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24-09-21 14:14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简称“农村中心”,英文Research Center for Countryside 缩写RCC),是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批准成立的校级重点研究机构,同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运转。其间经过了从原法政经济学院到原中国工商管理学院的调整。2010年2月28日,按照(浙师党[2010]3号)文件规定,RCC从原工商管理学院划出,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独立设置研究机构。

中心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简称“农村中心”,英文Research Center for Countryside 缩写RCC),是2003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批准成立的校级重点研究机构,同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运转。其间经过了从原法政经济学院到原工商管理学院的调整。2010年2月28日,按照(浙师党[2010]3号)文件规定,RCC从原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划出,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独立设置研究机构。RCC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村域经济转型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不断践行“记忆乡村、解读乡村、服务乡村”的机构宗旨;铸造“调查固本、唯实创新,配合中心、服务基层,既定目标、雷厉风行”的机构作风;培育“自愿、合作、共赢、共担”的团队精神;长期坚持深入村落调查研究,为农村改革和“三农”发展建言献策;初步形成了“与政府密切合作,为农村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咨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构特色。 RCC独立设置后,整合共建基地和校内外资源,调整了内设机构,设有1个综合办公室,4个研究所:(1)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村域经济转型”、“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研究,运作“浙江省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研究基地”;(2)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农村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史”、“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乡村治理”研究,运作“江南村落研究基地”;(3)区域发展与村镇建设研究所,主要从事“区域发展”、“城市发展”、“村镇建设与规划”研究,运作区域经济学重点学科和“村镇建设调研基地”;(4)农村景观文化研究所(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建)主要从事“村落景观文化研究与开发”、“村落景观研究与设计”、“非物质文化申报与保护”研究,运作“新农村建设工程研究创作基地”。

研究队伍

据2011年统计,RCC有专职人员6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行管),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从全国农业经济学界及国家机关涉农部门聘请了11位知名专家教授(其中博士导师6人)组成“农村研究专家委员会”,作为RCC学术指导机构。兼职人员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工程师)17人、讲师3人,助教2人,(其中具有博士10人)。研究队伍的学科背景涵盖农业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乡村社会学、农村景观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跨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学科团队。

学术成果

RCC研究设施和条件具备了一定基础,学术团队和机构能力逐步提高,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有了一定影响。自农村中心成立以来,共主办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6次,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以及三大文摘转载的论文有70余篇,一级刊物论文30余篇,获得省以上奖励7项,参与重要学术研讨会50余次,参加人大立法调研和政府政策咨询5次,提交各类政策和立法建议报告5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导报》、《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日本朝日新闻》、马来西亚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光明网、雅虎中国网、中国网等媒体对RCC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报道40多次。主要专著译著: 《村落经济转型中的文化冲突与社会分化――楠溪江上游毛氏宗族村落个案分析》车裕斌著 《中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研究》鲁可荣王景新著 《蓬溪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陈志文等著 《从传统到现代: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60年》王景新、车裕斌等著 《中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詹成付、王景新著 《溪口古村落的起源与历史变迁》王景新、廖星成著 《农村改革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王景新著 《浙江现代农业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李长江著 《浙江山区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车裕斌著 《浙江省现代工业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朱华友、陈修颖、蔡东

机构设置

浙师大农村研究中心先后与省、部委相关机构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4个研究基地,即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设立的“村镇建设调研基地”(2007.1.20);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农办共建的“江南村落研究基地”(2007.6.19);与浙江省农业厅和“减负办”合作共建的“浙江省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研究基地(2009.2.27),同时启动了“21216工程”(固定观察点20个县、100个乡镇、200个村、1000个农户、60个合作社)。2010年3月20日,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又签订“新农村建设研究创作基地”合作协议。农村研究中心独立设置后,整合共建基地和校内外资源,调整了内设机构,设有1个综合办公室,4个研究所。

机构设置及职能界定

综合办公室,职责界定为行政和文秘,人事、财务和财产管理,研究生管理、科研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学术宣传工作和外联。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村域经济转型”、“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联系农业部经管司(总站)和产业政策法规司、浙江省农业厅,运作“浙江省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研究基地”。

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农村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史”、“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联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国家民间组织局和浙江省农办,运作“江南村落研究基地”。区域发展与村镇建设研究所,主要从事“区域发展”、“城市发展”、“村镇建设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联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政策研究中心,运作区域经济重点学科和“村镇建设调研基地”。农村景观文化研究所(与浙师大美术学院共建),主要从事“村落景观文化研究与开发”、“村落景观研究与设计”、“非物质文化申报与保护”,联系婺城区人民政府、农办,运作“新农村建设研究创作基地”。人员分工:

王景新,农村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和财务,承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

车裕斌,农村中心副主任,兼任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分管科研、学科建设,承接学校社科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

陈修颖,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区域发展与村镇建设研究所所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学位点建设,承接研究生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运作建设部“村镇建设调研基地”。

鲁可荣,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分管党团工作,学术宣传,承接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外事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运作省农办“江南村落研究基地”。

黄中伟,农村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分管办公室,科研工作规划、计划及科研项目、课题的开拓,联系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承接学校发展规划处等相关部门布置的任务。

施俊天,农村景观文化研究所(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建)所长,联系美术学院和农村研究中心,对外承接新农村景观文化研究课题、开发研究。

王静,农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配合中心主任和秘书长做好学校党办、校办、人事处、计财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 2010年,该中心有兼职研究人员29人,将按期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分别划入4个研究所,相应组成4个科研团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