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

更新时间:2022-10-27 19:46

杭州市,简称“杭”,别名“临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相接,西与安徽省交接,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289平方千米。2022年,市区常住人口1237.6万人。

杭州地处江南古陆南部,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河网密布,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充沛,跨湖桥文化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自秦朝(公元前222年)设县治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民国元年(1912年),原钱塘、仁和县并置杭县。民国16年(1927年),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1950年元旦,杭州市委宣布对外办公。1958年7月国务院批准杭州市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1994年,杭州市成为副省级市

杭州数字经济稳居中国十大算力城市的前三席,除开与数字经济紧密关联的产业链,杭州市的九大标志性产业链囊括了现代纺织与时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2023年11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杭州升为超大城市。2023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0059亿元,比2022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6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045亿元,增长7.2%。杭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7:28.3:70.0。

杭州市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鱼米之乡川丝绸之府 ""文化之邦等美誉。作为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被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名称由来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初治余杭。《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三载,“(州)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为杭州一名之始。杭字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其一,为舟船之意。《郡国志》记载,“禹杭者,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因以为名”其二,为渡口之意,谭其骧《杭城都市发展之经过》说:“杭者,渡也,盖古代浙东西之渡口在此,即以杭名”其三,为古越地名。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大约10万年前,在杭州市所辖建德市李家镇一带有智人“建德人”活动。1936年在余杭区发现良渚遗址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200年,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随着2001年萧山区跨湖桥遗址的发现和2004年12月“跨湖桥文化”被正式命名,杭州乃至浙江省文明史推前到距今8000年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先秦时期

春秋时期,今杭州属越国,公元前494年,夫差伐越,越王勾践兵败退保会稽山在今绍兴市,今杭州一度属吴。著名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发生在这一时期。战国初期,今杭州仍属越国,公元前334年,越王伐楚兵败,今杭州地入楚国版图。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始皇灭楚国降越国后 ,在故吴、越地置会稽郡, 杭州在秦朝时期名为钱唐县。 西汉时期,钱塘县并入余杭区,属余杭管辖。东都时期钱塘县(今杭州)改属吴郡,三国时,钱塘属孙吴管辖,为吴郡都尉治,两晋时期时期钱塘县仍然沿袭旧制,领地隶属关系未发生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齐永明三年(485年),爆发农民起义,唐寓之遂以钱唐为首都 ,是杭州作为都城的最初尝试。陈祯明元年(587)年,在钱唐县置钱唐郡属吴州。辖钱唐、富阳区、于潜、新城四县。到南北朝末年,杭州行政类别由普通县城上升为郡城。

隋唐至明清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中国复归统一,杨坚并省江南州县,罢郡置州。废钱唐郡置杭州 ,是今杭州之名首次出现。这一时期,杨广开凿南运河,杭州成为贯串中国南北大运河的终点。至唐朝中期,杭州成为“珍异所聚、商贾并”的商业都市。五代十国时,杭州市作为吴越国首都,开始成为全浙江省(包括今福建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一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期间,置两浙路,杭州为路治所。南宋时期,正式定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杭州成为南宋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氏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市。东路金兵攻破燕京,渡过黄河,直抵首都开封市靖康元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赵桓亲自至金朝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南逃后又返京的宋徽宗同时被俘。除徽钦二帝之外,金兵还掳走赵姓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汴京城中公私积蓄被抢劫一空。这就是历史上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

元朝,临安府改名杭州路,为浙江中书省和浙江布政使司的治所。清代仍称杭州府,为浙江省省会。清末,杭州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在拱宸桥地区设立通商场和日本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置杭县,直属浙江省,是浙江省省会。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浙江省省会,1958年萧山县、富阳县划归杭州管辖,1960年桐庐县、临安县划入杭州市,1963年,建德县、淳安县划入杭州市,杭州市境域和行政区划基本确定。1987年,萧山区撤县设市,1992年4月,建德市撤县设市,1994年1月,富阳区撤县设市,同年4月,余杭县撤县设市,1996年10月,临安撤县设市,12月,设立滨江区,2001年2月,萧山、余杭撤市设区。 2014年12月,富阳撤市设区。2017年9月,临安撤市设区。至此,杭州市辖上城区下城区、江干、拱墅区西湖区、滨江、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十区和桐庐县、淳安、建德三县(市)。2023年11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杭州升为超大城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市区地处钱塘江下游,中国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市域界北纬29°11′~30°34′和东经118°20′~120°37′之间。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相接,西与安徽省交接,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289平方千米。

地质

市境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裙带,包括安吉县一一长兴陷裙带、中洲 (淳安县)一一昌化拱榴带、华埠(开化县)一一新登镇(富阳区)陷裙带、常山县 一一诸暨市拱裙带、余杭区一一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一一湖州隆断榴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杭州市隶属扬子地层区的江南地层分区,跨越江山——临安和杭州——嘉兴市两地层小区,基岩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三叠纪地层缺失以外,元古代(距今 10 亿年)至第三纪(距今300万年)地层均有分布,共划分为6个群48个组级岩石地层单元。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纪石炭纪灰岩及侏罗纪火山岩。地质构造以褶皱和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褶皱构造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次有北西向和东西向。北东向、东西向断裂构成主体框架,配置以北西向、少量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构成棋盘格式的构造组合形式。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一呆亭山褶皱区。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

地形地貌

杭州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受山脉水系影响,西部属浙西北中低丘陵区,低山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排列,交错分布,形成中山-深谷、低山丘陵-宽谷和河谷平原三种地貌,西北部和西南部为浙西中——低山丘陵区,群山起伏,沟谷幽深,北部和东南部属杭嘉湖平原 ,地势低 ,河网密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 。

杭州湾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伸展和宁绍平原成陆密切相关,是典型的喇叭形海湾。西起澉浦一西三闸断面,东至扬子角一镇海角连线。湾口宽达100千米,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到澉浦镇仅为20千米。湾底形态自湾口至乍浦镇地势平坦;从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钱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 杭州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沿岸深槽发育;南岸为宁绍平原,沿岸滩地宽广。

气候

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光、热、水同季且配合良好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17℃, 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3--5℃,1969年2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6.9℃,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8℃~29℃ 。2003年8月1日,极端最高气温达40.3℃,无霜期年平均249天。最长达274天,最短为208天。雨量充沛,年际变化大,降水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为1435毫米,主要集中在5至9月主汛期,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依据杭州国家基准站1991-2020年近三十年观测资料,杭州常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为147天。1954年极端最大年降雨量2356.1毫米,2003年极端最少年降雨量948.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09.9小时。2024年9月12日13时34分,杭州气温冲上35℃,是2024年第60个高温日,超过了2022年的59天,打破当地1951年以来全年高温日数最多纪录。

水文水利

杭州市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东若溪、京杭大运河等,分属钱塘江、太湖两大水系。钱塘江(旧称浙江)为浙江省最大河流,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处怀玉山,源头为冯村河,由西南向东北沿率水、新安江、桐江、富春江、钱塘江,在河口(海盐激浦长巾东南嘴与葱溪西三闸的连线处)注入杭州湾,全长605千米。流经杭州市淳安、建德市、榈庐、富阳区萧山区、余杭县及杭州市区,在市内的流域面积13227平方千米,占市域总面积的80% 、水域面积的84% ,市境内,梅城镇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榈江、富春江、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区(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自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穿越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省市,全长约1800千米。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段运河流域流经杭州主城区、余杭区苕溪以东区域,起自三堡船闸,接于桐乡市大麻镇,总长49千米,河道平均宽80米,平均深2.31—4.77米,流域面积111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69.14平方千米,水域库容1.76亿立方米,流域水面率6.2%。

浦阳江亦名浣江,源出浦江县西部岭脚,流经诸暨市萧山区二市,至萧山闻堰小砾山入钱塘江。历史上浦阳江为东南三大江之一,曾有“浙江小黄河”之称,传闻亦为西施浣纱沉鱼之江。浦阳江在萧山境内河长28.2千米,江宽100至150米,江深3至5米,流域面积351.7平方千米。流域面积351.7平方千米,西接富春江,北临湘湖,流经南部大部分区域,是萧山南部发展的中轴线所在。

