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林 :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学位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7

汪华林,男,1968年10月出生,万州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化”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环境物理学原理,旋流自转工程学的方向。

1989年7月,汪华林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持研发了以旋流自转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和装备样机,实现了颗粒旋流自转从现象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相关科研成果还服务于甲醇烯烃的国家战略性高端产业、国家燃油质量升级的重点工程、海洋油气开发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环境保护。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汪华林以“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以“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重大化工装置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8年10月,汪华林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1992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年开始,汪华林在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化工机械研究所担任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同时在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在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1998年,汪华林被授予“上海科技启明星”荣誉。

在2007年,他就以“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以“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重大化工装置中细颗粒污染物过程减排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3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主要成就

截至2023年11月,汪华林发现了三维旋转湍流场中颗粒物高速自转的现象,主持研发了以旋流自转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和装备样机,实现了颗粒旋流自转从现象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服务于甲醇烯烃的国家战略性高端产业、国家燃油质量升级的重点工程、海洋油气开发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研究方向

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环境物理学原理、旋流自转工程学

承担项目

参考资料

教学情况

主讲《可持续发展概论》,编写《碳中和技术概论》,翻译《环境工程物理学(第四版)》。

主要著作

论文专著

参考资料

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

学术兼职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近30年来,他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他长期聚焦物理法环境污染物源头控制及资源化研究,发现了三维旋转湍流场中颗粒物高速自转现象及规律,主持研发了以旋流自转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和装备样机,实现了颗粒旋流自转从现象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如今,相关科研成果还服务于甲醇烯烃的国家战略性高端产业、国家燃油质量升级的重点工程、海洋油气开发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环境保护。此外,相关环保技术和高端装备还推广应用到文莱哈萨克斯坦苏丹等“一带一路”国家。(文汇报评)

汪华林教授在科研之路上严谨务实,求索泰献;他用他的汗水和才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这个令人景仰的位置;他一路跋涉,无怨无悔。(《科学中国人》评)

参考资料

汪华林.华东理工大学.2023-11-30

两院院士来达!举行对接会,促成多项合作,4人任决咨委特聘高级顾问.澎湃新闻.2023-12-01

汪华林.新华社.2023-11-30

2023新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低成本减污降碳,三获国家科技奖.百家号.2023-11-30

华东理工大学新增3位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2023-11-30

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11-30

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工程院.2023-08-31

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科学中国人官方.2023-11-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