副主席;

郑继奎:正安县政协副主席;

冉华强:正安县统战部部长;

阮前定:正安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刘登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政委;

曾润云:务川县委书记

韦德厚:余庆县委副书记(已故)。

获得荣誉

该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民主管理先进学校”,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县政府评为“无毒学校”“交通安全学校”,县禁毒委评为“禁毒先进单位”,2002年获初中教学质量目标综合考核优秀成绩奖,2005年获高中教学质量目标综合考核优秀成绩奖,被县招生委员会评为“2005年度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被县直属党委评为2001年度、2003—2004年度“先进党支部”,团委被县团委评2003年度“先进单位”;学校工会2004年被遵义市教育局、遵义市教育工会评为“2004年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评为“2005年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学校注重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5篇,省级45篇,市级25篇;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6人,县级优秀教师35人;论文获得国家级二等奖5人,三等奖12人。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