富春江是中国浙江省中部河流,为钱塘江建德市梅城镇下至萧山区闻堰街道段的别称。新安江兰江汇合后河段始称富春江,下起富阳区,上至淳安县,长110千米,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区。富春江河道由山溪性河道逐渐过渡到平原河道,富阳段全长52千米,上起渚江口、下至长岭头,平均河宽1010米,最大河宽1800米,最小河宽400米。河道较大的支流有分水江浦阳江,其次渌渚江大源溪壶源江。除富春江干流外主要支流有渌渚江、壶源江、上里溪、龙门溪、青云浦、新桥江、大源溪、渔山溪、小源溪、常绿溪,即“一江十溪”。

境内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4座,钱塘江两岸古海塘总长306千米,现存海塘中,半数以上为石塘,剩下的则为土塘,为中国古海塘之最。在杭州段,至今完整保留着40多千米长的吴越海塘和明清海塘遗址,尤以钱塘江口北岸一带海塘工程最为险要。闲林水库位于杭州上埠河流域,是杭州供水枢纽中的重要节点。水库蓄水位高达70米,总库容1984万立方米。新安江水库,又名千岛湖,作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1955年始建,1960年建成,水库坝高105米,长462米,面积580平方千米,总库容216亿立方米,位列中国大型水库第五位。2019年10月起新安江水库正式向杭州市主城区居民供水,未来还将成为嘉兴等城市的水源地,覆盖城市人口超1000万。

土壤

杭州土壤由油黄泥、 油红泥、黑油泥等25个土种,油黄泥,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和通气性均较强,适宜于喜钙的经济林、果的生长。黄粉泥田,分布在浙江省境内泥页岩低山丘陵的山垅,泥质田,杭州市富阳、余杭区均有分布,是河谷平原区的高产水稻土。

自然灾害

杭州濒海沿江,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是台风、暴雨、暴雪、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和洪水、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的易发区。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年均发生0.73次,大洪涝为8~9年一遇,出现概率为14%。1954年5月中旬,受华南一带的锋而雨带由于西太平洋的副高压影响,杭州雨期长达77天,降雨量达1136.5毫米,是常年雨量的4~5倍,市区内街道皆成河道,郊区受淹农田达62万亩,倒坍房屋198间,死亡12人,损失严重。

台风灾害

台风灾害年均发生0.83次,1956年第12号强台风于8月1日在浙江省中部象山港登陆,中心气压达923百帕,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造成市区及周边邻县倒坍房间6.21万间,死亡185人,农田被淹65.8万亩,经济作物8万亩,损失粮食1388万斤,冲坏水利设施3千处。

大雪和冰冻灾害

大雪和冰冻灾害为两年一遇,2008年初,杭州市区出现的罕见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达50年一遇,市境陆域面积的70%被积雪覆盖,地面最大积雪深度达31厘米,持续低温雨雪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9亿元。

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是杭州市境内常见性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地带, 滑坡体坡度大多在 5~15°之间。诱发滑坡的因素来自降雨,其次,人类工程活动,风化、侵蚀等其他因素也是引发滑坡灾害的因素之一。崩塌以岩崩居多,大多发生在山区公路沿线、采石场及建房开挖的边坡等人工切坡地段,泥石流灾害主要集中在临安区富阳区、萧山区等地,主要发生于泥、页和凝灰岩岩出露,残坡积层较厚的沟谷区域,往往伴随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城市和西湖区环山的平原区,因地下水开采和地面堆载形成。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杭州市已知矿产资源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4类,共83个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70种,包括能源矿产7种,煤、石煤、和地热4种,金属矿产23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铁、铜、钨、、铅、锌、银等22种,中型矿床7处,非金属矿产51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42种,石灰岩、普通建筑石料是境内优势矿产,分布于建德市、富阳区等地;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和地下水2种,有水源地29处。截至2020年末,杭州共有探矿权19个,采矿权91个(含地热、矿泉水6个),地热、铁、铜、铅、钼、银、、萤石高岭土大理石等,分布于临安区、富阳区、余杭区等地。年产矿石量5252.32万吨,包括普通建筑石料产量约1240.04万吨,开采矿种24种。

土地资源

依据杭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杭州市耕地123844.53公顷、园地96660.91公顷、林地1100720.35公顷、草地5277.93公顷、湿地1068.7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2418.3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816.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2943.24公顷。全年,杭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4815.97公顷。

水资源

杭州水资源总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均在2000立方米左右,位列中国第二。2022年,杭州市水资源总量128.08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27.7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126.2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较多年平均偏少11.4%,年末四座大型水库、十四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36.06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与总用水量均为29.27亿立方米。淳安县、建德市达成新安江水库用水权交易意向协议,是浙江省首个用水权交易。

在节水上,杭州自2010年开始,建设独立分区计量和管网漏损管控体系。自主研发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辖区水资源自主监管和自主预警。分区计量管理实行硬、软件同步建设,在浙江省率先自主开发“计量与漏损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抄表功能。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取水企业全部实时监控,形成分布“一张图”、监控“一张网”,监控水量17亿立方米,地下取水年取水量从800万立方米缩减到310万立方米,优化调整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市境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有6个评价结果为优秀,1个为优良。

生物多样性

据统计,杭州现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4个,其中风景名胜区3个、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2个、湿地公园4个、水产种质保护区2个。2021年杭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精彩参展。“杭州桃源里自然科普中心”“千岛湖水基金——千岛湖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探索”等4个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全球100+典型案例”。

植物资源

杭州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维管植物190科、899属、 2070种,其中:蕨类植物门 184种,隶属35 科、72属;种子植物1886种,隶属155科、827属。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中华水韭长喙毛茛泽泻、银杏、南方红豆杉、天目铁木、秃杉、莼菜7种, 天目铁木为杭州特有种。野生植物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常绿阔叶次生林,植被多为马尾松、毛竹林、茶、桑、果园等,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以落叶阔叶树为主,有秃山、银杏、杜仲、观光木等47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杭州从1962年起先后进行了7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境内现有古树名木28952株,其中一级(500年以上)古树1826株、二级(300-499年)古树3147株、三级(100-299年)古树23962株、名木17株。均建立名录和电子档案,设立标识标牌,保护率达100%。28个古树文化公园,14个入选浙江省首批古树文化公园。

动物资源

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温湿的气候孕育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鱼类区系由北方平原、北方山区、江河平原、晚第三纪、热带平原、中印山区、海水7个鱼类区系复合体组成 。陆生脊椎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和临安区北部山区。无脊椎动物以昆虫纲繁盛。境内陆生野生动物505种,隶属4纲31目109科 ,鸟类354种,分别隶属于17目66科,兽类81种,分别隶属于9目24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白尾海雕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鳞甲目白鹇等63种,鱼类178种,湿地资源丰富,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动物种属由2014年的65种12目30科提升到2022年的85种12目37科。鸟类种数79种增加到193种。截至2022年,杭州记录到各类陆生野生动物506种、淡水鱼类159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7种。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海南鳽黑麂白颈长尾雉等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频频出现。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地处北纬30°18′—30°25′,东经119°23′—119°29′,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的临安区境内,距杭州74千米,在杭州至黄山市黄金旅游线中段。保护区总面积4284公顷,其中核心区1191公顷,缓冲区381公顷,过渡区2712公顷。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常年不枯,故名“天目”。区内拥有全球最大的古柳杉群落,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500余株,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12000年的古银杏之祖堪称植物中的活化石,2347余种植物,4727余种动物是世界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宝库”,仅存5株的野生天目铁木和仅存1株的野生羊角槭,更是中国植物中的稀有物种,保护区是745种动物的模式标本产地,有127种动物以“天目”命名。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1986年首批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兼具生物种源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的性质。西与安徽省绩溪县歙县二县相邻,并与绩溪、歙县清凉峰保护区接壤;北面与安徽宁国市毗邻;南部与浙江淳安县交界;东面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遥相望。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系天目山脉最高峰,有“浙西至巅”“浙西屋脊”之称。保护区总面积11252公顷,由面积4482公顷的龙塘山森林生态系统区域、面积5690公顷的千顷塘野生梅花鹿区域、面积1080公顷的顺溪坞珍稀植物区域组成。

行政区划

杭州市行政区划的基本框架形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从建市之初至2005年,境内行政区划共历经5次变更。至2022年末,辖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富阳区临安区十个区,桐庐县淳安县两个县,代管建德市县级市

人口

人口

据2022年杭州市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杭州常住人口123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9.0万人,乡村人口为19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4.0%;男性为644.8万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为592.8万人,占总人口的47.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8。常住人口人口出生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2.2‰。市境户籍人口846.7万人。

