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骥 :江天骥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8

江天骥先生,廉江市人,1915年5月7日生,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5年赴美就读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生院。194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1948年至1952年受聘武汉大学副教授。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副教授。1956年李达老校长重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礼聘江先生回校教书。江先生欣然追随老校长回到珞珈山,此后一直在武汉大学工作至1998年退休,曾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10月16日9时30分,江天骥先生与世长辞。

人物经历

江天骥先生在武汉大学工作至1998年退休,期间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同时担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逻辑学会理事长、湖北省外国哲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西方逻辑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管理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马里兰大学兼职教授、耶鲁大学访问研究员、《西方逻辑史》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撰稿人。2006年10月16日,江天骥先生与世长辞。

研究方向

江先生在逻辑学(尤其是逻辑史、归纳逻辑)、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解释学等领域造诣较深,对西方近代特别是现代哲学的许多流派都有独到的研究。

主要贡献

江先生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两个研究层次的严格区别,一是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精神产物来研究西方哲学,二是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形式来研究它。认为只有首先在历史发展和逻辑线索中客观准确不失真地把握西方各派哲学理论的“真内容”,尔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考察,考虑社会生活需要而作出价值判断,这样才是可取的。

早在50年代,他就积极参与了中国逻辑界关于辩证逻辑的大讨论。当时他对辩证逻辑持赞同态度,并认为它与分析哲学并行不悖。晚年他对思辨式的辩证逻辑持否定态度,认为没有严格的句法和形式语义学就无所谓逻辑。他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正在于缺乏分析哲学所具有的那种逻辑精致性。

他主持组织成立了西方逻辑史研究会,主编了《西方逻辑史研究》一书。为了澄清关于逻辑的混乱提法,他重新界定了逻辑的对象、内容和范围。把狭义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定为以语法与语义学为基础的关于命题间推理关系的一般理论。广义的逻辑也包括科学方法论。该书刻画了西方逻辑史上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诸阶段最有价值理论的主要特征。此后,他又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现代归纳逻辑的专著《归纳逻辑导论》。该书对概率演算、统计推理与归纳的联系,对归纳悖论和归纳的哲学问题,对效用与决策,对归纳科学方法论等都作了比较系统详尽的阐述。他的倾向性观点是主观贝耶斯主义,强调归纳和概率解释中人的认识成分的作用。

关于科学哲学研究,1958年出版的《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是他在这方面的第一本专著。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客观地论述了维也纳学派的基本主张。他们把自然科学的认识论研究看作哲学的中心任务,率先使科学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第二部分论述维也纳学派创始人摩里兹·石里克的重要著作《普通认识论》。书中肯定了石里克承认意识之外的存在并主张世界的真实统一性的观点。这也表明江天骥早在50年代就持有科学实在论观点,海外学者的确把他看作当今中国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1984年,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一书中,他对20世纪科学哲学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学术思想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通过历史的考察,指出了科学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于语言哲学研究,他卓有成绩。1983年他为研究生开设了语言哲学课程,并撰写了《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在1982年发表的《分析哲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了分析哲学中放弃单纯语言分析和经验主义,并引进内涵逻辑的新趋势。在1988年的《分析哲学发展中的转折点》一文中,分析了F—C范式的兴衰和英美语言哲学与大陆解释学的靠拢趋势。

江天骥先生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为20世纪西方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我国哲学界在国际学术界地位的提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