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序彦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科学家

更新时间:2023-11-08 16:48

涂序彦,男,江西南昌人,1935年出生,汉族,1962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涂序彦先生为当代中国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富有开拓精神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涂序彦先生提出了多变量“协调控制”和“最经济控制”理论方法,主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医专家系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智能管理”新概念与“多级专家系统”等新方法,先后撰写出版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拟人学与拟人系统》等多部专著,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先后荣获“人工智能”优秀著作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成就最高奖等奖项。涂序彦先生于2023年1月1日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88 岁。

人物经历

涂序彦,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指导委员会主席、荣誉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曾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武汉河运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运筹学研究所、河北省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昌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客座或名誉教授。涂序彦教授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就,在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和“最经济控制理论”的创立者,“大系统控制论”与“人体控制论”新学科的倡导者,人工智慧智能控制、智能管理等新方法、新技术的开拓者。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主席、世界专家系统大会远东区主席。为发展我国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国内外著名的学者。由于在创建人工智能系统新理论,开拓人工智能系统新技术方面的不懈探索和突出业绩,被授予201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成就奖。

1940-1944年 在江西进贤门小学、泰和市三德小学、南昌县三江口镇小学学习。

1945-1951年 在江西南昌二中、一联中、南昌市第一中学学习。

1951-1955年 在武汉大学电机系、华中工学院电机系学习。

1955-1956年 任武汉河运学院船电系助教、实验室主任。

1956-1957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船电系研究生班学习。

1957-1962年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

1962-1978年 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组长、研究室业务秘书。

1978-1984年 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1985-1995年 任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1995年,任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指导委员会主席。

涂序彦教授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学校任教,历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主讲:人工智慧智能控制、智能管理、大系统控制论、人工生命及应用等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200多名,是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德高望重的教育家。2023年1月1日0时10分,涂序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研究方向

涂序彦教授在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领域,创立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最经济控制理论;倡导人体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新学科,开拓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控制、智能管理、人工生命新方法、新技术。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成果。有学术论著多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是富有开拓精神、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主要成就

提出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方法

1958-1960年,涂序彦在三峡科研任务中,为解决升船机多点同步控制问题,提出并研制了多电机“自行协调”旋转系统。1960年,25岁的涂序彦脱颖而出,在第一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学术大会上,发表了多变量“协调控制”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按协调偏差控制、自整定内部给定量、建立控制器的协调联系、实现变量系统“协调化”等新思想以及加快协调控制过程、提高协调准确度、保持协调系统稳定性的“协调控制”理论方法。

由中国青年学者提出的协调控制理论方法受到国内外控制理论界的重视。1964年,苏联乌克兰科学院引用“协调控制理论”,研究连轧机速度协调控制系统。1980年,钱学森、宋健在名著《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第六章中,将“不相互影响的控制”修订为“协调控制”。目前,协调控制理论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升船机多电机同步控制,造纸机分部传动控制,连轧机多机架协调控制,雷达多度随动系统,高速浆纱机张力协调控制,准三轴卫星姿态协调控制,化工过程成分比例协调控制,热工过程窑炉温度协调控制,电力系统负荷平衡协调控制等各种多变量控制系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出“最经济控制”理论方法

1977-1978年,涂序彦作为总体负责人之一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科学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时,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提出利用对象的耦合作用,以二套测量装置与控制机构,实现“天文卫星准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系统”的新方案。在此基础上,1979年他在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上,提出控制系统“最经济控制”、“最经济观测”、“分型能控性”、“分型能观性”等新概念,给出了“最经济控制理论方法”的基本框架与系统设计方法。

“最经济控制”在满足技术目标和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使控制设备、运行费用最省,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经济化”。不少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对‘最经济控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电力、造纸、水泥、石油等行业的自动化系统得到成功的应用,形成了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分支。“最经济控制”理论方法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皇家理工学院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邀请涂序彦进行关于“最经济控制”理论的访问讲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大系统控制论”新学科分支的奠基人