民族

杭州人口以汉族为主,境内共有56个少数民族生活,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布依族畲族回族彝族满族。流动的外来少数民族人口37.73 万人。有1个族乡——桐庐县莪山畲族乡,19个少数民族(畲族)村,民族成份包含了畲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以畲族为主,占民族村中少数民族人口的99%以上。1988年,山畲族乡成立,区域总面积28.73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包括4个少数民族村。

方言

杭州话,一般指杭州主城区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分布于杭州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吴语太湖片(约占杭州地区的91%),作为吴语的代表,太湖片在江浙沪的地位极其强势,上海方言,苏州话,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都是属于太湖片吴语,互通性很高,上世纪上海话短暂有通用语的地位。杭州小片,主要分布在杭州城墙以内,属于“枪篱笆里面”的吴语,浙江省城话。使用人口大约280多万,因为历史影响,讲话略带官腔,但根骨仍然和城外吴语一模一样。儿尾词丰富,拥有7个声调。杭州地区的滨江、萧山、富阳方言,以及临安、桐庐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宗教

综述

杭州市是浙江省宗教工作重点城市之一,市境现有各级宗教团体38个,其中,市本级登记有6个(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依法审批登记宗教活动场所841处、宗教教职人员1200人,覆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

佛教

杭州佛教,始自东晋,兴于五代十国,盛于南宋。杭州的径山、灵隐、净慈、三竺等佛寺均名列佛教禅、教、律三宗“五山十刹”前列。晋朝咸和初,西印度僧人慧理来杭,连建灵鹫、灵隐、下天竺翻经院等五刹,为杭城建寺之始。南北朝萧衍赐田扩建灵隐寺,杭城佛寺初具规模,建立仪制。

道教

境内现有正式登记开放道教宫观1处,道士20人,道姑9人。信众数量难以精确统计,可统计的道教信徒约42000人。杭州道教始于东汉。汉元封三年(前108),刘彻建宫坛于杭州余杭县南十八,后改建为“天柱观”,是杭州最早的宫观。位于西湖钱塘江之间,海拔237公尺的玉皇山巅的福星观、位于西湖栖霞岭北麓的黄龙洞、位于西湖南面吴山的 城隍庙是杭州历史上有名的宫观。

基督教新教

早在元代(1284年),中亚薛迷思干(撒马尔罕)的马薛里吉思就在杭州荐桥门建造大普兴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三有“清波门在城东,宋名崇新门,俗称荐桥门”是基督教远东支派景教传入杭州的最早记录(至顺镇江市至卷九)。近代基督教传入杭州是在太平天国时期,以宁波市为入口渐次进至杭州。境内基督教团体有:杭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杭州市基督教协会。

天主教

杭州市现有天主教堂12所,在职教职人员(主教、神父、修女)10人。天主教传入杭州地区是在明代。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意大利耶稣会士郭居静、金尼阁二神父和钟鸣仁修士应杭州李之藻(时任工部员外郎)之邀,在家中举行了第一台弥撒,这一天被后人称为杭州天主教开教日。1627年(天启七年),杨廷筠出资在杭州观巷建造教堂一所(在今中山北路天主教堂西),是杭州第一座天主教圣堂。

政治

经济

综述

经济总量进入中国城市前列,获得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百强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等系列殊荣。拥有世界500企业最多的10座城市,中国占了5个,杭州上榜,境内8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为民营。

2012至2022的十年间,杭州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969亿元起步,2015年突破万亿,2019年超过1.5万亿,2022年达到18753亿元,GDP位列中国大中城市第9位。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杭州发展的一大引擎。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份额亚太第一、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和第三方支付能力中国第一。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消费升级持续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3038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6744亿元。作为杭州市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平台之一,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产值突破千亿。

2023年,杭州地区GDP为20059亿元,比2022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6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045亿元,增长7.2%。杭州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7:28.3:70.0。

第一产业

杭州市九成以上面积都是乡村。境内农业形成精品农家乐、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休闲、农村文创等7大新型经济业态,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6亿元,油菜籽播种面积36.3万亩,产量6.1万吨,粮食播种总面积139.6万亩,总产量53万吨,蔬菜产量351.2万吨,猪肉产量10.9万吨。境内省级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杭州市临安区於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已建成可提供11.5万亩次作业服务的农机中心、为周边10千米内农户提供农机维修服务的农机维修中心、节本增收可达62.4万元以上的育秧中心。

西湖龙井、桐庐蜂蜜、千岛湖有机鱼、临安山核桃、建德草莓形成的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农村电商、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等新产业,发展具有自然特色、田园情趣,展示现代农业设施和科技水平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现代农业同时,以科技推动农业发展,位于建德市“草莓小镇”杨村桥镇的现代立体草莓种植基地,采用草莓新品种、微滴灌节水设施和温室立体基质栽培新技术,形成了集草莓育苗、种植、销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效农业示范园。依托名茶品牌,杭州已形成西湖龙井茶、径山茶、天目青顶茶、鹳山龙井茶、雪水云绿茶、千岛银珍茶、千岛玉叶茶等7条产业带。

美丽乡村建设,杭州市余杭区绿景堂产业融合发展园、临平区丁山河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西湖区兰里研学营地、临安太阳特色农业强镇、富阳黑山顶农旅融合农业园、萧山区微笑的梅子庄园、桐庐芦茨村慢生活体验区、建德市大慈岩镇“荷美”休闲小镇、淳安县枫树岭镇抹茶庄园9个农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区,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居为形,已形成精品农家乐、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休闲、农村文创等7大新型经济业态。

第二产业

杭州制造业历史悠久,全亚洲最大的麻纺织企业——浙江省麻纺织厂、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丝绸联合企业——杭丝联、杭州第一棉纺厂等数个中国第一、浙江第一,都曾在杭州诞生。以棉纺、丝绸、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行业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在丝绸、女装、化纤、针织、印染、家纺等领域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力,是杭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工业。艺尚小镇是杭州市临平区政府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四方联合打造,以服装、时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合作模式至今在中国仍是唯一。

产业集群聚焦视觉智能(数字安防)、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现代纺织与时尚等九大优势领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发展迅速,1999年末,杭州医药工业总产值仅为41.5亿元,销售收入34.62亿元。到2019年,境内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杭州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7个设计基地之一,作为浙江省集成电路的核心区域,自2018年起,杭州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规模一直稳居深圳市上海市、北京之后,位列中国第四。境内集成电路重点企业268家,设计企业数量121家,产品涵盖微处理器、逻辑电路、存储器、模拟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传感器等主流产品,在处理器芯片及IP核、存储芯片、通信芯片、人工智慧芯片和生物芯片等研发领域,如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士兰微、华澜微、矽力杰、博雅宏图等企业均取得重大进展。

网络通信产业链建设,杭州市形成以通信芯片及器件、系统整机和行业应用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在通信芯片设计、射频器件、网络交换机、光纤光缆、移动终端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已具备特色优势。智能家居产业链,在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厨卫等领域关键技术产品,推进智能家居云平台建设应用,建设国内中高端智能家居产业基地。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特色产业以旅游和动漫为代表。境内不仅拥有2家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3家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350余家动漫游戏企业数量,更形成了包括祥源文旅电魂网络等2家主板、华策影视顺网科技等2家创业板,以及多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的动漫游戏上市企业集群,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首家电竞专业场馆正式投入使用,网易、腾讯控股、完美世界三家龙头企业入驻拱墅区电竞中心。

杭州是中国民营快递产业发展的摇篮,作为国务院批准最先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城市,在模式探索、业态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走在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前列,国内消费者可通过跨境电商进口渠道直接“买全球”。杭州海关依托智能流水线,实现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24小时不间断通关,境内汇聚了菜鸟网络百世快递等一批快递企业总部,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作为电子商务之都,杭州网络零售额逐年增长,2022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496.3亿元。截至2023年2月,杭州拥有电商平台128个,平台网店超1250万家,拥有综合类和垂直类头部直播平台32家,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超5000家,数量列中国第一。快递产业与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逐渐塑造出完善的快递生态链,并催生了江、浙、沪“包邮区”这一经济地理名词。2022年,中国的快递小哥累计投递1105.8亿件快递。其中,有63.7亿件来自杭州都市圈,占中国总量的5.8%。以34.8亿件的快递业务量以及335.5亿元的快递业务累计收入,在中国城市对比中位居第5。两组数据共同显示出杭州快递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活力。

