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镇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3:18

永昌镇,与临安区板桥镇接壤,距杭州市市区60公里,距富阳区城区26公里,14省道横贯全境,与23、05省道相邻,交通便捷。

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永昌溪两岸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另一部分居民点靠近春建乡的镇域东北角。辖区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138个,总户数3559户。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昌镇常住人口为8781人。

历史沿革

民国年间为新登县依岭乡,新中国成立后置永何、昌龄、青何3乡,1956年3乡合并为永昌乡。1958年并入新登公社,属桐庐县。1960年分置永昌公社,1961年划属富阳区,1984年改永昌乡。1996年,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永昌、何云、永桥、唐昌、依洛、乐和、青山、青何、龙峰、民政、长盘11个行政村。

改革开放

1979年,部分生产队自发试行分田到户。

1980年,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兴办永昌胶鞋厂,为当时富阳区较大的乡镇企业之一。

1982年、1990年,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中心小学两度搬新。

1991年,投资150万元拓建7.5公里牧松公路永昌段。

1992年,中外合资华昌制衣有限公司成立,此后相继成立5家合资企业;投资4.5万元建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省民政厅在永昌乡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993年后,农民掌握竹笋反季节培育技术;民政村被任命为富阳区食用笋基地,竹笋成为山村农民经济支柱。 1996年,撤乡建镇。1996~1998年,投资280余万元建成长1000米,宽16米的永昌街。

1998年,投资10万元建成永昌镇竹笋专业市场;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民政村有农户305户,950人,是富阳市最早种植矮雷竹的村之一。家家户户开发低丘缓坡种植竹林,全村竹林面积40余公顷,并且采用竹笋反季节栽培新技术,使出笋期延长3个月、竹笋出产率及质量大大提高,全村收入超过18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6000元。1996年,村被富阳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竹笋基地。

行政区划

2005年末,面积49.54平方千米,人口1.08万人,镇政府驻永昌村,辖永昌、何云、永桥、唐昌、依洛、乐和、青山、青何、龙峰、民政、长盘11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根据富阳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昌镇常住人口为8781人。

地理位置

据民国11年(1922)《新登县志》记载:“永昌在县北,旧名唐昌镇,宋改今名。”清代辖区为永昌乡。民国时,辖区为新登月和区依岭乡。1950年建政时,为青何乡、昌岭乡和永何乡,属新登镇。1956年,三乡合并为永昌乡。1958年,属新登公社永昌管理区。1961年,新登公社撤销,永昌管理区成立永昌公社。1984年,复称永昌乡。1996年,永昌撤乡建镇。

本辖区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山清水秀,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省道牧松公路贯穿全境,南接320国道2公里,对外交通便捷。

自然环境

永昌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全镇竹林面积3万余亩,食用竹面积8200余亩,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素有“竹笋之乡、生态之镇”的美誉,其“矮胖鲜笋”食用笋响誉国内外。全镇工业以造纸、化工、胶鞋、服装、食品等为支柱产业。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86家,规模企业29家,其中亿元企业1家。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亿元;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农业总产值1.05亿元;财政收入3191万元;人均收入达10300元。企业固定资产投入8000万元;实到内资500万元,实到外资50万美元,自营出口768万美元。

经济

永昌工农并举,经济较为发达。工业以造纸、化工、服装、食品四大产业为支柱。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86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有10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有20家。农户走出传统的粮食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特多品”的产业格局。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培育出优质的食用笋,倍受沪、杭、苏等人民青睐。随着1998年成立的全市唯一的竹笋市场──青何竹笋市场和杭州富丽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崛起,促进了永昌镇竹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竹笋业已成为全镇一大特色产业。

永昌镇有造纸、胶鞋、化工、食品加工和板材等块状经济。永昌镇的工业经济在保护原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势头良好,但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受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要大规模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不实现,只有在现有的工业经济基础上,通过技改促投入,挖掘潜力,更新生产工艺和更新设备,扩大原有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生产总量,盘活存量土地,以此推进永昌工业经济的再发展。永昌镇着力做好工业小区建设,加大工业小区招商引资力度,并促使已落户在工业小区内的竹地板、食品加工、胶鞋等企业尽早动工投产。同时,盘活永昌中学现有土地存量,

竹林

永昌镇现有竹林面积3万亩,其中孟宗竹2.2万亩,食用竹近万亩。竹产业带动了该镇竹材、竹笋、竹笋贩销、笋加工等竹产业链,涉及笋农2000余户,竹笋加工企业70余家,年创产值近亿元。永昌镇进一步加大对竹产业扶持力度,镇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扶持竹产业、食用竹笋加工及竹制品企业发展,并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进行竹产业开发,进行种竹培育,推广食用竹新品种,培育高质量的食用竹笋,打响永昌“矮胖鲜竹笋”品牌。深度开发毛竹笋材两用林,推进竹制品业加工向精加工转变,提高竹制品附加值,进一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食品加工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扶持,发挥竹产业协会组织作用,实行统一销售,帮助竹农提高种竹经济效益。