涂序彦是率先开展我国大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学者,为“大系统控制论”新学科分支的奠基人。1977年他发表了国内首篇论文《大系统理论及其应用》;1979年,发表论文《关于大系统理论的几个问题》,同年,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现代控制学习班开设了“大系统理论”课;1985年,为了解决大系统理论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探讨了大系统建模分析与综合的新方法,新途径,倡导在人工智慧,知识工程与控制理论,系统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控制论”的一个新学科分支“大系统控制论”。钱学森在《大系统理论要创新》一文中指出:“在解决大系统的系统工程问题时,直接引用一些经验的知识,利用专家系统的办法,这在‘控制论’中是一个突破”,“‘大系统控制论’是一门技术科学……是对‘控制论’的一个发展”。1986年以来,涂序彦深入进行了“大系统控制论”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在大系统“广义模型化”、“智能优化方法”、大系统智能控制、智能管理、系统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大系统控制论》专著,是“大系统控制论”新学科分支的奠基性著作。

人工智能事业的开拓者

涂序彦是我国人工智慧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开拓者,在该领域的几个“率先”,充分体现了他在学术思想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1)率先研究“智能控制”,发展“智能控制”新方法。1976年涂序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智能控制的研究,1977年发表了“智能控制”国内首篇论文,1980年兼任河北省自动化所所长期间,主持研制的“自寻优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智能控制器,多次获省科技进步奖。198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控制系统”,提出“多级自寻优智能控制器”、“多级模糊控制”和“产生式自学习控制”等新方法。

(2)率先研究《生物控制论》,提出针麻原理和经络实质新观点。1972-1977年,涂序彦运用“控制论”方法,探讨针麻原理与经络实质,提出了“针麻—多级协调镇痛过程”、“经络—人体控制系统”等新观点,在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我国第一本《生物控制论》专著,推动了国内‘生物控制论’的研究,并对针麻原理和经络学说研究作出了贡献。

(3)率先提出“智能管理”新概念,开拓“智能管理”新技术。1985年,涂序彦提出“智能管理”新概念及实现智能管理的“多级专家系统”新方法。他提出并开发的“广义管理模型”、“智能优化方法”、“多库协同管理软件”、“人机协调界面”等智能管理系统新技术,为研制与开发新一代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指出了发展方向,并在“外贸合同智能管理系统”、“省长办公系统”、“工程建设智能决策系统”、“冶金石油企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得到应用,多次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在研究与应用基础上,涂序彦完成了他的第三部专著——《智能管理》。

(4)率先研究人工智能,开发专家系统。1976年涂序彦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在他的领导下,中科院自动化所控制论组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医专家系统——“关幼波中医肝病诊断处方专家系统”,提出了中医知识的模糊逻辑表达方法和专家系统的“双盲测试”法,影响甚广。1986年至1990年,涂序彦主持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创造性地运用“人工智慧”与“大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与专家系统专业性之间的矛盾,在第三代大型专家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荣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988年,在总结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涂序彦编著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一书,经择优评选为高等学校统编教材,1992年荣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4年涂序彦当选为世界专家系统大会远东区主席之一。

桃李满天下 弟子遍中华

涂序彦不仅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且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十几所高校兼职或名誉教授,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密西根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亲自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超过百名,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更难以胜数,他弟子海内外,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

涂序彦对学生的培养一贯高标准、严要求,在科研和学术问题上要求学生诚实严谨、独立思考,绝不允许任何懈怠和取巧。他常常带领弟子们出席各种学术会议,亲自同他们起草论文大纲,修改学术报告,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经常带领研究生们参加科研项目的谈判和论证、科研成果的转让和推广,以培养他们的科研管理和应用开发的才能。涂序彦活跃在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不仅在学术报告中提出富有启迪的新思想、新方法,而且常常即兴赋诗,出口成章,被称为科技界的“才子”。逢年过节,他常携夫人一起和学生们聚会,唱歌跳舞,赋诗题字。他那特有的学者风度和诗人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丰富的启迪,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