“数字经济旅游十景”,是“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碰撞融合的一次全新尝试,包括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云栖小镇&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萧山信息港小镇、图灵小镇、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大创小镇、浙江大华智联有限公司、浙江萧山机器人小镇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数字旅游涵盖阿里西溪园区访客中心、亲橙里、太极禅苑、菲住布渴酒店等独特资源;海康威视展示中心以“光”为设计语言,围绕企业梗概、技术展示、数字企业、智慧城市、未来展望等板块“逐光而行”等。

大运河畔“胜利河美食街”“夜宵圣地”胜利河美食街为代表的风味“夜食堂”;“武林夜市”“吴山夜市”“北门路夜市”、各大商圈为代表的特色“夜购物”;西湖边灯光秀、《最忆是杭州》为代表的品质“夜娱乐”;钱塘江夜游、运河夜游为代表的“夜旅游”;24小时自习室,夜间博物馆为代表的“夜文化”等,作为人均GDP超2万美元的千万级人口城市,面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涌入,更多元的消费需求,文商旅的杭城新“夜”态,让这座城市越夜越美丽。

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于2007年启动建设,最初包含杭州、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4市。2014年杭州都市圈正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成为中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杭州都市圈是以杭州为中心,包含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市黄山市六市,区域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千米。与长三角其他都市圈相比,数字经济是杭州都市圈的最大亮点。据澎湃新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杭州都市圈GDP总值占长三角地区的约16%。

交通事业

综述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市域联结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三市,以杭州为中心,一小时交通圈辐射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境内杭宁高速、申嘉湖杭高速、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徽杭高速、绕城高速等过境,市域快速路通车总里程达480千米(不含绕城高速),居中国内地城市前列。2022年9月22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一阶段正式投运,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第二大航空枢纽。铁路建设铁路既有线路和车站设施可概括为“353”,沪昆、宣杭、萧甬3条普速铁路,沪杭、杭甬、杭长、宁杭、杭黄5条高铁,杭州东站杭州站杭州南站3大客运站,高铁运营里程280千米。通过杭州东、杭州站、杭州南构成的铁路中轴及沪杭高铁、宁杭高速铁路杭甬高速铁路杭长客运专线杭黄客运专线商合杭高速铁路,形成一轴五向的高铁网络,实现对京津冀、关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联系,基本形成杭州至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

公路

截至2021年末,杭州市境内公路6823条,总里程1.7万千米,其中,国省干道1977.56千米,农村公路1.5万千米,公路密度100.77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公路通乡率和通村率100%。

2002年11月28日,被誉为“浙北第一路、跨省大通道”的杭宁高速建成通车。杭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2020年12月22日建成通车,全线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起于杭宁高速公路浙苏两省交界处长兴县的父子岭,经长兴县、湖州市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终于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北段的南庄兜,全长97.98千米。2021年12月31日,申嘉湖高速公路浙江境内全线贯通。杭浦(杭州—浦东)高速公路连接杭州与上海市,北起浦东新区,南抵杭州大井入城口,与石大快速路互通,全长112千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时速120千米,与上海A4公路对接。于2008年1月28日建成通车。

杭甬高速复线全长约161千米,杭绍段自西向东穿过杭州市和绍兴市,除下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段采用隧道设计外,其余路段均为高架桥。作为中国国内首条“超高速”公路,杭甬高速最高限速为150千米/小时,2022年,杭甬高速杭州市区主线及高架结构已完成全线贯通,9月9日,杭金改扩建二期”项目主线建成通车。接入2018年9月完成八车道改扩建投入运营的杭金衢改扩建一期(杭州至金华市)路段以及沪杭高速公路,首条贯穿浙江省的八车道高速正式“上线”。

杭州-新安江-景德镇高速公路,简称杭新景高速公路,又称杭新景高速公路,杭州段起自袁浦,经富阳市、桐庐县,至建德市寿昌,于200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浙江境内杭州至千岛湖段曾被称为杭千高速公路。起点为杭州袁浦,经富阳市、桐庐县、建德市,终于淳安千岛湖镇,主线长130千米,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千米。是杭州市实施“交通西进”战略的重点工程。杭徽高速起自留下枢纽,终至黄山市屯溪,被誉为江南最美的高速公路。浙江段始于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留下互通,经余杭、临安止于浙皖交界的昱岭关,全长123千米,2006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编号G2501,2003年12月28日竣工通车,全长123千米,设计时速每小时100至120千米,连接长深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和杭甬高速公路。全线设有17个互通立交和2个大型公共服务区,建有钱江五桥、下沙大桥和运河大桥以及浙江省第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黄鹤山隧道。是国道主干线上海-瑞丽及宁波-杭州-南京的组成部分,也是贯通杭甬、沪杭、杭宁、杭金衢高速公路和104、320国道,解决省际间快速公路运输车辆的过境交通。

铁路

杭黄客运专线全长265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杭州段设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千岛湖四站,2018年12月25日,杭昌高速铁路杭黄段正式开通运营,杭昌高铁杭黄段开通后,杭州、上海、南京至黄山的旅行时间,最快分别只需1小时26分、2小时26分、3小时24分。杭黄段东起浙江省杭州市,向西经杭州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进入安徽省绩溪县,终至黄山市,全线设杭州南、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三阳、绩溪北、歙县北、黄山北9座车站,初期运营时速250千米。

2013年7月1日,宁杭高速铁路投入运行,高铁投入运行前,南北方向的杭州、南京之间的普通铁路运输,需要向东绕经上海市才能到达。 宁杭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长三角”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里程256千米,纵贯江苏、浙江两省,南京与杭州之间往来不再需要绕行上海,旅行时间比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一半以上。

杭甬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中国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中上海经杭州至深圳市杭深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里程155千米。高铁设杭州东、杭州南、绍兴北、上虞北、余姚北、庄桥和宁波市7个车站。高铁向北通过沪杭高铁、宁杭高速铁路,可连接京沪、沪宁和合宁高铁,直达上海市、南京及沿线各城市;向南通过甬台温铁路、温福、福厦铁路直达台州市温州市福州市厦门市等东南沿海城市;待厦深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实现东南沿海铁路全线贯通,上海至深圳可通过高铁直达。

2014年12月10日7:32,G1341次高铁列车从上海虹桥站驶往长沙市。由此,沪昆高速铁路杭州至长沙段正式开通运营,杭长客运专线是沪昆高铁的组成部分,全线将杭州、南昌市和长沙等沿线城市群连成直线,与沪杭、宁杭、杭甬、武广等高铁衔接,共同构成华东地区至中南、西南、华南等地区高速铁路客运便捷通道。是继沪宁杭长三角高铁网后,中国又一条以武汉市、长沙、南昌为中心的高铁“长江中游城市群”。

沪杭高铁连接上海市与杭州,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中沪昆客运专线的一段。由上海虹桥站引出,经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引入杭州东站,并通过联络线上海站杭州站相接,正线全长160千米,其中87%为桥梁工程,设车站9座。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工程自2009年2月26日动工,2010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营运。

航空

1997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破土动工,历时三年,正式竣工挂牌成立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距市中心27千米,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一期工程占地7260余亩,1997年7月正式动工,2000年12月28日建成通航。二期工程2012年12月30日全部建成投运。三期工程于2018年启动,包括新建航站楼、陆侧交通中心、旅客过夜用房工程、能源中心工程等。2021年2月7日依据浙江省建设厅公布消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T4航站楼,经过审查、公示,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这是杭州机场航站楼第二次获此评价标识。此前,2013年杭州机场二期项目二阶段国内航站楼工程——3号航站楼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国内首座绿色航站楼。2022年9月22日,杭州机场三期项目一阶段正式投运,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第二大航空枢纽。

杭州笕桥机场,1931年由清末八十一标马队、炮营校场改建为军用机场。1956年,国家中国民用航空局在杭州桥机场筹建民航站,开辟民航机场。1957年1月1日,第一架民用飞机从这里起飞,揭开了笕桥机场民航飞行史的第一页。笕桥机场的第一条航线,是从上海—杭州—南昌到广州。1969年,杭州笕桥机场变身成为军民两用机场。

地铁

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在客运中心站举行开工典礼,进入地铁建设期。2012年11月24日,浙江省首条地铁线路——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标志着杭州开始迈入地铁时代。至2020年12月30日,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杭富线、7号线首通段等多条线路集中开通试运营,杭州地铁线路在线运营里程达到306千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面到网,短短9年时间杭州地铁从1号线诞生之初,客流量日均14万人次,到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6号线相继开通,杭州地铁线网日均客流已达260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已突破328.51万人次。