主要经济

竹笋种植和贩销为永昌农户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年产竹笋1600吨左右。但由于无专业市场,村民只能在马路边交易,影响了交通。镇人民政府根据村民需要,投资8万元,在青何殿边兴建富阳区唯一的竹笋专业市场,设摊位25个,占地1600平方米。竹笋市场年交易量可达250万公斤,交易总额1000万元,最高日交易量达10万公斤。竹笋主要销往杭州市萧山区上海市等地,部分远销日本。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拓宽了永昌竹笋销售渠道,打响了永昌竹笋的名声,推动山村经济发展。

1998年全镇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200余万元,华昌制衣有限公司、华捷制衣有限公司和东亚化工厂三强联合,投资800万元,兴建永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三聚氢氨;双飞橡胶厂投资200万元,生产旭日牌内胎;富春内胎厂投资200万元进行企业扩建。科技型企业的改扩建增强了镇经济发展的后劲。

社会

永昌镇的社会事业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长2.5公里的新街已全面建成,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街道亮灯、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垃圾箱、卫生公厕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作。在软件上,已形成了中心镇各村共建、共享、共管的管理机制。中心镇人口规模已达5000余人,其中外来人员近千人。作为边陲小镇,无论从硬件设施建设还是软件体制改革上,已远远领先于周边乡镇。永昌镇共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在校小学生673人,入学率100%;在园幼儿220人。医院(卫生院)1家,卫生室6个,社会福利性敬老院1个。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8.3%。各行政村相继建成了健身点(宛)、篮球场、乒乓室等体育设施。永昌镇文体氛围浓厚,民间文体活动非常活跃,永昌的龙灯、梅花锣鼓远近闻名。永昌镇先后荣誉浙江省省体育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平安农机示范镇、浙江省级教育强镇、杭州市卫生镇、杭州市卫生强镇、杭州市生态镇、杭州市教育强镇、杭州市“普陀区工程”、杭州市文明镇等称号。

晨钟暮鼓,日月乾坤,天道酬勤。一万余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人民在镇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为打造“实力永昌、生态永昌、活力永昌、和谐永昌”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城镇建设

撤乡建镇以后,镇委、人民政府把小城镇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加快实施。3年间投入资金281万元,完成临街建筑拆迁3800平方米,埋设地下管道2300米,铺设人行道小方块1.1万平方米,栽种绿化香樟木145株。10月底,完成街道路面柏油铺浇,长1000米、宽27米的永昌新街道建成。

1998年,动工兴建青何完全小学,年底完成教学大楼12个教室、4个办公室1700平方米。全部工程在1999年4月底前完工。青何完全小学建造计划投资85万元,这是继1996年建造昌岭完全小学,1997年兴建永昌中学学生宿舍楼后的又一大兴教工程,3项工程累计投资195万余元,改善了全镇的教育教学环境。

昌岭公路依岭段岭高路滑,给依洛、乐和两村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镇委、人民政府把改造昌岭公路依岭段作为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重要内容。在富阳区人大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25万元,完成依岭段880米路面水泥铺浇。

修复水库

花塘坞水库是何云村农用灌溉和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因年久失修,库底淤积,坝体渗漏,急需修建。在富阳区水电局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年11月中旬动工修建。经清淤、固坝,将水库坝高从原来的10.5米提高到15.5米,整个工程投入资金120万元,工程在1999年3月底完工。修建后库容量增至30万立方米,比原来增加3倍,受益农田面积80公顷,增益46.67公顷;并为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与巩固体育强镇、生态镇等创建相结合。永昌镇先后通过了体育强镇、卫生镇、生态镇等一系列的创建,镇党委、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来巩固这些创建成果,各整治村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来改善本村的一些文化、体育等设施,重点整治村青山十分注重基层文化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多方筹资正在建设篮球场、休闲健身场地等活动场所,并计划对各场地进行水泥硬化,为村民们强身健体提供了场地。已经顺利通过验收的一般整治村乐和村也正在着手建造篮球场、休闲场地等。

杭州市实施“交通西进”、“旅游西进”战略和富阳区融入大都市、打造“山水文化名市,人居休闲胜地”名片为契机,永昌镇充分发挥山水优势和生态优势,逐步推进以休闲旅游、观光人居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行业建设。接轨大都市,让城里人愿意来、走得进、留得住,有消费,最终促进永昌经济发展。

文化

民风民俗

消逝的习俗——踩高跷、抬架

建国前,每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第二年元宵节,永昌、永桥、何云等村就会举行盛大的闹元宵活动,其中高跷和抬架活动别具一格,深受人们喜爱。踩高跷,一般高3米左右,2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双脚绑在高跷上,扮演各种人物形象,表演各种动作,或四人抛钢叉,或双人表演对打,有时可由多人表演一段古装戏剧,深受人们喜爱。抬架,一般为3层高7米左右,底层为2平方米一大台板,由8人抬着,板底固定伸出长2米和4米左右铁杆各两根代表二层、三层。每根铁杆藏于台上所立10余岁童男、童女衣袖之内作擎举状,演员或站台上或绑扎于杆底。常表演的节目有《白蛇传》、《王三姐抛绣球》等节目中分解成的多个片断,由童男、童女扮演各个角色,每表演完一个片断,改换一次服装,接着表演下一个片断。架台3层增加了表演的立体效果。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参考资料

想知道你的家乡有多少人吗?快来看看各乡镇街道的人口普查数!.今日头条.2021-08-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