航运

杭州市境内航道239条,航道总里程2006千米,1989年,三堡一线船闸建成并投入营运,实现京杭大运河钱塘江互通。在杭州,除了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还有一种出行方式就是水上巴士。2004年,杭州率先在中国开通首条水上公交线路始,至2023年杭州水上巴士航线已达4条,分别是1号线(家-运河天地)、2号线(信义坊-蒋村街道)、3号线(打铁关站半山站)、7号线(东河坝子桥-东河梅花碑)。

2007年12月,杭甬运河新坝船闸杭州段通航,首次实现了河海沟通,2013年,杭州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至2021年,杭州市集装箱吞吐量达13.11万TEU(集装箱)。

2021年,杭州市扩建港口项目23个,新增500吨级泊位5个。全年,水路客运量435.9万人、旅客周转量7189.8人每千米,“东洲—乍浦镇宁波市”航线于2021年4月20日开通,截至2022年4月20日,浙江省首条内河外贸集装箱航线——“东洲—乍浦·宁波”外贸集装箱运营一年来,年吞吐量累计完成1.74万标箱。

社会事业

文化

作为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杭州境内有48个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1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以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杭州国际工艺周、杭州艺博会等城市文化品牌,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既包括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也有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城市地标,向居民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用手机微信搜索“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小程序,即可解锁文化圈内的所有文化设施及服务项目。“乡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基本实现500人以上规模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文化馆(含省)13个,公共图书馆(含省)13个,博物馆、纪念馆83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420亿元。

教育

从2010年至2020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规模由870万增加至1193.6万。十年共增加了323.6万人,增长约37%,年平均增长率为3.21%。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依据人口导入、人口出生率及人口年龄结构进行差异化设置,均衡教育资源,2021年,杭州市新增学位7.2万个,新建52所中小学、幼儿园并投入使用,满足学生入学需求。迪拜中国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海外中国学校试点单位,是由杭州市承办的中国教育“走出去”第一所海外基础教育中国国际学校,由杭州第二中学领办,开设中国课程,使用中国教材,规划在校生规模800人。

探索“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结合模式,杭州有培智学校12所、聋人学校1所、省属盲校1所、杭州市新苗学校(民政系统)1所、工读学校1所,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班、卫星班和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2022年,在杭普通高等学校40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21所、高等职业学校19所。在杭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61.40万人,教职工5.5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67万人。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旧址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县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校园学科建设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931901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98.2万册。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由蔡元培先生创立,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校园占地1230余亩,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良渚四大校区,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2021年良渚校区启用。现有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约千人。2017年11月17日,学校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在中国文明高校评选活动中,获此殊荣高校仅有39所,中国美术学院位列其中,更是浙江省唯一获评高校。

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校园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7万余人、研究生4600余人。专任教师近1400人,建校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同时,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建有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孔子学院、浙江省—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中东欧研究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高校联盟,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高校加盟,并建立“一带一路”学院。

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举办方是杭州西湖教育基金会,首任校长由教授施一公担任。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先致力医学、理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建设,设置有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等9个一级学科。西湖实验室是由浙江省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省实验室,2020年7月正式授牌。实验室依托西湖大学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杭州市一医院集团共建,设置基础研究中心、转化应用中心、基因编辑中心、和应急医学中心等四个研究中心。

体育

2022年,杭州市体育场馆建设新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308处,“三大球”“三小球”、门球等7类场地1989余片、73.6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21年的2.5平方米增至2022年的2.6平方米。全民健身,境内56个竞赛场馆和31个训练场馆惠民开放,免费开放的拱墅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的“初心公园”,滨江区冠山小区农贸市场五楼的社区综合运动场,健身房、舞蹈室、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和台球场等场馆,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全年龄段的健身需求。

举办承办中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第十七届浙江省运会冰球、花样滑冰赛事、横渡钱塘江、2022第十六届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第三届杭州国际高尔夫球锦标赛、2022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等特色赛事活动10000余场;浙江杭州女足以2022年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冠军成绩,拿下首个中国职业联赛冠军。U17女足获中国青少年联赛亚军。

截至2022年末,杭州有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个,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后备人才基地 5个。56个亚运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全部竣工并完成赛事功能验收,“亚运场馆在线”入驻312家体育场馆(亚运场馆45家)。运动员获得国际比赛奖牌16枚,其中金牌14枚,银牌2枚;全国比赛奖牌263枚,其中金牌120枚,银牌88枚。

卫生

境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18个,其中医院388个。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万人,注册护士6.7万人。各类医疗机构床位9.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8.8万张。在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等县域以及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市级三级公立医院为重点,形成市级医院、区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模式,统筹组建覆盖所有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城区医联体。

杭州医药港小镇位于杭州钱塘区,面积3.4平方千米,园区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数字医疗四大领域,构建生态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产业生态体系,2017年,获批第三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8年,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医药港”称号,成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科学技术

科技投入、科技产出、转型升级指数分别为179.1、450.4和356.1,均居浙江省首位,其中,对杭州创新指数提升贡献最大的是科技产出指数,贡献率为42.5%,其次是转型升级指数,贡献率为18.7%。技术创新、创新环境两个领域位列浙江省第二。西湖大学培育了西湖生物医药、西湖未来智造、西湖欧米生物、西湖制药、西湖云谷制药等20多家科技公司,青山湖科技城的科学仪器创新基地,依托聚光科技先进精密仪器创新平台及质谱仪器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一平台两中心”体系,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仪器谷”。区块链布局走在中国前列,有8家企业上榜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前100强。

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浙江大学的数字创意智能设计引擎、阿里达摩院深度语言模型体系、MindOpt优化求解器共同入选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SAIL奖。此外,之江实验室联合浙大共同研发的中国首台类脑计算机问世,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真实感图形的实时计算理论与方法等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0年2月,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建。超重力实验大楼精密测试区、东侧辅厅以及主机室的模型机机室已经封顶。实验大楼预期2024年投入使用。据悉,超重力实验室总用地89亩,总建筑面积34560平方米,将建成超重力离心机主机、超重力实验舱、超重力试验保障系统和超重力实验大楼等配套设施。主机室基坑,作为i杭州超重力场大设施的核心工程,建成后,地下空间将呈“丰”字形布局,中央舱体内3台离心机顺序排列,构成南北纵轴,各实验舱分居左右。

杭州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和企业数量上,还体现在关键技术上。海康、大华股份、宇视等领军企业在视频解编码、微焦距光学成像、视音频数据存储、流媒体网络传输与控制、半导体感知等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阿里巴巴集团达摩院开发的深度语言模型体系正式对外开源;之江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共同研发的中国首台类脑计算机问世;浙江大学的“真实感图形的实时计算理论与方法”“广域协同的高端的总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及应用”及杭州电子科大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都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生态环境

2016年,杭州在省会城市中率先成为“国家生态市”,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进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杭州市八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21.4%,比2012年降低17.6个百分点,城市环境更加宜居,2012至2022年十年间,杭州新增绿地面积54.2平方千米,建成白马湖公园、丰收湖公园、云栖公园等4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300余处。2022年,市域森林面积 112.7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66.85%,居中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市第一位。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开展雾霾天气综合治理,2012年起PM2.5监测网络建设运行,PM2.5年均浓度由64.6ug/ m3降至2021年的28.2ug/m3,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21天。

人文

综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作为杭州发展的精神内核,是杭州城市吴越文化的传承。杭州城市文化的演化发展具有开放融合的特性。北方文化与江南文化、皇家文化与市井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参照,不断融合。秦汉时期,杭州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地,以会槽为中心的越文化与以苏州市为中心的吴文化,共同构成早期的杭州文化。魏晋隋唐 ,杭州文化融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于城市建筑、园林文化之中。历史特色建筑的建筑特色可浓缩归结为“四句话”:三吴都会风范、江南水乡特色、中西交融风格、东方园林典范。从北宋时杭州就有“ 东南第一州”之誉,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更是经历了文化鼎盛时期,宋韵文化已经和杭州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杭州鲜明的文化标签。苏轼范仲淹沈括岳飞陆游等名人,把宋代的文化、艺术、科技以及军事等推上了当时的巅峰。

就书画而言,自古迄今杭州籍书画艺术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褚遂良、刘松年马远金农任熊任薰任伯年吴昌硕等艺术大师。许多非杭州籍书画名家选择在杭州或书画创作,或隐居生活,或教书育人,如黄公望、赵孟頫、黄宾虹、潘天寿等书画名家,其艺术活动与造诣丰富了杭州“诗意生活、追求审美”的人文精神内涵。

丝绸之路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宋代对外国际交流中,临安(今杭州)虽然因为航道条件限制,没有成为明州(今宁波市)这样的对外贸易枢纽港口,却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整个对外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商品和文化交流中心。

杭州城市因“丝绸之府”的称号而闻名,对外贸易丝绸、茶、瓷器和其他商品的历史悠久,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境内最早的商人来自福建省广东省,带来包括东南亚的香料等商品,同时,出口瓷器和茶。繁荣的商贸活动,一度使杭州成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丝绸之路上贸易的中心。据考古发现井里汶沉船中出水的49万多件片器物中,中国瓷器占了75%,约36.7万余件,越窑青瓷器数量超过了30万件。同时,考古发现阿曼的苏哈尔出土了10世纪越窑的青瓷也证明了杭州和远在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地区之间存在的贸易活动。现在的伊拉克,底格里斯河畔的萨马腊遗址也发现了九世纪至十世纪的越州窑瓷和白瓷碗碎片。

中国丝绸博物馆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博物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现占地面积42286平方米,建筑面积22999平方米。中国丝绸博物馆于1992年2月26日落成,2004年1月1日起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同年,博物馆基本陈列和馆区环境的整体改造完成,馆内基本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六届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2015年8月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启动,2016年9月博物馆改造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基本陈列设置“中原地区丝绸的故事”“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和收集纺织品信息的“新资料馆”等展厅,同时,临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专题展览。

茶文化

中国茶叶博物馆

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博物馆,场馆共分为两个馆区,双峰馆区位于龙井路88号,占地4.7公顷,设有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六大展示空间,阐述茶文化的独特内涵魅力。1991年4月对外开放;龙井馆区位于翁家山268号,占地7.7公顷,以“世界茶、茶世界”为主题,是国内唯一集茶园生态保护、茶文化展示及互动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15年5月对外开放。两馆建筑面积共约1.3万平方米,是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茶文化主题旅游综合体。

历史文化名村

杭州的美,不只有西湖。散落于城市间的宁静古村落是杭州作为中国历史名城的特色之一,201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杭州独占3个,加之前六批公布的深澳村新叶村芹川村,境内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达6个。

深澳村

深澳村源于浙西地区家族世系的血缘村落,其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申屠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封建制度下宗族发展的缩影和典型代表。至今有千年历史,村落以庞大的古建筑群、独特的地下水系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而闻名。是浙江省最美村落、3A级景区村庄、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深澳古村落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始于南宋,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140多幢,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多幢,单体建筑村落形态保存较好。村落民俗文化丰富,民俗传统活动有灯笼、舞狮、庙会、贺岁拜年、元宵灯会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时节”和“水龙会”。

上吴方村

上吴方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初年,以“方正”命名总祠,以“光明正大”族规训诫子民,乡俗传统留存完好,文风盛行,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位于大慈岩镇西南部玉华山脚,周围环境自然和谐,依山傍水,前底后高,四面环山,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村落意境。村庄核心区内保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历史建筑基本保存原状,比较完整保存了古村落原有环境和历史风貌。现存165座明、清、民国的古建筑,其中保存较好的65座,村落建筑类型多,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村内核心区基本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

新叶古村

新叶古村位于杭州西南,属于杭州市辖建德市大慈岩镇,距离杭州市区约140千米,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村中为玉华叶氏一族,大部分居民都是叶姓本家。叶氏第一代在宋朝时期来到这里定居,建造属于叶氏家族的村落。经历近800年的繁衍传承,新叶古村形成庞大宗族,留下了属于叶氏的传统建筑艺术与耕读文化。村中保留着200多座传统明清建筑,16座古祠堂,因此这也有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的美誉。其建筑特色多为徽派建筑风格,飞檐马头墙黑色黛瓦,古色古香。很少能够看到江浙保留如此完好的精致中国传统村落,一步一景都是来自于百年前的建筑遗迹。

饮食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历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经营名菜有“百味羹”“五味焙鸡”“米脯风鳗”“酒蒸鳅鱼”等近百种。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清鲜爽脆,淡雅典丽,是浙莱的特色,“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宋嫂鱼羹”、“生爆鳝片”、“油焖春笋”、“排南”、“西湖莼菜汤”等,集中呈现了“杭菜”的风味特点。

杭帮菜重视其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禽、畜、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其制作精细,变化多样,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烹调方法以爆、炒、烩、炸为主,清鲜爽脆。从临安区到现今的杭州,城市的美食文化一直没有改变,杭帮菜的精细、韵味乃至色香味,传承了杭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脉,演绎了杭州人文精神的脉络,也体现了杭州当代美食文化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渊源。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Steamed West Lake Fish in Vinegar Gravy)又名“叔嫂传珍”“宋嫂鱼”,前身为“宋嫂鱼羹”,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传统风味名菜,为浙江菜系。西湖醋鱼主以草鱼等食材用料烹制,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清香,口感软嫩,带有蟹味。2009年,杭州楼外楼传统菜肴烹饪技艺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西湖醋鱼就在其中。2018年9月10日,西湖醋鱼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经典名菜之一。

葱包桧儿

葱包烩”,杭州人一般会念成“葱包烩儿”(“儿”字轻声念)。作为杭州民间常见的一种小吃,有人说它“有着江南的精致,混着北方的气息”。用杭州话叫起来其实是“葱包鬼儿”。老底子叫卖的人有统一的吆喝:葱包鬼儿,鬼儿葱包,鬼儿现包,鬼儿火热的。春饼裹上油条、葱段,然后放入平底大铁锅上,用小铁铲压烤成脆黄色的薄薄两片,加上自调的酱料,或甜或辣随意,夹在一起一副香喷喷的葱包烩儿就成了。

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顾名思义,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相传杭州厨师受苏轼词《望江南》“且将新酒试新茶,诗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烩制成菜,菜品虾仁白玉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致,杭州天外天菜馆是龙井虾仁的发源地。

叫化童鸡

叫化鸡,也称“叫化子鸡”“黄泥煨鸡”“乞儿鸡”“富贵鸡”等,是苏菜的一道名菜,流行于江苏省浙江省。1950年代初期,常熟市一位制作叫化鸡的名厨,被选调到杭州宾馆接待外宾,叫化鸡传到浙江。在1972年版的《中国名菜谱·浙江》和1990年版的《中国名菜谱·浙江风味》中,均有“叫化童鸡”。

杭帮菜博物馆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地处浙江杭州凤凰山南麓,位于上城区江洋原生态公园,场馆建筑面积12470平方米,由专业展陈馆、钱塘厨房、杭州味道和东坡阁四大区域组成,是一座集杭帮菜展示、体验、培训、经营于一体的美食文化特色博物馆。博物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大师主持设计,建筑采用折面坡屋顶多重拆分、组合穿插,使建筑天际线错落起伏,通过深浅不一的绿色的遮阳立面铝制格栅和在屋顶种植绿色草丛的设计,让建筑与山地和湿地的风貌浑然一体。

特产

西湖绸伞

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传承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西湖绸伞原材料取自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资源、杭州丝绸,以杭州西湖风景装饰图案为特色,伞面采用丝绸加以刷花、绘花和绣花等装饰,刷花采用多种套色,伞面图案题材绘花采用中国传统国画的技巧,以仕女、花鸟为主。作为兼具实用价值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西湖绸伞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2001年获世界华人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杭州市优秀旅游商品金奖。2008年,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杭州市重点保护的33类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之一。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源于唐,闻于宋,名于明,盛于清,扬于今,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于世,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制作过程全靠手工完成,需经过摊放、青锅、成条、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九道工序。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以一尖二叶的茶为佳品。2022年11月29日,由中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春秋时代,越王勾践以“奖励农桑”为富国政策。唐朝时,杭州盛产的绫类已有“天下为冠”的盛誉,成为宫廷贡品。南宋时,杭州市内呈现“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和“都民女士,罗绮如云”的盛况,由此而称“丝绸之府”。1000多年前,杭州产丝绸就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诸国,从陆上和海上铺设了“丝绸之路”。

据《浙江丝绸志》(1992版,方志出版社)中介绍,“清代,杭产宁绸称杭绸,有花素两种,花为纹织,素为平织,精致柔韧,富有光泽,盛销全国。” 境内丝绸产品分为杭罗、杭纺、杭绸、杭锦、杭线五种,杭罗为螺纹丝织物,有横罗、直罗、花罗等;杭纺为平纹丝织物,有电力纺、洋纺等;杭绸为地产的基本组织丝织物;杭锦为杭产丝织锦,以都锦生织锦最为著名;杭线是杭产彩色丝线,乃刺绣之上佳用线,这五类产品成为杭州丝织业的翘楚。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文化遗址

1936年,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工作的施昕更在家乡良渚棋盘坟的一个干涸潭底找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开启了对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2019年7月6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是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浙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千米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千米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的墓地(含祭坛)等。

良渚遗址外围大型水利工程年代距今近5000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良渚古城水利遗址中心宫城面积30万平方米,王城面积30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800平方米,水利系统规划和影响的范超过100平方千米。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良渚古城西北方向,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千米,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区下城区江干区四个城区。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拥有56项世界遗产点。而在杭州段,世界遗产点就有11个。广济桥,俗称长桥,又名通济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

凤山水城门遗址,建于1359年,是杭州唯一现存的一座水上古城门,至今有663年的历史。位于杭州中山南路与中河路交会处,东西向横跨中河。在京杭大运河遗产点中,仅有两处水城门入选,一处是苏州盘门,另一处就是杭州凤山水城门。作为杭州古代五水门中唯一尚存的一座,具有历史地标作用,是研究杭州城池变迁的坐标。也是杭州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元明时期河道。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

“西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型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由西湖水域和湖西群山共同构成的西湖美景,其间分布了上百处的各类历史文化古迹。景观由唐、宋大文豪白居易与苏轼所修造的西湖疏浚工程白堤”、“苏堤”,以及中国原创的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手法“题名景观”的“西湖十景”构成。西湖孤山的西泠印社,从清代创立至今,成为中国印学文化的重要代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独特的记忆。在杭州众多的非遗项目中,篆刻艺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古琴艺术、中国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境内有人类非遗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48项、省级项目184项,数量均位列浙江省第一,居中国同类城市前列。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项共7个子项目: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中国古琴艺术(浙派古琴艺术)、中国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径山茶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西湖传说

西湖传说是历代流传于西湖周边以及杭州地区的各类民间故事的统称,以叙述杭州西湖当地“名山、名水、名人”的故事为其主要特征。传说以“名山、名水、名人”为其主要特征,其中,白蛇传说、梁祝传说、济公传说、苏东坡传说、岳飞传说、于谦传说等最为著名。

白蛇传传说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折子戏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至现当代,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

十八般武艺

杭州五常十八般武艺,是一种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练法演变而成,集竞技性和艺术观赏性于一体的民间武术。木制古兵器关羽大刀镂空花纹的刀柄上刻有“道社庙众安坊,汉帅寿亭侯关”字样,印证了五常十八般古兵器系明朝洪钟所传,“十八般兵器”是大多武馆的必须陈设,也是中国武术和武馆的象征之一。

十八般武艺竞技形式多样,有可单打独挑的操练套路,如五常棍、大武耙等操演法;也有几人一组直至一、二百人一齐上阵的操演阵法,如群刀会、日月阵、五连阵等;还有五常十八般木制兵器与其他五常地方特色的拳、械等一齐上的排兵布阵,前后左右有序的大战阵法等。

文物古迹

从文物考古的角度,杭州的精华,首先在于山,环湖诸山之中,有众多历史古迹。会稽郡钱唐县,是秦灭六国之战后在境内推行的首批郡县,更是杭州的直接源头。灵隐至岳坟一线的西湖北山也发现过史前至汉代遗物(王士伦《从出土文物看古代杭州文化》)。但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看,在商周时期,杭州只有零星且较低级别的遗迹和遗物,论社会发展的程度,依然落后于北部的余杭区,余杭潘桥镇小古城遗址的马桥文化(约当中原夏商时期)聚落、余杭镇近十年内发现的较大规模的战国西汉早期墓地,在杭州城区迄今未见。先秦时期,最靠近杭州城区的考古大发现,出现于半山一带。

宋韵文化是浙江省和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从南宋时期起,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多年的考古发掘,杭州积累了大量的宋韵遗迹(包含有宋代(960-1279)物质遗存的文物遗迹点)。

南宋都城

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年)定都临安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上依山而筑宫城禁苑,历经扩建,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南。元时,遭火焚毁过半,至明代渐成废墟。

临安城遗址位于杭州凤凰山东麓。依山就势, 平面呈不规则方形,皇城区块面积约85万平方米。陆续发现南宋太庙遗址、三省六部遗址、德寿宫遗址、御道遗址等南宋时期重要遗址。2001年,以南宋皇城遗址为核心的南宋临安城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列入“十一五”100处重点保护遗址名录。2013 年,南宋皇城遗址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岳飞墓

岳飞墓又称杭州岳庙,地处杭州市西湖景区栖霞岭南麓的岳飞庙内,位于忠烈祠南面。墓区最东侧设影壁,上镌明代浙江参政洪珠题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照壁前南北两侧为碑廊,陈列岳飞手迹、历代重修及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等碑刻120多块。碑廊西面为墓门,门西面刻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两侧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莴四人。穿过墓门有甬道通至岳飞墓前,道旁列有石人、石兽,皆为明代遗物。甬道尽头为岳飞墓,墓坐西朝东,以石块围砌而成,上封土植草,通高2.65米,直径7米。墓碑刻“宋岳鄂王墓”。岳飞墓的左侧是岳云墓,墓碑上刻“宋继忠侯岳云墓”。墓的周围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护。石栏的正面望柱上刻有“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对联

胡雪岩旧居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故居由中轴线上轿厅、照厅、百狮楼及以东、西四面厅构成的后花园三个区域组成。整体选用檀香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原地区花榈木等高档木材营造,加之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堆塑、彩绘工艺,使之成为一处优秀的晚清建筑,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20世纪30年代,旧居为蒋氏收购。旧居先后成为学校、剧团、工厂等,后作为民居使用。1999年至2000年底,杭州对胡雪岩旧居进行修复,于2001年初向公众开放。

建筑的布局上,东侧为胡雪岩及其家人居住区,设明廊暗弄,筑鸳鸯厅、楠木厅、融冬院、佛堂、清雅堂及和乐堂等重要建筑,造山池亭榭,布局精妙,典雅幽静。西区为芝园,园中凿有三个不同水平面的池子,池上布桥。南面的大假山上有三座一、二层的楼阁随形而建,假山洞内遍布四通八达的小道,忽明忽暗、弯弯曲曲、高低错落的洞内空间变化无穷,形成了山中有洞、洞内有池、池中有井的奇特景观。

浙江图书馆旧址

123年前的冬天,杭州城东菜市桥旁有座庵堂叫“沈庵”。曾任翰林院编修的杭州教育家邵章,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侄孙胡藻青共同呈请知府朱启凤核准,在沈庵里的东城讲舍设立了一间藏书楼,名为“杭州藏书楼”,藏书718种,9499册,报章14种,均可借阅。1903年,胡藻青、邵章等人倡议将杭州藏书楼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在杭州大方伯巷(今杭州解放路),以八千元购入刘氏民房建成浙江省藏书楼,将杭州藏书楼旧藏迁入,收藏图书七万多卷。是浙江图书馆的前身。1909年(宣统元年),浙江藏书楼与浙江官书局合并,更名为浙江图书馆。是浙江图书馆命名之始,1911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划归浙江图书馆收藏。2000年11月18日,位于黄龙的浙江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成为新世纪新的省图总馆。截至2023年,浙图共有曙光路总馆、孤山路分馆、大学路分馆、南浔嘉业藏书楼共4处馆舍。

传统习俗

综述

“钱江观潮”是流传在钱塘江出海口一带的一种传统民俗。钱塘江出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潮涌奇观,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形成盛大节日。历史上称为“潮神生日”,人们举行祭祀潮神的盛大节日庆典,并在江边观看涌潮奇观。如今则形成一年一度的“观潮节”。灯鹞作为杭州传统民俗之一,老一辈杭州人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纸鸢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称作灯鹞。除此之外,杭州的独特风俗还有:敲锣鼓,放纸鸢,看龙灯,走马灯,玉皇山香会,立夏时吃“三烧”“五腊”“九时新”等。

钱塘观潮

钱江潮是由于钱塘江出海口的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涌潮奇观。钱塘江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而浙江潮则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观潮的时间是按农历计算的。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势最大,在此前后则递减。每天有两次涌潮,其具体时间会有规律地推移。一年之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一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之为“观潮节”。在钱塘江出海口江海交汇处的两岸,都可以观看涌潮。如今观潮最为壮观的地方,一般认为是在海宁市盐官镇一带,又有“一潮三看”的惯例。先在盐官东7千米的八堡看东西两潮相撞的“碰头潮”,再到盐官占鳌塔下看“一线潮”,最后去盐官西11千米的老盐仓看“回头潮”。从潮涌的形态看,共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兜潮、二度潮、对撞潮、波纹潮、鱼鳞潮八种。

玉皇山香会

玉黄山香会是杭州民间唯一的道教庙会。玉皇山原称天真山、玉龙山,五代十国时吴越王曾从明州(今宁波市)迎阿育王舍利供于此山,故又称育王山。清时,在修篁飞松的山顶建造了规模宏丽的黄色道院玉皇宫,又称福星观,宫内有灵霄殿、真武殿、皇坛、藏经阁等道教建筑。西湖香市期间,正逢玉皇大帝正月初九诞辰日,因此山上山下,摊贩林立,善男信女,前呼后拥。虔诚信徒还三步一拜,口念“玉皇保佑”上山。一年一度“玉皇诞”香会,玉皇宫要举行隆重祝寿仪式,诵经礼忏。腊月十五为玉皇大帝出巡日,这天,玉皇宫举行道场以示迎接。

吴山庙会

吴山吴越南宋文化荟萃之地,山上颇多摩崖石刻,留下了众多文人踪迹。苏轼的咏牡丹诗和明吴东升书写的“岁寒松竹”四字刻于原宝成寺旁的“感化岩”上,下面山崖上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手迹“第一山”三字,原城隍庙前有明代徐渭题词。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庙会,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历来在江南一带享有盛誉。吴山庙会大约起于唐宋而盛于明清,至民国年间逐渐衰弱。

杭剧

杭剧源于清末,从宣卷发展而来,吸收了杭摊等表现手法,流传于杭州、上海、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唯一用杭州话演出的地方剧种,二十世纪初,“杭剧春秋社”,在杭州大世界首演杭剧,人称“化妆宣卷”,又称武林班。随后进入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及苏南一带巡演。鼎盛时出现过16副武林班的流动演出的盛况。1957年,杭剧团成立。著名戏剧家田汉赞誉道:“与北昆相比,各有所长。杭剧采用大陆板、平板、宣卷调等唱腔和杭州方言,演传统戏时,表演细腻,白口以“中州韵”为主,唱腔优美柔情,演唱用真假声结合。演现代戏时,表演质朴、生活化,唱腔高亢、激昂。伴奏以江南丝竹乐器为主,讲究你繁我简,嵌档让路的自然支声因素。其代表剧目有《银瓶》、《李慧娘》、《苏小小》和现代戏《雷锋》、《母亲的泪》等。它的基本腔“大陆板”曾被锡剧、越剧等众多剧种所吸收。2005年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陈谊君、章驷群被评为杭剧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汪谊华、王与昌被评为杭剧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放纸鸢

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鸟纲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心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地方象征

综述

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基因,每种文化基因又嵌入了各色地标建筑,于是建筑与城市的精神内核发生了连接、共鸣,地标建筑成为我们探寻城市发展的新视角。杭州城标于2008年3月28日确定,城标以篆书汉字“杭”演变而来,将航船、城郭、园林、拱桥等元素融入其中。标志的上半部分运用了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右半部分的“亢”则隐含了杭州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标志整体似航船,反映了杭州得名取自“大禹舍舟登陆”的历史典故,象征着杭州扬帆起航。

市花市树

杭州市的市树樟树林市花为桂花。香樟即香樟木樟科常绿乔木,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香樟全株有樟脑香气,是杭州常见的绿化树和行道树。桂花又名 “木樨”,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桂花在杭州已经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尤其是满觉陇桂花最为著名,南宋时期《(咸淳)临安志》已有记载。常见的有丹桂八月桂四季桂等。

建筑

浙江环球中心

作为西湖文化广场的主塔楼,浙江环球中心位于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延安路“中轴线”的北端,与南端吴山顶上的城隍阁遥相呼应。西湖文化广场自2002年2月开始施工,于2009年建成,广场主建筑浙江环球中心,高170米,共41层,成为当时的杭州市中心第一高楼。

杭州大剧院

杭州大剧院地处钱塘江畔,系钱江新城第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型地标性建筑,落成于2004年,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由加拿大设计师卡洛斯奥特设计,主体由   歌剧院音乐厅、可变剧场、下沉式露天剧场四个场馆及室外文化广场组成,整体造型形似一轮弯月,与国际会展中心交相辉映,形成“日月同辉”的美好景象,是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迈进的文化地标。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坐落于钱塘江南岸的钱江世纪城,总建筑面积 85 万平方米,场馆设计兼具江南意蕴与现代简约。2016 年 9 月,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作为 G20 杭州峰会的主会场亮相世界。作为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和亚运壁球馆场馆的杭博将再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焦点。截止2023年3月底,杭博开业以来共接待会议活动已超过7400场,展览超过280场,展览规模面积超过3300万平方米,会展战略性合作意向已排到2026年。G20杭州峰会体验馆开馆至今,共计接待46个国家及地区宾客到访,接待国内参观超200万人次。

风景名胜

综述

2021年,杭州市接待境内外游客895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24.18亿元。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518.29亿元,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1068亿元,占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5.9%。旅游外汇收入8544.2万美元,美国德国埃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加拿大西班牙新加坡的旅游人数占全年境外入境旅游人数的26.6%。境内A级旅游景区111个,包括AAAAA级景 区3个、AAAA 级景区44个、AAA 级景区54个、 AA 级景区10个。

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如十三朝古都西安和洛阳市,八朝古都开封和安阳市,六朝古都北京和南京,是“历史古都型”。杭州虽然仅是吴越南宋的古都,却同时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风景名胜型”,境内有A级景区116个,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44个,3A级景区59个,2A级景区10个。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以钱塘江连接海外,西湖十景名噪天下。

龙坞茶镇

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杭州市主城区唯一的美丽城镇样板创建小镇。距离杭州市中心约15千米,是浙江省唯一的茶文化特色小镇,拥有茶园14000亩,是西湖龙井最大产区,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茶叶之乡,素有“万担茶乡”“千年古镇”的美誉。作为传统西湖龙井茶产区,茶镇种植茶叶已有1200年历史,茶文化气息浓郁。规划中龙坞茶产业小镇面积3平方千米,以原龙坞镇所在地葛衙庄社区为中心,辐射龙坞地区慈母桥等其他10个村社。

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首个中国湿地公园。历史上,西溪是和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的名胜之地,湿地占地约60平方千米,2005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西溪湿地保护区初始面积10.0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位于杭州西北,有“天堂绿肺”之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千米,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灵隐寺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寺庙地处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占地约87000平方米。五代十国钱镠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南宋建都杭州,赵构赵昚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赵扩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思想"五山"之一。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三十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佛像,以唐朝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中原地区国内所罕见。

雷峰塔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雷峰塔遗址,古人更多地称之为“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筑的佛塔。因《白蛇传》的 传说而家喻户晓。自南宋以来,雷峰夕照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旧塔已在1924年倒塌。现今看到的雷峰塔,重建于2002年10月。雷峰塔高72米,由280吨铜浇铸而成的塔身,重现了“雷峰夕照”的壮观景象。作为杭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新雷峰塔是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艺术宝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雷峰夕照”的名称最早见于北宋诗人林逋的《中峰(雷峰)》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岸闻。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薰。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后来南宋宫廷画院马远等画了十幅各有款名的西湖山水风景画,其中陈清波画了雷峰塔山水画,题款“雷峰夕照”,又传“雷峰落照”。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这一景观与题款名实相符,就成了留传千年名闻遐尔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传说中为了镇压钱塘江潮的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已有千年历史,是南宋、元、清三朝文物。塔的外檐有十三层,塔身有七层,形成了“七明六暗”的罕见格局。现存砖构塔身系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3年)重建,隆兴元年(1163年)完成。明、清时又进行几次修缮,修缮工程主要是外檐,内部砖砌塔身仍是宋代原构,现在塔内还有宋代重修时的碑记。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十三层,内部为七层,高59.89米。塔内有穿壁螺旋式阶梯,盘旋直登顶层,每层内部有方形塔室。塔内须弥座上有砖雕神人、飞天、花卉、鸟兽等图案。

友好城市

综述

历史名人

综述

城市荣誉

综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